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老师刚写完题目《鱼游到了纸上》,丁冬就举起手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更何况鱼离开水不能活啊!”
姜老师让丁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寻找答案。可老师读完课文了,丁冬依旧没有弄清楚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姜老师暗示丁冬先找文中带有“鱼游到了纸上”的句子。丁冬迅速找到了——“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姜老师点点头,并提示丁冬认真读读与这两句相关联的上下文。丁冬便大声地朗读起来:“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姜老师说:“这能说明什么呢?”丁冬对答如流。从“忘我、老是、呆呆、静静、从不”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个青年对鱼的观察十分仔细,这是把鱼画好的前提。姜老师又继续追问:“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能再找出一些来吗?”
丁冬顺藤摸瓜,找到了下面的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姜老师说:“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是不是已经揭穿了谜底呢?”丁冬自豪地说:“是啊,因为青年人绘画时很专注,画技又相当高超,所以看上去,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姜老师对丁冬竖起了大拇指,说:“能证明鱼游到纸上的理由你还能找到吗?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丁冬拿起笔继续画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姜老师说:“当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在纸上给他看时,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丁冬已经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了,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画画和做事一样,一定要先思考,才能把每件事做好。这个青年人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也就是先构思怎样画鱼,才能把鱼画好。这也是鱼游到纸上来的原因。”
丁冬的问号解决了,姜老师又对丁冬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鱼游到了纸上,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弄明白了吗?
姜老师让丁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寻找答案。可老师读完课文了,丁冬依旧没有弄清楚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姜老师暗示丁冬先找文中带有“鱼游到了纸上”的句子。丁冬迅速找到了——“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姜老师点点头,并提示丁冬认真读读与这两句相关联的上下文。丁冬便大声地朗读起来:“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姜老师说:“这能说明什么呢?”丁冬对答如流。从“忘我、老是、呆呆、静静、从不”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个青年对鱼的观察十分仔细,这是把鱼画好的前提。姜老师又继续追问:“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能再找出一些来吗?”
丁冬顺藤摸瓜,找到了下面的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姜老师说:“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是不是已经揭穿了谜底呢?”丁冬自豪地说:“是啊,因为青年人绘画时很专注,画技又相当高超,所以看上去,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姜老师对丁冬竖起了大拇指,说:“能证明鱼游到纸上的理由你还能找到吗?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丁冬拿起笔继续画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姜老师说:“当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在纸上给他看时,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丁冬已经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了,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画画和做事一样,一定要先思考,才能把每件事做好。这个青年人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也就是先构思怎样画鱼,才能把鱼画好。这也是鱼游到纸上来的原因。”
丁冬的问号解决了,姜老师又对丁冬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鱼游到了纸上,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弄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