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深刻的内涵。而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茶艺引入了课堂,希望通过学习茶艺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小学生中开展茶艺课,就能更早开始培养学生热爱茶文化的情感,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而且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茶艺对小学生的影响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小学生通过学习茶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使情感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高,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得到增强。
一是培养动手能力。选茗、泽水和烹茶技术,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在选择不同茶具时,学生需要了解茶具的历史背景、茶具的制作过程和茶具所赋予的意义;在茶艺表演中,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泡茶动作,以及每一种茶叶的不同冲泡方式。
二是懂得茶道精神。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美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是通过茶艺表演来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喝茶能静心、静神,能陶冶人的情操,去除人的杂念。可见,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有助于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陶冶情操,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塑造良好身心。现在很多学生动手能力都较差,照顾、服务别人的意识淡薄。茶文化课是体验式教学,通过茶艺的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分享、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养成品茶的好习惯,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让茶文化走进校园,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借茶来联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融。
三、“三元全息课程”下的茶艺课
“一个学校,一个时代”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这里的“时代”是指面向未来教育的时代。学校的课程建设以培养“九大学子”(健体学子、阳光学子、敬业学子、博识学子、乐群学子、文艺学子、求真学子、创新学子、巧手学子)为育人目标,依托“三元全息课程”理论,不断开拓创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学校的茶艺社团成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学生几乎是“茶盲”,只对饮料有所了解,不知茶艺的具体内容,简单地认为茶艺就是喝茶。为让学生了解茶艺,学校给学生播放茶艺表演的视频,讲述有关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茶艺的礼仪、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的由来、茶的命名和有关茶的风俗习惯等。学生初步了解了有关茶的知识后,便激起了学习茶艺的兴趣,通过多方面的知识积累,知道了茶叶的分类、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冲泡不同茶叶需要哪种茶具等。茶艺社团的学生通过对茶艺的学习,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茶艺社团。
1.培养礼仪,掌握动作要领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學生从小就需要接受不同礼仪的教化与熏陶。而茶艺注重的就是在泡茶过程中对整个环境的营造,每一道泡茶的工序都有相应的动作与茶礼要求。比如,在茶艺表演时要面带微笑,举手投足之间要优雅、文静,且“坐要正、站要直、行要稳、脚步轻”。这些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坐不住,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茶艺的学习,学生的礼仪、气质、举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行为规范也有了惊人的提升,他们的改变也影响着其他学生,使礼仪修养正在更多学生身上生根发芽。
2.跨学科学习,培养综合素质
茶艺可以扩展到文学、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等学科。如茶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茶文化,学生需要将地理学科知识运用在茶文化中;对环境的选择要有较高的审美标准,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进行茶艺表演时,要配播优美的背景音乐。可见,茶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每次茶艺表演都有相应的茶词解说,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而且这些茶词大多有些枯燥,需要牢牢记住。有时茶词中还会引入古诗词,学生往往不理解这些诗词的含义。为此,学校可以结合茶文化知识让学生对茶词进行说文解字,解读每一句茶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及由来,并让学生把每一句茶词用自己娴熟的泡茶动作表现出来。由此,学生在学习了茶艺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掌握一些茶词以及泡茶礼仪。这样,结合艺术表现手法,让茶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内涵丰富。
3.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茶文化是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而茶艺离不开社会实践。如今,茶艺社团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宾到校参观少不了茶艺展示,学校重大活动中更少不了茶艺社团学生的优美身姿,学生们每一次的茶艺展示都会有所收获。在2017年首届“美茗杯”北京市中小学茶文化创意大赛中,学校学生积极参与,参加了茶席和茶服的设计以及茶词书法等比赛,均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茶艺的美,体悟茶艺带给人的那份“静”,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四、继续探索茶艺,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
学校以“三元全息课程”为依托,围绕三大课程领域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茶艺课程,学习京剧国粹文化,学习朗诵表现手法,学习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学校将继续探索茶艺中的研究性学习,以茶艺活动作为探究性课程的载体来研究茶文化,弘扬茶文化,努力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茶艺活动。学校将立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深刻的内涵。而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茶艺引入了课堂,希望通过学习茶艺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小学生中开展茶艺课,就能更早开始培养学生热爱茶文化的情感,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而且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茶艺对小学生的影响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小学生通过学习茶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使情感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高,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得到增强。
一是培养动手能力。选茗、泽水和烹茶技术,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在选择不同茶具时,学生需要了解茶具的历史背景、茶具的制作过程和茶具所赋予的意义;在茶艺表演中,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泡茶动作,以及每一种茶叶的不同冲泡方式。
二是懂得茶道精神。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美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是通过茶艺表演来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喝茶能静心、静神,能陶冶人的情操,去除人的杂念。可见,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有助于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陶冶情操,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塑造良好身心。现在很多学生动手能力都较差,照顾、服务别人的意识淡薄。茶文化课是体验式教学,通过茶艺的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分享、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养成品茶的好习惯,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让茶文化走进校园,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借茶来联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融。
三、“三元全息课程”下的茶艺课
“一个学校,一个时代”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这里的“时代”是指面向未来教育的时代。学校的课程建设以培养“九大学子”(健体学子、阳光学子、敬业学子、博识学子、乐群学子、文艺学子、求真学子、创新学子、巧手学子)为育人目标,依托“三元全息课程”理论,不断开拓创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学校的茶艺社团成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学生几乎是“茶盲”,只对饮料有所了解,不知茶艺的具体内容,简单地认为茶艺就是喝茶。为让学生了解茶艺,学校给学生播放茶艺表演的视频,讲述有关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茶艺的礼仪、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的由来、茶的命名和有关茶的风俗习惯等。学生初步了解了有关茶的知识后,便激起了学习茶艺的兴趣,通过多方面的知识积累,知道了茶叶的分类、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冲泡不同茶叶需要哪种茶具等。茶艺社团的学生通过对茶艺的学习,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茶艺社团。
1.培养礼仪,掌握动作要领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學生从小就需要接受不同礼仪的教化与熏陶。而茶艺注重的就是在泡茶过程中对整个环境的营造,每一道泡茶的工序都有相应的动作与茶礼要求。比如,在茶艺表演时要面带微笑,举手投足之间要优雅、文静,且“坐要正、站要直、行要稳、脚步轻”。这些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坐不住,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茶艺的学习,学生的礼仪、气质、举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行为规范也有了惊人的提升,他们的改变也影响着其他学生,使礼仪修养正在更多学生身上生根发芽。
2.跨学科学习,培养综合素质
茶艺可以扩展到文学、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等学科。如茶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茶文化,学生需要将地理学科知识运用在茶文化中;对环境的选择要有较高的审美标准,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进行茶艺表演时,要配播优美的背景音乐。可见,茶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每次茶艺表演都有相应的茶词解说,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而且这些茶词大多有些枯燥,需要牢牢记住。有时茶词中还会引入古诗词,学生往往不理解这些诗词的含义。为此,学校可以结合茶文化知识让学生对茶词进行说文解字,解读每一句茶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及由来,并让学生把每一句茶词用自己娴熟的泡茶动作表现出来。由此,学生在学习了茶艺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掌握一些茶词以及泡茶礼仪。这样,结合艺术表现手法,让茶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内涵丰富。
3.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茶文化是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而茶艺离不开社会实践。如今,茶艺社团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宾到校参观少不了茶艺展示,学校重大活动中更少不了茶艺社团学生的优美身姿,学生们每一次的茶艺展示都会有所收获。在2017年首届“美茗杯”北京市中小学茶文化创意大赛中,学校学生积极参与,参加了茶席和茶服的设计以及茶词书法等比赛,均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茶艺的美,体悟茶艺带给人的那份“静”,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四、继续探索茶艺,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
学校以“三元全息课程”为依托,围绕三大课程领域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茶艺课程,学习京剧国粹文化,学习朗诵表现手法,学习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学校将继续探索茶艺中的研究性学习,以茶艺活动作为探究性课程的载体来研究茶文化,弘扬茶文化,努力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茶艺活动。学校将立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