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中年级科学实验参与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在日常的分组实验中,学生们实验的参与度并不高,每个小组往往只有组长和部分同学才是真正的参与者,近三成学生成为看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科学实验的参与度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准备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三个方面入手,尝试讨论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科学实验的参与度。
  一、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
  著名教育家兰本达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结果,而其中材料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手段。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实验课越来越多,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成为主要的体验过程,实验课的设计和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成为上好实验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帮助教师搜集实验材料,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观察任务,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操作规范性等。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和《简单电路》这两课,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如: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探究材料,或者这些材料出了故障无法使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前邀请了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来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并测试材料。他们通过看一看(观察各种材料的特点)、连一连(利用手中的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其实已经学会了本课的内容。到正式开始这节课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作为小组的组长,为其他同学做示范了。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可以让实验材料更加丰富、具体、生活化。
  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一些难度较高,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教师一般都会在实验前进行演示。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课堂上总是由教師独自做实验,学生只是看到教师的熟练操作和实验现象,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学生就不会发现和重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适当放手,扶放结合,邀请一两个助手来一起完成演示实验。
  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时,教材上对分离盐与水的实验,要求使用的器材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但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常识还不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同时考虑到安全性,这一课不太适合小组实验,因此我选择了小助手和老师一起完成演示。小助手上台演示操作,其他同学观察。
  小助手的选拔我采用了竞争上岗的机制。对于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思考的学生,作为奖励,让他们下次参与演示实验。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演示实验参与度,避免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还能掌控课堂纪律,提升课堂效率。
  三、让学生参与分组实验
  科学课注重的是通过正确的操作、观察、研究与分析的过程并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做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操作能力。
  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十分熟悉的材料:钢尺、橡皮筋、锣、三角铁、音叉等。材料丰富,数量充足,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热情。在观察实验、提出假设过程中,选择了钢尺、橡皮筋等为典型的物体,帮助学生发现“振动”,理解“振动”,并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声音可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有了假设后,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多种实验来证明。本课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声音的产生。橡皮筋、直尺的发声实验,学生可以看见发声物体的振动。紧接着安排音叉发声时看不到振动,用水槽证明了音叉的振动,让学生体会到间接证明的方法。通过出“你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停下来吗?”的问题,渗透反证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又借助三角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最后提供音叉,让学生用触觉感受到物体的振动是怎么样的。使学生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音叉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不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更能体现物体振动与发声的关系。至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突破难点。
  这样,学生在课上能亲自接触到实验仪器,参与每一步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总之,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实验课堂,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准备实验材料;要给孩子任务,让他们相互合作完成演示实验;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探索,自主得出实验结论。这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选材。从事乒乓球运动应首先考虑选材对象的速度素质和灵敏度,以及心肺功能。乒乓球运动员应具有一定的身高,但也不是越高越好,要求中等身材较为合适。乒乓球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应以瘦长型为好,同时对身体各部位的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小腿长、骨盆小、躯干短、手臂长的运动员较为理想,这种形态有利于移动。少体校选材基本上以这些要求为基础严格选拔,但是也有一些因为家长强烈要求而随队训练。  2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确立效率意识,提高有效练习,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低效原因的解析  课堂练习低效存在的
<正> Wesley A Ki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颅后窝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时辅助应用内窥镜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此项研究中,19例涉及第5、7和(或)8对颅神经的非肿瘤疾病患者接
选择我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救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1 862例,筛选出颅脑创伤4项主要体征,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简称百分法),探讨不同类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在百分数线的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目前,我省农村小学也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由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目前农村学校装备的计算机甚至比城区的学校还要先进。那么,如何发挥硬件优势,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吃透教材,并能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变通”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和电脑硬件的配置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走过了15个春秋,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工作中我注重每一个细节,因为我知道育人当潜移默化,立德当润物无声。  一、爱在不经意间  教师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让我们备受瞩目,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期望。在工作中我越来越体会到真诚的爱和充满关切的微笑是我们最好的语言,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发自内心的问候,都会让孩子柔弱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还记得上次家长会结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