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荔枝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疽病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限制了荔枝产业的发展.为明确海南荔枝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的种类构成、优势种群以及在海南小区域空间内不同种群间的分布与地理来源的关系.本研究于2018~2019年对海南各荔枝种植产区进行了炭疽病发生危害调查及采样,共采集病样217份,通过柯赫氏法则鉴定分离病原79株;采用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2)、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etase,CHS-1)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iutamine synthetase,GS)5个基因联合分析及交配型(mating type,Mat)基因ApMat(apn2 and Mat1-2-1)对海南荔枝炭疽病菌种类构成、分布与地理关系及各地区间种群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海南荔枝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有尖孢炭疽(Colletotrichum acutadum)和胶孢炭疽复合群下的胶孢炭疽(C.gloeospoiorides)、果生炭疽(C.fructicola)、暹罗炭疽(C.siamense)、亚洲炭疽(C.asianum)、香蕉炭疽(C.musae)、卡哈瓦炭疽菌(C.kahawas subsp.kahawae)和哈锐炭疽菌(C.horri),在种类构成上具有较大的丰富性,并且胶孢炭疽菌为优势病原菌群;各种类菌株在来源上不具有地理区域性、各地理菌株遗传距离较接近,其病原菌分布与地理无明显相关性;遗传变异来源主要在地理种群间.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荔枝炭疽病的发生、防治以及进一步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是民族地区高校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是新疆高校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董事勤勉义务历来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国立法并未明确董事赔偿责任范围的界定,实践中存在侧重行政责任、免责情形过窄、赔偿机制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司法裁判多适用侵权法的规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为探讨辣椒(Capsicum annuum)MYB转录因子家族功能,本研究对辣椒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在细胞分化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ircRNA和其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在鸡(Gallus gallus)
甜瓜(Cucumis melo)长果柄品种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与机械化采收.本研究利用长果柄甜瓜'1244'和短果柄甜瓜'MS-5'配置杂交组合,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pec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去白细胞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70例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去白细胞血小板治疗患儿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患儿共输注305次,其中输注成功199次,成功率为65.25%;输注后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