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语言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开始盛行。它是一种关于学习的本性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习的语言教育理论和信念系统。该思路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从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目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出发,提倡人们在形式多样的、有目的、有意义、真实的言语环境中,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体验语言环境和语言自身意义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一、以完整为前提,凸显“全”的特征
1.单词整体教学——以音、形、义为结合点。在进行单词教学时,我们习惯于利用各种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刺激学生的眼、脑、耳等感官,使音、形、义相结合。在全语言理论指导下,我们尝试帮助儿童建立字母与其读音之间的关系。
2.整体对话交际——以知识整合为出发点。早期的外语教学,十分强调将语言划分为各个小部分的“重复不断操练”,然后再将各部分还原为语言整体训练。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当语言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时,就已不再是语言。在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相信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意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语言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甚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
3.单元整体备课——以主题式为整合点。全语言小学英语的课程应以主题式单元为核心架构。在对学生的需求和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建立在此分析基础上,变“单一课时备课”为“单元整体备课”。
过去我们常常以“单课时”为备课及教学的对象,但在教学中往往感到“捉襟见肘”。全语言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以“单元”为单位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变“吃透教材”为“整合多元素”,体验“资源”作用。我们发现,在整合这些资源之后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离“形成体系”也就不远了。
二、以儿童为本位,实现人的教育
让儿童拥有语言学习的自主权。除了要让学习者感到语言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还要让学习者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使用语言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何去使用及何时使用等,而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
1.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当所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经历和兴趣时,学生最容易理解其意义。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还需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发现学习的目的。
比如,结合学生上学迟到的情景学习I’m late. Don’t be late again. 结合一个学生上课迟到了的情景学习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 春天来临,各个学校纷纷组织春游活动,学生们更是充满了期盼和向往,结合一般将来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Where are you going? Wh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 to mee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here?等等。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时,他们才更愿意在学习新事物时具有必要探索精神。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对话。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是单个学生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学生和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活动。全语言观点倡导要重视儿童在形式多样的,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语言的知识。以5B Unit 3 Do you have any hobbies?为例,为了巩固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情景以供学生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实际场景:学生之间互相询问彼此的兴趣爱好;学生向教师(包括听课教师)询问兴趣爱好;回家后向父母、亲戚、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
2.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我们在教学中容易低估学生的能力,总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总是按部就班地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给学生“吃”。而全语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3 Asking the way中出现了take a bus 一词,考虑到小学教材中出现take的词组很多,有的教师就自己亲自把这些词组进行了归纳整理,其实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以下是我们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一组take的词组:take a bus, take a car,take a taxi(表示“乘”交通工具);take some bread, take some medicine,take an apple……(表示“吃”);take photos, take a rest, take notes……(表示“做事情”)。
综上所述,全语言教学理念对小学英语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基于全语言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必将使小学英语课堂实现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巨大飞跃。
一、以完整为前提,凸显“全”的特征
1.单词整体教学——以音、形、义为结合点。在进行单词教学时,我们习惯于利用各种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刺激学生的眼、脑、耳等感官,使音、形、义相结合。在全语言理论指导下,我们尝试帮助儿童建立字母与其读音之间的关系。
2.整体对话交际——以知识整合为出发点。早期的外语教学,十分强调将语言划分为各个小部分的“重复不断操练”,然后再将各部分还原为语言整体训练。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当语言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时,就已不再是语言。在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相信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意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语言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甚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
3.单元整体备课——以主题式为整合点。全语言小学英语的课程应以主题式单元为核心架构。在对学生的需求和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建立在此分析基础上,变“单一课时备课”为“单元整体备课”。
过去我们常常以“单课时”为备课及教学的对象,但在教学中往往感到“捉襟见肘”。全语言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以“单元”为单位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变“吃透教材”为“整合多元素”,体验“资源”作用。我们发现,在整合这些资源之后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离“形成体系”也就不远了。
二、以儿童为本位,实现人的教育
让儿童拥有语言学习的自主权。除了要让学习者感到语言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还要让学习者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使用语言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何去使用及何时使用等,而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
1.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当所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经历和兴趣时,学生最容易理解其意义。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还需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发现学习的目的。
比如,结合学生上学迟到的情景学习I’m late. Don’t be late again. 结合一个学生上课迟到了的情景学习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 春天来临,各个学校纷纷组织春游活动,学生们更是充满了期盼和向往,结合一般将来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Where are you going? Wh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 to mee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here?等等。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时,他们才更愿意在学习新事物时具有必要探索精神。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对话。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是单个学生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学生和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活动。全语言观点倡导要重视儿童在形式多样的,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语言的知识。以5B Unit 3 Do you have any hobbies?为例,为了巩固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情景以供学生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实际场景:学生之间互相询问彼此的兴趣爱好;学生向教师(包括听课教师)询问兴趣爱好;回家后向父母、亲戚、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
2.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我们在教学中容易低估学生的能力,总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总是按部就班地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给学生“吃”。而全语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3 Asking the way中出现了take a bus 一词,考虑到小学教材中出现take的词组很多,有的教师就自己亲自把这些词组进行了归纳整理,其实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以下是我们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一组take的词组:take a bus, take a car,take a taxi(表示“乘”交通工具);take some bread, take some medicine,take an apple……(表示“吃”);take photos, take a rest, take notes……(表示“做事情”)。
综上所述,全语言教学理念对小学英语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基于全语言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必将使小学英语课堂实现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巨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