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起来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在现代化急剧发展的时代,激发出人们对田园乡村生活的向往,进而首先在奥地利产生了休闲农业这一概念,90年代初期流入中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本文就中国为背景,研究休闲农业环保中景观处理问题及应用方式。
关键词:休闲;农业景观;应用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等休闲活动。
根据调研和查阅资料等方法,我们归纳总结出休闲农业现状得出以下三个特点:
(1)风格单一,体块笨重,形象刻板;
(2)景观规划布局大同小异,会给游客心理疲劳感,影响消费,从而减少了商业价值;
(3)中国休闲农业过于注重实用性,一切以理性上的主观为主,缺乏创新。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与景观不协调产生突兀感。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两个应对方案:
(1)采用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在墙面上种植绿湖,减少休闲农业的噪音干扰,同时减少硬质建筑材料对自然的损伤,通过对墙面不同植物的种植和排列,组成特定的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前常见的墙体绿花主要包括四种形式:攀爬式,骨架+花盆式,模块式,铺贴式。屋顶绿化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观赏性屋顶绿化和休闲型屋顶绿化2种。
例如:越南的Binh住宅,建筑的每一层都设有户外花园并通过滑动玻璃门分隔室内外空间。这种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设备改善微气候,同时有利于调节各个房间的采光。建筑交替堆叠的露台形式也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厨房、浴室、楼梯和走廊等服务型空间均位于建筑西侧以便将热辐射限制在同一区域。空间的垂直变化展现一种不对称的压力差。因此,当周围建筑环绕而建时,此住宅仍可以保持自我的良好通风。这种被动的策略使住宅总是保持热带气候中的清爽,连空调都极少使用。
(2)解决休闲农业缺少创新性的办法就是通过对先进的欧美休闲农业的实例考察研究,积累经验,充分吸收大量新鲜的知识,通过创新修改案例,得到新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比如挖池造山,利用地形变化,使地形生动形象,使单一的空间变得灵活丰富。还可以通过建造仿生建筑,来达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例如: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台湾休闲农场的鼻祖。
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宜兰大元山的山麓上,占地55公顷,海拔250米,四面环山,景致十分清丽,年平均25摄氏度的气温非常舒适,适合度假。农场原来只栽种果树,后来逐步增设农产品展售区、乡土餐饮区、品茗区、住宿度假区、农业体验区及森林游乐区等,而成为一个兼具采果、休闲、度假、生态等多功能的旅游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也是一间最丰富的自然教室,里头的生物种类包罗万象,有猕猴、樹蛙、萤火虫、蝴蝶(凤蝶)和各式植物,年纪不分大小,都适合在这里学习属于大自然的珍贵知识。农场重视文化发展,利用稻草开发工艺作品的稻草文化,每年九月的风筝节风筝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的木屐文化等。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多种特色文化,提升农场内涵。农场内部活动丰富,使得人们可以主动参与体验,加强互动。依托农村生活娱乐方式,通过各种DIY活动等丰富农场项目,提升农场吸引力。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既有满足休闲娱乐的观光果园、生态美景,又有极具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及各种特色节庆活动,以及各种大型会议室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提升盈利水平。多业态共同发展,提升农场盈利水平。
初鹿牧场——农产品与旅游业结合的典范。
初鹿牧场于1973年成立,位于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距台东市仅有十八公里,面积大约900亩,海拔约200至390米,位于高台地,坡度不大,排水良好,且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因此牧草生长旺盛,终年可供应青割牧草。初鹿牧场饲养的奶牛从加拿大进口,饲喂苜蓿草,生产出的牛奶香浓可口,品质绝佳。牧场内设有露天茶座、露营烤肉区和森林浴场,并供住宿。规划有干草制造区、青割牧草区、放牧饲养区和森林步道区。初鹿农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持农业本身生产、生态和生活等特色。牧场养畜的牛均为优质牛奶,绿色、科学饲养,从而出产优质的奶制品。除此之外,农场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游憩、服务及学习功能,为传统的畜牧业转型提供了一种案例一种典范。
最后,随着农业的发展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通过景观和农业独特对话的方式,展现了设计和自然的结合,农业化景观不再是僵硬死板,而是农业和自然结合,相互依存,成为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把城乡居民、自然和人文资源以旅游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提供不同于城市文明的旅游产品而对城市居民产生吸引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进而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交流,各自吸收对方的精华,取长补短,达到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休闲农业成为城乡文化认知、体验和交流的载体而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杨惠鸶(1996.3—),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专业:风景园林专业。
徐新梅(1996.5—),籍贯:安徽省宣城市,专业:风景园林专业。
关键词:休闲;农业景观;应用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等休闲活动。
根据调研和查阅资料等方法,我们归纳总结出休闲农业现状得出以下三个特点:
(1)风格单一,体块笨重,形象刻板;
(2)景观规划布局大同小异,会给游客心理疲劳感,影响消费,从而减少了商业价值;
(3)中国休闲农业过于注重实用性,一切以理性上的主观为主,缺乏创新。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与景观不协调产生突兀感。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两个应对方案:
(1)采用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在墙面上种植绿湖,减少休闲农业的噪音干扰,同时减少硬质建筑材料对自然的损伤,通过对墙面不同植物的种植和排列,组成特定的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前常见的墙体绿花主要包括四种形式:攀爬式,骨架+花盆式,模块式,铺贴式。屋顶绿化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观赏性屋顶绿化和休闲型屋顶绿化2种。
例如:越南的Binh住宅,建筑的每一层都设有户外花园并通过滑动玻璃门分隔室内外空间。这种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设备改善微气候,同时有利于调节各个房间的采光。建筑交替堆叠的露台形式也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厨房、浴室、楼梯和走廊等服务型空间均位于建筑西侧以便将热辐射限制在同一区域。空间的垂直变化展现一种不对称的压力差。因此,当周围建筑环绕而建时,此住宅仍可以保持自我的良好通风。这种被动的策略使住宅总是保持热带气候中的清爽,连空调都极少使用。
(2)解决休闲农业缺少创新性的办法就是通过对先进的欧美休闲农业的实例考察研究,积累经验,充分吸收大量新鲜的知识,通过创新修改案例,得到新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比如挖池造山,利用地形变化,使地形生动形象,使单一的空间变得灵活丰富。还可以通过建造仿生建筑,来达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例如: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台湾休闲农场的鼻祖。
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宜兰大元山的山麓上,占地55公顷,海拔250米,四面环山,景致十分清丽,年平均25摄氏度的气温非常舒适,适合度假。农场原来只栽种果树,后来逐步增设农产品展售区、乡土餐饮区、品茗区、住宿度假区、农业体验区及森林游乐区等,而成为一个兼具采果、休闲、度假、生态等多功能的旅游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也是一间最丰富的自然教室,里头的生物种类包罗万象,有猕猴、樹蛙、萤火虫、蝴蝶(凤蝶)和各式植物,年纪不分大小,都适合在这里学习属于大自然的珍贵知识。农场重视文化发展,利用稻草开发工艺作品的稻草文化,每年九月的风筝节风筝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的木屐文化等。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多种特色文化,提升农场内涵。农场内部活动丰富,使得人们可以主动参与体验,加强互动。依托农村生活娱乐方式,通过各种DIY活动等丰富农场项目,提升农场吸引力。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既有满足休闲娱乐的观光果园、生态美景,又有极具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及各种特色节庆活动,以及各种大型会议室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提升盈利水平。多业态共同发展,提升农场盈利水平。
初鹿牧场——农产品与旅游业结合的典范。
初鹿牧场于1973年成立,位于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距台东市仅有十八公里,面积大约900亩,海拔约200至390米,位于高台地,坡度不大,排水良好,且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因此牧草生长旺盛,终年可供应青割牧草。初鹿牧场饲养的奶牛从加拿大进口,饲喂苜蓿草,生产出的牛奶香浓可口,品质绝佳。牧场内设有露天茶座、露营烤肉区和森林浴场,并供住宿。规划有干草制造区、青割牧草区、放牧饲养区和森林步道区。初鹿农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持农业本身生产、生态和生活等特色。牧场养畜的牛均为优质牛奶,绿色、科学饲养,从而出产优质的奶制品。除此之外,农场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游憩、服务及学习功能,为传统的畜牧业转型提供了一种案例一种典范。
最后,随着农业的发展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通过景观和农业独特对话的方式,展现了设计和自然的结合,农业化景观不再是僵硬死板,而是农业和自然结合,相互依存,成为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把城乡居民、自然和人文资源以旅游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提供不同于城市文明的旅游产品而对城市居民产生吸引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进而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交流,各自吸收对方的精华,取长补短,达到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休闲农业成为城乡文化认知、体验和交流的载体而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杨惠鸶(1996.3—),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专业:风景园林专业。
徐新梅(1996.5—),籍贯:安徽省宣城市,专业:风景园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