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阳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胡兆东(1981.1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文学。
  小明右手拿着一把略有锈迹的镰刀昂首迈出了家门。五月的早晨有点凉,大地、植物、池塘、沿途路过的树木、竹林都笼罩在浓雾中。浓雾和湿气沾满了小明的短发、乌龟壳汗衫和草绿色的双星牌运动鞋。偶尔,他能听到一两声公鸡的打鸣声,只是他不知道公鸡位于什么方位。他来到村里一户人家的后院,栀子花和月季花的浓香填满了他的鼻孔。穿过院子里的小石子路,手掌对着黑砖瓦房的一扇木窗户拍了几下。过了一会儿,房子里有了轻微的响声,那是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
  “我一直在等你,五点多一点我就醒了。咱们走吧”,说话的人是刚刚走出房子的人。他左手提着一把镰刀,弯月形的刀身、榆木做的圆把手,造型和小明的一模一样。他叫三强,是小明的同班同学。
  “昨晚我把镰刀藏在了床底下,用报纸盖上。特害怕让爸爸发现”,三强面露怯色,捂着嘴低声私语。小明、三强、两把镰刀晃荡在乡村的土路上。他们走出了村东头,在一个拐向南边的下坡处遇到了几个年纪相仿的学生。小明、三强和他们都是同学,都是小池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八个人提着八把镰刀一直向南走。
  一幢白色的楼房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幢二层高的楼房建在一个不算大的椭圆形的池塘旁。一眼望去,养河蚌的设施布满了池塘。固定杆、拉线和微微露出水面的网袋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网袋里装满了河蚌,河蚌的肚子里长满了珍珠。池塘边用绳子拴着一只小木船。
  这池塘是李老师七八年前承包的,李老师是这一带养珍珠的好手。李老师经常驶着小木船,滑动着木浆游动在池塘的水面上。李老师是小明他们的班主任,教他们语文课。他养淡水珍珠的事在小学里除了一年级的学生们,恐怕没人会不知道。
  一个高胖的身影独自站在楼房前的大院子里。大院子的周围空荡荡的,没有一棵树。大院子在楼房的南边,再往南几十米便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公路的两旁栽满了杉树。公路上的车不多,很长时间才会有一辆卡车或面包车路过。房子的东面是小明他们刚刚看到的池塘,一片油菜地铺在房子的西边。
  “你们第一次来我家,没有迷路吧?”李老师四十多岁的嗓音很是浑厚。
  “没有,李老师”,人群中的小王说。小王是五(二)班的班长,他的嗓音高亮。
  “吃过早饭了吗?”中年男子继续着他的问话。
  “吃过了”,八个声音一起碰撞在八点钟的空气里。
  李老师快步回家找出一把镰刀,带着大家奔向油菜地。他沿着田埂走,小明他们就沿着他走过的足迹走。田埂很窄,只容下一个人通过。就这样,他们走成了一个长串。油菜地虽不大,大约只有两三分地的样子,但却长满了高大的油菜。孩子们挽起裤脚走进比他们还高的油菜杆丛中。五月,是收割油菜的时节。淡青色的油菜杆上挂滿了油菜籽壳,壳里盛满了黑色的油菜籽。八个小朋友,齐头并进弯着腰一起向前走。被放倒的油菜杆整齐地摆放在田地上,有的油菜籽在收割和翻动的过程中散落在田地里、小朋友们的衣服上。
  田地里湿漉漉的,小明他们的额头上、后背上、腋窝里沾满了汗珠。李老师割的很快。他在前面推进,同学们在后面追赶。力气最大的小王尝试着赶上李老师,可惜他怎么也赶不上。小王的胳膊很酸,小臂红一块白一块,他是很累了。比起李老师来,小明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收割过油菜。
  来时的路上,大家很兴奋,比划着怎么样的收割动作才是对的。他们一边走一边捡起脚边的碎瓦片,扔到水里打起了水漂。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婆慢悠悠地走到靠近李老师的田埂上,她放下一个竹篮子,竹篮子里有一个小铁锅。她冲着地里喊,“酸梅汤来了”,一连喊了四五声便转身走了。蓝色的布褂子渐渐融入到房子里。小明走上田埂。竹篮子里放着一叠白瓷碗,他取出一只。他将碗放在田埂上,从小铁锅里倒出酸梅汤。他倒了满满一碗,双手捧起,“咕噜咕噜”地往肚子里灌。这时,小明才发现自己的两只胳膊上布满了错落的红色条纹。那条纹一定是油菜杆上的细枝扫过时留下的痕迹。房子的东北面有一个烟囱,裊烟从烟囱里缓缓升起。裊烟、雾混在一起,它们在房子北面那片大树丛的枝叶间翻滚。
  重新下地,继续干。当阳光洒在田野里的时候,已是上午的十一点钟了。雾散了。“太谢谢大家了”,李老师双手叉着腰,站在最后倒下的一棵油菜杆旁。“终于干完了。走,回屋吃饭去”,李老师笑着挥手指向自家的房子。他,李老师,从他身上似乎看不到昨晚还驶着小船到池塘里查看珍珠的长势、夜里两点才回去睡觉的疲惫。
  穿蓝褂子的老太婆从土灶头的后面走出来,拍了拍大腿上的灰尘,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饭。“妈,菜做好了吗?”李老师走向老太婆。老太婆右手指了指灶头上的大铁锅。李老师走上前去,掀开锅上的木盖子,一大锅土豆烧牛肉的味道飘进了小明一行人的鼻腔。
  一只灰色的小猫蜷缩在屋子的水泥地上,它静静地看着小明他们、李老师和老太婆吃饭。土豆很软很香、牛肉的味道也很香,小明一行八人坐在四方桌前认认真真地吃着饭。小猫来到他们的四方桌下喵了几声又回到原处蜷缩了。同学们吃饭的姿势使小明想起了每天傍晚放学后,他趴在自家桌子上做作业的情形。每天晚饭前,妈妈都会在后屋的厨房做饭。
  望着大门外的公路,小明脑海里回忆起三天前的上午。李老师坐在讲台上,像往常一样讲着课。快要下课时,他请同学们举手,想知道谁愿意这个星期六的上午到他家去收割油菜。小明他们八个人举了手。班上一共五十多个人。下课的铃声响了,刚刚说话的李老师立即耷拉起了他的双眼。他似乎要打一个小盹。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王思铭,广州市天河外国河学校学生会主席,多次荣获广州市番禺区优秀学生干部,荣获2015年度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展示活动“文冠科技”冠军奖;第七届广东省DI创新思维竞赛二等奖;2017年广州市高中化学竞赛二等奖;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三等奖;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  “伤害”一词,乍一看的确是令人心情沉痛的。犹如材料中那环铁圈,在被套在树干上时
期刊
目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疾病严重影响了母儿健康,是孕产妇及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至今仍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点。子痫前期病因至
关汉卿,名雎,字汉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蒙古进入中原后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汉人社会地位低下,关汉卿深知人民疾苦,以戏曲创作暴露统治者的丑恶,以《窦娥冤》为代表写出了其对黑暗社会的声讨和呐喊。  大家是否知道,关汉卿曾有着幸福的童年,在其家乡河北祁州五仁村一直流传着关汉卿满月订娃娃亲的故事。  河北省祁州五仁村东北西三面地势低洼,村南的磁河流经这里,从村边延展开去,形成一个大湖,名叫蒲水湖。浩浩渺渺的
期刊
作者简介:邢隽雨(2001.4-),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新枫杨外国语学校高三(29)班在读。  很多现代人,都有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即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还有,就是到世界看看。就如高晓松所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想要到世界去,包括我的身体,我的心灵,我的思想。  两年前,我对“到世界去”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和想法,直至顾少强留下一封震撼
期刊
我在重陽节这一天早上来到峨眉山。  坐大巴車進山己经是九点多了,太陽还是不肯露脸。隔着車窗玻璃看出去,满山潮湿雾浓,濛烟弥漫,根本见不到被秋陽照耀的山林景色。  大巴車停在山腰间的雷洞坪。接待处门外的营业铺里堆满风雪衣,标明出租价钱。我认为现在温度18度,根本不需要。服务员走过来介绍得很诚恳:“峨眉山常年漂雨濛雾,秋天开始降温,冬季积雪。金顶上海拔3000多米,一般温差10度。今天有雨,可能温度更
期刊
指动石,一指顶动百吨重巨石,我一试成功,似玄妙,若神奇,大自然的巧工,成就了千萬年后旅者的玩趣,尽管其原理再简单不过一一就是一杠杆原理。终究成了蒙山一景奇。也好,这也旁证了阿基米德的豪言(时人以为是牛皮话),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当你玩完指动石,你会马上佩服哲人的睿智与诚实。从此,你也应该相信,有时雷人的大话不一定是牛皮语;你也更应相信指动石“四两拨千斤”所蕴含的
期刊
作者简介:田佳音(2000-),女,汉族,辽宁省盖县人,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  紫竹轩的开业方式很独特,没有“噼啪”“噼啪”的鞭炮,没有震耳欲聋的现代音乐,只是女主人在二楼古色古香的露台上用竹笛吹一曲《太湖春》,曲终再把盖在招牌上的红绸子一挑开,就算开业。女主人浅紫色与白色相间的汉服令恰巧路过的竹筱阳眼前一亮,她努力地仰起头,倾过耳朵,只有一点“嘶嘶”的杂音,她从同学的口形看出今天紫竹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