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快乐与分享;责任与权力;人性化管理;考核与激励;明确计划.致力培训;自我成就;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4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为重点的国家级视觉艺术博物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中国美术馆,活跃着一支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由公共教育部管理。自2006年3月组建志愿者团队以来,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工作已经取得令社会各界注目的进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使对志愿者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美术馆制定并推出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章程》、《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大了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志愿者义务导赏及其它服务方面的工作力度。服务范围涉及展厅导赏、教育活动实施、新闻宣传、外语翻译、摄影设计、资料整理等美术馆工作的诸多方面,其中导赏服务占90%。
近些年,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与肯定志愿者工作。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该项事业的发展,文化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工作,推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在我馆志愿者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显示,8个方面的观众满意度均超过93%。
一、管理理念
一个公司需要经营的理念,学校将就办学的理念,志愿服务团队同样基于管理者的理念,定位好自身的管理主旨,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计划工作等。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服务口号:“共享艺术的快乐”,从06年3月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组建以来,我们的口号始终不变——“共享艺术的快乐”,也奠定了这支队伍的原始初衷。“人生”就是这项事业,如果把人生分阶段,这是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摸索中前行,虽然举步为艰,但我们“乐此不疲”。
(一)管理者的定位
一个团队的管理理念,离不开管理者的定位。“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的定位也是“创业”的基础:管理者既要明确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要努力发挥个人专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长避短,创造更大的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允许“个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样才能“白花齐放,百家争鸣”。志愿服务的管理绝不是邀买人心,而是体现在共同分享、体恤关爱、重情重义的基础之上。
(二)管理的正确的工作态度
首先,要评估既有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观念及态度,是为了更好地安排落实实际工作,合理实施,并取得相应的工作效果。
其次,将志愿者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整个系统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志愿者。我们要努力使大家共识一个观念:志愿者是在付出“自我”的价值,培养彼此的尊重,去建构一个长期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让志愿者明白这些做法和期望。
作为团队管理者,既要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怀。还要有凝聚力和正能量的精神面貌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管理者性格会直接影响团队的某种层面,团队的风格,就是你自我定位的风格。古人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最后工作态度以下几个点值得注意:正向、信任、实现公平、给予机会、
感恩、开放、懂得授权、有效激励。另,本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方式方法,还得学会变通,这点极为重要。“一个人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卡耐基的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二、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工作原则
“人生”发展的第二阶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最新的2014年中国美术馆 “志愿者导赏服务工作交流与反馈”问卷结果中显示:志愿者组织管理满意度为97.3%、开展培训满意度为91.89%。
(一)快乐与分享
中国美术馆不是给予志愿者年终奖励最高的,但我们有自信工作起来和在一起时他们是最快乐的。关心能给他们怎样的平台和成长的幸福才是关键,我们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志愿者不为糊口而来,对志愿者来说服务工作“快乐”为第一“根本”。换句话说,如果管理层不能达到志愿者这一个“需求”,很大程度上,你谁也吸引不来,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服务社会,对于公众服务事业来说,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是对社会的“雪中送炭”,这有限的时间就更为宝贵。
在中国美术馆的团队工作风格中,志愿者不去比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而是更注重在美术馆得到“自我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如何让彼此两方面不平衡感消失,其做法是多元的。艺术欣赏过程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正如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提出的团队口号“分享艺术的快乐”这一宗旨始终伴随着大家,在这美妙的“追逐”过程中,体现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境界。
(二)责任与权力
责任是义务和承诺,权力的含义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在说到权力时,同时也需求其履行尊重他人权力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概念对“志愿者”来说,不仅标志着他们的责任,而且也标志着他们的权力。责任绝不是无条件的奉献和服从,只是任何人都要以尊重责任者的基本权力(人权、尊重、自由、平等)为条件和基础的。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在运用权力的原则时,是从所有人应获得的普通权力而出发的,强调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权力和义务,是建立在普遍性原则之上的。所指定的规范及管理办法与本原则相一致的体制和结构,它兼顾不同的个体权力和机会平等,是集体性质的。
(三)人性化管理
“人性管理”不等同于“松散管理”,它认为在工作中有问题就是管理不善,或制度不够严格造成的,这些都还是停留在单一化用制度管人的层面。而“人性管理”为基点的管理,是以每个人都能得到满足、尊重、肯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们的团队中,虽然大家始终保持的高度的热情,为观众服务,但原本是“中坚份子”多是在职人员,身兼本职的工作和家庭的负担,许多人担心长期的承诺不能够保证,或者不能长期实现“承诺”的付出。他们想要在他们有限的时间里从事志愿者工作。例如,根据1992年在华盛顿特区一项由独立部门所做调查报告中显示,人们未担任志愿者的第一原因是太忙,没有时间。所以,在工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使得志愿者制度合理并有效按照实际工作来制定。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志愿者弹性工作时间的选择除担任导赏员外(我馆90%志愿者从事导赏服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工作项。全年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时间后,可延续志愿者资格。可集中服务或者后期补齐服务时间。
(四)考核与激励
谈到“考核与激励”,就要提到“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有一套自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它既是如何运用在实际管理中的体现,又是这个“价值评估体系”在实际中的支持考核与激励。
运用这个方法选出了一部分队伍中的“核心人员”,形成团队良性循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良性循环即“中国美术馆的价值评估”,也是共同价值观的一部分组成,这种循环也正如“马斯洛理论”的描述一样,实际存在于管理中。志愿者的付出、分享、得到的尊重、需求的满足等,反向得出“实现自我成就”,当他们在这里实现自我,就成自我的同时,也会给团队带来整箱的循环,最终达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现状,也就是现阶段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发展的“成熟阶段”。发展到此时,我们才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志愿者不是工具,如果把志愿者看作工具,只能完成短期目标,或短期工作规划,在本文中所讲:属长期志愿者工作和规划范畴,志愿者目的性也会随之增加服务长度,这是成正比的关系。以价值链循环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系统,同时构建了评价和考核系统。价值评估是构成评价和考核的核心依据。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还拥有一项重要环节——对志愿者的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的“价值评估”是建立在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之下执行的。此时此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我们把它看作能诉诸稳定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不断被讨论,它也就变得更具体,更丰富,更深入人心,最终逐渐变为团队的行为准则和出现问题时的理论依据。对此,管理者对此做法的原则基于与团队讨论问题,坦诚相待,公开透明,理性批评。
另外,看到一些志愿者管理采用“实用主义管理方式”,尽管它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明确、具体、易操作等益处,但这种管理方法背后,对个人工作积极性的伤害,对群体合作关系与情感活动的消极影响,包括对个人与团队的归属关系,以及个人对团队风格(文化)的认同等等,都给予消极影响。错误的理解此方法,导致人们对工作热情不够,责任心下降,尽管每个人都在认真执行“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整个团队的目标几乎为零,队伍的风气受到破坏,也是一些管理者总是在探讨志愿者队伍每年流失率的问题,此方法的不得要领是造成人员流失最直接的原因。
马斯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可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连同下表)
志愿者的价值取向层次
Z理论 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Y理论 5.自我实现的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3.爱与归属的需求
X理论 2.安全的需求
1.生理的需求
团队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
付出←分享←尊重← 需求
“自我成就”←反向出
B.价值评估的实际运用:
价值创造(要素,它牵引着价值评估)
↓
价值评估(考核,总结,依据)
↓
荣誉 —→ (回报、激励)
C.价值评估具体内容包括:
热爱学习与教学:学习的定义——自我学习
博物馆教学——懂得运用博物馆资源教学
拥有博物馆的相关经验与知识
①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特殊技能(如:翻译,对外交流,设计等)
②导赏人员(非讲解含义)
③发展个人风格:种种因素的结合,可更好诠释博物馆教育的含义、教育人员理念及团队的风格,属于最重要的核心人员。
④时间计量,年度服务时间的统计。
⑤检查督导
(五)明确计划
志愿者管理要拥有目标,不可迷茫无方向,盲从无思想,不得陷入事务,把眼睛看向更远的地方。
计划也如同目标管理:当团队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就没有清晰的方向,看不到方向,也会容易放弃。制定目标时,这个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短期目标就更是如此,制定的越清晰,力量也就更集中,效率也就更高。
团队计划:计划包括年度(短期)和团队策略计划(长期)。
年度(短期):有明确实际的短程具体目标,和本阶段可实现的工作目标,计划明确,操作性强的原则。
团队策略计划(长期):评估团队可完成哪些工作能力后,计划各项工作,并注意留有一定努力可实现的空间。
有本阶段实施方式:重点注意的到上级领导与同事的支持,让团队中的成员多参与到整理计划中。管理人发现,组织内部成员一起参与到整个计划当中时,他们完成计划时,会显得十分自然。这样的参与感,往往换来的是他们的热情投入和坚持。
(六)致力培训
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培训计划是我们设定工作目标后,重要的一项内容,最终目的是提高志愿者专业技能、素质、观念,进而影响志愿者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目标及团队阶段性调整。 我们的工作目标定位是,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培养成为优秀的导赏员(docent)和博物馆教育人员。带有教育性质的导赏员的培训应该是一套能顾及其各方面责任的完整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博物馆展示与运作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都应该全盘了解,同时也接受有关在运用博物馆资源(馆藏、展览、建筑等)及带领不同观众类型的训练活动。此类训练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需要志愿者全心投入。我们也坚信,受过训练的志愿者导赏员是博物馆无价的财富。正因如此,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在教育上的全心贡献,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拥有诸多可能性及发展空间。
许多志愿者已经具备很多专业知识,但是他们认为有必要也需求接受一些特定的培训,好让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大相同,因为为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其实就是一种教育,什么事都是不一蹴而就。大多数志愿者需要在我馆从事一年以上的导赏工作,才能熟悉藏品和展览的导赏方法。
由于诸多的因素,培训的过程和计划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面面俱到,繁杂而艰辛劳动过程,下面将逐一进行说明。
培训的系统性
培训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培训、中期目标及远期计划,并与志愿者需求相匹配的培训工作,是很难保证工作效果的,就会出现培训时人员积极响应,培训后投入服务工作情况不佳的现象。
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做调研。一是看看志愿者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培训或是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运用不同方式了解他们的兴趣;二是调研的基础上要制定培训计划。三是关注培训中参与学习者的反应,并对日后培训计划进行改善。及时进行培训的总结,积极为以后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
培训方式的选择
培训步骤:
基础培训。以知识为主、包括讲解技巧和方法、讲解接待礼仪、讲解语言训练、语音训练、讲解训练。
技能培训、观念培养。情感及情感把握(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以便向个性发展,达到具有一定深度广度。
定向培养,能力及教育方向。博物馆导赏员并非要是宣讲式,或者表现的很有学问的姿态。我们更加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与观众的互动。一些恬静的志愿者,也有个人以活泼丰富的表情和语言动作表达,更有像聊天一样,朋友之间讨论的形式。
培训内容和方式:
专场讲座培训
展厅现场教学:邀请策展人,在展厅中进行现场教学。
经验交流会:展览期间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并对今后的志愿者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外出教学,如:馆校结合的方式,走进各大学。
自学:大多数还是要通过志愿者的自学来完成将知识和导赏技巧,教育方式,熟知美术馆资源结合等结合起来。
小组学习:讲解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志愿者提供导赏的示范交流和观摩学习安排。
培训类别
常规:推出重要展览并开展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时,中国美术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外策展人、艺术家等结合展览举办系列培训和讲座,以增进志愿者们对展览的了解和熟悉,更好地服务公众系列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富有经验的专业培训师和专家学者讲授。
讲座:中国美术馆结合展览举办的各种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也优先向志愿者开放。并结合常规展览培训进行规划安排。
创新理念和形式,带领志愿者们“走出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有计划组织安排场外观摩学习。
参观展览和其他活动:选择我馆以外的优秀精品展览和观摩活动。
机构内部合作
当导赏员在为一项展览做准备时,展品的背景资料主要靠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然而,专业人员都有许多其他份内的工作,无法一直讨论展品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资料整理和收集,并由研究人员把关的工作的设立,并为各个问题做协调的窗口。
(七)自我成就
在之前章节中我们谈到共同价值观,“自我成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共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去评估,作为管理人的评估标准和如何评估的过程,这是决定团队个人的“自我成就”的来源。成就大家,就是成就团队。
中国美术馆在定位“自我成就”这项的内容为:致力于学习、教学与研究,这些带给导赏人员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调查问卷中也明确显示出:为什么来中国美术馆做志愿者这一项,统计的结果如示:自我实现的需要占57%。(在此团队管理战略上,中国美术馆教员概念的提出,后面详细说明。)此部分内容,在很多章节中分别详细指出运用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内容。
三、团队的领导力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不是品质、技能、魅力,不是影响力。而是——责任!”
领导力指的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领导力首先是责任,领导者首先是承担责任的人,不能承担责任的领导,失去了拥有领导力的第一条黄金法则。领导力不等同于职位,是需要不断努力,理清问题,解决问题;是“无时无刻,事无巨细,耗费精力”的事情。志愿者管理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需要要有责任承担的人,带领大家走在扎实肥沃的道路上。
为志愿者创造个良好的展现平台,也使志愿者的回报得到合理体现,给对志愿者提供良好体验的气氛和工作目标,这就是对志愿者领导力最有效的诠释。完成不同事情,也是经历不同人生。因为我们所承担的,是超越一己之力所完成的职责,是一个团队能力的总和。所以你不要因为你的职位低,就失去你的领导力。
接下来,根据中国美术馆10年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使用领导力的几个关键和方法:
(一)自我管理
成功有效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离不开自我的管理,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也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是管理自我内心的状态,志愿者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涉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组织能力和各方面协调能力。遇到的具体事务当然很多,这时候就需要内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问题。你不能乱,内心的平和最重要的表现是“稳定”,“家里有粮,遇事不慌”,这个“粮”就是过得硬的“管理”素质。理清团队的规划,有目标的战略方针,有始终如一的前进方向。 第二,我们无法决定外界的所有客观条件,给志愿者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及困扰,这时就特别需要“自我管理”。另一个方面就是:“原则性”。原则性,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优秀品质。比如,由于战略上多样化,需要做的东西又很多,在组织系统和人员管理如果跟不上,就可能“功亏一篑”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上和业务上,求扎实,求稳健,不求“好大喜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这一目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所以,管理自己是最难的,千万不要以为领导别人,就是伟大,当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把自己溶入团队中,行程“互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真诚待人。如果你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空间,大家就会一门心思,“众人拾柴火焰高”,努力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极为用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绝不能心浮气躁。
(二)沟通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时,如果对方不理解怎么办?没关系,这是个好现象。都是普通人,谁能“无过”,不要怕有质疑,分歧出现了,以善良的心态,良好的方式解决,解决了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上级领导的沟通 (承担遇到的问题)管理过程中,与上级的沟通非常重要,遇到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说明,阐明团队计划和设想,以便及时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与同级的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
个性体现在工作魅力上,与领导和平级之间则需要共性。志愿者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与同级同事的沟通与其他项目工作的配合者,在对接环节时或许有人会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个好事。既然问题出现了,就本着好的工作态度和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出发点去考虑,拿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最良好的方式落实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正所谓:“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万众归一”就是这个道理。
四、观念的转变
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的资料统计,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4165所。到2013年底,全国已有2780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这个数字还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鉴于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下,我们就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在快速发展的博物事业中,有多少家能够体现出了教育功能,并且教育功能完备体现。怎样实现。二,体现教育功能,最终需要落到“人员”(软件)上,这就需要有走在第一线,最直接接触观众的人员。在中国美术馆,这部分人员不单纯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出现,而是以“教育人员”的含义所定义的。这就要求博物馆志愿者们,在把握说话人的身份及观念上要直接代表博物馆发声。同时我馆志愿者管理极为重视“个人自我表达”与“自我选择希望的工作类型”的权力。在安排工作时做到统一部署,并且兼顾平衡。正因为如此,就形成了我馆在艺术博物馆中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确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办事方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讲解到导赏的观念转变
“讲解”一般多为讲授式,由上而下,带有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内容上也多为博物馆专家的研究理论来诠释展览和藏品。
“导赏”是从博物馆导向转变为观众导向,是教育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在“导赏”过程中有效的与观众互动,使观众能够更多的参与其中,互动联动,促进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为什么用此评估志愿者的原因。
其中,我们组织了国外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结合实物在展厅开展互动对话式的导赏进行了探讨。仅这一部分内容,将是日后我们更艰巨的任务之一,也是如何提高志愿者的互动品质,从多种角度培养更多成熟的志愿者导赏员。为观众带来无尽享受及乐趣,未来还将会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和拓展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美术馆教员
近年来我馆逐步自主培养了一批热爱艺术博物馆事业、理解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懂得策划实施公共教育活动的志愿者,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志愿者教员”队伍,出色地完成了部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它是部门工作有力的补充。
“教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发挥所长,展示自己的研究。也可以为不同类型和年龄层次的观众服务。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导赏员承担着专业人才的职责和角色,他们是具有智慧和教育力的一群人。中国美术馆较早有意识在教育的层面上,培养自我的志愿者导赏人员,将培训、参与活动、学习资料、工作任务类型多方面立体建构,达到目前教育能力的此种状态。同时他们也在志愿者工作中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干成了一项对社会对人民有着“切身”利益和好处的大事业,“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博物馆的导赏员,并非教师亦非研究员,也不是行政人员或带领大家玩乐的人,二十将以上各个角色集其大成的人”。Moore,E.M.(1941)
导赏是一种教育服务,一种具有探索性的服务。一名称职的导赏员就像一位让人着迷的花衣魔笛手,带领观众轻松地进入一个新奇有迷人的世界,一个他们的感官过去从未穿透的地方。导赏员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态度:知识、热忱以及亲和力。Edwards.Y.(1976)
五、处理志愿者各工作事项的管理原则
标准化:把重要事项行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
书面化:将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通过书面形式形成模板,便于记忆和沟通。
透明化:形成各工作项,各责任人的工作透明制度。达到相互知晓工作信息,做到相互配合。
简单化:把复杂事务和各管理制度流程简单化,便于实施和操作。另各方面人员清晰明确,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具体工作方法:
机构内部工作手册: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明确各工作项负责人及工作职责。
征求有志愿者服务工作需求的同事,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收集他们的需求,合理安排落实志愿者其具体工作的承担和实施。并做好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的工作环节。
撰写志愿者管理工作流程:招募、面试、活动项目的安排准备工作等。
科学分工:各工作项之间的合理分工,部门内部各项工作对接完善。
六、志愿者未来的讨论与设想
未来我馆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我馆也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未来的工作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这支队伍,凝聚力量,发挥各自专长,调动积极性。通过新手段增进交流,鼓励志愿者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结友爱互助的志愿者队伍。
(er )创新培训服务形式,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质量。加快开展以“艺术博物馆教育”为主题的志愿者素质与技能系列培训,着力提升志愿者队伍在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我们也将根据情况继续组织志愿者参观各馆重要展览、开展馆际交流。计划开展,第二届“全国文化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年会。
(三)我馆还将继续根据上级领导的部署,继续结合本馆重大展览开展志愿者展厅导赏、教育活动策划组织等服务等。
(四)我馆也将组织采写志愿者优秀事迹和经验,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促进志愿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成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的更高”。经历了“风雨”,方能见“彩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现在,就借用哲人的两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此,我开门直接走到阳光底下。不再只重复月光下的冥想。至此,行走,终于水到渠成”,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1987。
[3]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徐贲:《明亮的对话》, 中信出版社,2013年12月19日。
作者简介:杨兰亭。于2005年巴黎高等商学院毕业后,加入中国美术馆,亲身经历了公共教育部的筹建和发展。在中国美术馆,主要结合重要展览开展公共教育工作。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部门的年度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教育项目,为公众服务;与学校、教师建立和拓展长久的联系,使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美术馆;和公司团体等不同机构商讨合作的可能性,共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组建和管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展厅导赏等各类公益服务。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4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为重点的国家级视觉艺术博物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中国美术馆,活跃着一支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由公共教育部管理。自2006年3月组建志愿者团队以来,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工作已经取得令社会各界注目的进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使对志愿者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美术馆制定并推出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章程》、《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大了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志愿者义务导赏及其它服务方面的工作力度。服务范围涉及展厅导赏、教育活动实施、新闻宣传、外语翻译、摄影设计、资料整理等美术馆工作的诸多方面,其中导赏服务占90%。
近些年,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与肯定志愿者工作。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该项事业的发展,文化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工作,推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在我馆志愿者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显示,8个方面的观众满意度均超过93%。
一、管理理念
一个公司需要经营的理念,学校将就办学的理念,志愿服务团队同样基于管理者的理念,定位好自身的管理主旨,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计划工作等。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服务口号:“共享艺术的快乐”,从06年3月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组建以来,我们的口号始终不变——“共享艺术的快乐”,也奠定了这支队伍的原始初衷。“人生”就是这项事业,如果把人生分阶段,这是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摸索中前行,虽然举步为艰,但我们“乐此不疲”。
(一)管理者的定位
一个团队的管理理念,离不开管理者的定位。“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的定位也是“创业”的基础:管理者既要明确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要努力发挥个人专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长避短,创造更大的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允许“个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样才能“白花齐放,百家争鸣”。志愿服务的管理绝不是邀买人心,而是体现在共同分享、体恤关爱、重情重义的基础之上。
(二)管理的正确的工作态度
首先,要评估既有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观念及态度,是为了更好地安排落实实际工作,合理实施,并取得相应的工作效果。
其次,将志愿者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整个系统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志愿者。我们要努力使大家共识一个观念:志愿者是在付出“自我”的价值,培养彼此的尊重,去建构一个长期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让志愿者明白这些做法和期望。
作为团队管理者,既要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怀。还要有凝聚力和正能量的精神面貌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管理者性格会直接影响团队的某种层面,团队的风格,就是你自我定位的风格。古人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最后工作态度以下几个点值得注意:正向、信任、实现公平、给予机会、
感恩、开放、懂得授权、有效激励。另,本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方式方法,还得学会变通,这点极为重要。“一个人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卡耐基的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二、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工作原则
“人生”发展的第二阶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最新的2014年中国美术馆 “志愿者导赏服务工作交流与反馈”问卷结果中显示:志愿者组织管理满意度为97.3%、开展培训满意度为91.89%。
(一)快乐与分享
中国美术馆不是给予志愿者年终奖励最高的,但我们有自信工作起来和在一起时他们是最快乐的。关心能给他们怎样的平台和成长的幸福才是关键,我们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志愿者不为糊口而来,对志愿者来说服务工作“快乐”为第一“根本”。换句话说,如果管理层不能达到志愿者这一个“需求”,很大程度上,你谁也吸引不来,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服务社会,对于公众服务事业来说,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是对社会的“雪中送炭”,这有限的时间就更为宝贵。
在中国美术馆的团队工作风格中,志愿者不去比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而是更注重在美术馆得到“自我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如何让彼此两方面不平衡感消失,其做法是多元的。艺术欣赏过程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正如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提出的团队口号“分享艺术的快乐”这一宗旨始终伴随着大家,在这美妙的“追逐”过程中,体现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境界。
(二)责任与权力
责任是义务和承诺,权力的含义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在说到权力时,同时也需求其履行尊重他人权力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概念对“志愿者”来说,不仅标志着他们的责任,而且也标志着他们的权力。责任绝不是无条件的奉献和服从,只是任何人都要以尊重责任者的基本权力(人权、尊重、自由、平等)为条件和基础的。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在运用权力的原则时,是从所有人应获得的普通权力而出发的,强调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权力和义务,是建立在普遍性原则之上的。所指定的规范及管理办法与本原则相一致的体制和结构,它兼顾不同的个体权力和机会平等,是集体性质的。
(三)人性化管理
“人性管理”不等同于“松散管理”,它认为在工作中有问题就是管理不善,或制度不够严格造成的,这些都还是停留在单一化用制度管人的层面。而“人性管理”为基点的管理,是以每个人都能得到满足、尊重、肯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们的团队中,虽然大家始终保持的高度的热情,为观众服务,但原本是“中坚份子”多是在职人员,身兼本职的工作和家庭的负担,许多人担心长期的承诺不能够保证,或者不能长期实现“承诺”的付出。他们想要在他们有限的时间里从事志愿者工作。例如,根据1992年在华盛顿特区一项由独立部门所做调查报告中显示,人们未担任志愿者的第一原因是太忙,没有时间。所以,在工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使得志愿者制度合理并有效按照实际工作来制定。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志愿者弹性工作时间的选择除担任导赏员外(我馆90%志愿者从事导赏服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工作项。全年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时间后,可延续志愿者资格。可集中服务或者后期补齐服务时间。
(四)考核与激励
谈到“考核与激励”,就要提到“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有一套自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它既是如何运用在实际管理中的体现,又是这个“价值评估体系”在实际中的支持考核与激励。
运用这个方法选出了一部分队伍中的“核心人员”,形成团队良性循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良性循环即“中国美术馆的价值评估”,也是共同价值观的一部分组成,这种循环也正如“马斯洛理论”的描述一样,实际存在于管理中。志愿者的付出、分享、得到的尊重、需求的满足等,反向得出“实现自我成就”,当他们在这里实现自我,就成自我的同时,也会给团队带来整箱的循环,最终达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现状,也就是现阶段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发展的“成熟阶段”。发展到此时,我们才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志愿者不是工具,如果把志愿者看作工具,只能完成短期目标,或短期工作规划,在本文中所讲:属长期志愿者工作和规划范畴,志愿者目的性也会随之增加服务长度,这是成正比的关系。以价值链循环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系统,同时构建了评价和考核系统。价值评估是构成评价和考核的核心依据。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还拥有一项重要环节——对志愿者的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的“价值评估”是建立在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之下执行的。此时此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我们把它看作能诉诸稳定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不断被讨论,它也就变得更具体,更丰富,更深入人心,最终逐渐变为团队的行为准则和出现问题时的理论依据。对此,管理者对此做法的原则基于与团队讨论问题,坦诚相待,公开透明,理性批评。
另外,看到一些志愿者管理采用“实用主义管理方式”,尽管它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明确、具体、易操作等益处,但这种管理方法背后,对个人工作积极性的伤害,对群体合作关系与情感活动的消极影响,包括对个人与团队的归属关系,以及个人对团队风格(文化)的认同等等,都给予消极影响。错误的理解此方法,导致人们对工作热情不够,责任心下降,尽管每个人都在认真执行“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整个团队的目标几乎为零,队伍的风气受到破坏,也是一些管理者总是在探讨志愿者队伍每年流失率的问题,此方法的不得要领是造成人员流失最直接的原因。
马斯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可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连同下表)
志愿者的价值取向层次
Z理论 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Y理论 5.自我实现的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3.爱与归属的需求
X理论 2.安全的需求
1.生理的需求
团队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
付出←分享←尊重← 需求
“自我成就”←反向出
B.价值评估的实际运用:
价值创造(要素,它牵引着价值评估)
↓
价值评估(考核,总结,依据)
↓
荣誉 —→ (回报、激励)
C.价值评估具体内容包括:
热爱学习与教学:学习的定义——自我学习
博物馆教学——懂得运用博物馆资源教学
拥有博物馆的相关经验与知识
①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特殊技能(如:翻译,对外交流,设计等)
②导赏人员(非讲解含义)
③发展个人风格:种种因素的结合,可更好诠释博物馆教育的含义、教育人员理念及团队的风格,属于最重要的核心人员。
④时间计量,年度服务时间的统计。
⑤检查督导
(五)明确计划
志愿者管理要拥有目标,不可迷茫无方向,盲从无思想,不得陷入事务,把眼睛看向更远的地方。
计划也如同目标管理:当团队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就没有清晰的方向,看不到方向,也会容易放弃。制定目标时,这个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短期目标就更是如此,制定的越清晰,力量也就更集中,效率也就更高。
团队计划:计划包括年度(短期)和团队策略计划(长期)。
年度(短期):有明确实际的短程具体目标,和本阶段可实现的工作目标,计划明确,操作性强的原则。
团队策略计划(长期):评估团队可完成哪些工作能力后,计划各项工作,并注意留有一定努力可实现的空间。
有本阶段实施方式:重点注意的到上级领导与同事的支持,让团队中的成员多参与到整理计划中。管理人发现,组织内部成员一起参与到整个计划当中时,他们完成计划时,会显得十分自然。这样的参与感,往往换来的是他们的热情投入和坚持。
(六)致力培训
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培训计划是我们设定工作目标后,重要的一项内容,最终目的是提高志愿者专业技能、素质、观念,进而影响志愿者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目标及团队阶段性调整。 我们的工作目标定位是,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培养成为优秀的导赏员(docent)和博物馆教育人员。带有教育性质的导赏员的培训应该是一套能顾及其各方面责任的完整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博物馆展示与运作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都应该全盘了解,同时也接受有关在运用博物馆资源(馆藏、展览、建筑等)及带领不同观众类型的训练活动。此类训练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需要志愿者全心投入。我们也坚信,受过训练的志愿者导赏员是博物馆无价的财富。正因如此,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在教育上的全心贡献,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拥有诸多可能性及发展空间。
许多志愿者已经具备很多专业知识,但是他们认为有必要也需求接受一些特定的培训,好让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大相同,因为为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其实就是一种教育,什么事都是不一蹴而就。大多数志愿者需要在我馆从事一年以上的导赏工作,才能熟悉藏品和展览的导赏方法。
由于诸多的因素,培训的过程和计划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面面俱到,繁杂而艰辛劳动过程,下面将逐一进行说明。
培训的系统性
培训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培训、中期目标及远期计划,并与志愿者需求相匹配的培训工作,是很难保证工作效果的,就会出现培训时人员积极响应,培训后投入服务工作情况不佳的现象。
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做调研。一是看看志愿者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培训或是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运用不同方式了解他们的兴趣;二是调研的基础上要制定培训计划。三是关注培训中参与学习者的反应,并对日后培训计划进行改善。及时进行培训的总结,积极为以后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
培训方式的选择
培训步骤:
基础培训。以知识为主、包括讲解技巧和方法、讲解接待礼仪、讲解语言训练、语音训练、讲解训练。
技能培训、观念培养。情感及情感把握(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以便向个性发展,达到具有一定深度广度。
定向培养,能力及教育方向。博物馆导赏员并非要是宣讲式,或者表现的很有学问的姿态。我们更加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与观众的互动。一些恬静的志愿者,也有个人以活泼丰富的表情和语言动作表达,更有像聊天一样,朋友之间讨论的形式。
培训内容和方式:
专场讲座培训
展厅现场教学:邀请策展人,在展厅中进行现场教学。
经验交流会:展览期间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并对今后的志愿者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外出教学,如:馆校结合的方式,走进各大学。
自学:大多数还是要通过志愿者的自学来完成将知识和导赏技巧,教育方式,熟知美术馆资源结合等结合起来。
小组学习:讲解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志愿者提供导赏的示范交流和观摩学习安排。
培训类别
常规:推出重要展览并开展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时,中国美术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外策展人、艺术家等结合展览举办系列培训和讲座,以增进志愿者们对展览的了解和熟悉,更好地服务公众系列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富有经验的专业培训师和专家学者讲授。
讲座:中国美术馆结合展览举办的各种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也优先向志愿者开放。并结合常规展览培训进行规划安排。
创新理念和形式,带领志愿者们“走出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有计划组织安排场外观摩学习。
参观展览和其他活动:选择我馆以外的优秀精品展览和观摩活动。
机构内部合作
当导赏员在为一项展览做准备时,展品的背景资料主要靠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然而,专业人员都有许多其他份内的工作,无法一直讨论展品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资料整理和收集,并由研究人员把关的工作的设立,并为各个问题做协调的窗口。
(七)自我成就
在之前章节中我们谈到共同价值观,“自我成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共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去评估,作为管理人的评估标准和如何评估的过程,这是决定团队个人的“自我成就”的来源。成就大家,就是成就团队。
中国美术馆在定位“自我成就”这项的内容为:致力于学习、教学与研究,这些带给导赏人员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调查问卷中也明确显示出:为什么来中国美术馆做志愿者这一项,统计的结果如示:自我实现的需要占57%。(在此团队管理战略上,中国美术馆教员概念的提出,后面详细说明。)此部分内容,在很多章节中分别详细指出运用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内容。
三、团队的领导力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不是品质、技能、魅力,不是影响力。而是——责任!”
领导力指的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领导力首先是责任,领导者首先是承担责任的人,不能承担责任的领导,失去了拥有领导力的第一条黄金法则。领导力不等同于职位,是需要不断努力,理清问题,解决问题;是“无时无刻,事无巨细,耗费精力”的事情。志愿者管理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需要要有责任承担的人,带领大家走在扎实肥沃的道路上。
为志愿者创造个良好的展现平台,也使志愿者的回报得到合理体现,给对志愿者提供良好体验的气氛和工作目标,这就是对志愿者领导力最有效的诠释。完成不同事情,也是经历不同人生。因为我们所承担的,是超越一己之力所完成的职责,是一个团队能力的总和。所以你不要因为你的职位低,就失去你的领导力。
接下来,根据中国美术馆10年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使用领导力的几个关键和方法:
(一)自我管理
成功有效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离不开自我的管理,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也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是管理自我内心的状态,志愿者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涉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组织能力和各方面协调能力。遇到的具体事务当然很多,这时候就需要内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问题。你不能乱,内心的平和最重要的表现是“稳定”,“家里有粮,遇事不慌”,这个“粮”就是过得硬的“管理”素质。理清团队的规划,有目标的战略方针,有始终如一的前进方向。 第二,我们无法决定外界的所有客观条件,给志愿者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及困扰,这时就特别需要“自我管理”。另一个方面就是:“原则性”。原则性,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优秀品质。比如,由于战略上多样化,需要做的东西又很多,在组织系统和人员管理如果跟不上,就可能“功亏一篑”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上和业务上,求扎实,求稳健,不求“好大喜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这一目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所以,管理自己是最难的,千万不要以为领导别人,就是伟大,当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把自己溶入团队中,行程“互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真诚待人。如果你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空间,大家就会一门心思,“众人拾柴火焰高”,努力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极为用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绝不能心浮气躁。
(二)沟通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时,如果对方不理解怎么办?没关系,这是个好现象。都是普通人,谁能“无过”,不要怕有质疑,分歧出现了,以善良的心态,良好的方式解决,解决了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上级领导的沟通 (承担遇到的问题)管理过程中,与上级的沟通非常重要,遇到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说明,阐明团队计划和设想,以便及时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与同级的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
个性体现在工作魅力上,与领导和平级之间则需要共性。志愿者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与同级同事的沟通与其他项目工作的配合者,在对接环节时或许有人会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个好事。既然问题出现了,就本着好的工作态度和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出发点去考虑,拿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最良好的方式落实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正所谓:“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万众归一”就是这个道理。
四、观念的转变
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的资料统计,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4165所。到2013年底,全国已有2780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这个数字还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鉴于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下,我们就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在快速发展的博物事业中,有多少家能够体现出了教育功能,并且教育功能完备体现。怎样实现。二,体现教育功能,最终需要落到“人员”(软件)上,这就需要有走在第一线,最直接接触观众的人员。在中国美术馆,这部分人员不单纯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出现,而是以“教育人员”的含义所定义的。这就要求博物馆志愿者们,在把握说话人的身份及观念上要直接代表博物馆发声。同时我馆志愿者管理极为重视“个人自我表达”与“自我选择希望的工作类型”的权力。在安排工作时做到统一部署,并且兼顾平衡。正因为如此,就形成了我馆在艺术博物馆中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确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办事方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讲解到导赏的观念转变
“讲解”一般多为讲授式,由上而下,带有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内容上也多为博物馆专家的研究理论来诠释展览和藏品。
“导赏”是从博物馆导向转变为观众导向,是教育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在“导赏”过程中有效的与观众互动,使观众能够更多的参与其中,互动联动,促进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为什么用此评估志愿者的原因。
其中,我们组织了国外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结合实物在展厅开展互动对话式的导赏进行了探讨。仅这一部分内容,将是日后我们更艰巨的任务之一,也是如何提高志愿者的互动品质,从多种角度培养更多成熟的志愿者导赏员。为观众带来无尽享受及乐趣,未来还将会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和拓展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美术馆教员
近年来我馆逐步自主培养了一批热爱艺术博物馆事业、理解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懂得策划实施公共教育活动的志愿者,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志愿者教员”队伍,出色地完成了部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它是部门工作有力的补充。
“教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发挥所长,展示自己的研究。也可以为不同类型和年龄层次的观众服务。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导赏员承担着专业人才的职责和角色,他们是具有智慧和教育力的一群人。中国美术馆较早有意识在教育的层面上,培养自我的志愿者导赏人员,将培训、参与活动、学习资料、工作任务类型多方面立体建构,达到目前教育能力的此种状态。同时他们也在志愿者工作中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干成了一项对社会对人民有着“切身”利益和好处的大事业,“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博物馆的导赏员,并非教师亦非研究员,也不是行政人员或带领大家玩乐的人,二十将以上各个角色集其大成的人”。Moore,E.M.(1941)
导赏是一种教育服务,一种具有探索性的服务。一名称职的导赏员就像一位让人着迷的花衣魔笛手,带领观众轻松地进入一个新奇有迷人的世界,一个他们的感官过去从未穿透的地方。导赏员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态度:知识、热忱以及亲和力。Edwards.Y.(1976)
五、处理志愿者各工作事项的管理原则
标准化:把重要事项行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
书面化:将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通过书面形式形成模板,便于记忆和沟通。
透明化:形成各工作项,各责任人的工作透明制度。达到相互知晓工作信息,做到相互配合。
简单化:把复杂事务和各管理制度流程简单化,便于实施和操作。另各方面人员清晰明确,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具体工作方法:
机构内部工作手册: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明确各工作项负责人及工作职责。
征求有志愿者服务工作需求的同事,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收集他们的需求,合理安排落实志愿者其具体工作的承担和实施。并做好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的工作环节。
撰写志愿者管理工作流程:招募、面试、活动项目的安排准备工作等。
科学分工:各工作项之间的合理分工,部门内部各项工作对接完善。
六、志愿者未来的讨论与设想
未来我馆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我馆也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未来的工作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这支队伍,凝聚力量,发挥各自专长,调动积极性。通过新手段增进交流,鼓励志愿者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结友爱互助的志愿者队伍。
(er )创新培训服务形式,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质量。加快开展以“艺术博物馆教育”为主题的志愿者素质与技能系列培训,着力提升志愿者队伍在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我们也将根据情况继续组织志愿者参观各馆重要展览、开展馆际交流。计划开展,第二届“全国文化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年会。
(三)我馆还将继续根据上级领导的部署,继续结合本馆重大展览开展志愿者展厅导赏、教育活动策划组织等服务等。
(四)我馆也将组织采写志愿者优秀事迹和经验,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促进志愿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成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的更高”。经历了“风雨”,方能见“彩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现在,就借用哲人的两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此,我开门直接走到阳光底下。不再只重复月光下的冥想。至此,行走,终于水到渠成”,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1987。
[3]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徐贲:《明亮的对话》, 中信出版社,2013年12月19日。
作者简介:杨兰亭。于2005年巴黎高等商学院毕业后,加入中国美术馆,亲身经历了公共教育部的筹建和发展。在中国美术馆,主要结合重要展览开展公共教育工作。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部门的年度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教育项目,为公众服务;与学校、教师建立和拓展长久的联系,使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美术馆;和公司团体等不同机构商讨合作的可能性,共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组建和管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展厅导赏等各类公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