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博物馆宣传讲解工作的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jia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数、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化文明的形象代表。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宣教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以实现,但讲解员对观众直面讲解而产生的较好的交流与沟通,是其他物質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讲解员对讲解工作的认识和业务素质,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博物馆的公众形象。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地讲解亦应当如此。讲解:就是通过对一定的文献资料或者是实物材料进行系统、完整的甄别、了解、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得到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并经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艺术。通过讲解使观众获取所需的信息,以此为博物馆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和审美的塑造者。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有位日本学者说:“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博物馆应该像爱护珍贵文物一样,爱护和对待观众。如果不考虑观众,或者根本没有观众来参观博物馆,那么应该说这不成为一个博物馆,或者至少说是一个不合格的博物馆”。在这里日本学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讲解工作对博物馆的重要性。这句话也可以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
  讲解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博物馆的文化、建设、管理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讲解员是博物馆通向社会的很明晰的窗口,是博物馆睿智的眼睛。
  新入职博物馆当讲解员的年青人,年少气盛,可谓“少不更事”,很多地方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更需要我们,多聆听长辈、同行的教诲,多学习,并在工作中纠正错误。结合个人实际,我觉得新入职当讲解员的同志,或多或少会存在以下问题:
  1、对业务知识,譬如更深层次的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讲解这门综合艺术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并加强向同事多请教学习。
  3、分类讲解,因人施讲的处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心理成熟度,心理承受压力度,有待在日常工作中加强。
  5、在对外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优秀的讲解员可以通过她们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张力深化博物馆的内涵,扩大博物馆的外延,凸现博物馆的历史纵深感,强化博物馆的艺术感染力。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一扇对外的窗口,她应该做到:
  1、不断学习新知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
  博物馆的每一天是一个新的台阶,每一批观众既是一张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你可以不年轻,但你要端庄,你可以不美貌,但你要经典。要有一定的人文基础,不断地丰富内存,以备不时之需。 讲解员在工作中,不仅要求“专”,而且还要“博”。
  2、不断增强个人心理素质。
  毫无疑问,过硬的心理素质,必将能够给讲解员本人,在工作中增添无穷的自信,减少不必要心理障碍。譬如我本人会比较注重“心理暗示的作用,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除了同事的帮助,个人也必须给自己暗暗鼓劲,不能妄自菲薄,看低自己。必要的”阿Q精神“也未尝不可。
  3、同事间相互学习与帮助。
  同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以起到在学习中起不到的作用。譬如我们在讲解的时候相互去聆听大家的讲解语言,分别找出好的和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这更是一种“学习”。
  4、重视和加强讲解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讲解员行为守则。
  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健全的规章制度,将有助于讲解员队伍的健康成长。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也有助于讲解员在对外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5、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日常工作服务质量。
  服务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和组织目标。国际博协在1974年通过的组织章程中就明确申明博物馆是“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但是人们对这一基本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却是逐步深入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的。博物馆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服务内容在原有的陈列、教育和科研服务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满足观众休闲和文化消费需求的服务,服务范围也扩展到了馆外。因此提供优质服务是贯穿讲解员工作的一条主线。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作用宣传博物馆。
  现在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譬如新闻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在行政监督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同样地新闻媒体,对于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与新闻单位常沟通,常联系。在馆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
  7、讲解工作中揣摩各类观众的心理,以便更新工作观念。
  讲解员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同的游客会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参观。我们在做好讲解工作的同时,也必须留意游客们的所想所需,使博物馆讲解工作更具人性化、科学化、大众化。
  
  (作者简介:岳峰(1981.4-),男,汉,助理馆员,河南省固始县文物管理局。)
其他文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是我们心中圣洁的灯;偶像是我们朝梦想奋斗的启明星;偶像是我们航行的灯塔。我们不应只崇拜他们的成就,更应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奋斗的路线。旅途的过程比终点更美丽。然一路走来,有的人始终朝着自己的偶像努力,而有的人却把自己儿时的偶像抛到九霄云外。一些学生更是忘记了自己的天职,攀比做作之风在校园之中横行。  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有自己的偶像。虽然在我的生活中充斥着很多我很
期刊
能力建设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人民警察的实战能力是其克敌制胜,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基本条件。而对于身处狱内复杂环境,兼具教育改造重任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不断提高自身实战能力,是其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根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实战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全力解决的问题。    一、实战能力的概念界定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
期刊
1930年9月,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建立起中国西部第一个民间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下设理化、地质、农林、生物四个研究所,又相继建立起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三个科学机构。在研究和开发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的自然资源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如此,科学普及机构在传播科学知识、启迪民智等方面也是功不可没。本文试浅析四个科学普及机构建立的由来。科学普及机构的建立,与卢作孚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强烈的
期刊
彭加勒对科学逻辑极为关注,他在《科学与假设》一书引言中就曾提到:“科学的逻辑是确实可靠的,如果科学家有时犯错误,那只是由于他们弄错了科学规则。”    一、彭加勒科学逻辑思想的科学观基础    彭加勒对科学本质与价值、对科学来源与对象以及对科学基础事实选择的探讨共同构成其科学观。  彭加勒认为,“科学首先是一种分类,是把表面孤立的事实汇集到一起的方式……换言之,科学是一种关系的体系。”关于科学的价
期刊
自资本主义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与此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类究竟往何处去?本文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至今,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可资借鉴的社会模式正从幼稚走向成熟。资本主义国家的“绿色红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红色绿化”正体现了这样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绿色红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社会主义趋向    
期刊
法国的半总统制与美国典型的总统制有很大的不同,它把总统置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上,使总统成为最重要的权力机关。而1993年俄罗斯通过新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它创造的是一个超级总统制,总统独揽大权,这与法国的半总统制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又各自有其特点,它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顺利地运转着是有其路径可依的。  俄罗斯的总统制同时吸纳了法国总统制和美国总统制中有利于加强总统权力、减少对总统权力制约的成分和机制
期刊
人生的意义一直是人类自存在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反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总结而来,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根本归宿在于实现自我。对个体的人来说,自我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为现实的自我,一为超越的自我。两者相互区别却又紧密地统一于个体之中,不可割裂对待。庄子的人生哲学相较于老子的人生哲学来说,更偏重于对个体自我的关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的自我与超越的自我逐层地予以关照,最终又使两者统一于自然,归一于道之本体。
期刊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学”,即“sociology”,是援引日本学界的译法从日文中转译过来的说法,而我国学者也曾进行过“sociology”这一概念本土化翻译的有益尝试,其中影响最广的当属严复先生的译法——“群学”,虽然这种译法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并未得到长时间的使用,但是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在这里我将试图探索一下严复先生为什么要将“sociology”译为“群学”?  总体而言,
期刊
《侍坐》篇幅较长,自然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通过对它思想内容的探析,可以得出许多现代启示。  第一、《侍坐》中的孔子形象。《论语》的中心人物是孔子,《侍坐》中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孔子。正如胡念贻所说,“《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在于它写出了孔子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形象。这部书所写的人物,都以孔子为中心。在我国文学史上,以表现一个人物为中心的著作,这是第一次出现。《论语》里面所写的孔子形象,相当鲜
期刊
“这个时代再没有荣誉的桂冠可以送人了,它的赞美是猥滥的,它的责备也没有什么意思。”  叔本华说,“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只是由‘需求’和‘迷幻’所支使活动。这种活動一旦停止,生存绝对荒芜和空虚便表现出来。”在这梦幻般的现实中,我们,阿童尼一般 “没有死,也没有睡,他不过是从生之迷梦中苏醒”,活人迷于恶梦,像尸身一样在腐蚀着。我们没有所悲正如我们没有所喜,这一切,归结至此,而或它还将延伸,也不过是一场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