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仿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仿照既有的语言形式拟出相应的新的语言形式,从而达到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微博的兴起,为仿拟提供了生长空间,使仿拟为人们提供了抒发情感、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微博仿拟修辞产生的社会文化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和探讨微博中的仿拟修辞产生的深层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因素。微博中不同类型的仿拟修辞语料,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仿句和仿篇。
关键词:微博;仿拟;社会心理模因;分类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已经从网络新人纵身一跃成为网络红人,成为众多网友竞相追捧的网络平台。一直以来,仿拟作为一种热门研究在修辞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网络数字媒体在整个媒体界的地位不断提高,仿拟在网络媒体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中,仿拟的运用也十分热门。但是,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微博仿拟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关于微博中仿拟现象产生原因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匮乏。许多论文对于网络语言的仿拟修辞产生原因的研究多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的,而对于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笔者从“从众”、“宣泄”、“虚荣心”三个方面对微博中仿拟修辞流行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一、关于微博仿拟一些相关概念的介绍
(一)关于微博
微博(Weibo),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简单来说,可称为一句话博客,这是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共享、传播以及获取、接收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各样的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信息传播快。微博内容纷繁复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包罗了太多话题,涵盖的内容无所不及,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热门词汇迅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博效应正在形成。
(二)仿拟的定义
仿拟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法顾名思义,仿此拟彼,有仿体和被仿体两部分构成,就是人们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有意地仿照人们耳熟能详的、现成的、有意味的语言形式,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和篇章,从而使语言变得或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旨趣昂然,妙趣横生。
二、微博中仿拟修辞产生原因分析
(一)从多样化的来源来看
“微博”是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的产物。微博的仿拟也是由此而催生的产物,同时也牢牢刻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从笔者收集的资料中可以总结出微博仿拟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根据明星、“大V”的微博进行仿拟。
微博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不仅可以与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关注喜欢的明星的微博,与之进行交流互动,关注最新明星动态,捕捉明星生活点滴,这很好地拉近了广大博主与明星、社会名人的距离,让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就比如前一段时间,王力宏在微博上发表婚讯,网友纷纷根据其微博进行仿拟,从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力宏体”。相似的还有仿宋丹丹微博的“丹丹体”,仿马伊琍的微博的“伊琍体”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从电视电影中获取。
电视电影是最容易和人类生活产生交集的一类媒介。往往近期热播的电视电影会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话题。此时,电视电影中一些经典段子、语句会被人们记录下来,进行再创作。这时微博又成了一种很好的交际体验工具,仿拟由此而生。就比如近几年宫廷剧的热播,“甄嬛体”广为人知。对电影《非诚勿扰2》和古装剧《宫》都出现的扎西拉姆·多多的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仿拟,被网友称为“见与不见体”。随着香港电视剧在大陆的热播,出现了“TVB体”。从电视电影中获取素材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这因此为微博仿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类:从新闻、社会事件的反响中汲取。
电视、网络的方便快捷,使得社会事件、新闻报道有了更加快速的传播通道,人们的热切关注,也为微博中仿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特别是网络,社会中具有阴暗面的事件最终都敌不过网络的强大力量,网络总会成为热门事件讨论的平台,网友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不满,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微博仿拟的重要素材。就比如热门社会事件“老人在街上摔倒,你扶不扶”,这一事件使得微博上的“扶不扶体”找到了生长空间,一度成为微博客中的热门话题。
(二)从社会心理角度看
有学者指出:“从社会文化语境来看,微博客文学是在后现代思潮下产生的文学样式,在削减深度、在线直观的同时,还追求快速的效率――快速加工、快速复制、快速传播和快速阅读成了微博客文学的主要的生产消费方式。”[5]的确如此,“快餐文化”的影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心理的浮躁感,都使得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细致的梳理。这时,微博仿拟这种精炼短小又抓人眼球的形式便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微博平台上的这些“模板”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便捷,网友们只需在已有“模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便形成了一条很有自身特点的微博客。根据人们创作时的不同心态,可从社会心理角度分为以下三类:
1、从众
微博仿拟如此热门,创作数量如此之大,这与社会“从众”心理是分不开的。“从众”这一概念在David Myers的《社会心理学》中是这样阐释的:“从众(conformity)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并不是大多数人们所认为的贬义词,它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个体做出与其他个体或者群体相同的行动,而是指个体受到了其他个体或者群体行为的影响。人们在懒于原创的情况下,“复制粘贴”已有格式,进行文字填空或造句。这个“复制粘贴”的过程在群体间多次进行以后,必然会引起个体的注意、吸收及同化。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人使用这种方式,经过人们不同方式的交流和学习并进行模仿,从而使得这种方式不断传播,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微博仿拟现象。 2、宣泄
除了从众心理之外,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微博仿拟现象容易在年轻网友之间产生群体效应,成为他们的宣泄方式。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多,面对大量的信息比较容易接受和吸收。同时,青年人刚刚步入社会,对社会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迷惘以及不满,一时间还无法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久而久之,使得年轻人群的压力增大。网络恰好是年轻网友最好的发泄场。这时候年轻网友往往会选择模仿他人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融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对社会上不平事件进行调侃和“恶搞”。
3、虚荣心
这种特殊的微博写作方式也是满足青年网友虚荣心的体现。青年人在追逐新鲜事件的时候,想要使自己时刻处于时代的尖端。他们渴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他们会追逐新鲜出炉的形式和风格,在全社会还没有完全流行之时,占领流行的最前端,对有可能引起社会讨论的语句进行模仿和再创造。从而在短时间之内获得大量关注并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正视这种近似攀比的虚荣心,过分自我膨胀只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微博语料中的仿拟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将微博中的仿拟从修辞的形式上划分,可分为仿句和仿篇两种。仿拟本身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划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类。但在微博中广泛使用的是仿句和仿篇两类。所以我们着重讨论仿句和仿篇两类。
1、仿句
仿句,就是按照已有的句子形式,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的一种仿拟方式。微博中的仿句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模仿一些诗词歌赋、名人警句,而是模仿在网络上一度流行或者一夜走红的句子句式。而这些句子恰好可以引发网友们的共鸣,或者是可以通过“恶搞”来增添生活趣味。这里我们就拿最近很流行的“且行且珍惜体”为例。“且行且珍惜”体又叫做“伊琍体”,来自演员马伊琍回应“文章姚笛事件”的一条微博,原文是这样:“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许多网友也参与了这句话的仿拟造句的过程中。如下:
“司机说:驾驶虽易,安全不易,且开且珍惜。
玩家说:生活虽易,欢乐不易,且玩且珍惜。
学生说:读书虽易,考试不易,且学且珍惜。”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且行且珍惜体”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根据人群,职业、性别的不同,可以有不同角度的模拟复制。很显然,这些“模因变体”基本上都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且行且珍惜体”的广泛流行,也是与面对生活压力的网友们的自我戏谑和调侃是分不开的。
2、仿篇
仿篇也就是篇章仿拟,即:“以现存的篇章文本形式为蓝本,仿拟出整个章节或整篇诗文,旨在表达新的内容。”仿篇在微博中很常见,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篇章仿拟开始流行于2010年7月,近些年来,被网民们竞相追捧的“XX体”,大部分都是篇章仿拟。比如“甄嬛体”、“安妮宝贝体”、“陈欧体”、“蓝精灵体”、“见或不见体”、“咎由自取体”等等。仿篇与仿句都是网友们为了表达内心不满或者为了调侃戏谑的一种形式,只是仿篇以其更长的篇幅更能够吸引人们眼球,更能够尽可能地对自我情绪进行表达。这里我们举一个“咎由自取体”的例子。“咎由自取体”是以演员文章的一篇道歉的微博为模仿的对象的。“咎由自取体”原微博如下:
“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错就是错,与任何人无关。演艺事业的平顺,造就了我狂妄自大,骄傲蛮横的脾气,导致今日岌岌可危的地步,我今天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我的错误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但我想弥补,必须去弥补,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再不负人。”
此微博一出,随后网友纷纷模仿,创作“咎由自取体”的道歉模式。例如:
(1)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胖就是胖,与任何人无关。我的贪吃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肥肉也难以减掉,但我想减,必须去减掉,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再不发胖。
(2)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丑就是丑,与任何人无关。我的熬夜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痘痘也难以原谅,但我想消掉,必须去消掉,这就是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不再有痘痘。
由此可见这里的仿篇和仿句一样,都是抽出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片段作为模仿的素材,旨在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个人观点,从而释放情绪缓解身心的压力;同时这也是对原微博的一种戏谑和嘲讽,网友们对“文章姚笛事件”后文章的道歉觉得甚是讽刺,所以借此来调侃整个事件的滑稽可笑,将矛头直指对方,可谓精辟而且略带犀利。
仿篇不仅仅是模仿原有微博的基本格式,而且还模拟某个语篇的创作风格。比如“红楼体”、“安妮宝贝体”、“甄嬛体”。我们就以近两年大热的“甄嬛体”为例。“甄嬛体”是以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古色古香的文艺台词为素材,被广大网友竞相效仿而形成的特有体式。由于《甄嬛传》中的语言表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完全不同,而被广大网友所熟知和模仿,并将“甄嬛体”的文艺腔用于现实生活中,进行调侃和恶搞,使得“甄嬛体”的语言在反差极大的日常生活中显示出莫名的喜感。《甄嬛传》中的语言十分考究,语言风格比较接近《红楼梦》,台词精致,颇具古韵。大量吸收古代典籍与唐诗宋词,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网友们进行仿拟的就是模拟这些语言的腔调和风格。如:
(1)找工作版:昨个到贵司面试。环境甚是怡人,私心想若是能在此任职定是极好的。奈何BOSS言再议,等了一日。方才惊觉也是时候有消息了。然而手机未有任何动静。心下想来,罢了!定是被无言的拒绝了。但若是晚个一日有消息。倒也不负恩泽。
(2)教师版:我们学校的孩子是极好的,学习也是极认真的,看着大家学习这么刻苦努力,有些话为师实在不好意思说。唉。可是校领导的命令又不能不听,这可让为师如何是好? 以上微博是模仿《甄嬛传》中台词风格的典范。例子(1)和(2)简单来说就是“找工作可能被拒绝”和“学校通知,明天上课”,这两句加入“甄嬛体”的风格更能从中体会到作者躁动不安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原本寥寥几字的表达更传神更细腻。
四、结束语
仿拟可以说是修辞学中的一个明星。总体上来说,仿拟是“旧瓶装新酒”,关键是在新的语境中有新的创意。笔者根据对微博中仿拟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微博近些年来的红火可以说影响了社会话语的流行趋势。其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微博不仅为人们追求时尚提供了便利,而且成为人们针砭时弊、表达自我内心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微博仿拟的语料来源。最后,笔者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不断寻求一种模仿复制固有形式或风格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使得仿拟在微博平台上大放异彩。
尽管微博的影响之大、发展迅猛,但是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信息量过大,人们面对信息爆炸而不知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辨识选择与接受。微博仍然处于成长期,所以说微博语言也处于成长阶段。本文的特点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微博中产生的仿拟修辞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关语料进行了分类。但由于微博语言总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博的使用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心理因素也会随着改变。所以说本文对微博中仿拟修辞产生的原因分析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一种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微博仿拟的关注,促进其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9.
[2]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中华书局。2006:246.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商务印书馆.2004:413.
[4]欧阳友权,吴英文.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0(4):15-19.
[5]David Myers.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53.
[6]黄丽贞.实用修辞学[M].台北:国家出版社,2000:309.
[7]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8]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微博;仿拟;社会心理模因;分类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已经从网络新人纵身一跃成为网络红人,成为众多网友竞相追捧的网络平台。一直以来,仿拟作为一种热门研究在修辞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网络数字媒体在整个媒体界的地位不断提高,仿拟在网络媒体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中,仿拟的运用也十分热门。但是,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微博仿拟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关于微博中仿拟现象产生原因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匮乏。许多论文对于网络语言的仿拟修辞产生原因的研究多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的,而对于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笔者从“从众”、“宣泄”、“虚荣心”三个方面对微博中仿拟修辞流行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一、关于微博仿拟一些相关概念的介绍
(一)关于微博
微博(Weibo),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简单来说,可称为一句话博客,这是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共享、传播以及获取、接收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各样的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信息传播快。微博内容纷繁复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包罗了太多话题,涵盖的内容无所不及,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热门词汇迅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博效应正在形成。
(二)仿拟的定义
仿拟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法顾名思义,仿此拟彼,有仿体和被仿体两部分构成,就是人们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有意地仿照人们耳熟能详的、现成的、有意味的语言形式,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和篇章,从而使语言变得或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旨趣昂然,妙趣横生。
二、微博中仿拟修辞产生原因分析
(一)从多样化的来源来看
“微博”是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的产物。微博的仿拟也是由此而催生的产物,同时也牢牢刻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从笔者收集的资料中可以总结出微博仿拟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根据明星、“大V”的微博进行仿拟。
微博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不仅可以与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关注喜欢的明星的微博,与之进行交流互动,关注最新明星动态,捕捉明星生活点滴,这很好地拉近了广大博主与明星、社会名人的距离,让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就比如前一段时间,王力宏在微博上发表婚讯,网友纷纷根据其微博进行仿拟,从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力宏体”。相似的还有仿宋丹丹微博的“丹丹体”,仿马伊琍的微博的“伊琍体”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从电视电影中获取。
电视电影是最容易和人类生活产生交集的一类媒介。往往近期热播的电视电影会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话题。此时,电视电影中一些经典段子、语句会被人们记录下来,进行再创作。这时微博又成了一种很好的交际体验工具,仿拟由此而生。就比如近几年宫廷剧的热播,“甄嬛体”广为人知。对电影《非诚勿扰2》和古装剧《宫》都出现的扎西拉姆·多多的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仿拟,被网友称为“见与不见体”。随着香港电视剧在大陆的热播,出现了“TVB体”。从电视电影中获取素材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这因此为微博仿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类:从新闻、社会事件的反响中汲取。
电视、网络的方便快捷,使得社会事件、新闻报道有了更加快速的传播通道,人们的热切关注,也为微博中仿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特别是网络,社会中具有阴暗面的事件最终都敌不过网络的强大力量,网络总会成为热门事件讨论的平台,网友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不满,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微博仿拟的重要素材。就比如热门社会事件“老人在街上摔倒,你扶不扶”,这一事件使得微博上的“扶不扶体”找到了生长空间,一度成为微博客中的热门话题。
(二)从社会心理角度看
有学者指出:“从社会文化语境来看,微博客文学是在后现代思潮下产生的文学样式,在削减深度、在线直观的同时,还追求快速的效率――快速加工、快速复制、快速传播和快速阅读成了微博客文学的主要的生产消费方式。”[5]的确如此,“快餐文化”的影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心理的浮躁感,都使得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细致的梳理。这时,微博仿拟这种精炼短小又抓人眼球的形式便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微博平台上的这些“模板”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便捷,网友们只需在已有“模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便形成了一条很有自身特点的微博客。根据人们创作时的不同心态,可从社会心理角度分为以下三类:
1、从众
微博仿拟如此热门,创作数量如此之大,这与社会“从众”心理是分不开的。“从众”这一概念在David Myers的《社会心理学》中是这样阐释的:“从众(conformity)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并不是大多数人们所认为的贬义词,它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个体做出与其他个体或者群体相同的行动,而是指个体受到了其他个体或者群体行为的影响。人们在懒于原创的情况下,“复制粘贴”已有格式,进行文字填空或造句。这个“复制粘贴”的过程在群体间多次进行以后,必然会引起个体的注意、吸收及同化。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人使用这种方式,经过人们不同方式的交流和学习并进行模仿,从而使得这种方式不断传播,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微博仿拟现象。 2、宣泄
除了从众心理之外,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微博仿拟现象容易在年轻网友之间产生群体效应,成为他们的宣泄方式。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多,面对大量的信息比较容易接受和吸收。同时,青年人刚刚步入社会,对社会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迷惘以及不满,一时间还无法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久而久之,使得年轻人群的压力增大。网络恰好是年轻网友最好的发泄场。这时候年轻网友往往会选择模仿他人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融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对社会上不平事件进行调侃和“恶搞”。
3、虚荣心
这种特殊的微博写作方式也是满足青年网友虚荣心的体现。青年人在追逐新鲜事件的时候,想要使自己时刻处于时代的尖端。他们渴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他们会追逐新鲜出炉的形式和风格,在全社会还没有完全流行之时,占领流行的最前端,对有可能引起社会讨论的语句进行模仿和再创造。从而在短时间之内获得大量关注并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正视这种近似攀比的虚荣心,过分自我膨胀只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微博语料中的仿拟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将微博中的仿拟从修辞的形式上划分,可分为仿句和仿篇两种。仿拟本身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划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类。但在微博中广泛使用的是仿句和仿篇两类。所以我们着重讨论仿句和仿篇两类。
1、仿句
仿句,就是按照已有的句子形式,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的一种仿拟方式。微博中的仿句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模仿一些诗词歌赋、名人警句,而是模仿在网络上一度流行或者一夜走红的句子句式。而这些句子恰好可以引发网友们的共鸣,或者是可以通过“恶搞”来增添生活趣味。这里我们就拿最近很流行的“且行且珍惜体”为例。“且行且珍惜”体又叫做“伊琍体”,来自演员马伊琍回应“文章姚笛事件”的一条微博,原文是这样:“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许多网友也参与了这句话的仿拟造句的过程中。如下:
“司机说:驾驶虽易,安全不易,且开且珍惜。
玩家说:生活虽易,欢乐不易,且玩且珍惜。
学生说:读书虽易,考试不易,且学且珍惜。”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且行且珍惜体”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根据人群,职业、性别的不同,可以有不同角度的模拟复制。很显然,这些“模因变体”基本上都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且行且珍惜体”的广泛流行,也是与面对生活压力的网友们的自我戏谑和调侃是分不开的。
2、仿篇
仿篇也就是篇章仿拟,即:“以现存的篇章文本形式为蓝本,仿拟出整个章节或整篇诗文,旨在表达新的内容。”仿篇在微博中很常见,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篇章仿拟开始流行于2010年7月,近些年来,被网民们竞相追捧的“XX体”,大部分都是篇章仿拟。比如“甄嬛体”、“安妮宝贝体”、“陈欧体”、“蓝精灵体”、“见或不见体”、“咎由自取体”等等。仿篇与仿句都是网友们为了表达内心不满或者为了调侃戏谑的一种形式,只是仿篇以其更长的篇幅更能够吸引人们眼球,更能够尽可能地对自我情绪进行表达。这里我们举一个“咎由自取体”的例子。“咎由自取体”是以演员文章的一篇道歉的微博为模仿的对象的。“咎由自取体”原微博如下:
“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错就是错,与任何人无关。演艺事业的平顺,造就了我狂妄自大,骄傲蛮横的脾气,导致今日岌岌可危的地步,我今天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我的错误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但我想弥补,必须去弥补,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再不负人。”
此微博一出,随后网友纷纷模仿,创作“咎由自取体”的道歉模式。例如:
(1)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胖就是胖,与任何人无关。我的贪吃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肥肉也难以减掉,但我想减,必须去减掉,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再不发胖。
(2)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丑就是丑,与任何人无关。我的熬夜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痘痘也难以原谅,但我想消掉,必须去消掉,这就是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不再有痘痘。
由此可见这里的仿篇和仿句一样,都是抽出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片段作为模仿的素材,旨在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个人观点,从而释放情绪缓解身心的压力;同时这也是对原微博的一种戏谑和嘲讽,网友们对“文章姚笛事件”后文章的道歉觉得甚是讽刺,所以借此来调侃整个事件的滑稽可笑,将矛头直指对方,可谓精辟而且略带犀利。
仿篇不仅仅是模仿原有微博的基本格式,而且还模拟某个语篇的创作风格。比如“红楼体”、“安妮宝贝体”、“甄嬛体”。我们就以近两年大热的“甄嬛体”为例。“甄嬛体”是以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古色古香的文艺台词为素材,被广大网友竞相效仿而形成的特有体式。由于《甄嬛传》中的语言表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完全不同,而被广大网友所熟知和模仿,并将“甄嬛体”的文艺腔用于现实生活中,进行调侃和恶搞,使得“甄嬛体”的语言在反差极大的日常生活中显示出莫名的喜感。《甄嬛传》中的语言十分考究,语言风格比较接近《红楼梦》,台词精致,颇具古韵。大量吸收古代典籍与唐诗宋词,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网友们进行仿拟的就是模拟这些语言的腔调和风格。如:
(1)找工作版:昨个到贵司面试。环境甚是怡人,私心想若是能在此任职定是极好的。奈何BOSS言再议,等了一日。方才惊觉也是时候有消息了。然而手机未有任何动静。心下想来,罢了!定是被无言的拒绝了。但若是晚个一日有消息。倒也不负恩泽。
(2)教师版:我们学校的孩子是极好的,学习也是极认真的,看着大家学习这么刻苦努力,有些话为师实在不好意思说。唉。可是校领导的命令又不能不听,这可让为师如何是好? 以上微博是模仿《甄嬛传》中台词风格的典范。例子(1)和(2)简单来说就是“找工作可能被拒绝”和“学校通知,明天上课”,这两句加入“甄嬛体”的风格更能从中体会到作者躁动不安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原本寥寥几字的表达更传神更细腻。
四、结束语
仿拟可以说是修辞学中的一个明星。总体上来说,仿拟是“旧瓶装新酒”,关键是在新的语境中有新的创意。笔者根据对微博中仿拟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微博近些年来的红火可以说影响了社会话语的流行趋势。其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微博不仅为人们追求时尚提供了便利,而且成为人们针砭时弊、表达自我内心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微博仿拟的语料来源。最后,笔者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不断寻求一种模仿复制固有形式或风格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使得仿拟在微博平台上大放异彩。
尽管微博的影响之大、发展迅猛,但是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信息量过大,人们面对信息爆炸而不知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辨识选择与接受。微博仍然处于成长期,所以说微博语言也处于成长阶段。本文的特点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微博中产生的仿拟修辞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关语料进行了分类。但由于微博语言总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博的使用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心理因素也会随着改变。所以说本文对微博中仿拟修辞产生的原因分析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一种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微博仿拟的关注,促进其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9.
[2]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中华书局。2006:246.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商务印书馆.2004:413.
[4]欧阳友权,吴英文.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0(4):15-19.
[5]David Myers.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53.
[6]黄丽贞.实用修辞学[M].台北:国家出版社,2000:309.
[7]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8]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