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对《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效果明显。本文对改革的一些做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教学
根据党校学员求知立志的现实心态,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将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把教学过程相应划分为三个阶段,采取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严谨、有序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教学目标。
一、 课堂讲授,实现知识性教学目标
用7周时间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系统介绍邓小平理论知识或理论体系,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为掌握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具体做法和要求是:第一,必要准备,即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内容之前用1—2学时向学员介绍教学计划与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的主要活动和考试方式、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为完成学习任务应采取的学习方法的建议等,并组织学员讨论,听取学员意见,补充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此程序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是可使学员从教师对“教”的严谨态度上,感受到邓小平理论课的科学性与重要性;二是把老师的“教”法和相应的的学习方法交给学员,有利于增强学员的自主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师生共同讨论“教”法与“学”法,充分体现了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学员学习邓小平理论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四是使邓小平理论课以完全新型的课程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炒旧饭”,是“更高级的说教”,是“形势主义”等错误观念,诱发学员从邓小平理论课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第二,内容讲授,要把握主线,分析入体。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学员了解并初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学员认真听课是前提,教师讲课效率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紧紧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各章节及具体问题的讲述与剖析时,注意突出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连贯、紧凑、通畅。使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处于不松懈的状态,听完课后,产生又增长了知识的收获感。如讲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一章时,经过科学严谨的结构设计,采用板书或幻灯页面投影等形式,教师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分析讲述,只需30分钟就能让学员清楚全面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第三,改革考核方式。为检测和了解学员本阶段学习效果,考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学员本阶段听课读书等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记分,评分成绩占本次考试成绩的30。第二种方式是限制性闭卷考试,即允许学员携带由本人记录的听课或读书笔记入场考试。考试成绩占本次考试成绩的7O。两方面总和得分按4O比例记入期未总评成绩
二、 专题辅导和讨论,实现能力性教学目标
用7周时间采取专题讲座和组织讨论,帮助学员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和培养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和要求是:第一,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精髓”以及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提炼4—5个专题,教师用2周时间作专题报告或辅导,给学生提供理解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资料线索。学员根据老师的辅导和提示,6—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专题,用2周时间作准备,查阅资料,研究分析,书写讨论提纲,撰写小论文等。再用两周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汇报交流。最后老师用一周时间对学员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问题进行归纳、答疑和评述。第二,专题拟定要体现理论主题,线索提供要贯穿体系内容,引导学员从邓小平理论内容中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来探讨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路和途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员不仅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而且理论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第三,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在本阶段学习过程结束后,各小组将参阅资料的索引、个人讨论发言提纲、讨论的观点综合报告、专题小论文以及小组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分工情况等文字材料作为“试卷”交给老师,老师按百分制评分,并按3O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三、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用3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或社会调查,促使学员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加深对邓小平理論的认识,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具体做法和要求是:第一,准备要充分。教师事前拟定调查专题和方向,供学员参考选择。学生以4—6人为一调查小组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专题,也可以自拟专题,自选调查方向。二是作必要的辅导与培训,包括对调查专题的分析、调查访问的方式方法、调查记录的技巧、调查报告的撰写。三是书写调查实践活动计划,即每个小组都必须事前提交本次实践活动的书面计划,一方面使学员做到有备而去,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第二,实践活动要切合实际。一要考虑学员实际和社会阅历,一般应选取那些与学员切身利益相关和与学员阅历相近的方向,使学员看得到,想得通,有兴趣,有信心;二是要考虑可行性,如交通、经费、时间等。第三,严格要求。一是要求每个学员各自做好调查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对象、内容等;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一份实践活动总结。调查报告要求主题突出,材料真实,有观点,有分析。三是交流答辩,即用2—4学时由各小组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和体会,并对教师和其他小组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第四,考核。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员提交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和总结以及交流答辩效果,进行综合评分,按3O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教学
根据党校学员求知立志的现实心态,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将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把教学过程相应划分为三个阶段,采取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严谨、有序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教学目标。
一、 课堂讲授,实现知识性教学目标
用7周时间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系统介绍邓小平理论知识或理论体系,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为掌握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具体做法和要求是:第一,必要准备,即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内容之前用1—2学时向学员介绍教学计划与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的主要活动和考试方式、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为完成学习任务应采取的学习方法的建议等,并组织学员讨论,听取学员意见,补充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此程序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是可使学员从教师对“教”的严谨态度上,感受到邓小平理论课的科学性与重要性;二是把老师的“教”法和相应的的学习方法交给学员,有利于增强学员的自主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师生共同讨论“教”法与“学”法,充分体现了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学员学习邓小平理论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四是使邓小平理论课以完全新型的课程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炒旧饭”,是“更高级的说教”,是“形势主义”等错误观念,诱发学员从邓小平理论课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第二,内容讲授,要把握主线,分析入体。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学员了解并初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学员认真听课是前提,教师讲课效率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紧紧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各章节及具体问题的讲述与剖析时,注意突出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连贯、紧凑、通畅。使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处于不松懈的状态,听完课后,产生又增长了知识的收获感。如讲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一章时,经过科学严谨的结构设计,采用板书或幻灯页面投影等形式,教师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分析讲述,只需30分钟就能让学员清楚全面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第三,改革考核方式。为检测和了解学员本阶段学习效果,考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学员本阶段听课读书等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记分,评分成绩占本次考试成绩的30。第二种方式是限制性闭卷考试,即允许学员携带由本人记录的听课或读书笔记入场考试。考试成绩占本次考试成绩的7O。两方面总和得分按4O比例记入期未总评成绩
二、 专题辅导和讨论,实现能力性教学目标
用7周时间采取专题讲座和组织讨论,帮助学员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和培养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和要求是:第一,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精髓”以及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提炼4—5个专题,教师用2周时间作专题报告或辅导,给学生提供理解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资料线索。学员根据老师的辅导和提示,6—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专题,用2周时间作准备,查阅资料,研究分析,书写讨论提纲,撰写小论文等。再用两周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汇报交流。最后老师用一周时间对学员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问题进行归纳、答疑和评述。第二,专题拟定要体现理论主题,线索提供要贯穿体系内容,引导学员从邓小平理论内容中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来探讨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路和途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员不仅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而且理论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第三,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在本阶段学习过程结束后,各小组将参阅资料的索引、个人讨论发言提纲、讨论的观点综合报告、专题小论文以及小组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分工情况等文字材料作为“试卷”交给老师,老师按百分制评分,并按3O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三、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用3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或社会调查,促使学员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加深对邓小平理論的认识,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具体做法和要求是:第一,准备要充分。教师事前拟定调查专题和方向,供学员参考选择。学生以4—6人为一调查小组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专题,也可以自拟专题,自选调查方向。二是作必要的辅导与培训,包括对调查专题的分析、调查访问的方式方法、调查记录的技巧、调查报告的撰写。三是书写调查实践活动计划,即每个小组都必须事前提交本次实践活动的书面计划,一方面使学员做到有备而去,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第二,实践活动要切合实际。一要考虑学员实际和社会阅历,一般应选取那些与学员切身利益相关和与学员阅历相近的方向,使学员看得到,想得通,有兴趣,有信心;二是要考虑可行性,如交通、经费、时间等。第三,严格要求。一是要求每个学员各自做好调查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对象、内容等;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一份实践活动总结。调查报告要求主题突出,材料真实,有观点,有分析。三是交流答辩,即用2—4学时由各小组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和体会,并对教师和其他小组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第四,考核。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员提交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和总结以及交流答辩效果,进行综合评分,按3O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