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铭记“侯仁之”这个名字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抗战”与“卢沟桥”是那么紧密地黏合在一起,因为当年日寇蓄意制造事端,公然对中国军队挑衅,企图从这里打开侵华的缺口;因为在这里,中国部队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前不久,在纪念这一事件七十七周年时,卢沟桥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域,勾起了国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先烈的缅怀。
  说“卢沟桥”是我国抗战历史的符号,恰如其分,永久性地保护这一文物古迹,将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生生教材,乃是今人和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将铭记:曾有一位学者率先承担起这一责任,他的名字叫“侯仁之”。
  侯仁之,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4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个多甲子以来,他为保护中国的文物古迹立下了斐然功绩,择其荦荦大端:1965年主持完成了一项有关北京城地下埋藏古河道的研究,它对排除城市建设中的隐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1985年,他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递上一份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保护卢沟桥又为侯仁之的历史功绩添上了一笔。
  这座曾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设计严谨、结构坚固,那精雕细刻、装饰着神态各异小狮子的桥栏,无不展现出古代匠人卓越的工程技术和杰出的石雕技艺。然而,它历经近八百年的岁月侵蚀,再加上长期保护不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似垂垂老者疲惫不堪,常年频繁使用却未曾修缮,桥体破损严重。“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也就丢了城市的记忆”。侯仁之正是揣着这一理念,当年拖着七十多岁年迈的身躯,多次来到卢沟桥察看,与当地政府商讨保护事宜。1985年8月15日,正值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他发表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卢沟桥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发生在首都,影响却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保护卢沟桥,不仅是历史主义的责任,更是爱国主义的责任”。这位学者眷念文物古迹的殷殷之情和钟爱自己祖国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一石击起千层浪。六天以后,媒体公布了北京市政府的决定:自8月24日起,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人力车通行。此后,卢沟桥得以多次整修。2002年9月公布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它还与宛平城一同被列为旧城外的十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了七个项目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后备名单,卢沟桥名列其中。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卢沟桥有今日之风貌,凝聚着侯仁之几多心血,几多智慧。
  (作者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绕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场特性,以带空化器回转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的方法运用全流场流动显示技术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空泡形态、流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傅汝德数下
以富勒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富勒烯肼,富勒烯肼再与浓硝酸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含能燃烧催化剂—富勒烯肼硝酸盐,并采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现代分析测试技
通过对不同头部形状与组合材料的弹头对中厚钢靶的斜侵彻弹道对比研究,获得了尖卵形、截卵形与内凹截卵形,以及不同截卵位置、弹头长度和头部组合材料弹头对斜侵彻中弹道偏转
根据几年来河北省南和县番茄栽培的经验和试验结果,总结编制了大拱棚硬果型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对1999~2003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性状参数、品质类型以及长、细、强均衡配套达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优质棉育种进展缓慢,
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特色农业项目奶产业为例,对特色农业的发展管理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读了2011年第6期《世纪》刊登的柯达《我看到的戴厚英》一文后,曾经的那个特立独行,藏不住喜怒哀乐,却坦诚爱国的戴厚英,彷彿又活生生地站到了面前。  在上海文化界人士中,戴厚英的知名度,不单是因为写了一部曾引起很大争议的长篇小说《人啊,人!》,而主要是她生前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和不合群、常做出惊人之举的个性,她那不懂人情和规则的性格,也使她活得很累,有人想批判她的作品,有人对她行事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