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一直在路上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高歌一曲斜阳晚……”,一曲钢琴伴奏、郑燮的《渔翁》拉开了《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的帷幕。这首“板桥道情”,在保持原曲淮扬古风的同时,又被雷佳赋予了一种清雅、明丽的气韵,雷佳的演唱吐字清晰、行腔婉转、顿挫抑扬,聆听者恍如身临其境,展眼便是青山绿水,徐徐清风扑面而来。这首旋律简约却韵味悠长的《渔翁》,一亮相便赋予了这场音乐会不俗的格调。
  2017年6月13日,《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初夏的北京还没有迎来高温,当晚的音乐厅却“热浪滚滚”。音乐会上一共17首声乐作品(其中一首返场曲),全部由雷佳一人完成,唯一的“嘉宾”张英席也只是在幕后为雷佳配唱。以《渔翁》开场的四首古曲和艺术歌曲由钢琴伴奏,李心草率领中国交响乐团对之后的曲目进行伴奏。国交还演出了两首管弦乐曲:歌剧《白毛女》序曲和管弦乐《秦川抒怀》。
  雷佳主修的是民族声乐,但从这台音乐会的曲目设置来说,如果不是具备相当的实力和底气,是很难完成的。四首古曲、艺术歌曲,三首外国作品(包括一首经文歌,两首歌剧咏叹调),五首中国歌剧作品选段以及五首新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此的设计,导师的目的一目了然:就是要考察雷佳在学习期间,对不同类型声乐作品的学习、借鉴以及掌握,也秉承致敬经典、继承传統、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治学理念。
  用主持人瞿弦和的话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学业汇报音乐会,所有的演唱曲目都没有扩音,舞台上的话筒仅用于录音,现场观众听到的都是雷佳的‘真声’。”不加扩音的演唱,对于接受美声训练的演员来说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民族声乐演员来说,在偌大的音乐厅里,在大编制的交响乐团伴奏之下,在没有嘉宾助阵的情况下,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完成,可见雷佳的信心和勇气,更可见导师对于雷佳近乎“严苛”的要求。其实“名师高徒”的重点,不在于“名”,而在于“名副其实”。正因为导师彭丽媛自身对于艺术和教学的严谨认真,才会有这场音乐会中雷佳的出色表现。可以说,这是一场“高起点,高品格,高难度”的音乐会。内容丰富、全面,内涵外延兼具,每一首风格迥异的古今中外声乐作品,雷佳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
  “三高”决定了雷佳这位博士含金量很高,她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有扎实的理论积累,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从雷佳的培养可看出,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当中,教、学、演相长极其重要。雷佳的导师彭丽嫒本身就是具有丰富舞台实践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她的教学方式不仅具有学术性,更具有实践性。雷佳的气质与导师神似,舞台上大气、优雅、沉稳,在塑造人物时又非常入戏、入情,难能可贵。雷佳的成功为民族声乐教学尤其是声乐歌剧教学提供了范例,也即民族声乐教学的视野确实应当放宽,“吸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而是从大融合、大发展的角度,让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展。优秀的歌剧演员不仅要有声乐技术技巧,更要有舞台表演的学习和实践,要让学院派的学生走上舞台时,少一些象牙塔学究的气质,多一些实践的、亲民的、亲和的素养,让他们成为真正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
  在音乐会节目单上,导师彭丽媛在寄语中这样写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我认可她的,既有音乐素养、美丽音色,最重要的还是人品艺德。艺术比拼到最后,即是做人。”
  雷佳是导师彭丽媛的第一个博士生,从开始到毕业,跨度长达十年之久,导师的言传身教,对于雷佳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2015年,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到第二站的时候,雷佳就重感冒了,但是她依然坚持演出,从北到南再到北,十个城市一路奔波,报酬分文不拿。记得上海演出后,我遇到她,希望能对她进行专访,她拒绝了。“我就是一个演员,演好戏就行,还是多宣传这次巡演,多宣传我们的前辈。”雷佳说,“是前辈和老师手把手教会我演白毛女的。”有一场戏,是喜儿看到惨死的爹爹,哭喊着扑倒在爹爹身旁,为了给雷佳做示范,每次郭兰英、彭丽媛都是全情投入、无所顾忌地“扑通”跪在地上,郭兰英已是80多岁的老人,而彭丽媛硬是把膝盖跪出了乌青块……每每说到此,雷佳都会眼眶发红、声音哽咽。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前辈、老师的感恩和感激令人动容!
  或许,少有人了解,这场博士毕业音乐会,原本去年就应该举办了。2016年4月初的一天,雷佳正在排练厅合成全本的歌剧《木兰》,这场歌剧也是导师口传心授、精心教导的重头戏,演出时间定在4月8日,是雷佳博士毕业的第二场汇报演出。就在这时,雷佳突然得知了父亲因病去世的消息。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雷佳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能动,默默地流泪。作为家里的独生女,遇到这样大的变故,母亲唯一的依靠就是她,而她却不能立刻回到悲伤无助的妈妈身边,因为歌剧《木兰》演出的所有事宜全部都落实了,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整个团队受到影响。雷佳和父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她知道,如果父亲在天有灵,也不会让自己放弃演出回家奔丧。那一次,雷佳深刻体会到了人的生命力、抗压能力是多么强大,在极度的悲痛和巨大的压力之下,雷佳反而用更甚于以往百倍的精力,投入到排练和演出当中。当她卸下妆容的一刻,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微笑——因为能够让自己在舞台上有更多的绽放,在专业上有更多的成长,一直是父亲最朴素的愿望!
  雷佳并不出身于音乐世家,父母、亲戚没有人和艺术搭边。不过父母都热爱艺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爸爸就会把雷佳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雷佳从小就喜欢唱歌,天生一副好嗓子,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唱歌,歌不离口。雷佳的家乡湖南益阳是花鼓戏的戏窝子。爷爷奶奶教给雷佳唱各种民歌、童谣,还教她唱花鼓戏。雷佳最喜欢在青山绿水的自然山野中歌唱。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听广播、听磁带就成了雷佳最爱的事情。有一年,妈妈送给雷佳的生日礼物是一盘磁带,这也是雷佳拥有的第一盘磁带,名为“谁不说俺家乡好”。雷佳如获至宝!而这盘磁带正是导师彭丽媛当年出的个人专辑。人生,或许冥冥之中真有一种奇特的牵引和缘分。   靠着天生的好嗓子,雷佳唱什么像什么。那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会说,“佳佳,给叔叔阿姨唱一首吧。”雷佳就大大方方地唱起来,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怯场。在学校雷佳也是文艺骨干、活跃分子,但是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初中毕业的时候,雷佳的表哥建议爱唱歌的雷佳报考湖南省艺术学校,恰好湖南艺校当年也来益阳招生,雷佳以第一名的成绩一试通过。但是,原本想考声乐的雷佳发现湖南艺校那年声乐专业不招生,便犹豫起来。招生老师不愿意放过这个人才,极力劝说雷佳学习花鼓戏,并列举花鼓戏专业走出的名家——李谷一、张也、黄卓等等。艺术是相通的,雷佳正是通过花鼓戏的学习,熟练掌握了颤音、润腔等花鼓戏中最具特色的歌唱技法,而戏曲声情并茂的表演方式,又为她日后在歌剧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7年,雷佳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家邹文琴教授,开始了为期5年系统、正规的声乐训练。当时来考大学的时候,父母因为都有工作,无法陪同雷佳赴考,于是就将4500元钱装到一只丝袜里,绑在雷佳的贴身衣服里,雷佳就一个人坐着火车来考试了。这一次,雷佳以专业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同时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人出身的父亲非常希望雷佳进军艺穿戎装,不过最终还是尊重雷佳自己的选择,上了中国音乐学院。
  大学的生活紧张而充实,雷佳在专业上一直保持成绩优异。大二的时候,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做原创歌剧《再别康桥》,雷佳成为林徽因的人选。2001年,《再别康桥》在北京人艺连演21场,当时参与演出的,除了总政歌剧团的歌唱家王静,其余都是学生。而这些学生娃,如今都成了中国歌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如今,雷佳的履历上已经不止《再别康桥》这一部歌剧,《木兰》《运河谣》《米脂婆姨绥德汉》《雪白的鸽子》《白毛女》等,都表明她日益丰富的歌剧舞台实践和对歌剧艺术情有独钟的爱。
  大学毕业之后,雷佳如父亲所愿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军人。雷佳的儿子承袭了外公对军人的热爱,只要说起妈妈,儿子最自豪的就是“妈妈是解放军!”。已经为人母的雷佳,和所有母亲一样,谈起儿子就合不拢嘴,不过,雷佳总觉得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太少,心有愧疚,但是儿子对雷佳的爱却是那么纯粹、無条件,这让雷佳无比满足。不久前的一天,雷佳要去外地慰问演出,在机场候机十几个小时后,航班取消,改为第二天一早出发,雷佳第一反应不是今天的劳累和明早的辛苦,而是“今晚又能给儿子讲童话故事了”。一种做妈妈的殷殷之心溢于言表。有些事情,对于普通人可能是寻常小事,而对于雷佳和儿子则会是意外的惊喜!
  舞台上的雷佳光彩照人,舞台下的雷佳低调朴素、沉稳随和、不急不躁。很喜欢听到雷佳“呵呵”的笑声,有一种无所修饰的纯真和质朴,和她的歌儿一样极富感染力。雷佳总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好的老师,遇到了好的机遇。如今已经是国内歌唱界颇有影响力的青年歌唱家,雷佳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说到这次博士毕业音乐会,雷佳并不满意。她说,办一场音乐会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难免会分散很多精力;而且这场音乐会对雷佳而言,也是一次考试,“考场”上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紧张,观众也许不会注意到,但是自己的状态自己最清楚。她说:“没有关系,艺术总是有遗憾,而且这也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汇报、一次考试。今后的路还很长,反正我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在路上!”
其他文献
莫言的《檀香刑》2001年首版面世。这部可以“用耳朵阅读”的小说要做成歌剧,开初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我亦如是,但只那一刻的愣神便释然了。原著引用的大量韵文和戏剧化的叙事,如此自然有道可行。谁要新谱“浪语、狂言”“傻话、恨声”?谁要开腔“道白、说戏”“放歌、绝唱”?  歌剧《檀香刑》由莫言、李云涛编剧、李云涛作曲,张国勇指挥青岛交响乐团;陈蔚导演,刘科栋、王琦、彭丁煌担任舞美、灯光、服装设计;合唱指挥
期刊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几部西洋歌剧中,普契尼的《图兰朵》可能排名第一,因为它取之于中国题材,其中的《茉莉花》旋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因此2018年沪上演出的第一部歌剧——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并作为上海大剧院20周年庆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图兰朵》,一经开票,短时间内三场演出的门票全部告罄,连加座和包厢都满座。当然,如此热销也与制作团队和演出阵容有关——从指挥、导演到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都
期刊
6月25日清晨,我收到了戴先生小女儿的信息,得知我亲爱的导师戴鹏海先生因病已于美国时间6月24日上午9时25分在纽约皇后医院逝世,噩耗传来,悲痛不已!虽然只有三年的博士后经历,戴先生却在诸多方面对我影响深远。这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往日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泪水一一浮现……  初识先生是在2007年。当年我刚从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完成一直以来的心愿——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期刊
如果说戏剧性是优秀歌剧的必备特征之一,那么感性、歌唱性便成为普契尼有别于其他歌剧作曲大师的显著特征,这是其特有的符号。《图兰朵》首演于1926年,仅仅11年后贝尔格用十二音写作的现代歌剧《璐璐》诞生。从时间上来看,《图兰朵》可谓是一部现代歌剧了。然而普契尼歌剧一贯注重的旋律性,加上剧中运用的《茉莉花》等中国民间旋律,以及那首脍炙人口的《今夜无人入睡》,使得该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就像《茶花女》一样熟悉
期刊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的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满足人民群众
期刊
音乐剧《摇滚·西厢》的故事源自唐代崔莺莺和张生的传奇小说,后世由此演变而成的艺术作品种类繁多,其原本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也逐渐变化并愈加丰满。而音乐剧《紫石街》则是根据文学作品中潘金莲的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成。笔者尝试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理解这两部作品,将聚焦点放在这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崔莺莺和潘金莲身上,重点观察和比较这两位女性由于各自性格和思想的差异,如何从对自由爱情相似的渴望,到逐渐做出的不同选择以及
期刊
近年来,笔者陆陆续续看过乌戈·德·安纳(Hugo De Ana)担任导演和舞美的数部歌剧作品。作为业界顶级的视觉呈现大师之一,这位国际大导擅长营造恢宏庞大、华丽迷幻、后现代拼贴的视觉印象。虽然看得多了,会发现乌戈的舞美设计有明显的规律和《套路》,但其视觉风格配合着魔幻的多媒体设计,仍常带来复杂难言的心理感受。  如2015年国家大剧院全新制作的歌剧《游吟诗人》,倾倒的城池、颠倒的巨型冲锋骑士雕像,
期刊
【歌剧内容】希伯来人倍受腓力斯人的暴政之苦,其领袖参孙勇敢刚强举世无双,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腓力斯人自知无法抵御他的神力,就设法让美女达利拉去征服他的心,并让她探明参孙力量的秘密。参孙被达利拉迷惑而泄密,于是被剃掉了头发失去神力成为腓力斯人的俘虏遭受各种凌辱。在祭奠腓力斯的神达贡时,参孙被拉进神殿倍受嘲弄。参孙向上帝祈求最后的奇迹,终于重新获得神力。他推倒了神殿的柱子,庞大的神殿轰然坍塌,参孙自己同
期刊
说起《西厢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讲的是受制于封建社会礼教制度下的一对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但也不乏有人对此故事印象模糊到连故事结尾到底是悲是喜都模棱两可的程度。不怕笑话,最初笔者亦在此之列。在经历几番恶补相关史料之后,再来对照《摇滚·西厢》这部原创音乐剧,笔者对剧名中的“摇滚”一词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很难想象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与上世纪中期源起美国的这种音乐类型有什么联系。笔者尝试以这个“摇滚”标签
期刊
《女武神》  《女武神》(Die Walkure or Valkyrie)是四联剧里最受观众欢迎的一出,因此各大歌剧院往往仅单演此剧而不制作整个“《指环》系列”。  幕启前,我们听到简短而紧张的前奏,显示有人在林中奔跑。幕启,我们看到猎人洪丁(Hunding)的住所,台上空无一人。少年英雄齐格蒙德(Ssiegmund)随即进入,他已精疲力竭,倒在地上喘气。洪丁的妻子齐格琳德(Sieglinde)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