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来了,禁闭了一个冬天的花花草草,此时都争先恐后地跑出家门,走上田野,把充满朝气的绿洒向人间,让娇艳的花儿装扮大天世界。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花草是自然界中最纯净、最姣美,也是最朴实的生命了。她们像一个个精灵,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又在安然淡静中去,不表功、不喧哗,呈现给大自然的,无不是朝气和美好。不信,你看看吧,那些花草,或雍容华贵,或淡雅质朴,或生于富丽人家厅堂,或长于山野悬崖边上,都怀有一颗蓬勃向上之心,呈现给人们的是不骄不躁之态和从容自然之美。
置于室内的花草,自然是花草中的幸运儿,有了人的悉心照料,她们无须担心寒暑,不用害怕饥渴。人们把她们摆放在客厅里,或者书桌上、阳台边,要的是赏心悦目,图的是陶冶情操、闲情逸致。你再看那些根植于漫山遍野的花草,她们才是人间的大雅,无需特殊照管,不惧风霜雪雨,也不屑酷暑寒冬,尽情装点着大地,给人间带来无限生机。
实话说,对于花草,我打心底里还是喜欢甚至爱着的,只是小时候起,每逢我们这些男孩子侍弄花草时,母亲就会说,又不是女娃娃,哪有男孩子迷恋花草的,小心长大了没出息。我做梦都想有出息,听母亲这么一说,着实吓了一跳,之后就对花草爱而远之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花草的认识也慢慢有了改变,还是禁不住地喜欢上了她们,想与那些花草倾心交谈、结伴同行。这就好比是你暗恋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却因为世人的闲言碎语,你有所顾忌,不敢大了胆子的去追求,但心底里仍是死心塌地爱着她,想要亲近她。
记得几年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走到小区对门文化广场时,见广场旁摆放着卖花草的小摊,便生出了想要购买的欲望,就近前观看。在众多花草中,我相中了一棵文竹,并不是因她长势最好,倒是在众多的花草中,她略显纤细、弱小、单薄,当然,她的价格也不贵。因我对花草的养护向来知之甚少,怕花大价钱买回去的花草不会养,亏待了她,更怕因我养护不周,白白葬送一个无辜的生命,因而,我更偏向于愿意养那些弱小、普通的花草。那些弱小的花草让人生出许多怜悯,且因为普通,生命力反而强,易于养护,使人少费工夫。于是,我就买了那盆文竹带回家,移栽在一个花盆里,摆放在我的书桌上。带着疑惑,带着观望,也带着期盼,在我坐在电脑前阅读和写作中,她就突然不知不觉地长出了新芽,成了我书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看着她一天一个样的生长,我有着说不出的欣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以后的日子里,我定期给她施肥浇水,松土修剪,她也好像迎合着我的心思,生怕辜负了我对她的一片痴情,特别的乖巧,特别的争气,一天天枝繁叶茂,以致到后来,色泽青翠,蓬蓬松松,层层叠叠。她的枝条长短错落有致,长势像一棵迎客松,还开出了细小的花粒,小米似的白花透着淡淡的香气,像漫天的繁星,令人赏心悦目。只可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棵文竹还是死掉了,从发现她枝叶颜色的变化到枯萎,我都是一眼眼看着的,我知道这期间她的苦,她的痛,就像我的父亲,在生命垂危时那样,发出一声声令人揪心的呻吟,我虽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她,可她还是静静地离我而去了,连吭都不吭一声,是那样的镇静,那样的从容,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伤感和惋惜。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碰到卖花草的小摊,我都不敢上前去,生怕经不起诱惑再买回家,然后又无能为力地看着她们香消玉殒。
对花草,有人重买,有人重赏。我是一个懒人,对花草的养植,自然也是一个门外汉,只有观赏的份了。所幸的是,妻子对花草养植却是极度地痴狂,我家70多平米的露台,被她务弄得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花草公园。在妻子的熏陶下,我也慢慢学会了一些养植花草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花养草逐渐成了日常习惯,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我养的都是些旱涝保收、皮实易活的“大路货”,比如芦荟、吊篮、刺玫、绿萝、仙人掌之类,那些名贵的花草品类自然与我无缘,不是不想养,而是有所担心,唯恐一时偷懒,或者照顾不周,葬送了那些身价高贵花草的性命!也曾下决心试养过一些,终归因为缺乏技术,更多的是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最终的结果,那些花草败的败,伤的伤,只好就此作罢。久而久之,我也乐此不彼,与这些“贫贱”花草成了“君子之交”,十天半月对她们不理不睬,不浇水不施肥,她们照样不急不躁、不吵不闹,安然地静守在那里,该绿了绿,该艳了艳。偶尔想起来了,给她们随手浇浇水,松松土,她们转瞬间就会枝展叶舒、葳蕤青翠,这正应了“勤养鱼,懒养花”的俗語,怎能不让人打心底里生出小小欢喜来!或许有了亲手劳作的缘故,我对花草的认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在一天天加深。因为养植的过程需要你付出,需要你劳作,更需要你情感的倾注,在劳作中不知不觉就得到了乐趣,有了感悟。看着一株花草经过自己的侍弄变得肥嫩、丰满、色泽润正,眼前一片生机盎然,就会生出许多感怀,许多宽慰,对生命也有了一种全新的体悟。
当然啦,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道理,花草也不例外,也是讲究地域冷暖、水土甘咸的。在游历过的众多地方中,我认为海南这片热土,才真正是花草的故乡。在那里,花草似乎才真正找到了家,找到了属于她们的甘甜乳汁,因而,也才能肆意尽情地生长。记得上世纪曾有一首叫《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曲,歌里这样唱道:“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歌言极是,这方热带海岛,的确是花的海洋、草的世界,在这里,铁树、不老松、酒瓶椰等都是街道边、马路旁常见的绿化苗木,不用太多人工打理,该开花的开花,该长叶的长叶。不像我们北方,再怎么着,总需是要有人去管护的!不过,这样也好,只有付出了,才能懂得美好来之不易。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收获吧!
除过海南,广东当之无愧也算是花草的“安乐窝”了,难怪秦牧在他的散文《花城》中这样写道:“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这些年常常有人从北方不远千里而来,瞧一瞧南国花市的盛况。还常常可以见到好些国际友人,也陶醉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往年的花市已经够盛大了,今年这个花海又涌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如果把几个花市的长度累加起来,“十里花街”,恐怕是名不虚传了……总之,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涵义。”就地级市而言,地处广东最东部的潮州无疑就更是花草的“福地”了,康乃馨、黄菊、白菊、非洲菊、龟背竹、常青藤、鱼尾葵都是极富盛名的花草,作为市花的玉兰花,更是名扬海内外了。这也使花卉无可争辩地成了潮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我与潮州结缘于《潮州日报》,报纸中有一个文艺副刊版,名曰“百花台”,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像别的区域性报刊,文藝作品只刊发本埠作者的稿件,“百花台”却是兼容并蓄,不分你我,一律以质选稿用稿。起初我有些纳闷,莫非潮州有“百花台”这么个地名,几次“百度”都无果。直到最近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上看到《潮州日报》副刊部主任许崇群先生《突出副刊新闻性、贴近性、地域性初探》的论文,才似有所悟:原来“百花台”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鲜花盛开的大舞台啊!有了这样的大舞台,潮州不发展、不发达都由不得人啊!
花草的种类纷杂繁多,比如凤仙花、金银花、鸡冠花、紫荆花、莲花、桃花、梅花、梨花、海棠花、杜鹃花、牡丹花,狗尾草、皇竹草、菊苣草、高丹草、苜蓿草等等,枚不胜举。但无论哪种花草,她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着,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活的自我,活的踏实,向人间展示着或娇艳或素雅的色相,倾吐出或浓烈或淡雅的气香。她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总是不卑不亢,顶风冒雪,一路走过,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便是谢了枯了,告别大地,也是那样的从容淡静,没有留言,没有遗嘱,无须作生平介绍,更不用举行追思仪式。离开了就是离开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顺应自然之理,从来都是无须铺排、无须张扬的。
花草的淡静从容,不仅于我,就连汪曾祺老先生也是赏之于心的,成都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草花集》就是明证。在这本很薄的集子里,先生写花草,文字轻松随意,没有严谨的布局,没有大起大落,像一条平平静静向前流着的大河。仿佛先生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这样的生命是多么的适意,这样的生命状态是多么的随随便便、兴致勃勃而又生机盎然。先生就像是一个从日常功利的纠缠中解放出来的伴水而坐的人,仿佛休长假,安谧又超然、闲适、闲散,放松而又自由,自然而又亲近。无论是写家里的荷花、昆明的报春花,还是写玉渊潭的槐花,都是三言两语,意味绵长,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情至性的热爱、对旧日快乐生活的缅怀和深深眷恋之情,充满了一种生活的情趣,投射出一种朴素而坚毅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温润而持久的,不激烈却迟迟不会散去,无论经历多少时光的浸染依然光彩夺目。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草花集》中的篇篇短文,都是先生呈现给我们的一道道美味,先生是不肯用一条鱼给我们熬一锅汤的,他凝练简洁,给我们的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多余作料的文字浓汤。源于此,我们才看到了如此生动鲜活的花草之心。
雍正帝《悦心集》曰:“夫心者,人之神明,所以为万化之源,万事之本。而劳之则苦,扰之则烦,蔽之则昏,窒之则滞。故圣贤方‘存心’、‘洗心’之明训,佛祖有‘明心’、‘寂心’之缄言。”我以为,此言于花草更为切贴。
花草无言,念存心间。看来,人类无论如何都是应该向花草学习,并向她们深深地鞠上一躬的。
——选自2018年第3期《韩江》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花草是自然界中最纯净、最姣美,也是最朴实的生命了。她们像一个个精灵,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又在安然淡静中去,不表功、不喧哗,呈现给大自然的,无不是朝气和美好。不信,你看看吧,那些花草,或雍容华贵,或淡雅质朴,或生于富丽人家厅堂,或长于山野悬崖边上,都怀有一颗蓬勃向上之心,呈现给人们的是不骄不躁之态和从容自然之美。
置于室内的花草,自然是花草中的幸运儿,有了人的悉心照料,她们无须担心寒暑,不用害怕饥渴。人们把她们摆放在客厅里,或者书桌上、阳台边,要的是赏心悦目,图的是陶冶情操、闲情逸致。你再看那些根植于漫山遍野的花草,她们才是人间的大雅,无需特殊照管,不惧风霜雪雨,也不屑酷暑寒冬,尽情装点着大地,给人间带来无限生机。
实话说,对于花草,我打心底里还是喜欢甚至爱着的,只是小时候起,每逢我们这些男孩子侍弄花草时,母亲就会说,又不是女娃娃,哪有男孩子迷恋花草的,小心长大了没出息。我做梦都想有出息,听母亲这么一说,着实吓了一跳,之后就对花草爱而远之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花草的认识也慢慢有了改变,还是禁不住地喜欢上了她们,想与那些花草倾心交谈、结伴同行。这就好比是你暗恋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却因为世人的闲言碎语,你有所顾忌,不敢大了胆子的去追求,但心底里仍是死心塌地爱着她,想要亲近她。
记得几年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走到小区对门文化广场时,见广场旁摆放着卖花草的小摊,便生出了想要购买的欲望,就近前观看。在众多花草中,我相中了一棵文竹,并不是因她长势最好,倒是在众多的花草中,她略显纤细、弱小、单薄,当然,她的价格也不贵。因我对花草的养护向来知之甚少,怕花大价钱买回去的花草不会养,亏待了她,更怕因我养护不周,白白葬送一个无辜的生命,因而,我更偏向于愿意养那些弱小、普通的花草。那些弱小的花草让人生出许多怜悯,且因为普通,生命力反而强,易于养护,使人少费工夫。于是,我就买了那盆文竹带回家,移栽在一个花盆里,摆放在我的书桌上。带着疑惑,带着观望,也带着期盼,在我坐在电脑前阅读和写作中,她就突然不知不觉地长出了新芽,成了我书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看着她一天一个样的生长,我有着说不出的欣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以后的日子里,我定期给她施肥浇水,松土修剪,她也好像迎合着我的心思,生怕辜负了我对她的一片痴情,特别的乖巧,特别的争气,一天天枝繁叶茂,以致到后来,色泽青翠,蓬蓬松松,层层叠叠。她的枝条长短错落有致,长势像一棵迎客松,还开出了细小的花粒,小米似的白花透着淡淡的香气,像漫天的繁星,令人赏心悦目。只可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棵文竹还是死掉了,从发现她枝叶颜色的变化到枯萎,我都是一眼眼看着的,我知道这期间她的苦,她的痛,就像我的父亲,在生命垂危时那样,发出一声声令人揪心的呻吟,我虽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她,可她还是静静地离我而去了,连吭都不吭一声,是那样的镇静,那样的从容,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伤感和惋惜。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碰到卖花草的小摊,我都不敢上前去,生怕经不起诱惑再买回家,然后又无能为力地看着她们香消玉殒。
对花草,有人重买,有人重赏。我是一个懒人,对花草的养植,自然也是一个门外汉,只有观赏的份了。所幸的是,妻子对花草养植却是极度地痴狂,我家70多平米的露台,被她务弄得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花草公园。在妻子的熏陶下,我也慢慢学会了一些养植花草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花养草逐渐成了日常习惯,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我养的都是些旱涝保收、皮实易活的“大路货”,比如芦荟、吊篮、刺玫、绿萝、仙人掌之类,那些名贵的花草品类自然与我无缘,不是不想养,而是有所担心,唯恐一时偷懒,或者照顾不周,葬送了那些身价高贵花草的性命!也曾下决心试养过一些,终归因为缺乏技术,更多的是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最终的结果,那些花草败的败,伤的伤,只好就此作罢。久而久之,我也乐此不彼,与这些“贫贱”花草成了“君子之交”,十天半月对她们不理不睬,不浇水不施肥,她们照样不急不躁、不吵不闹,安然地静守在那里,该绿了绿,该艳了艳。偶尔想起来了,给她们随手浇浇水,松松土,她们转瞬间就会枝展叶舒、葳蕤青翠,这正应了“勤养鱼,懒养花”的俗語,怎能不让人打心底里生出小小欢喜来!或许有了亲手劳作的缘故,我对花草的认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在一天天加深。因为养植的过程需要你付出,需要你劳作,更需要你情感的倾注,在劳作中不知不觉就得到了乐趣,有了感悟。看着一株花草经过自己的侍弄变得肥嫩、丰满、色泽润正,眼前一片生机盎然,就会生出许多感怀,许多宽慰,对生命也有了一种全新的体悟。
当然啦,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道理,花草也不例外,也是讲究地域冷暖、水土甘咸的。在游历过的众多地方中,我认为海南这片热土,才真正是花草的故乡。在那里,花草似乎才真正找到了家,找到了属于她们的甘甜乳汁,因而,也才能肆意尽情地生长。记得上世纪曾有一首叫《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曲,歌里这样唱道:“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歌言极是,这方热带海岛,的确是花的海洋、草的世界,在这里,铁树、不老松、酒瓶椰等都是街道边、马路旁常见的绿化苗木,不用太多人工打理,该开花的开花,该长叶的长叶。不像我们北方,再怎么着,总需是要有人去管护的!不过,这样也好,只有付出了,才能懂得美好来之不易。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收获吧!
除过海南,广东当之无愧也算是花草的“安乐窝”了,难怪秦牧在他的散文《花城》中这样写道:“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这些年常常有人从北方不远千里而来,瞧一瞧南国花市的盛况。还常常可以见到好些国际友人,也陶醉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往年的花市已经够盛大了,今年这个花海又涌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如果把几个花市的长度累加起来,“十里花街”,恐怕是名不虚传了……总之,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涵义。”就地级市而言,地处广东最东部的潮州无疑就更是花草的“福地”了,康乃馨、黄菊、白菊、非洲菊、龟背竹、常青藤、鱼尾葵都是极富盛名的花草,作为市花的玉兰花,更是名扬海内外了。这也使花卉无可争辩地成了潮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我与潮州结缘于《潮州日报》,报纸中有一个文艺副刊版,名曰“百花台”,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像别的区域性报刊,文藝作品只刊发本埠作者的稿件,“百花台”却是兼容并蓄,不分你我,一律以质选稿用稿。起初我有些纳闷,莫非潮州有“百花台”这么个地名,几次“百度”都无果。直到最近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上看到《潮州日报》副刊部主任许崇群先生《突出副刊新闻性、贴近性、地域性初探》的论文,才似有所悟:原来“百花台”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鲜花盛开的大舞台啊!有了这样的大舞台,潮州不发展、不发达都由不得人啊!
花草的种类纷杂繁多,比如凤仙花、金银花、鸡冠花、紫荆花、莲花、桃花、梅花、梨花、海棠花、杜鹃花、牡丹花,狗尾草、皇竹草、菊苣草、高丹草、苜蓿草等等,枚不胜举。但无论哪种花草,她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着,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活的自我,活的踏实,向人间展示着或娇艳或素雅的色相,倾吐出或浓烈或淡雅的气香。她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总是不卑不亢,顶风冒雪,一路走过,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便是谢了枯了,告别大地,也是那样的从容淡静,没有留言,没有遗嘱,无须作生平介绍,更不用举行追思仪式。离开了就是离开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顺应自然之理,从来都是无须铺排、无须张扬的。
花草的淡静从容,不仅于我,就连汪曾祺老先生也是赏之于心的,成都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草花集》就是明证。在这本很薄的集子里,先生写花草,文字轻松随意,没有严谨的布局,没有大起大落,像一条平平静静向前流着的大河。仿佛先生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这样的生命是多么的适意,这样的生命状态是多么的随随便便、兴致勃勃而又生机盎然。先生就像是一个从日常功利的纠缠中解放出来的伴水而坐的人,仿佛休长假,安谧又超然、闲适、闲散,放松而又自由,自然而又亲近。无论是写家里的荷花、昆明的报春花,还是写玉渊潭的槐花,都是三言两语,意味绵长,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情至性的热爱、对旧日快乐生活的缅怀和深深眷恋之情,充满了一种生活的情趣,投射出一种朴素而坚毅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温润而持久的,不激烈却迟迟不会散去,无论经历多少时光的浸染依然光彩夺目。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草花集》中的篇篇短文,都是先生呈现给我们的一道道美味,先生是不肯用一条鱼给我们熬一锅汤的,他凝练简洁,给我们的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多余作料的文字浓汤。源于此,我们才看到了如此生动鲜活的花草之心。
雍正帝《悦心集》曰:“夫心者,人之神明,所以为万化之源,万事之本。而劳之则苦,扰之则烦,蔽之则昏,窒之则滞。故圣贤方‘存心’、‘洗心’之明训,佛祖有‘明心’、‘寂心’之缄言。”我以为,此言于花草更为切贴。
花草无言,念存心间。看来,人类无论如何都是应该向花草学习,并向她们深深地鞠上一躬的。
——选自2018年第3期《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