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违法成本,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立足于跨国公司在生产守则、劳工权益、环境污染、商业贿赂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建议政府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需对违反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加大惩罚力度,并充分发挥政府以外社会各界的力量,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多层次引导和促使跨国履行社会责任。
一、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各项权益、《环境保护法》严禁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可还是有些跨国公司我行我素,政府下令整改却与政府对峙。企业的逐利性是经济人的本性,在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若没有严格的执法和相应配套的处罚条例,法律本身就失去了其刚性,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在我国的立法中,除了宪法、劳动法和公司法从总体上制定了劳动法制的指导准则之外,我们在现实中还执行许多层级的非正式的法规和政策,它们未规定具体操作的条文。因此,第一、必须出台具体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来对具体的行为进行法律的规范,对于违反条款的跨国公司明令限期整改并处以相应的处罚;对于到期仍未作出整改的跨国公司予以责令停业、召回产品、停止经营的处罚并处以相应罚款。第二、把立法和执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执法过程中,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了解渠道,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更便捷的举报途径,做到“阳光执法”,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防止地方政府的利益共生体,保证政府管理的执行力。
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我国在跨国公司管理方面,从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而未考核社会发展效益,只要求其产品通过相应的质量认证,也不利于促使跨国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机构,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列入企业评价之中,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信息披露和广告宣传等行为做行政备案,对于严重违反社会责任行为的企业,发布社会责任公报;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者,给予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创造条件让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获得实质性的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国公司在我国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进程,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予以严厉的惩罚。
治理社会环境,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一、治理社会环境
政府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有责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而我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干预过少。实然,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依赖公司自觉性,而应以法律和政府监管为基本依据,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突显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以一名企业公民的身份遵守国家各项法律,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营造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公司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依照现行的劳动标准,建立监督体系,不定期地对跨国公司进行抽查。对于那些有过违反劳动安全规范的跨国公司,加大监察力度,实行常规性的抽查,加重对二次违反规定处罚;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短期就业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纳入到基本保障范围之内。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把绝大多数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排斥在社保体系之外,通过深入访谈等方式监督跨国公司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不乱辞退劳动者、不强迫加班、不欠缴社会保险费和不克扣工人工资。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一方面,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考察市场中的商品是否有完善的产品信息、是否存在与产品不符的虚假广告、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台具体关于明确产品信息的规定;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惩罚力度,对于不符合生产安全标准的工厂、不符合卫生标准商店,应勒令其停业整顿并处于适度罚款,严禁该公司继续经营。
在防范跨国公司避税方面,针对跨国公司通过制造账面亏损、网络关联交易等手段避税问题,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及跨国公司账户的跟踪管理,参照国际上跨国公司行为守则的规定,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力度。
在防范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应从总体部署,做好规划环境评定、环境质量评估,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的污染进行评估和报告,实行定期排污统计,做好环境的保护;对于超过排污标准的跨国公司予以罚款,责令整改限期不改的跨国公司勒令其停止生产;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回收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布局,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远离生活居民区和各种生态保护区。
二、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市场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争相进入的“蓝海”区域,它所拥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完全值得跨国公司在中国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政府部门应借此契机加强与投资国国内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重视对社会责任的研究,帮助跨国公司提高责任意识,在规范跨国公司行为的同时,应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正确的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把在投资国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正确引导跨国公司协调处理好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目标的关系,保证产品质量,把投资国消费者的利益真正融入企业的利益中,使公司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企业管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一、加强企业管理
履行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作为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跨国公司树立品牌的重要部分。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帮助跨国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铸造企业形象、建立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对品牌的美誉度,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加强企业行为的引导,并拿出具体的规章加以规范,促使跨国公司健康发展。
第一、严格按照新的《劳动法》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企业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明确工时与工资标准,严厉杜绝无合同就业现象,使每个员工的就业状况得到统一管理;关注员工工作环境是否达到卫生标准,是否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作业;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增进他们对公司的忠诚感和归属感。 第二、在企业内建立意见收集制度和管理层访谈制度,建立员工直接表达渠道和信息沟通渠道,增强相互的信任。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员工在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权益的规定。保证企业基本管理制度不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定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保障员工的各项权益,建立员工定期在岗培训制度,并为弱势群体提供与其知识、经验和能力相吻合的岗位,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与培训,让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及其后果,积极培训员工对职业病防护措施意识,要抓好安全操作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积极了解该国家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环境和社会责任综合管理体系,收集和分析本行业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加大综合管理的力度。
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在我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终身雇佣转变为有条件的雇佣,员工的危机感及参与感比以往更加强烈。作为公司的管理层首先应强化为社会的服务意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收益的正相关性,真正关怀员工福利、关心消费者的需求,把为社会做贡献与企业盈利作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设立意见箱或安排管理层定期与员工开会对话。在培养员工价值感方面,对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和开发机制,强调人本管理,客观地认可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为员工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使服务消费者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贯彻公司服务理念,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形成积极的团队意识。
强化工会建设,突出工会监督职能
一、强化工会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修正)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1]。”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部早在2004年就沃尔玛等外资企业不组建工会提出应对措施。该措施规定:企业不组建工会也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作为今后组建工会的筹备金,待工会组建后,按比例回拨给企业[2]。这说明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工会的作用。然而,中国的工会并没有真正能够履行其独立地位的作用,未形成一个劳动者权益专门保护组织。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成立工会组织。因此,明确规定工会成员在企业员工中的所占比例,规定工会成员由所有企业员工投票选举,成员结构以基层员工为主。工会分定期或不定期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信息,建立一个由工会到法庭的直接诉求渠道,强化工会维权手段和效力,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二、突出工会监督职能
在企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工会在规范和监督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外资企业中,劳资双方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资方通过压低工人工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工人如果不能通过工会这样有组织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指望工人靠个人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非常困难的[3]。因此我国学者常凯认为,工会是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会应该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介入劳工标准的实施并监督劳工权益保障执行[4]。工会成员对本企业有着情况熟悉的优势,企业在进行与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决策时,必须着力克服集体合同中的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保障措施不力、履约率低等问题。发挥工会组织沟通与协调作用,建立劳资双方平等的对话平台,构建劳动关系“协约”,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最后,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问题,倡导职工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和自觉的奉献意识,唤醒员工的维权意识,使员工积极、主动的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注释本[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 崔红. 沃尔玛拒建工会被指违法,两部委提出应对措施[N] 北京晨报 2004.10.26.
[3] http://www.cnss.cn/xyzx/xsgd/200611/t20061107_101650.html.
[4] 常凯等主编. 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与劳工政策. 在企业劳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中国[M]. 北京:强人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葛洲,男,社会学硕士,江西南昌人,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辅导员,助教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立足于跨国公司在生产守则、劳工权益、环境污染、商业贿赂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建议政府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需对违反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加大惩罚力度,并充分发挥政府以外社会各界的力量,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多层次引导和促使跨国履行社会责任。
一、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各项权益、《环境保护法》严禁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可还是有些跨国公司我行我素,政府下令整改却与政府对峙。企业的逐利性是经济人的本性,在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若没有严格的执法和相应配套的处罚条例,法律本身就失去了其刚性,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在我国的立法中,除了宪法、劳动法和公司法从总体上制定了劳动法制的指导准则之外,我们在现实中还执行许多层级的非正式的法规和政策,它们未规定具体操作的条文。因此,第一、必须出台具体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来对具体的行为进行法律的规范,对于违反条款的跨国公司明令限期整改并处以相应的处罚;对于到期仍未作出整改的跨国公司予以责令停业、召回产品、停止经营的处罚并处以相应罚款。第二、把立法和执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执法过程中,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了解渠道,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更便捷的举报途径,做到“阳光执法”,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防止地方政府的利益共生体,保证政府管理的执行力。
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我国在跨国公司管理方面,从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而未考核社会发展效益,只要求其产品通过相应的质量认证,也不利于促使跨国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机构,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列入企业评价之中,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信息披露和广告宣传等行为做行政备案,对于严重违反社会责任行为的企业,发布社会责任公报;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者,给予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创造条件让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获得实质性的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国公司在我国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进程,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予以严厉的惩罚。
治理社会环境,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一、治理社会环境
政府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有责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而我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干预过少。实然,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依赖公司自觉性,而应以法律和政府监管为基本依据,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突显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以一名企业公民的身份遵守国家各项法律,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营造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公司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依照现行的劳动标准,建立监督体系,不定期地对跨国公司进行抽查。对于那些有过违反劳动安全规范的跨国公司,加大监察力度,实行常规性的抽查,加重对二次违反规定处罚;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短期就业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纳入到基本保障范围之内。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把绝大多数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排斥在社保体系之外,通过深入访谈等方式监督跨国公司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不乱辞退劳动者、不强迫加班、不欠缴社会保险费和不克扣工人工资。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一方面,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考察市场中的商品是否有完善的产品信息、是否存在与产品不符的虚假广告、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台具体关于明确产品信息的规定;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惩罚力度,对于不符合生产安全标准的工厂、不符合卫生标准商店,应勒令其停业整顿并处于适度罚款,严禁该公司继续经营。
在防范跨国公司避税方面,针对跨国公司通过制造账面亏损、网络关联交易等手段避税问题,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及跨国公司账户的跟踪管理,参照国际上跨国公司行为守则的规定,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力度。
在防范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应从总体部署,做好规划环境评定、环境质量评估,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的污染进行评估和报告,实行定期排污统计,做好环境的保护;对于超过排污标准的跨国公司予以罚款,责令整改限期不改的跨国公司勒令其停止生产;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回收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布局,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远离生活居民区和各种生态保护区。
二、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市场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争相进入的“蓝海”区域,它所拥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完全值得跨国公司在中国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政府部门应借此契机加强与投资国国内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重视对社会责任的研究,帮助跨国公司提高责任意识,在规范跨国公司行为的同时,应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正确的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把在投资国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正确引导跨国公司协调处理好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目标的关系,保证产品质量,把投资国消费者的利益真正融入企业的利益中,使公司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企业管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一、加强企业管理
履行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作为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跨国公司树立品牌的重要部分。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帮助跨国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铸造企业形象、建立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对品牌的美誉度,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加强企业行为的引导,并拿出具体的规章加以规范,促使跨国公司健康发展。
第一、严格按照新的《劳动法》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企业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明确工时与工资标准,严厉杜绝无合同就业现象,使每个员工的就业状况得到统一管理;关注员工工作环境是否达到卫生标准,是否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作业;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增进他们对公司的忠诚感和归属感。 第二、在企业内建立意见收集制度和管理层访谈制度,建立员工直接表达渠道和信息沟通渠道,增强相互的信任。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员工在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权益的规定。保证企业基本管理制度不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定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保障员工的各项权益,建立员工定期在岗培训制度,并为弱势群体提供与其知识、经验和能力相吻合的岗位,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与培训,让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及其后果,积极培训员工对职业病防护措施意识,要抓好安全操作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积极了解该国家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环境和社会责任综合管理体系,收集和分析本行业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加大综合管理的力度。
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在我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终身雇佣转变为有条件的雇佣,员工的危机感及参与感比以往更加强烈。作为公司的管理层首先应强化为社会的服务意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收益的正相关性,真正关怀员工福利、关心消费者的需求,把为社会做贡献与企业盈利作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设立意见箱或安排管理层定期与员工开会对话。在培养员工价值感方面,对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和开发机制,强调人本管理,客观地认可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为员工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使服务消费者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贯彻公司服务理念,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形成积极的团队意识。
强化工会建设,突出工会监督职能
一、强化工会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修正)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1]。”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部早在2004年就沃尔玛等外资企业不组建工会提出应对措施。该措施规定:企业不组建工会也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作为今后组建工会的筹备金,待工会组建后,按比例回拨给企业[2]。这说明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工会的作用。然而,中国的工会并没有真正能够履行其独立地位的作用,未形成一个劳动者权益专门保护组织。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成立工会组织。因此,明确规定工会成员在企业员工中的所占比例,规定工会成员由所有企业员工投票选举,成员结构以基层员工为主。工会分定期或不定期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信息,建立一个由工会到法庭的直接诉求渠道,强化工会维权手段和效力,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二、突出工会监督职能
在企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工会在规范和监督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外资企业中,劳资双方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资方通过压低工人工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工人如果不能通过工会这样有组织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指望工人靠个人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非常困难的[3]。因此我国学者常凯认为,工会是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会应该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介入劳工标准的实施并监督劳工权益保障执行[4]。工会成员对本企业有着情况熟悉的优势,企业在进行与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决策时,必须着力克服集体合同中的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保障措施不力、履约率低等问题。发挥工会组织沟通与协调作用,建立劳资双方平等的对话平台,构建劳动关系“协约”,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最后,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问题,倡导职工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和自觉的奉献意识,唤醒员工的维权意识,使员工积极、主动的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注释本[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 崔红. 沃尔玛拒建工会被指违法,两部委提出应对措施[N] 北京晨报 2004.10.26.
[3] http://www.cnss.cn/xyzx/xsgd/200611/t20061107_101650.html.
[4] 常凯等主编. 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与劳工政策. 在企业劳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中国[M]. 北京:强人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葛洲,男,社会学硕士,江西南昌人,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辅导员,助教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