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数学教学设施普遍落后,教学条件简陋,实现多媒体教学有较大的困难,怎样让生活走就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尤其是数学教学,怎样在课堂中充满生活,以往的数学教学一般只是局限在简单的说教层面上,通过课前引入“生活”,课中穿插“生活”,课后再现“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课堂 兴趣
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城市数学教学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乡村小学设施落后,教学条件简陋,实现多媒体教学有较大困难。因此,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尤其显得重要。长期以来,我努力把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充分利用于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针对课堂教学特点,恰当进行变形处理,让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效果,对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数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千方百计捕捉“生活现象”,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服务。如:小学数学12册“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之前,先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同学们,数学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数学问题,谁能告诉我们,我们班上的学生人数(25人)和老师人数有些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老师和全班学生共26人,老师比全班学生少24人,全班学生比老师多24人,全班学生是老师人数的25倍,老师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25,老师与全班学生人数的比是1:25,全班学生人数与老师的比是25:1,老师与师生人数的比是1:26……。把这些“生活内涵”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讨与学习,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新奇,数学课堂就是生活,进而激发了学生大胆探求数学新知识的深厚兴趣。
二、课堂中充满“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1、联系生活,寻求数学新知识探求规律
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形成经验,必须依赖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中,并勾勒出“生活画面”,非常有利于乡村学生学好数学。如: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讲桌左边放3个苹果,右边放2个苹果,让两位学生面对面的坐在讲桌两边,列出加法算式。分别是3+2=5,2+3=5。请全班学生思考:为什么桌上共5个苹果,两个同学列出的算式不一样,而结果相同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创设“生活情景”,学生演示练习
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充分演示练习,数学知识才能得到巩固,经常创设生活情景,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演示练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如:学生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基本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后,尽力创设一个生活活动情景,同桌的两学生一组,表演应用题中的情景,即让两学生在两不同的地方面对面的站立,喊“预备,走”后,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后,两人走到了一起(相遇)。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学生如果没有同桌,可将自己两手掌竖直,掌心相对,慢慢靠拢。学生经过反复演示,对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知识得到理解,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3、只要我们乡村数学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进入生活,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永远在身边,长些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乡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三、课后回到生活,体会学习兴趣
长期创设生活课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更会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就是要用于生活。例:第十册第二单元一练习题,求下面图形的阴影面积(一张长方形纸,剪去同样大小的四个角),学生会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但我没有只停留在会解答上,而是注意将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课堂生活情景,立即布置一个实际操作题,用一张长方形硬纸板,象书上那样剪去四角,然后折痕,粘成一个盒子,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盒子在学习中可以放学习用品。通过这样的生活演练,将课堂内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不但掌握了解题方法,通过新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又例:学生学完圆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创造出生活中的日常物品:路灯、保温瓶、雨伞、闹钟、球拍、不倒翁、讲桌等,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进一步发挥想象,画出许多物品的基本图形。只有将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美和用数学的美。
综上所述,通过课前引入“生活”,课中穿插“生活”,课后再现“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课堂 兴趣
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城市数学教学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乡村小学设施落后,教学条件简陋,实现多媒体教学有较大困难。因此,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尤其显得重要。长期以来,我努力把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充分利用于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针对课堂教学特点,恰当进行变形处理,让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效果,对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数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千方百计捕捉“生活现象”,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服务。如:小学数学12册“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之前,先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同学们,数学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数学问题,谁能告诉我们,我们班上的学生人数(25人)和老师人数有些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老师和全班学生共26人,老师比全班学生少24人,全班学生比老师多24人,全班学生是老师人数的25倍,老师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25,老师与全班学生人数的比是1:25,全班学生人数与老师的比是25:1,老师与师生人数的比是1:26……。把这些“生活内涵”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讨与学习,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新奇,数学课堂就是生活,进而激发了学生大胆探求数学新知识的深厚兴趣。
二、课堂中充满“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1、联系生活,寻求数学新知识探求规律
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形成经验,必须依赖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中,并勾勒出“生活画面”,非常有利于乡村学生学好数学。如: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讲桌左边放3个苹果,右边放2个苹果,让两位学生面对面的坐在讲桌两边,列出加法算式。分别是3+2=5,2+3=5。请全班学生思考:为什么桌上共5个苹果,两个同学列出的算式不一样,而结果相同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创设“生活情景”,学生演示练习
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充分演示练习,数学知识才能得到巩固,经常创设生活情景,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演示练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如:学生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基本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后,尽力创设一个生活活动情景,同桌的两学生一组,表演应用题中的情景,即让两学生在两不同的地方面对面的站立,喊“预备,走”后,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后,两人走到了一起(相遇)。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学生如果没有同桌,可将自己两手掌竖直,掌心相对,慢慢靠拢。学生经过反复演示,对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知识得到理解,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3、只要我们乡村数学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进入生活,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永远在身边,长些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乡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三、课后回到生活,体会学习兴趣
长期创设生活课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更会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就是要用于生活。例:第十册第二单元一练习题,求下面图形的阴影面积(一张长方形纸,剪去同样大小的四个角),学生会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但我没有只停留在会解答上,而是注意将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课堂生活情景,立即布置一个实际操作题,用一张长方形硬纸板,象书上那样剪去四角,然后折痕,粘成一个盒子,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盒子在学习中可以放学习用品。通过这样的生活演练,将课堂内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不但掌握了解题方法,通过新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又例:学生学完圆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创造出生活中的日常物品:路灯、保温瓶、雨伞、闹钟、球拍、不倒翁、讲桌等,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进一步发挥想象,画出许多物品的基本图形。只有将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美和用数学的美。
综上所述,通过课前引入“生活”,课中穿插“生活”,课后再现“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