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是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参与共建的单位,于2012年4月20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揭牌成立。它的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由徐悲鸿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主抓全院的重大题材创作,王式廓是第一任主任。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国家重大现实/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启动,中心自2018年8月起,本着引领提升主题性美术创作学术水平的宗旨,将“主题性美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工作。该项工作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国家重大现实/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展开,结合中心当下承担的工程任务,积极进行学术梳理与专题研究工作。在此工作规划下,由中心主持申报的《丹青史诗与中国形象:“改革开放40年”主题性美术创作文献研究》获批201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立项,成为全国5个艺术学类获批项目之一。这对于推动中心开展国家创作工程的重点工作,引领提升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中国形象”为题旨的学术专题,是一项基于艺术作品(油画)、创作访谈、艺术史个案的基础性研究,以“中国形象”作为学术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的视觉表达与观念建构展开研究。在本专题中,曾小凤从“革命历史画”到“主题性美术”的历史叙事脉络着眼,探讨国家创作工程推动下的与社会、时代、民族国家精神紧密关联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丁澜翔从1979年中国油画家重审“主题”的两个向度入手,着重讨论1979年作為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转折年份,形成了追求艺术形式美感的“弱化主题”和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的“校正主题”两种创作向度,构成新时期中国主题性绘画的基本思路和出发点。李惠子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生关怀”作为艺术介入现实的创作维度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这类诉诸“人民”形象建构的创作,已不止于真实再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存状况,而且“体现了用艺术诉诸现实民生的方式来寻求和谐的可能性”。
以上三篇专论,是中心2019年组织开展的“中国形象”专题的第一批研究成果,旨在贯通“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历史逻辑,是展示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独立研究和自我解释能力的学术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以“中国形象”为题旨的学术专题,是一项基于艺术作品(油画)、创作访谈、艺术史个案的基础性研究,以“中国形象”作为学术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的视觉表达与观念建构展开研究。在本专题中,曾小凤从“革命历史画”到“主题性美术”的历史叙事脉络着眼,探讨国家创作工程推动下的与社会、时代、民族国家精神紧密关联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丁澜翔从1979年中国油画家重审“主题”的两个向度入手,着重讨论1979年作為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转折年份,形成了追求艺术形式美感的“弱化主题”和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的“校正主题”两种创作向度,构成新时期中国主题性绘画的基本思路和出发点。李惠子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生关怀”作为艺术介入现实的创作维度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这类诉诸“人民”形象建构的创作,已不止于真实再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存状况,而且“体现了用艺术诉诸现实民生的方式来寻求和谐的可能性”。
以上三篇专论,是中心2019年组织开展的“中国形象”专题的第一批研究成果,旨在贯通“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历史逻辑,是展示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独立研究和自我解释能力的学术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