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常生活理论强调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工具化、过于知识化、政治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日常生活理论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并附以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的整合。
关键词:日常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0 引言
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哲学理论,它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叶,经过西美尔、卢卡奇、本雅明等哲学家的发展,已经形成欧洲的一个哲学流派。日常生活领域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最基础层面,它以个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饮食男女、言谈交往为主要内涵。①日常生活理论不同于以往哲学家的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它把哲学研究方向转向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由此,生活领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角色,这也是20世纪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向。日常生活理论强调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工具化、过于知识化、政治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
1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课程等。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教学内容也应由与思想政治课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师生共同完成的课程教学组成。
教学内容固然体现着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但追求特色和个性也必须 以“标准”为前提。因此,教学内容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课程标准这一 法定的根本依据,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导向。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不断完善。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理念,强调“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③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以往的传授理论性知识相比,这样的课程设计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也应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为案例,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教材来看,《多变的价格》这一课的内容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消费生活为基础,教材内容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这些理论属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源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价格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教材设计上遵循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从与学生日常的衣食住行都相关的消费出发,通过对一个个日常生活现象的探讨引出消费过程中商品的价格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引领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但就本课的教材内容来说,虽然在设计上由日常生活现象引出,但教材从根本上来说只能解释生活中有关于价格变动的问题,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些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日常消费的问题,因而也无法很好的实现将教材回归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
就教学设计层面上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学知识性意识太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这部分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理论性、学科知识性更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只把握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传授部分,忽略一些拓展性思维的训练,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1.2 教学语言不够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虽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但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在设计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整个教材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知识点较深、专业术语较多,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学生就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疑惑,影响其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把问题说清楚,避免“假、大、空”,给学生作出符合科学与实际,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1.3 过于强调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激励、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尤为重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大注意区别哪些内容是中学生应该考虑、可能考虑和必备的知识,比较注重学科的教学体系,讲抽象的原则比较多,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对这些比较抽象的原理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日常生活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科知识体系,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政治化、工具化、知识化。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就失去了创新性,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世界,教育也只有回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离开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课就成了无源之水。
日常生活以人为对象,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其人文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现教学内容(客体)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排除在教学之外,成了麻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点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情境创设、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深入了解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此外,可以积极尝试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不管教师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缺少亲身经历,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因而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觉得政治课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够恰当的使用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情境激发、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不仅能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育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衣俊卿.理性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2]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以英语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
[4]张浩.互融共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关键词:日常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0 引言
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哲学理论,它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叶,经过西美尔、卢卡奇、本雅明等哲学家的发展,已经形成欧洲的一个哲学流派。日常生活领域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最基础层面,它以个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饮食男女、言谈交往为主要内涵。①日常生活理论不同于以往哲学家的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它把哲学研究方向转向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由此,生活领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角色,这也是20世纪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向。日常生活理论强调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工具化、过于知识化、政治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
1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课程等。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教学内容也应由与思想政治课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师生共同完成的课程教学组成。
教学内容固然体现着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但追求特色和个性也必须 以“标准”为前提。因此,教学内容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课程标准这一 法定的根本依据,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导向。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不断完善。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理念,强调“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③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以往的传授理论性知识相比,这样的课程设计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也应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为案例,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教材来看,《多变的价格》这一课的内容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消费生活为基础,教材内容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这些理论属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源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价格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教材设计上遵循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从与学生日常的衣食住行都相关的消费出发,通过对一个个日常生活现象的探讨引出消费过程中商品的价格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引领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但就本课的教材内容来说,虽然在设计上由日常生活现象引出,但教材从根本上来说只能解释生活中有关于价格变动的问题,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些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日常消费的问题,因而也无法很好的实现将教材回归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
就教学设计层面上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学知识性意识太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这部分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理论性、学科知识性更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只把握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传授部分,忽略一些拓展性思维的训练,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1.2 教学语言不够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虽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但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在设计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整个教材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知识点较深、专业术语较多,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学生就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疑惑,影响其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把问题说清楚,避免“假、大、空”,给学生作出符合科学与实际,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1.3 过于强调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激励、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尤为重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大注意区别哪些内容是中学生应该考虑、可能考虑和必备的知识,比较注重学科的教学体系,讲抽象的原则比较多,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对这些比较抽象的原理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日常生活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科知识体系,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政治化、工具化、知识化。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就失去了创新性,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世界,教育也只有回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离开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课就成了无源之水。
日常生活以人为对象,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其人文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现教学内容(客体)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排除在教学之外,成了麻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点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情境创设、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深入了解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此外,可以积极尝试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不管教师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缺少亲身经历,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因而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觉得政治课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够恰当的使用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情境激发、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不仅能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育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衣俊卿.理性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2]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以英语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
[4]张浩.互融共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