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8年前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可我心里却是暖融融的,因为我参加了邹县(现为邹城市)公开招干考试,并顺利考入了税务系统,被分配去了邹县西南部山区的古路口税务所,从一位农村小学民办教师成为了一名国家税务干部。
元旦过后,自己一个人去税务所报到,我是第一次去那里,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算是我一生远征的开始吧,更是我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踏踏实实干税务的起点了。铁棱大门内,青石的院墙里东西向坐落着四间石墙青瓦屋,院落不大,办公室门前是用红砖铺成的走道。会计穿着标准税服在办公室门口迎接我,显得是那么的潇洒英俊。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税收”,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用途,熟记着税种、税目、税率等要素。春节过后,拿着25份一本的32开手写税票,骑着很不容易买到的“泰山牌”大轮自行车,沿着用地瓜石铺就用土填缝的山路,迎着山涧里吹来的徐徐春风开始征收税款路。那时,有的个体纳税户月纳税额只有几块钱,按次征收还有几毛钱的,可我还是不论风天雨天雪天,一周至少两趟,来回近40里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坚持着早出晚归13年。记得第一次去最远的辛甫村征收一户个体小卖铺一月9元税款的事,由于先前带我的同事有事,想自己试试去收税,左问右问才找到村东南角的小卖部,铺面确实不大,还好女店主在家,搭上话后我说明了我的来意,店主不相信,那怎么办?没穿税服又没有身份证明,我就给她讲起我是怎样干税务的,我家在哪。先前的税管员是谁,他家在哪里,有什么特征,今天为什么没有来等等说了一大通。从早上9点多一直说到11点,我还说不能因为你这9块钱,大老远跑来敲诈你吧,况且还有税票作证。女店主见我也实在,家里也是有些钱的,就说“我不怕你,不过就是9块钱呗,就信你一回”,她拿出了税款我开了税票,一路上很是高兴,自己真正可以收税了(当然了,是定额征收)。
1994年,国家税务机构分设,我分配到了地税系统。组建初期,我一个人主持邹城市地税局古路口地税所的全面工作。好几个月,集所长、会计、征管员于一身,还要和当地党委政府、国税所等协调好关系,忙的不亦乐乎,家是顾不上了,老婆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娘。有一天夜里下大雨,由于邻居家盖房子太高,雨水不断地往我家里灌,继而向屋里灌,老婆一个人看着孩子没有办法。二哥过来连忙召集家里其他大孩子,拉来一台“高抽”向外抽水,直到下半夜雨停了才抽完院子里的水。周五晚上回到家,老婆“夸”我工作积极,孩子直瞪瞪地看着我,那神色惊喜中还依然带着些许惊恐,母亲站在门口苦笑了笑没说什么,我知道她懂我。
千禧之年来临了,邹城市地税系统成立了农村基层分局(其实就是两三个所的集中办公),我调到了位于沂蒙山区三市交界的邹城市城前地税分局。那是一所刚盖好的二层办公楼,已经完成了“五小建设”,配备了办公用车,建起了征收大厅,装上了两台微机,实现了税票不出门的集中申报征收管理模式。也就是那一年,在刘局长的带领下我积极参与创建了全市农村基层分局第一个“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承办了邹城市“民情恳谈”东部片区的现场会。会后,依据税务行业特点提出了“税情恳谈”新理念,得到省地税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地税系统推广,进一步推动了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的工作理念。不久,分局贯彻总局提出的“纳税服务”理念,变“征收大厅”为“服务大厅。办公硬件建设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优美的办公环境趋于完善,人手一台电脑配备逐步升级,随着全国金税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相关部门涉税信息共享、内部管理视频化,实现了税收收入连年几十个点的增长速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我调到了新的單位,山东地税新一轮基层建设继续将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科学发展观的践行、经济建设的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升级、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给地税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地税人带来了不懈的追求。网上申报、委托代收、电子划款等涉税事项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山东地税系统工作平台”180、188把涉及地税内部的8个工作单元32个小项融为了一体,税收业务操作自如轻松,“汇算通”的开发利用简便了所得税汇算清缴,减轻了纳税负担,“济宁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减轻了纳税人的工作量,“金税三期”和“执法360系统”的上线,更是提供了广阔的税收征管空间,所有这些已显示出信息时代的到来。已是五十的人了,又是半路“出家”,电脑对我是新家伙,网络对我是新事物,网上操作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怎么办?一个字“学”,培训时按程序记,运用中遇到难题向身边的同志问,有时宣传课件的编辑发送、汉字的输入、文书制作送达,都要向年轻人学习,积极自学大学本科计算机课程,不断充实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别人一小时能做好的事情,我力争两个小时做完,加班加点不让问题积压。现在的我能轻松地驾驭各个“平台”了,淘汰旧观念,充实新思维,将全身心投入到信息化的地税事业中,走实我都税务人生。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元旦过后,自己一个人去税务所报到,我是第一次去那里,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算是我一生远征的开始吧,更是我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踏踏实实干税务的起点了。铁棱大门内,青石的院墙里东西向坐落着四间石墙青瓦屋,院落不大,办公室门前是用红砖铺成的走道。会计穿着标准税服在办公室门口迎接我,显得是那么的潇洒英俊。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税收”,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用途,熟记着税种、税目、税率等要素。春节过后,拿着25份一本的32开手写税票,骑着很不容易买到的“泰山牌”大轮自行车,沿着用地瓜石铺就用土填缝的山路,迎着山涧里吹来的徐徐春风开始征收税款路。那时,有的个体纳税户月纳税额只有几块钱,按次征收还有几毛钱的,可我还是不论风天雨天雪天,一周至少两趟,来回近40里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坚持着早出晚归13年。记得第一次去最远的辛甫村征收一户个体小卖铺一月9元税款的事,由于先前带我的同事有事,想自己试试去收税,左问右问才找到村东南角的小卖部,铺面确实不大,还好女店主在家,搭上话后我说明了我的来意,店主不相信,那怎么办?没穿税服又没有身份证明,我就给她讲起我是怎样干税务的,我家在哪。先前的税管员是谁,他家在哪里,有什么特征,今天为什么没有来等等说了一大通。从早上9点多一直说到11点,我还说不能因为你这9块钱,大老远跑来敲诈你吧,况且还有税票作证。女店主见我也实在,家里也是有些钱的,就说“我不怕你,不过就是9块钱呗,就信你一回”,她拿出了税款我开了税票,一路上很是高兴,自己真正可以收税了(当然了,是定额征收)。
1994年,国家税务机构分设,我分配到了地税系统。组建初期,我一个人主持邹城市地税局古路口地税所的全面工作。好几个月,集所长、会计、征管员于一身,还要和当地党委政府、国税所等协调好关系,忙的不亦乐乎,家是顾不上了,老婆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娘。有一天夜里下大雨,由于邻居家盖房子太高,雨水不断地往我家里灌,继而向屋里灌,老婆一个人看着孩子没有办法。二哥过来连忙召集家里其他大孩子,拉来一台“高抽”向外抽水,直到下半夜雨停了才抽完院子里的水。周五晚上回到家,老婆“夸”我工作积极,孩子直瞪瞪地看着我,那神色惊喜中还依然带着些许惊恐,母亲站在门口苦笑了笑没说什么,我知道她懂我。
千禧之年来临了,邹城市地税系统成立了农村基层分局(其实就是两三个所的集中办公),我调到了位于沂蒙山区三市交界的邹城市城前地税分局。那是一所刚盖好的二层办公楼,已经完成了“五小建设”,配备了办公用车,建起了征收大厅,装上了两台微机,实现了税票不出门的集中申报征收管理模式。也就是那一年,在刘局长的带领下我积极参与创建了全市农村基层分局第一个“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承办了邹城市“民情恳谈”东部片区的现场会。会后,依据税务行业特点提出了“税情恳谈”新理念,得到省地税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地税系统推广,进一步推动了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的工作理念。不久,分局贯彻总局提出的“纳税服务”理念,变“征收大厅”为“服务大厅。办公硬件建设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优美的办公环境趋于完善,人手一台电脑配备逐步升级,随着全国金税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相关部门涉税信息共享、内部管理视频化,实现了税收收入连年几十个点的增长速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我调到了新的單位,山东地税新一轮基层建设继续将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科学发展观的践行、经济建设的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升级、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给地税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地税人带来了不懈的追求。网上申报、委托代收、电子划款等涉税事项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山东地税系统工作平台”180、188把涉及地税内部的8个工作单元32个小项融为了一体,税收业务操作自如轻松,“汇算通”的开发利用简便了所得税汇算清缴,减轻了纳税负担,“济宁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减轻了纳税人的工作量,“金税三期”和“执法360系统”的上线,更是提供了广阔的税收征管空间,所有这些已显示出信息时代的到来。已是五十的人了,又是半路“出家”,电脑对我是新家伙,网络对我是新事物,网上操作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怎么办?一个字“学”,培训时按程序记,运用中遇到难题向身边的同志问,有时宣传课件的编辑发送、汉字的输入、文书制作送达,都要向年轻人学习,积极自学大学本科计算机课程,不断充实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别人一小时能做好的事情,我力争两个小时做完,加班加点不让问题积压。现在的我能轻松地驾驭各个“平台”了,淘汰旧观念,充实新思维,将全身心投入到信息化的地税事业中,走实我都税务人生。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