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抬头,巴特尔就会看到默夫。一有汽车经过,他就害怕。虽然已经几个月没握枪了,但他的双手总是不自觉地摆出握枪的姿势。天真的陌生人把他当成大英雄,但他却感觉自己正在逐渐消失。在伊拉克服役一年后回到家,过去的回忆时时萦绕他的脑际:尸体在清冽的晨风中燃烧;阳光透过树枝倾泻下来;子弹激起片片尘雾;池塘泛起的涟漪宛如拨动的琴弦;他曾对一位母亲承诺,会把她年轻的儿子平安地带回家……
这是凯文·鲍尔斯在《黄鸟》中描绘的一幕场景,深厚的战友情谊和战后无边的失落感扑面而来,令人动容。这本书是描写伊拉克战争的经典之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战争本身的残酷无情、战争对人造成的巨大创伤。21岁的巴特尔、18岁的默夫和略微年长的中尉斯特林,战前、战中和战后的不同生活状态,揭示了战争带给一个人乃至家庭生活的长久影响,充分展现我们很难触及的内心折磨。巴特尔为了向默夫的妈妈隐瞒他的死因,而进行了一系列欺骗行为,最终受到了军法的处置。这不仅成为了整本书的主线,让我们边读边关心这个秘密的命运,同时也是一根我们攀援巴特尔内心世界的绳索,越到深处越感悲凉。
凯文·鲍尔斯既是退伍老兵,也是诗人。只有真正去过战场的人,才会把血描述成黑色,才会写出“尸体在冒烟”这种景象。不论你怎么想或是怎么做,战争的最大赢家还是战争本身,人对此都是无能为力的,而无能本身也会成为敌人。这是《黄鸟》带给我的感悟。
在书中,鲍尔斯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了无法忘怀的过往,好像阳光穿过参天树木投射出的斑驳阴影,于细微处照见人性的丑陋与悲悯。大量忧伤晦涩的词句都付诸心理和幻觉的描写,只为讲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而这故事读来却那么凄绝,那么压抑,那么深不见底,让人跟着作者陷入绝望、崩溃的情绪中。
《黄鸟》,一部救赎战争的书。虽然“他们仍在黑色的坟墓里低声吟唱,战争的坟墓终将埋葬嘶哑的叫喊。参与在战争中的人都想逃离,可谁又能真正地逃得出战争这张迷网”,但是《黄鸟》在痛斥战争的同时歌颂的是爱、勇气和不屈的斗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捕捉和对爱的坚强执着在鲍尔斯的笔端不经意地流淌出来。这里有冷酷,有迷茫,有悔恨,但是最可贵的是那份人性的温暖。在书中我们读不到大场面的鲜血淋淋的厮杀和现代高科技兵器的对决,小说的落笔处往往是爱、勇气,比如阿尔谢利菲种的风信子——“可惜你们没有看到那些风信子”。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写道:“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从古至今,戰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然而,鲍尔斯用这本小说触碰了爱、诗和哲学。
2003年至2011年。伊拉克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凯文·鲍尔斯作为士兵走进伊战现场,作为诗人走上令人心碎的回家路——在战争里假装哭泣。
这是凯文·鲍尔斯在《黄鸟》中描绘的一幕场景,深厚的战友情谊和战后无边的失落感扑面而来,令人动容。这本书是描写伊拉克战争的经典之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战争本身的残酷无情、战争对人造成的巨大创伤。21岁的巴特尔、18岁的默夫和略微年长的中尉斯特林,战前、战中和战后的不同生活状态,揭示了战争带给一个人乃至家庭生活的长久影响,充分展现我们很难触及的内心折磨。巴特尔为了向默夫的妈妈隐瞒他的死因,而进行了一系列欺骗行为,最终受到了军法的处置。这不仅成为了整本书的主线,让我们边读边关心这个秘密的命运,同时也是一根我们攀援巴特尔内心世界的绳索,越到深处越感悲凉。
凯文·鲍尔斯既是退伍老兵,也是诗人。只有真正去过战场的人,才会把血描述成黑色,才会写出“尸体在冒烟”这种景象。不论你怎么想或是怎么做,战争的最大赢家还是战争本身,人对此都是无能为力的,而无能本身也会成为敌人。这是《黄鸟》带给我的感悟。
在书中,鲍尔斯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了无法忘怀的过往,好像阳光穿过参天树木投射出的斑驳阴影,于细微处照见人性的丑陋与悲悯。大量忧伤晦涩的词句都付诸心理和幻觉的描写,只为讲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而这故事读来却那么凄绝,那么压抑,那么深不见底,让人跟着作者陷入绝望、崩溃的情绪中。
《黄鸟》,一部救赎战争的书。虽然“他们仍在黑色的坟墓里低声吟唱,战争的坟墓终将埋葬嘶哑的叫喊。参与在战争中的人都想逃离,可谁又能真正地逃得出战争这张迷网”,但是《黄鸟》在痛斥战争的同时歌颂的是爱、勇气和不屈的斗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捕捉和对爱的坚强执着在鲍尔斯的笔端不经意地流淌出来。这里有冷酷,有迷茫,有悔恨,但是最可贵的是那份人性的温暖。在书中我们读不到大场面的鲜血淋淋的厮杀和现代高科技兵器的对决,小说的落笔处往往是爱、勇气,比如阿尔谢利菲种的风信子——“可惜你们没有看到那些风信子”。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写道:“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从古至今,戰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然而,鲍尔斯用这本小说触碰了爱、诗和哲学。
2003年至2011年。伊拉克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凯文·鲍尔斯作为士兵走进伊战现场,作为诗人走上令人心碎的回家路——在战争里假装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