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依法依规推动发展的能力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race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后,为了全面提高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发展的能力,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前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加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一、党的规矩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讲规矩、有担当,不仅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改革攻坚期和关键期的要求,更是群众的要求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的重要体现。事实上,当前党的规矩建设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纪律规定需要进一步细化,加强制度上和思想上的约束
  落马的领导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源于自我约束不到位,思想上放松,对于一些界定不清晰的边缘事情,采取遮遮掩掩、不拒绝的态度,对于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考虑个人得失和利益。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党内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组织层面的要求和规矩。明确“红线”和“高压线”,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明确规定,并且严格监督和规范,一旦发现违规违纪,马上进行严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但是其前提和根本,是人才和创造都在法律范围内,决不允许权大于法和以创新为名、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地带。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紧绷心中的高压线、底线和红线,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说的不说,时刻将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于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的界限中,加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高度自觉践行党和国家对于自己的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四个全面等战略布局,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领导责任需要进一步清晰,打破无过就是功的僵化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进程,领导干部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领导坦言,不怕不做,就怕做错,存在着畏首畏尾的情绪。对此,必须加强干部队伍敢闯敢干的精神,彻底打破“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僵化思想。强调领导干部敢担当、敢作为,在执行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责任,避免产生不落实、不到位的思想,特别是对于改革创新时代一些重大的攻坚克难的问题,必须勇于创新、勇于开拓。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发展时期面临的有些问题确实非常棘手,需要领导干部具有前瞻性、全局性、规划性和预见性,对于不同的结果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考虑,做出决定。对于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一定要上会进行集中讨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和问题,还需要吸纳智囊团和智库的力量进行分析和助力。领导干部不能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存在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的錯误思想,抱着僵化和固化的思维,以此来保护所谓的“政绩”。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领导干部敢作为、敢担当,也需要有方法、有谋略。组织在考察干部的时候,也不仅局限于GDP等单一指标,而是要求综合性、全局性、整体性进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要着力破除机制体制障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要求和考核需要全面和科学。
  3.舆论监督需要进一步推进,实现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一些“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的干部也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并集中概括为“七个有之”:“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七种恶劣作风的危害性,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干部依法依规教育,中纪委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比如开通了网络实名举报24小时反馈等机制,加强舆论和群众监督监管力度,强化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
  二、提高领导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1.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通过“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特别是十八大后进行修改和完善的最新法律知识,要及时向广大的领导干部宣传和教育,实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思维,在推动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用法律武装头脑,以法律为准绳,以法规为标杆。在法律的规范下,大胆开拓创新,从而实现推动发展,改革进步的目标。决不能出现人民群众因为找不到关系而办不成事情,要让群众相信法律法规而不是领导的权力。群众信任法律法规,信任领导,必将推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各级各类干部要认真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具备法治思维和法治思想,提高公信力和法治能力。
  2.加强党校相关的教育,提高自身利用法律知识推动发展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个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规定是刚性的”,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言必信、行必果。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牢记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向各级各类党的干部传递最新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理论指导实践,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为他们推动发展能力在实践中的体现。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也需要接受专门专业化的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人才的成长,特别是干部队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党校不是干部聚会的地方,更加不是养养神、认认人的地方,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是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教育的场所,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要引导和教育学員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因此,党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经典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和通识相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决策与战略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使其推动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强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提高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和综合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意识,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到表扬全部是自己的,遇到批评全部是别人的。对于改革和创新,畏首畏尾,对于矛盾缺乏责任意识,主动回避推卸而不是迎难而上解決问题。“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要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当前处于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和关键期,领导干部一定要敢想敢做敢当,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自觉消除私心杂念,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
  三、提高领导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发展能力的具体路径和对策
  1.加强党校网络课程的宣传和覆盖,提高领导推动发展的能力
  长时间的脱产学习和培训,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并不是经常能够进行的,因此,党校的远程和网络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设专题网络课程,让领导干部们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学和网络学习,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丰富学员的学习内容。法律法规的课程也不局限于最新法律法规的解读和宣讲,可以加入适当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使广大领导干部有比较、有借鉴,理论联系实际,弥补他们对于一些具体问题操作的困惑和短板,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推动发展的工作。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都对网络授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同时在课程的更新和普及推广方面,需要及时跟进和开拓创新,避免产生一些专题课程没有与时俱进。
  2.强化监督制度的完善和细化,提高领导推动发展的科学化
  邓小平同志说过:“还是制度靠得住些,好的制度使坏人不敢横行,坏的制度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群众对领导干部以及干部之间,都要敢于进行监督。完善和细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搞“一言堂”由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而应该依靠集体的力量和严格的程序来决定,同时要自觉接受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避免因为领导个人怕承担风险而拒绝推进工作的开展和重大决策的担责。建立决策监督、过程监督、结果监督和反馈监督体系,注重监督的实效和规范化。拓宽网络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专业司法监督相结合的多维度、多部门的监管体系,实现对干部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有效控制,为科学合理的推进发展保驾护航。马克思对1831年《黑森宪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有哪一部宪法对执行机关的权限做过这样严格的限制,在更大程度上使政府从属于立法机关,并且给司法机关以如此广泛的监督权。”马克思恩格斯对权力制约监督的论述并没有停留在权力运行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对权力本源的追究上。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罢免。”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3.建立法律法规的信仰和自觉,提高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法律法规的信仰和自觉,不能成为一句口号,而是要切实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文件上、宣传上、口头上、墙壁上,也不能搞成形式化和口号化,必须落实到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去。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不确定因素和各种风险挑战日益增多,这些问题都必须依靠广大领导干部用法律法规来加以解决,要求他们不断提升自我,跟上改革发展的步伐,建立法律法律自觉履行的信仰和意识,通过法律法规化解矛盾和问题,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剖析触犯党纪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例,无一不是在遵守法律法规中、在遵守党章中失守。因此,建立对于法律法规的信仰和自觉意识,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最终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内化为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4.推行权力“负面清单”,建立完善有效的推动发展机制
  借鉴和参考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建立领导干部权力的“负面清单”,特别对于一些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主要矛盾,进行归纳梳理,从中总结出有代表性的“负面清单”。规定:哪些饭局领导干部不能参加、哪些邀请领导干部不能出席、哪些工作亲友不能从事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一方面可以形成有章可依,另—方面也体现从“红线”“高压线”和“底线”来进行规范和要求,避免决策过程中产生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出了问题谁都不认的被动局面。上海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与规定,比如2015年上海率先出台地方新规,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避免产生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滋生腐败。这一规定的出台不仅范围明确、监督明确、处理明确。这一制度的设计抓住了一些核心问题,具有一定的震慑力。同时,也很好地回应了群众对于个别官商合力谋取利益现象的强烈反映。
  提高领导干部依法依规推动发展能力的研究与探索,不仅是对于执政党的考验,也是对于新时期加强干部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制度的设计和落实,以及監督的到位与加强,协同努力,共同推进,才能提升新时期领导干部依法依规推动发展的能力。
  (本文系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6ZD08)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
  (责任编辑 周巍)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范一博(1989.2-),男,汉族,山西太原,西安外国语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  摘要: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近年来一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军。而与我国房地产企业相关的慈善捐赠研究较为贫乏。本文即以荣登2014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的我国房地产企业为对象,运用慈善捐赠的相关理论,对其慈善捐赠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慈善捐赠领域的不足。  关键词:
作者简介:于文博(1993-),男,汉族,吉林敦化人,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随着石油工程的发展,石油已经由当初的简单燃料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产品,与此同时,石油在世界各国经济与战略发展的蓝图中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为了应对石油工程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整合、优化、创新内部结构,逐渐形成企业功能模块化构造,各大综合性石油公司依据石
在企业费用预算管理中实行总额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依次从企业费用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对费用预算管理实行总额控制模式、总额控制的成效等方面对总额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具
城市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基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则是其中关键一环.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与日俱增.作为一家转制企业,长宁园林绿化
文章全面剖析了亚洲反倾销与被反倾销的特点、措施和影响。亚洲反倾销在国际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是亚洲反倾销的主要
王石对于褚时健的评价是“匠人精神”,这大概也是对于他心无旁骛投入工作,执着于工作的精进,有意或无意把工作作为日常修行精神的最高评价.仔细想一想,褚时健的确极有匠人风
期刊
世界上用于坚果商业化栽培的栗属植物主要有中国栗、欧洲栗和日本栗.中国栗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其显著特点是风味独特、色泽艳丽、涩皮易剥,对栗疫病、墨水病等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嬗变.总起来说,欧洲古代政治学追求符合“至善”理念的道德共同体;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近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是一个面积较小、人口稠密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0.058hm2,但荷兰人却在稀缺的土地上创造了许多的农业奇迹.奇迹的创造主要源于发达的农产品国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改革中,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因其在速度与幅度方面的显著特性,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的急剧的政治变迁而成为不同经济体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