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西方人经常会批评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殊不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去注意一分一秒的精确时间的习惯,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一种对于勤劳美德的强调和遵守作息时间表的惯性。而且,中国古代从很早开始,就已经有了类似于今天工作和休假的时间制度。
士农工商是古代四个主要的职业阶层。士在古代是官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我们便不妨以此为例。根据史料所记,我们现在的“五天工作制”开始于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汉书·郑当时传》中记:“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恐不遍。”《汉书·万石君传》也有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休沐”和“洗沐”就是休息,唐《初学记》卷二十对其作了解释:“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因此我们知道西汉官吏每五天就有一天的休息,但不是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而是轮到哪天休哪天。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这种休假制度在南朝时候便可能开始改变,但目前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这个制度一直到隋朝都保留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从唐朝开始,这个假期被大大地压缩。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记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这里出现了“旬假”一词,一旬是10天,便是每10天休息一天。那么哪天休息呢?便是每月的10日、20日和最后一天。如果说我们现代人度周末的话,他们度的应该就是“旬末”了。可是要想享受这种“旬末”却十分麻烦,如果你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你便必须在休假前“告假”,并且在假期结束后到衙门报到,否则便会罚俸甚至罢官。这种“旬休”制度保留的时间也很长,唐朝到元朝的官员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工作休息。到了明清时代,连这可怜的一天也没有了,被完全废弃,一直到民国时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周末”制度。
我们如果觉得汉代的官员是最幸福的,那就错了。事实上,汉代的官员也有很多苦衷,例如汉代的官吏是需要住在官署,也就是办公室里的,只有休息的那天才可以回家,汉代以后的曹魏时期也是这样。《太平御览》中就记录了曹魏时期的一个官员想请假回家看生病的父亲,却没有被大司农王思允许的事情。相对而言,唐朝请假方面就自由很多,而且就算从假日的时间上来看,唐朝也依然不少。因为除了这几天一休的“休沐”或“旬休”以外,还有许多的节庆假日。在古代,主要有三个主要的节庆:新年、冬至和皇帝的生辰。据统计,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新年和冬至各7天,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唐朝不愧是我国古时的巅峰时代,连休假也是如此人性化。相对于唐朝,宋朝的假期就少一些,元代、明代和清代就更少了。
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也就是从唐朝开始,中国的休假不断地削减。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国家机构越来越复杂,公务越来越多的缘故;另一方面就可能是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皇帝这个老板越来越严厉。试举朱元璋为例,他连工资都给官员克扣到那一点点儿,更何况假期呢!
当然,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特殊情况,多数朝代的官员还是可以临时休假的,这种休假叫做“急假”。比如《晋令》中称:“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就是说最多理论上一年可以有60天左右的“急假”。有时候,如果你实在不想工作,而你恰巧又是家中独子,说句母亲生病了也可以休假。正如太平天国时期在中国的英国议员迈多士在《中国人及其叛变》中所说:“政府即使明知官员是在逃避公务上的困难,也不敢拒绝身为独子的官员,以照顾母亲为由告假;但是另一方面,官员却从来不敢因为照顾病痛中的妻子而告假。”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有一些官员非常热爱工作,不喜欢休假。在这个时候,领导就会用伦理道德来教育这些人,让他们不得不休假。
《汉书·薛宣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该放假了,只有张扶这家伙不肯走,仍然每日办公。薛宣教育他说,这个休假制度相传已久啦,自然不可能更改。你觉得公务重要,你家里老婆孩子就不重要吗?所以在古代,官员不休假一般不会得到“先进工作者”的美誉,反而会落得“不忠不孝”的骂名。
该放假的时候不可以办公务,那么该上班的时候自然也就不能偷懒。京官固然要半夜爬起来去早朝,而地方官如果上班迟到,所受的惩罚也是很严厉的。蔡申之的《清代州县故事》中记载,地方政府一般都用敲打传梆来做上班的讯号,如果迟到,就会受到被鞭子或木板打脊背或者臀部的惩罚。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就有一次因上班迟到而被打。至于怎么判断迟到,和现在一样,采用签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从哪朝开始已不可查考,但是在《唐会要》中记载,从唐朝开始,定期值夜班的官员就要在“直簿”上签到。到了明、清,许多机关使用签到本已经成为常例了。当然,官员们也有逃避签到的方法,根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讥谑》中记:“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就是说北宋时期,很多官员常常冒称肚子痛而躲避值夜班,结果馆阁值夜班的签到本“宿历”就得到了一个“害肚历”的外号。
虽然有这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但是,中国古代官僚机构的作息时间表还是比较严谨的。古代所强调的美德是勤劳,《左传》中就引用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话,而古代官员从小受到儒家教育,自然牢记心间。孔子曾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说明孔子也认识到了用休息和娱乐来缓解工作紧张的必要性。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喜欢轻松的休假和喜庆的节日,有时会偷懒,还会为请假而撒谎。当我们为每天加班痛苦,因压力不胜其烦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古代人也和我们一样。 摘自《新民晚报》
士农工商是古代四个主要的职业阶层。士在古代是官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我们便不妨以此为例。根据史料所记,我们现在的“五天工作制”开始于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汉书·郑当时传》中记:“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恐不遍。”《汉书·万石君传》也有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休沐”和“洗沐”就是休息,唐《初学记》卷二十对其作了解释:“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因此我们知道西汉官吏每五天就有一天的休息,但不是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而是轮到哪天休哪天。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这种休假制度在南朝时候便可能开始改变,但目前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这个制度一直到隋朝都保留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从唐朝开始,这个假期被大大地压缩。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记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这里出现了“旬假”一词,一旬是10天,便是每10天休息一天。那么哪天休息呢?便是每月的10日、20日和最后一天。如果说我们现代人度周末的话,他们度的应该就是“旬末”了。可是要想享受这种“旬末”却十分麻烦,如果你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你便必须在休假前“告假”,并且在假期结束后到衙门报到,否则便会罚俸甚至罢官。这种“旬休”制度保留的时间也很长,唐朝到元朝的官员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工作休息。到了明清时代,连这可怜的一天也没有了,被完全废弃,一直到民国时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周末”制度。
我们如果觉得汉代的官员是最幸福的,那就错了。事实上,汉代的官员也有很多苦衷,例如汉代的官吏是需要住在官署,也就是办公室里的,只有休息的那天才可以回家,汉代以后的曹魏时期也是这样。《太平御览》中就记录了曹魏时期的一个官员想请假回家看生病的父亲,却没有被大司农王思允许的事情。相对而言,唐朝请假方面就自由很多,而且就算从假日的时间上来看,唐朝也依然不少。因为除了这几天一休的“休沐”或“旬休”以外,还有许多的节庆假日。在古代,主要有三个主要的节庆:新年、冬至和皇帝的生辰。据统计,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新年和冬至各7天,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唐朝不愧是我国古时的巅峰时代,连休假也是如此人性化。相对于唐朝,宋朝的假期就少一些,元代、明代和清代就更少了。
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也就是从唐朝开始,中国的休假不断地削减。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国家机构越来越复杂,公务越来越多的缘故;另一方面就可能是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皇帝这个老板越来越严厉。试举朱元璋为例,他连工资都给官员克扣到那一点点儿,更何况假期呢!
当然,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特殊情况,多数朝代的官员还是可以临时休假的,这种休假叫做“急假”。比如《晋令》中称:“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就是说最多理论上一年可以有60天左右的“急假”。有时候,如果你实在不想工作,而你恰巧又是家中独子,说句母亲生病了也可以休假。正如太平天国时期在中国的英国议员迈多士在《中国人及其叛变》中所说:“政府即使明知官员是在逃避公务上的困难,也不敢拒绝身为独子的官员,以照顾母亲为由告假;但是另一方面,官员却从来不敢因为照顾病痛中的妻子而告假。”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有一些官员非常热爱工作,不喜欢休假。在这个时候,领导就会用伦理道德来教育这些人,让他们不得不休假。
《汉书·薛宣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该放假了,只有张扶这家伙不肯走,仍然每日办公。薛宣教育他说,这个休假制度相传已久啦,自然不可能更改。你觉得公务重要,你家里老婆孩子就不重要吗?所以在古代,官员不休假一般不会得到“先进工作者”的美誉,反而会落得“不忠不孝”的骂名。
该放假的时候不可以办公务,那么该上班的时候自然也就不能偷懒。京官固然要半夜爬起来去早朝,而地方官如果上班迟到,所受的惩罚也是很严厉的。蔡申之的《清代州县故事》中记载,地方政府一般都用敲打传梆来做上班的讯号,如果迟到,就会受到被鞭子或木板打脊背或者臀部的惩罚。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就有一次因上班迟到而被打。至于怎么判断迟到,和现在一样,采用签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从哪朝开始已不可查考,但是在《唐会要》中记载,从唐朝开始,定期值夜班的官员就要在“直簿”上签到。到了明、清,许多机关使用签到本已经成为常例了。当然,官员们也有逃避签到的方法,根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讥谑》中记:“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就是说北宋时期,很多官员常常冒称肚子痛而躲避值夜班,结果馆阁值夜班的签到本“宿历”就得到了一个“害肚历”的外号。
虽然有这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但是,中国古代官僚机构的作息时间表还是比较严谨的。古代所强调的美德是勤劳,《左传》中就引用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话,而古代官员从小受到儒家教育,自然牢记心间。孔子曾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说明孔子也认识到了用休息和娱乐来缓解工作紧张的必要性。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喜欢轻松的休假和喜庆的节日,有时会偷懒,还会为请假而撒谎。当我们为每天加班痛苦,因压力不胜其烦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古代人也和我们一样。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