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古董店,又称古玩店或骨董店。到古董店购物,为了以合理的价钱买到合意的艺术品,一定要摸清店家的底细,见招拆招,见式拆式。
古董店的集藏特征
进古董店远没有逛古玩地摊那般轻松自在,但近些年,真要购置些像样的艺术品,比较而言还是在古董店中机会大一些,不论是工艺、层次还是真品比例都要更胜一筹。
不过,业内也流传古董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这话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对于收藏者来说,颇有一些提醒的意味。到古董店购买古玩有许多外行不了解的规矩,如果不了解,就可能被精明的店家欺骗,造成损失。当然,古董店因其每日的租金远高于古玩地摊,价格一般较古玩市场要高一些也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
投资者的集藏策略
在古董店淘藏品的收藏者,除了具备眼力这个基本的收藏要领外,与古董店主特别本身是行家的店主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利用地区差异
全国各地古董店里的古玩不论是种类还是价格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像北京、上海这样经济发达、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城市,收藏者实力雄厚、数量众多,识货者也多,古董店内货品价格会偏高一些。但事实上,这些古董店的古玩也多是到贫困地区或者边陲采购来的。了解了古玩的地区差异后,在出差或者旅游的时候,到恰当的地方选购一些是非常值得的。但收藏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某种艺术晶的原产地往往不能购到物美价廉的此类古玩。比如,在瓷都景德镇,由于识货者太多,很难廉价购得珍贵的古瓷。同样,在盛产砂壶的宜兴,当地人几乎都对旧壶略知一二,那里有些名壶比京沪等地卖得还贵。反而倒是在景德镇买到名家砂壶或者在宜兴买到好瓷器的事情常有发生。
巧用店家性质
一般著名旅游景点或者名胜古迹 往往徒有虚名,很难见到值得一藏的好东西。值得一去的古董店,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属于各式古玩都卖的,陶瓷玉器、竹刻木雕、名人字画,应有尽有;另一类则较为专注,比如专卖钱币、字画或者鼻烟壶等。如果没有特别的爱好,当然这两类古董店都可以看看,但重点还是应该多逛卖杂项的店。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的各式文玩古董不胜枚举,再见多识广的店主也不会样样皆通,这样就可能低价得到较好的东西。
专项的古董店中许多店主本身即是收藏此类物品的藏家。开这一类店,他们有更便利的条件将整个古玩市场中此类物品低价收进。因为本身就是行家,所以给顾客捡漏的机会几乎为零。但大凡真正发自内心对某一类艺术品集藏成癖的店主往往为性情中人,一来二去可望与之成为藏友,他可能会教给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从另一方面讲更是收获颇丰。
掌握漏底分寸
古董店一般多家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收藏者不妨先透过橱窗浏览一番,分清哪些店经营的是真品,哪些店真假参半,哪些干脆全部是假货。所有的古董店主几乎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如果贸然进了假货店,就立刻把自已是外行的身份暴露给了周围的店家。进入古董店,也不能显得对店里的货品一窍不通。比如一个“青花夹紫”花瓶,绝对不能说成是“青花釉里红”花瓶,也不能将“斗彩”说成“五彩”;在专心致志观看某一货品时,这一货品绝对不应该是明显的赝品,否则就显露了收藏者的马脚。如果连最基本的集藏知识都不懂,店主肯定会把你当作一个门外汉而漫天要价。
当然,古董店店主另一个大忌就是自己的好货被识货者以低价买走。如果店主发现收藏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往往心存戒备。有位藏壶的专家在一个古董店与店主说好以100元的均价买8把壶,但当专家与店主聊了多年来藏壶的经历后,万万没有想到店主竟因此一把都不肯卖了。因此,有些话还是少说为佳。
从容秘密议价
如果没有购物的打算,千万不要问价钱。在古董店适当的讨价还价还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多年古董店不成文的规矩,讨价还价最好在没有其他外人的时候进行,从容礼貌地进行这场斗智游戏,以试探性口吻探出店主的心理价位。这其中的功夫同样需要天长日久的磨练。
切莫轻信店家
一般收藏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抱着一种近似摸彩票的心理,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获利千万倍。对于进古董店的购物者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抱着侥幸心理,购买假古玩或者收藏价值不大的货品。加上现在作伪者的手段日益高明,不惜工本地把赝品弄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更是火上浇油。购置艺术品,只有百分之百地确定其为真品才能购买。只要不打眼,即使当时购买价格稍微高了一些,在艺术晶每年都有极高涨幅的今天,是绝对不会吃亏的,但如果是假古玩,就无力回天了。
店主面对经验不足的顾客往往会添油加醋、天花乱坠地编出种种故事,比如某物品本来为某名人所藏,几经周折而落人他的手中等等。作家巴尔扎克就是这么一位收藏者,他当时所藏许多中国瓷器无一例外都是作伪的,就是因为他轻信了店主的故事。对于店主出具了文物鉴定证书的货晶同样不可掉以轻心。现在由于文物鉴定行为和文物鉴定公司设立的不规范,五花八门的文物鉴定书在业内人士心目中的位置正在迅速贬值。突出表现为一些文物研究机构中有职称的研究专家随意涉足商业文物鉴定领域,随意开具文物鉴定证书。这些专家开具的证书,有的因辨伪能力欠缺,有的是受金钱左右,不可以完全信赖。
古董店,又称古玩店或骨董店。到古董店购物,为了以合理的价钱买到合意的艺术品,一定要摸清店家的底细,见招拆招,见式拆式。
古董店的集藏特征
进古董店远没有逛古玩地摊那般轻松自在,但近些年,真要购置些像样的艺术品,比较而言还是在古董店中机会大一些,不论是工艺、层次还是真品比例都要更胜一筹。
不过,业内也流传古董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这话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对于收藏者来说,颇有一些提醒的意味。到古董店购买古玩有许多外行不了解的规矩,如果不了解,就可能被精明的店家欺骗,造成损失。当然,古董店因其每日的租金远高于古玩地摊,价格一般较古玩市场要高一些也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
投资者的集藏策略
在古董店淘藏品的收藏者,除了具备眼力这个基本的收藏要领外,与古董店主特别本身是行家的店主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利用地区差异
全国各地古董店里的古玩不论是种类还是价格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像北京、上海这样经济发达、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城市,收藏者实力雄厚、数量众多,识货者也多,古董店内货品价格会偏高一些。但事实上,这些古董店的古玩也多是到贫困地区或者边陲采购来的。了解了古玩的地区差异后,在出差或者旅游的时候,到恰当的地方选购一些是非常值得的。但收藏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某种艺术晶的原产地往往不能购到物美价廉的此类古玩。比如,在瓷都景德镇,由于识货者太多,很难廉价购得珍贵的古瓷。同样,在盛产砂壶的宜兴,当地人几乎都对旧壶略知一二,那里有些名壶比京沪等地卖得还贵。反而倒是在景德镇买到名家砂壶或者在宜兴买到好瓷器的事情常有发生。
巧用店家性质
一般著名旅游景点或者名胜古迹 往往徒有虚名,很难见到值得一藏的好东西。值得一去的古董店,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属于各式古玩都卖的,陶瓷玉器、竹刻木雕、名人字画,应有尽有;另一类则较为专注,比如专卖钱币、字画或者鼻烟壶等。如果没有特别的爱好,当然这两类古董店都可以看看,但重点还是应该多逛卖杂项的店。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的各式文玩古董不胜枚举,再见多识广的店主也不会样样皆通,这样就可能低价得到较好的东西。
专项的古董店中许多店主本身即是收藏此类物品的藏家。开这一类店,他们有更便利的条件将整个古玩市场中此类物品低价收进。因为本身就是行家,所以给顾客捡漏的机会几乎为零。但大凡真正发自内心对某一类艺术品集藏成癖的店主往往为性情中人,一来二去可望与之成为藏友,他可能会教给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从另一方面讲更是收获颇丰。
掌握漏底分寸
古董店一般多家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收藏者不妨先透过橱窗浏览一番,分清哪些店经营的是真品,哪些店真假参半,哪些干脆全部是假货。所有的古董店主几乎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如果贸然进了假货店,就立刻把自已是外行的身份暴露给了周围的店家。进入古董店,也不能显得对店里的货品一窍不通。比如一个“青花夹紫”花瓶,绝对不能说成是“青花釉里红”花瓶,也不能将“斗彩”说成“五彩”;在专心致志观看某一货品时,这一货品绝对不应该是明显的赝品,否则就显露了收藏者的马脚。如果连最基本的集藏知识都不懂,店主肯定会把你当作一个门外汉而漫天要价。
当然,古董店店主另一个大忌就是自己的好货被识货者以低价买走。如果店主发现收藏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往往心存戒备。有位藏壶的专家在一个古董店与店主说好以100元的均价买8把壶,但当专家与店主聊了多年来藏壶的经历后,万万没有想到店主竟因此一把都不肯卖了。因此,有些话还是少说为佳。
从容秘密议价
如果没有购物的打算,千万不要问价钱。在古董店适当的讨价还价还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多年古董店不成文的规矩,讨价还价最好在没有其他外人的时候进行,从容礼貌地进行这场斗智游戏,以试探性口吻探出店主的心理价位。这其中的功夫同样需要天长日久的磨练。
切莫轻信店家
一般收藏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抱着一种近似摸彩票的心理,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获利千万倍。对于进古董店的购物者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抱着侥幸心理,购买假古玩或者收藏价值不大的货品。加上现在作伪者的手段日益高明,不惜工本地把赝品弄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更是火上浇油。购置艺术品,只有百分之百地确定其为真品才能购买。只要不打眼,即使当时购买价格稍微高了一些,在艺术晶每年都有极高涨幅的今天,是绝对不会吃亏的,但如果是假古玩,就无力回天了。
店主面对经验不足的顾客往往会添油加醋、天花乱坠地编出种种故事,比如某物品本来为某名人所藏,几经周折而落人他的手中等等。作家巴尔扎克就是这么一位收藏者,他当时所藏许多中国瓷器无一例外都是作伪的,就是因为他轻信了店主的故事。对于店主出具了文物鉴定证书的货晶同样不可掉以轻心。现在由于文物鉴定行为和文物鉴定公司设立的不规范,五花八门的文物鉴定书在业内人士心目中的位置正在迅速贬值。突出表现为一些文物研究机构中有职称的研究专家随意涉足商业文物鉴定领域,随意开具文物鉴定证书。这些专家开具的证书,有的因辨伪能力欠缺,有的是受金钱左右,不可以完全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