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使人类有了对美的理解力,而色彩更是显示其无穷的魅力。 幼儿喜欢五颜六色的世界,所以色彩对幼儿来说非常感兴趣。本文论述了如何引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
关键词:色彩 幼儿 认知
一、色彩的意义
色彩是惹人注目的要素,平涂的色块是主要构成要素。色彩可以构成体积,已由塞尚做了证实;色彩成为形式,已由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实现。色彩还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事物之一。色彩对生活十分重要,色彩传递信息常常优于语言。
二、色彩与幼儿情感的表达
色彩能传达喜悦、悲哀……人类最丰富的感情,是沟通人类情感的语言,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多数幼儿美术都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它们背离真实的比例、色彩的夸张。表现主义画家由于探究深层的精神性,用色主观强烈,而幼儿色彩特性是为满足交流和宣泄情感的需要,正因为色彩能满足这些需要,所以幼儿普遍喜爱色彩画。至于绘画结果如何,他们是不在意的,涂色过程中的愉快思想和情感才是最要紧的。当幼儿情绪激动思想纷乱时,他们常发现创造一幅情绪强烈的色彩主题画,往往比用语言描述更容易,更令人满足,尤其是不擅语言的儿童。
三、色彩与个性创造
色彩由于色相不同给人们的感觉各异而具备了性格。因此,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流传至今。一般说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烈;绿色象征希望;蓝色象征坚贞;紫色象征神圣;黄色象征权威;黑色象征邪恶。这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种规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对色彩的象征有不同的解释,但在一般人心中,更多的是对色彩象征意义的认同。正是因为色彩能表达人类的情绪,儿童在色彩画中混合颜料,构成画面时也是极具个性的。当他们画恐惧、失望感觉时,画面出现的蓝色、灰色、棕色和黑色等不同的深灰色调。他们根据所表达的情绪,很细心,有目的地调和色彩,用有个性的色彩搭配,完成内心世界的一次独白,从中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令我们兴奋的是每幅画面都是个性的表达,这正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一种求异思维方式,注意个性创造,发展智力的色彩教学模式已经形成。
四、幼儿对色彩认知的途径有哪些?
1.引导幼儿在色彩游戏中学习色彩知识。
由于幼儿处于不定向、不规则的状态中,他们对颜色的偏爱,虽然和个性、气质及兴趣有关,特别是和年龄有关,但多数情况下,是下意识的选择,我们不能衡量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要求幼儿。教师要从孩子的绘画心理着手,设计有趣的课题,渗透理性的指导,让孩子在玩、涂中学习到色彩的知识。
2.原色练习。
让孩子在以黑色为底色的画纸上运用各种颜色画花朵、画烟花等,他们发现把鲜艳的颜色放在黑色上,画面效果棒极了。
3.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随着幼儿感知颜色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辨色的能力也从粗糙到逐步精细。在开始引导幼儿选色时,可启发他们选出最突出最单纯的颜色。幼儿选色时,教师应注意不要把颜色说得很绝对,调动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出结论并表现出来。如:《树》,我组织幼儿到操场上观察树:树干的颜色、树叶的颜色,并让幼儿把发现到的颜色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于是有些幼儿画树杆时除了用咖啡色外,还用了绿色、黑色、甚至白色。有些幼兒画树叶时,有绿色、黄色、蓝色,甚至黑色调配出不同的绿色来画出叶子的嫩、老、绿、脏。
4.配色。
配色是幼儿在更多地感知颜色的基础上,依赖直觉感受进行创造,它从幼儿对颜色的审美观出发,表现了个人对颜色的爱好。幼儿基本上是运用深浅之间的明显对比的方法,探索原色与原色之间,原色与间色之间,同种色深浅之间对比,使画面色彩鲜明。”孩子创造性地把这些颜色还有其它的颜色相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逐步提高幼儿的色感和配色的意识当中,切忌教幼儿一种固有的配色方法,妨碍幼儿的创造。
4.色调。
从局部的配色逐步发展到整体配色,表现出色彩和内容的联系。如引导幼儿用暖色调表现节日气氛,用冷色调表现夜晚、冬天等。在配色时不受配色规律的限制,而是受直觉制约,用色就会十分大胆。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直觉去选多种配色方案,等量齐观幼儿的色彩感觉。
5. 尊重幼儿个人的色彩风格。
有些幼儿比较喜欢一些较暗、灰的颜色,这时,教师不能强求孩子硬是用鲜明的颜色,更不能用言语打击幼儿的色彩意识:“怎么这么难看?黑乎乎一片。”教师应了解孩子的心理:“为什么用这些颜色?”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在黑暗中寻求光明,使孩子的作品光明、开朗!使幼儿辨别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的能力逐渐提高。在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能力的同时,随着其认识能力发展,孩子能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画面色彩的种类多,色彩鲜明、丰富,有时能用主调表现画面。
最后,要引导幼儿在美术欣赏中提高色彩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的绘画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多方位,多元化地运用各种手段、形式,为幼儿提供有丰富色彩的环境与条件,尊重孩子个人的审美倾向,提高孩子的色彩能力,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使其有独特的个人色彩风格,创造性地发现美、表现美。
四川省内江市青少年宫 胡秀梅
关键词:色彩 幼儿 认知
一、色彩的意义
色彩是惹人注目的要素,平涂的色块是主要构成要素。色彩可以构成体积,已由塞尚做了证实;色彩成为形式,已由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实现。色彩还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事物之一。色彩对生活十分重要,色彩传递信息常常优于语言。
二、色彩与幼儿情感的表达
色彩能传达喜悦、悲哀……人类最丰富的感情,是沟通人类情感的语言,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多数幼儿美术都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它们背离真实的比例、色彩的夸张。表现主义画家由于探究深层的精神性,用色主观强烈,而幼儿色彩特性是为满足交流和宣泄情感的需要,正因为色彩能满足这些需要,所以幼儿普遍喜爱色彩画。至于绘画结果如何,他们是不在意的,涂色过程中的愉快思想和情感才是最要紧的。当幼儿情绪激动思想纷乱时,他们常发现创造一幅情绪强烈的色彩主题画,往往比用语言描述更容易,更令人满足,尤其是不擅语言的儿童。
三、色彩与个性创造
色彩由于色相不同给人们的感觉各异而具备了性格。因此,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流传至今。一般说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烈;绿色象征希望;蓝色象征坚贞;紫色象征神圣;黄色象征权威;黑色象征邪恶。这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种规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对色彩的象征有不同的解释,但在一般人心中,更多的是对色彩象征意义的认同。正是因为色彩能表达人类的情绪,儿童在色彩画中混合颜料,构成画面时也是极具个性的。当他们画恐惧、失望感觉时,画面出现的蓝色、灰色、棕色和黑色等不同的深灰色调。他们根据所表达的情绪,很细心,有目的地调和色彩,用有个性的色彩搭配,完成内心世界的一次独白,从中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令我们兴奋的是每幅画面都是个性的表达,这正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一种求异思维方式,注意个性创造,发展智力的色彩教学模式已经形成。
四、幼儿对色彩认知的途径有哪些?
1.引导幼儿在色彩游戏中学习色彩知识。
由于幼儿处于不定向、不规则的状态中,他们对颜色的偏爱,虽然和个性、气质及兴趣有关,特别是和年龄有关,但多数情况下,是下意识的选择,我们不能衡量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要求幼儿。教师要从孩子的绘画心理着手,设计有趣的课题,渗透理性的指导,让孩子在玩、涂中学习到色彩的知识。
2.原色练习。
让孩子在以黑色为底色的画纸上运用各种颜色画花朵、画烟花等,他们发现把鲜艳的颜色放在黑色上,画面效果棒极了。
3.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随着幼儿感知颜色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辨色的能力也从粗糙到逐步精细。在开始引导幼儿选色时,可启发他们选出最突出最单纯的颜色。幼儿选色时,教师应注意不要把颜色说得很绝对,调动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出结论并表现出来。如:《树》,我组织幼儿到操场上观察树:树干的颜色、树叶的颜色,并让幼儿把发现到的颜色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于是有些幼儿画树杆时除了用咖啡色外,还用了绿色、黑色、甚至白色。有些幼兒画树叶时,有绿色、黄色、蓝色,甚至黑色调配出不同的绿色来画出叶子的嫩、老、绿、脏。
4.配色。
配色是幼儿在更多地感知颜色的基础上,依赖直觉感受进行创造,它从幼儿对颜色的审美观出发,表现了个人对颜色的爱好。幼儿基本上是运用深浅之间的明显对比的方法,探索原色与原色之间,原色与间色之间,同种色深浅之间对比,使画面色彩鲜明。”孩子创造性地把这些颜色还有其它的颜色相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逐步提高幼儿的色感和配色的意识当中,切忌教幼儿一种固有的配色方法,妨碍幼儿的创造。
4.色调。
从局部的配色逐步发展到整体配色,表现出色彩和内容的联系。如引导幼儿用暖色调表现节日气氛,用冷色调表现夜晚、冬天等。在配色时不受配色规律的限制,而是受直觉制约,用色就会十分大胆。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直觉去选多种配色方案,等量齐观幼儿的色彩感觉。
5. 尊重幼儿个人的色彩风格。
有些幼儿比较喜欢一些较暗、灰的颜色,这时,教师不能强求孩子硬是用鲜明的颜色,更不能用言语打击幼儿的色彩意识:“怎么这么难看?黑乎乎一片。”教师应了解孩子的心理:“为什么用这些颜色?”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在黑暗中寻求光明,使孩子的作品光明、开朗!使幼儿辨别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的能力逐渐提高。在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能力的同时,随着其认识能力发展,孩子能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画面色彩的种类多,色彩鲜明、丰富,有时能用主调表现画面。
最后,要引导幼儿在美术欣赏中提高色彩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的绘画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多方位,多元化地运用各种手段、形式,为幼儿提供有丰富色彩的环境与条件,尊重孩子个人的审美倾向,提高孩子的色彩能力,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使其有独特的个人色彩风格,创造性地发现美、表现美。
四川省内江市青少年宫 胡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