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文 2008年,中信泰富、中国B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被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欺诈而遭受巨额亏损。实际上,2004年中航油也是因为在衍生品交易上被欺诈而遭受巨额亏损。更让人震惊的是,中航油破产的幕后黑手不是别人,也是高盛!
中航油(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下称: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中航油是从2001年开始参与石油衍生商品交易的。
2003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跟高盛(高盛集团。下称:高盛)签订的未平仓的衍生品仓位注入数额巨大的保证金。由于无法为一些投资性质的交易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累计亏损了大约3.9亿美元,而直至停牌时还正在结束其他的仓位,可能还会导致大约1.6亿美元的亏损。
陷入财务危机后,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大约1亿美元的贷款。
新交所要求公司委任普华永道为特别调查会计师,调查公司亏损的真相,并向交易所提交报告。
陈久霖最后被判刑。
中航油在石油衍生品和高盛进行的交易上,注定要失败。赌场是通过出老千来赢钱,高盛是通过在产品上设陷阱来杀死中航油。
具体来说,高盛先以低价卖给中航油一个产品,让中航油肯定能赚到钱。但是,利润有封顶。换句话说,中航油能够得到的利润是有限的。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高盛的风险也是有限的。既然我高盛给了你中航油这么一个肯定赚钱的机会,那你中航油也要适当给我高盛一些回馈和帮助吧,好让高盛能在市场上对冲掉给中航油的这个机会。因此,中航油同意从高盛手中购买另外一个产品。
实际上,这第二个产品,就是最终杀死中航油的“致命武器”。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欺诈,比如说21点这个赌博常用的游戏。
假设高盛和中航油玩21点,高盛是开赌场的,中航油是一个没玩过21点的暴发户。高盛说,鉴于中航油没有玩过2L点,为了照顾这个“高端客户”,将游戏的玩法稍微变一下,保证中航油在前10局中总是赢钱。但是,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每局中航油能赢的金额是固定的,比如说L万美元。另一是10局之后,高盛有权决定是否再继续玩10局。由于有一半的机会肯定能赢,中航油觉得没有风险,就参加这个游戏了。但是,有两个关键问题中航油没有发现,最后把命都输掉了。第一个问题就是,10局之后,中航油还不能对21点的玩法很熟练,无法发现并防止高盛出老千。第二个问题是,后10局没有收益或亏损封顶,因此,尽管理论上双方都可能赢得更多,但考虑到双方技术和实力上的差距,中航油肯定斗不过高盛,这实际上打开了中航油通往地狱的大门。
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
中航油在接下来的10局中,亏损严重,达到300多万美元。远超其在前10局中的利润。虽然如此,此时的亏损对中航油来说,仍然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就此收手,对中航油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300多万美元对高盛来说,无法满足其贪婪、吸血的本性。高盛想吸干中航油最后一滴血。
高盛又想出了更毒的一招。对中航油说,可以帮助中航油化解这300多万美元亏损的问题。具体是:高盛不再要求中航油支付这300多万美元,条件是中航油同意和高盛再玩20局。这听起来非常好。300多万美元的亏损问题化解了,还有机会在这接下来的20局中赚钱。因此,中航油欣然应允,甚至非常感谢高盛。但是,陈久霖没有意识到,这是他和中航油灭顶之灾的开始。因为高盛对这新的20个赌局有完全的控制和把握。中航油在这20个赌局中不但没有翻盘,相反,亏损更大了,达到了7000万美元。
如果此时中航油就此收手,还不至于破产倒闭。但是,高盛不让中航油就此金盆洗手,因为高盛知道,他还可以从中航油身上榨出更多的钱。手段还是同样的,让中航油继续再赌20局。
现在,如果7000万美元的亏损暴露,对中航油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高盛对他讲,输掉7000万美元是你的运气不好,如果再玩的话,你还可能翻盘。此时的中航油还相信高盛的话,又和高盛玩了20局,结果是,“运气”依然不好,是非常不好,又亏了3亿多美元!
此时的中航油已然完全丧失了理智判断,沦为一个被高盛操控的赌徒,继续参与被高盛控制的赌博,走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亏损超过5.5亿美元!中航油已经彻底被高盛榨干。最后,中航油破产重组,陈久霖身陷囹圄。
上面是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析高盛谋杀中航油的过程。下面就用高盛卖给中航油的产品的具体结构来描述谋杀的过程。
中航油在2002年跟高盛做了一笔交易,是一个简单的期權,小赚了100多万美元。正是这笔小利润让中航油麻痹大意。这其实也是高盛的诱饵,先让中航油吃到甜头。当中航油上钩后,高盛开始在合约里下毒。
一般情况下,购买期权都需要支付期权费。不同的期权的费用差别很大。高盛投下的第一毒就是将期权费取消,所用的手段就是将简单的期权变成一个三项式,也就是两个看涨期权和一个看跌期权的组合。这个结构的诱人之处就是通过卖出一个更高价格的看涨期权和一个行权价格很低的看跌期权,使得中航油不需要为这个看涨期权支付期权费。
高盛下的第二个“毒”叫展期期权。展期期权的结构是这样的,就是展期期权的持有者在未来,比如半年后,有将一个当前约定好条款的期权执行的权利,也就是期权的期权。这个展期期权是高盛持有的,也就是说,高盛在6个月后有最终权利决定是否执行一个期权。这是一个毒性极大的产品,正是这个展期期权,毒死了中航油。
最初,中航油的合约亏损只有几百万美元。但是,第一次产品重组之后,亏损扩大到了2000多万美元;第二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5000多万美元;第三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L亿多美元;第四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5亿多美元。每次重组后,中航油的亏损都成倍增加。这里面有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亏损增加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重组后新的展期期权的市值损失比重组前更大,加倍放大石油价格上涨后带来的损失。
正是由于高盛的欺诈,才使得中航油从小的亏损放大到巨额亏损。而所有的这些亏损,都成了高盛口袋里的利润。高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卑劣的双重角色。表面上的角色是中航油的交易对手,背后的角色是中航油的老师和顾问。展期期权这种产品是衍生产品里的高级产品,即使在华尔街的专业人士中,能对其进行定价和分析的专业人士也是比较少的。中航油连简单的期权都没有定价能力,更甭提对展期期权这种高级产品的分析和定价了。这个产品肯定是高盛推荐给中航油,由高盛充当老师来讲解这个产品的结构,来培训中航油的相关人员。只不过高盛这个老师虽然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是品德却非常不好。在教学生的同时,把学生给“强奸”了。
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是展期期权杀死了中航油。陈久霖不知道,连负责调查中航油跟高盛交易的国际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也不知道。在其给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的报告中,将中航油的亏损原因总结为“利用衍生工具进行石油的投机交易时,因对市场的价格走势的判断出现错误,导致出现巨额亏损”。一句话,是因为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对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错误,导致最后的亏损。这是错误的,只看到表面的原因,没有看到最根本的原因。
正是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了解、明白高盛是如何利用展期期权欺诈中航油,才导致在2008年中国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以及深南电等我国企业被高盛用展期期权再次猎杀,悲剧重演。事隔3年,高盛这个骗子用同一种手法再次欺骗了我们的中国企业。可以说,高盛在同一个坑里,埋了我们2次。
(摘自中国经济出版社《起诉高盛——中国企业当直面金融欺诈》 作者:张晓东)
中航油(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下称: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中航油是从2001年开始参与石油衍生商品交易的。
2003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跟高盛(高盛集团。下称:高盛)签订的未平仓的衍生品仓位注入数额巨大的保证金。由于无法为一些投资性质的交易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累计亏损了大约3.9亿美元,而直至停牌时还正在结束其他的仓位,可能还会导致大约1.6亿美元的亏损。
陷入财务危机后,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大约1亿美元的贷款。
新交所要求公司委任普华永道为特别调查会计师,调查公司亏损的真相,并向交易所提交报告。
陈久霖最后被判刑。
中航油在石油衍生品和高盛进行的交易上,注定要失败。赌场是通过出老千来赢钱,高盛是通过在产品上设陷阱来杀死中航油。
具体来说,高盛先以低价卖给中航油一个产品,让中航油肯定能赚到钱。但是,利润有封顶。换句话说,中航油能够得到的利润是有限的。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高盛的风险也是有限的。既然我高盛给了你中航油这么一个肯定赚钱的机会,那你中航油也要适当给我高盛一些回馈和帮助吧,好让高盛能在市场上对冲掉给中航油的这个机会。因此,中航油同意从高盛手中购买另外一个产品。
实际上,这第二个产品,就是最终杀死中航油的“致命武器”。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欺诈,比如说21点这个赌博常用的游戏。
假设高盛和中航油玩21点,高盛是开赌场的,中航油是一个没玩过21点的暴发户。高盛说,鉴于中航油没有玩过2L点,为了照顾这个“高端客户”,将游戏的玩法稍微变一下,保证中航油在前10局中总是赢钱。但是,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每局中航油能赢的金额是固定的,比如说L万美元。另一是10局之后,高盛有权决定是否再继续玩10局。由于有一半的机会肯定能赢,中航油觉得没有风险,就参加这个游戏了。但是,有两个关键问题中航油没有发现,最后把命都输掉了。第一个问题就是,10局之后,中航油还不能对21点的玩法很熟练,无法发现并防止高盛出老千。第二个问题是,后10局没有收益或亏损封顶,因此,尽管理论上双方都可能赢得更多,但考虑到双方技术和实力上的差距,中航油肯定斗不过高盛,这实际上打开了中航油通往地狱的大门。
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
中航油在接下来的10局中,亏损严重,达到300多万美元。远超其在前10局中的利润。虽然如此,此时的亏损对中航油来说,仍然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就此收手,对中航油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300多万美元对高盛来说,无法满足其贪婪、吸血的本性。高盛想吸干中航油最后一滴血。
高盛又想出了更毒的一招。对中航油说,可以帮助中航油化解这300多万美元亏损的问题。具体是:高盛不再要求中航油支付这300多万美元,条件是中航油同意和高盛再玩20局。这听起来非常好。300多万美元的亏损问题化解了,还有机会在这接下来的20局中赚钱。因此,中航油欣然应允,甚至非常感谢高盛。但是,陈久霖没有意识到,这是他和中航油灭顶之灾的开始。因为高盛对这新的20个赌局有完全的控制和把握。中航油在这20个赌局中不但没有翻盘,相反,亏损更大了,达到了7000万美元。
如果此时中航油就此收手,还不至于破产倒闭。但是,高盛不让中航油就此金盆洗手,因为高盛知道,他还可以从中航油身上榨出更多的钱。手段还是同样的,让中航油继续再赌20局。
现在,如果7000万美元的亏损暴露,对中航油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高盛对他讲,输掉7000万美元是你的运气不好,如果再玩的话,你还可能翻盘。此时的中航油还相信高盛的话,又和高盛玩了20局,结果是,“运气”依然不好,是非常不好,又亏了3亿多美元!
此时的中航油已然完全丧失了理智判断,沦为一个被高盛操控的赌徒,继续参与被高盛控制的赌博,走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亏损超过5.5亿美元!中航油已经彻底被高盛榨干。最后,中航油破产重组,陈久霖身陷囹圄。
上面是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析高盛谋杀中航油的过程。下面就用高盛卖给中航油的产品的具体结构来描述谋杀的过程。
中航油在2002年跟高盛做了一笔交易,是一个简单的期權,小赚了100多万美元。正是这笔小利润让中航油麻痹大意。这其实也是高盛的诱饵,先让中航油吃到甜头。当中航油上钩后,高盛开始在合约里下毒。
一般情况下,购买期权都需要支付期权费。不同的期权的费用差别很大。高盛投下的第一毒就是将期权费取消,所用的手段就是将简单的期权变成一个三项式,也就是两个看涨期权和一个看跌期权的组合。这个结构的诱人之处就是通过卖出一个更高价格的看涨期权和一个行权价格很低的看跌期权,使得中航油不需要为这个看涨期权支付期权费。
高盛下的第二个“毒”叫展期期权。展期期权的结构是这样的,就是展期期权的持有者在未来,比如半年后,有将一个当前约定好条款的期权执行的权利,也就是期权的期权。这个展期期权是高盛持有的,也就是说,高盛在6个月后有最终权利决定是否执行一个期权。这是一个毒性极大的产品,正是这个展期期权,毒死了中航油。
最初,中航油的合约亏损只有几百万美元。但是,第一次产品重组之后,亏损扩大到了2000多万美元;第二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5000多万美元;第三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L亿多美元;第四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5亿多美元。每次重组后,中航油的亏损都成倍增加。这里面有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亏损增加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重组后新的展期期权的市值损失比重组前更大,加倍放大石油价格上涨后带来的损失。
正是由于高盛的欺诈,才使得中航油从小的亏损放大到巨额亏损。而所有的这些亏损,都成了高盛口袋里的利润。高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卑劣的双重角色。表面上的角色是中航油的交易对手,背后的角色是中航油的老师和顾问。展期期权这种产品是衍生产品里的高级产品,即使在华尔街的专业人士中,能对其进行定价和分析的专业人士也是比较少的。中航油连简单的期权都没有定价能力,更甭提对展期期权这种高级产品的分析和定价了。这个产品肯定是高盛推荐给中航油,由高盛充当老师来讲解这个产品的结构,来培训中航油的相关人员。只不过高盛这个老师虽然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是品德却非常不好。在教学生的同时,把学生给“强奸”了。
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是展期期权杀死了中航油。陈久霖不知道,连负责调查中航油跟高盛交易的国际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也不知道。在其给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的报告中,将中航油的亏损原因总结为“利用衍生工具进行石油的投机交易时,因对市场的价格走势的判断出现错误,导致出现巨额亏损”。一句话,是因为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对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错误,导致最后的亏损。这是错误的,只看到表面的原因,没有看到最根本的原因。
正是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了解、明白高盛是如何利用展期期权欺诈中航油,才导致在2008年中国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以及深南电等我国企业被高盛用展期期权再次猎杀,悲剧重演。事隔3年,高盛这个骗子用同一种手法再次欺骗了我们的中国企业。可以说,高盛在同一个坑里,埋了我们2次。
(摘自中国经济出版社《起诉高盛——中国企业当直面金融欺诈》 作者: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