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市场大幅攀升的资金,固然有新开户的散户资金,有产业资本,有个人融资融券规模持续放大,也新增了从银行渠道的杠杆资金。据我们不完全了解,部分商业银行近期明显增加了对股票投资者的借贷,甚至向个人借钱炒股。银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专户提供的配资信托产品,做成伞状结构。原先只借给一个机构的亿元资金,拆散成上百个小产品,借给上百个自然人。简言之,银行向个人投资者提供类融资业务。这部分融资规模在迅猛扩大,我们初步估计余额已经达到5000亿元。
银行介入股票市场提供融资功能,在于理财产品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产品。一方面,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增长,收益率只轻微下降10个BP;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资金所投资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100个BP。更致命的是,原先高收益率的“影子银行”产品,比如委托贷款、买入返售、地产信托等,规模不断萎缩。银行亟须找到其他高受益高流动性项目来代替这些“影子银行”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发明了向散户提供股票融资的新业务,并快速开展,这些配资资金之前只为高净值专户提供。
在券商和银行双管齐下向投资者提供杠杆的推动下,散户投资热情/能力大幅上升,轻易就将机构投资者抛在身后。一旦,银监会摸底清查银行的“股票配资”,证监会“表达”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膨胀的担忧,即使存量资金不快速抽离,杠杆资金增长可能戛然而止,指数下行引发融资盘的“margin call”,那么市场将会剧烈波动。
2015年,我们认为大股票会迎来小牛市,风格转换将发生。在沪港通及A股可能纳入MSCI指数的推动下,价值型的海外资金可能持续流入,并带动大盘蓝筹股重估,而在2014年追逐“故事”的個人投资者的融资融券资金,可能不一定继续追逐小市值股票。2015年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企改革“元年”,更多国企改革的例子将吸引资金流入。我们预计,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整体方案在2015年上半年出台。另外,国有企业自身存在资产置换、外延扩张与市值管理等的要求。如果更多的国企改革在2015年推进,那么2014年市场流行的外延扩张的“故事”就会蔓延至中型,甚至大型市值的股票。资产置换与转型升级势必带来估值水平的扩张,同时吸引海外资金的持续关注。
我们看好四类投资主题:
首先,货币环境继续放松,未来要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么全面降息(预计从现在到2015年底还有两次降息),要么通过“定领域、定期限”的方式,间接、缓慢地实现同样的效果。我们看好地产、券商、电气设备、电力等资金敏感型行业;
其次,海外资金持续涌入。最有可能列入MSCI指数的大型蓝筹股可能受到持续追捧。相比香港市场,质量更好选择更多的医药、可选消费或是海外资金关注焦点;
第三,国企改革全面启动后,“新常态”的资产置换将蔓延到中大型市值的国有企业,估值有望出现回升。建议关注电气设备/通信/机械设备/轻工制造的个股;
最后,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预计将有助于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扩大出口,如铁路设备/电信设备/能源设备/汽车配件等,但可能无助于消化过剩的投资性产能,对建材/港口/建筑帮助有限。
我们不看好消费,2014年至今,很多消费品行业如方便面、啤酒、葡萄酒都出现了产量的负增长,行业表现在A股也处于后列。2015年可能仍然难以看到消费行业的好转,原因在于:通缩可能继续,一般消费或持续低迷。但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可能因为反腐的高潮已经过去,行业景气已经触底,估值水平不再下滑,股票价格可能跟随业绩复苏出现反弹。
银行介入股票市场提供融资功能,在于理财产品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产品。一方面,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增长,收益率只轻微下降10个BP;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资金所投资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100个BP。更致命的是,原先高收益率的“影子银行”产品,比如委托贷款、买入返售、地产信托等,规模不断萎缩。银行亟须找到其他高受益高流动性项目来代替这些“影子银行”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发明了向散户提供股票融资的新业务,并快速开展,这些配资资金之前只为高净值专户提供。
在券商和银行双管齐下向投资者提供杠杆的推动下,散户投资热情/能力大幅上升,轻易就将机构投资者抛在身后。一旦,银监会摸底清查银行的“股票配资”,证监会“表达”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膨胀的担忧,即使存量资金不快速抽离,杠杆资金增长可能戛然而止,指数下行引发融资盘的“margin call”,那么市场将会剧烈波动。
2015年,我们认为大股票会迎来小牛市,风格转换将发生。在沪港通及A股可能纳入MSCI指数的推动下,价值型的海外资金可能持续流入,并带动大盘蓝筹股重估,而在2014年追逐“故事”的個人投资者的融资融券资金,可能不一定继续追逐小市值股票。2015年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企改革“元年”,更多国企改革的例子将吸引资金流入。我们预计,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整体方案在2015年上半年出台。另外,国有企业自身存在资产置换、外延扩张与市值管理等的要求。如果更多的国企改革在2015年推进,那么2014年市场流行的外延扩张的“故事”就会蔓延至中型,甚至大型市值的股票。资产置换与转型升级势必带来估值水平的扩张,同时吸引海外资金的持续关注。
我们看好四类投资主题:
首先,货币环境继续放松,未来要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么全面降息(预计从现在到2015年底还有两次降息),要么通过“定领域、定期限”的方式,间接、缓慢地实现同样的效果。我们看好地产、券商、电气设备、电力等资金敏感型行业;
其次,海外资金持续涌入。最有可能列入MSCI指数的大型蓝筹股可能受到持续追捧。相比香港市场,质量更好选择更多的医药、可选消费或是海外资金关注焦点;
第三,国企改革全面启动后,“新常态”的资产置换将蔓延到中大型市值的国有企业,估值有望出现回升。建议关注电气设备/通信/机械设备/轻工制造的个股;
最后,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预计将有助于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扩大出口,如铁路设备/电信设备/能源设备/汽车配件等,但可能无助于消化过剩的投资性产能,对建材/港口/建筑帮助有限。
我们不看好消费,2014年至今,很多消费品行业如方便面、啤酒、葡萄酒都出现了产量的负增长,行业表现在A股也处于后列。2015年可能仍然难以看到消费行业的好转,原因在于:通缩可能继续,一般消费或持续低迷。但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可能因为反腐的高潮已经过去,行业景气已经触底,估值水平不再下滑,股票价格可能跟随业绩复苏出现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