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践行新课改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尤为重要,实验是知识迁移的催化剂。本文对迁移的概念、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新高考。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能力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标准》期望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1]。因此,生物教师要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发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1.迁移的概念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知识的学习、技能、方法、态度方面。积极的影响即为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消极的影响即为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或阻碍作用[2]。在教学中应该促进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发生。正迁移是有条件的,而实验则成为知识迁移的催化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实验巩固,促进学习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操作以巩固和完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非常必要,也至关重要。
  2.1具备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
  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是教师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基础。在教学前通过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的演示实验通常没有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学生操作后,知识才记得更牢固,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心理学实验表明,教师有指导、针对性地让学生练习,其量越大产生的迁移效果更显著。例如实验《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原理,观察现象,并理解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络合物;脂肪与苏丹III试剂通过显微镜能观察到橘黄色的圆形小颗粒。当学生遇到此类试题时,便能得心应手。因此,生物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和条件,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2理解实验操作原理
  深刻理解实验操作原理,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根本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不仅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避免负迁移的发生。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其操作步骤与低倍镜的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对新方法及其原理掌握不清,容易造成负迁移。为此,教师在讲解步骤时,必须告诉学生做的原因与作用。在使用低倍镜时,通常先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调整与载玻片的距离,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看到清晰图像。转到高倍镜下,则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而是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不论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实验,学生只有更好地掌握其实验操作原理,才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及迁移能力的形成。
  2.3掌握必备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桥梁。生物实验从教学活动的特点通常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制作实验等,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尽量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学生通过多次探究实验后,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意识,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迁移。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师准备猪肝研磨液、配置不同pH的缓冲液,学生则根据材料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离不开广阔而深刻的思维,更离不开观察,因此仔细观察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关键。每个学生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细致观察到实验现象及特征,所以仔细观察是知识获得的前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知识迁移最有利的因素之一。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技巧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现象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使实验知识顺利地正迁移。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通过讲解渗透作用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及实验器材,观察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此现象,能够运用渗透作用的原理分析现象原因,从而实现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5稳定的生物实验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求知欲也随之而来,学习的动力更是无穷大。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热爱学习并且有兴趣,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稳定的生物实验兴趣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动力。教师要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即使再枯燥的实验也会增添乐趣,何况掌握实验原理、技能和方法与分析实验现象,将不是难题。反之,如果学生对生物实验完全没兴趣,并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使再有趣的实验、再明显的现象,学生也没有印象。因此,生物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稳定的实验兴趣着手。
  综合以上分析,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每一步的引导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夯实实验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以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为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建国为副团长,包括国家督学李家林、郝铁生、王世福、张希仁、董树仁在内共22人组成的“国家扫盲验收团”日前抵达武
宣化火车站去年6月份正式筹建了车站职工消费合作社。通过半年多的运转经营,消费合作社不仅大大方便了职工日常生活,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称赞和欢迎,而且也起到了增强企业凝聚
2000年的一天,清晨5点,山东省青州市杨家庄镇党委书记冷传波、纪委书记沈连珍就带领工作组来到了大陈村,他们要赶在村民下地出工以前,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帮助该村建个新的领导班子。 这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人才的需求,蓬莱市立足本地实际,加强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和跨世纪学术、技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
古往今来,人们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作为社会风气好的标志。宁县焦村乡任村的社会风气,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20几年来这里无偷窃,无斗殴,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邻里纠纷,
微软公司在推出IE5.0之后,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增强插件,包括:IE5Web Assistant、IE5 ToolbarWallpaper、IE5 Power Tweakfor WebAccessories和Microsoft Wed Devel-oper Acc
Palm是掌上电脑(Palm PC)这一概念的发端,开无键盘的,掌中可握的‘小’电脑发展之先河。一经问世,广受欢迎,历久不衰。根据美国权威产业情报研究公司IDC最新的1999年调查报告
本文从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界定出发,分析了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获得保障的国际法与我国法律法规政策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受到歧视的社
40例胸片正常支气管结核临床分析陈天赐,王洁,徐朝焰支气管内膜结核又称支气管结核,其病理改变在粘膜下层,也可侵犯肌层甚至软骨,单纯支气管结核,其胸部X线片可以正常。因此支气管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