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考,为众多希望继续学习的中职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尽管中职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升学的难度要小于普通高考,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普遍较差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高考数学教学必须要具备有效的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高考;数学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几乎可以说是“看天吃饭”的一门,得分多少完全是看“蒙”的准不准。这严重拉低了学生的高考分数,使一些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学生无法考上心仪的高职院校。要想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在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教学策略对于中职生高考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职生在高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虽然看上去像是“心如天高,力有未逮”。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可是如果教、学各得其法的话,这种理想完全可以实现。数学是中职高考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最吃力的学科,不少学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中职生参加高考,不论从试题难题难度还是考察重点来说,都同普通高考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們广大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考生理想的高职院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现阶段我国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师教学来看,可以说其中存在的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的重视度不够
面向中职学生的高考数学试题,的确在难度上同普通高考有很大降低,加上大多数高考班学生对待数学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使许多中职数学教师产生了得过且过心理。认为如此简单的题根本就不需要进行认真的备课,只要依照考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不遗漏知识点,让数学在学生进行高考时“不拉后腿”即可。
(二)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现阶段许多中职数学教师在给高考班上课时都是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有例题到定理再到习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较为稳妥地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没有兴趣的带动,那么数学能力本就不强的中职高考数学教学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
(三)教学对象缺乏针对性
从现阶段的中职院校高考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几乎是一层不变的。不论学生实际水平如何,教师都是采取“一碗水端平”的教学策略,力求面面俱到。不能做到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结果造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难消化”,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提升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一)提升数学教师的重视程度
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尽管自己身上背负的教学压力要远小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忽视教学工作的理由。对于今后将走上技师类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来说,如果不在中职学习阶段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不仅是在高考中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就算是在日后的高职院校学习乃至一生的工作当中,都会有举步维艰之感。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帮助中职学生养成“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在新奇的体验中激发并强化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科学途径之一。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单纯凭借教师的督促反而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钻研教育心理学和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从中找出有益于促进数学教学开展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预习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习题总结出该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适当地点拨,借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要灵活对待水平有差异的教学对象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是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果产生上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现象,会逐渐引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成绩和平时的测试来给学生划分不同的能力层级,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那些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度拓展和综合,加大教学的难度,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向纵深发展;而对于那些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吃透书上的例题,弄懂概念和公式的具体用法,夯实他们的基础。
四、结语
中职学生参加高考,为他们的人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希望参加高考的中职学生,就不得不面对数学这个“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肩负中职高考班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富有策略性,对数学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对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杨怀甫.对当代问题大学生个性缺陷的若干思考[J].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3):125.
[2]薛浩.高校“9+3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5,(3):92.
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杜 婧
关键词:中职生;高考;数学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几乎可以说是“看天吃饭”的一门,得分多少完全是看“蒙”的准不准。这严重拉低了学生的高考分数,使一些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学生无法考上心仪的高职院校。要想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在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教学策略对于中职生高考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职生在高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虽然看上去像是“心如天高,力有未逮”。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可是如果教、学各得其法的话,这种理想完全可以实现。数学是中职高考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最吃力的学科,不少学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中职生参加高考,不论从试题难题难度还是考察重点来说,都同普通高考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們广大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考生理想的高职院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现阶段我国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师教学来看,可以说其中存在的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的重视度不够
面向中职学生的高考数学试题,的确在难度上同普通高考有很大降低,加上大多数高考班学生对待数学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使许多中职数学教师产生了得过且过心理。认为如此简单的题根本就不需要进行认真的备课,只要依照考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不遗漏知识点,让数学在学生进行高考时“不拉后腿”即可。
(二)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现阶段许多中职数学教师在给高考班上课时都是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有例题到定理再到习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较为稳妥地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没有兴趣的带动,那么数学能力本就不强的中职高考数学教学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
(三)教学对象缺乏针对性
从现阶段的中职院校高考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几乎是一层不变的。不论学生实际水平如何,教师都是采取“一碗水端平”的教学策略,力求面面俱到。不能做到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结果造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难消化”,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提升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中职高考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一)提升数学教师的重视程度
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尽管自己身上背负的教学压力要远小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忽视教学工作的理由。对于今后将走上技师类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来说,如果不在中职学习阶段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不仅是在高考中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就算是在日后的高职院校学习乃至一生的工作当中,都会有举步维艰之感。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帮助中职学生养成“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在新奇的体验中激发并强化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科学途径之一。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单纯凭借教师的督促反而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钻研教育心理学和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从中找出有益于促进数学教学开展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预习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习题总结出该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适当地点拨,借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要灵活对待水平有差异的教学对象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是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果产生上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现象,会逐渐引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成绩和平时的测试来给学生划分不同的能力层级,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那些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度拓展和综合,加大教学的难度,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向纵深发展;而对于那些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吃透书上的例题,弄懂概念和公式的具体用法,夯实他们的基础。
四、结语
中职学生参加高考,为他们的人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希望参加高考的中职学生,就不得不面对数学这个“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肩负中职高考班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富有策略性,对数学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对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杨怀甫.对当代问题大学生个性缺陷的若干思考[J].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3):125.
[2]薛浩.高校“9+3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5,(3):92.
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杜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