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的环境才能有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认为,文化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前提。
文化开放——文创产业繁荣的前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文化思想氛围非常宽松的历史阶段;文化的开放自由,造就了儒、道、法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论流派,也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中国学术大家。
相对于今日中国经济的开放与崛起,文化的开放障碍重重。首先,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外国人难以进入汉字文化的灵魂以体会中国思想、艺术文化的真蹄。其次,中国的文化输入比输出多,20世纪中国翻译了不下10万册西方书籍,但西方翻译中国书籍仅几百册,且都是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等历史名著。第三,中国输出的文化内涵深度不够,过于着重文艺,忽略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次表述,文化交流停留于表面,不能在海外留下深远的影响。第四,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国仍缺少原创性、富有震撼力的成就。第五,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属于华人集聚之地,没有起到推广中华文化的作用;孔子学院停留在语言学术及专科层面,未能在当地积极发挥文化影响力。在开放中,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也影响着我国文化与外界的交融。世界文化是本百科全书,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都处于平等地位,走出去,请进来,我们都应该有大视野、大智慧、大举措和大手笔。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开放性,闭塞的文化不能持久,必须要用国际化的方式才能保证民族化,民族的文化既有特色又有地域局限性,应该优胜劣汰。真正能够被推广的,必然是能通过媒体中放大并被广泛的人群所接受的内容。
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除了政治认识、经济活动和日常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意识,这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与人因此便存在文化差异,在文化开放的状态下,不同文化的撞击不会停止,从而保证了文化的兼容与特色共存、推阵与出新同在。
资本开放——文创产业发展的活力
事实上,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一直存在,只是资本来源不同。早期通常是个人资本介入,后期则是与金融业的结合。
在欧美,电影资金的筹集70-80%来自于银行贷款,而国内电影资金的筹集无非自筹或国家下拨,这类自上而下的资金使用缺少动力与监督。只有在金融介入的条件下,借助银行等资本方的眼睛,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为过程才能透明,对其结果的评判也能标准化。
当金融资本介入,现有文化产业便可获得扩容。中国电影集团以及上海电影集团已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步伐。据估计,上市后,中影集团的资产可以扩容到原来的53倍,上影可以扩展到原来的50倍。
随着金融资本的介入,文创产业的扩容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问题便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市需要机遇、高水准的从业人员和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只有当企业规模、战略目标和管理水平达到相应要求的时候,上市才能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动力。
从管理角度来说,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明显比较匮乏。在金融资本介入的情况下,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市场与文化的双重素质。
人才开放——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力
据导演尤小刚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动漫游戏类产品绝大多数是进口的,且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中掘金无数;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影视界,韩剧霸占中国的电视屏幕,中国的银幕则成了好莱坞的天下。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大量的电视产品质量低劣,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困难,每年40多亿的投入至少有一半被浪费掉了。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俊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包括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本身有创意天赋的人才,他们有思想、能创新,比如设计师、画家、小说家等;第二类是因为创意而受惠并因之发挥自己创意的人才;第三类是为创意服务的人才,他们为创意提供一个传播工具与平台,使得创意者能提高效率,使创意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传统的媒体是少数对多数人的传播,而新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传媒类的代表,致力于在整合资讯管理、互动模块、多媒体娱乐平台、空间以及需求匹配等基础上,打造一个标准而开放的平台,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频道,精准地对有需求的人推广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同时获得附加价值。
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理解还应补充“人”、“才”、“群”、“体”四个概念。首先,文化应以“人”为本。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素质与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人的需求是不能缺少文化的,而现代城市很好地融合了各种文化载体,如电视、电影、流媒体、手机、互联网,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形式是以都市文化作为核心而带动周边。其次,人与才结合在一起,才称为人才。此“才”既包括天生的能力也涵盖后天的培养。当代文化载体多样、出新,有能力将各种文化体裁,如建筑、雕塑、电影、音乐等各方面综合起来的人才,才有机会创造综合性强、价值高的产品。“群”代表着人群,文化创意产业是大产业,是大群人劳动的产物,需要集中众多人才的创意。另一方面,服务于众多人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要有道德指标引领。最后,文化的表达需要“体”的概念,它需要载体,以表现它的物理形态与意识形态。
从整体上来说,文化创意人才要具备以下四方面特点:
1、具有创造性。
“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这样描述创意人才的特征:有创造力的人都特别敏于观察,他们比别的人更重视准确、能说明真理的观察。他们天生头脑发达,他们有更多的能力同时抓住许多概念,能对他们进行比较——从而能做出更丰富的综合。
2、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
如时装设计人才,要对美的事物和时尚流行敏感,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较高的审美素养。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呈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交叉、边缘、集成创新性的学科,要求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创意策划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设计水平,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 4、市场意识敏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最缺的是经营管理人才。这些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懂传媒,更要懂经济,懂市场,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人才数量的差距非常悬殊。
文化创意产业无法世袭,人才更无法简单克隆。我国文创产业创意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开放上海——文创产业的本土思考
通过对上海文创产业的调研,我们认为,上海文创产业发展应该高举“文化民生”旗帜,集中发展上海核心精神生产力,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不断变革创新,开创社会化、国际化文化发展大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民生为本。文化由人民创造,文化产品服务人民,这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文化发展、繁荣生生不息的源泉。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路线、政策、体制、机制、投入、产出、管理等等,都要立足于民,服务于民。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核心精神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核心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核心精神生产力是核心生产力的魂(唐元虎《论核心生产力》)。核心精神生产力的内涵及属性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文化,而且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滋养人的心灵,因而最具社会化影响力。因此,上海发展核心精神生产力应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第一要务是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广义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有,但能成为核心精神生产力的只能是核心文化。因此,作为第一要务的文化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既要倡导百花齐放,更要突出主流文化、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聚焦核心精神生产力。
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目标,更是上海核心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格局下,也是提升上海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应该强调的是,制高点总体上说既是一个分类型的、动态的、阶段性的、模糊的概念目标,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竞争性与激励性的概念目标,在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导向与聚焦作用。因此,我们在探究什么是文化发展制高点以及如何找到制高点、如何抢占制高点时,应从具体文化出发,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放眼未来国际文化发展的远景,交叉集成为一个传承与创新聚焦的槪念目标,明确方向和任务、分清阶段与步骤、确定最具市场前景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调动与组织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力量、采用最先进可行的技术与设备、挑选精兵強将、大胆变革与创新、精心准备与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制高点。
不断变革与创新。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手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发展环境的变革,具体包括发展思路、理念、方针、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罝方式等变革与创新; 二是盈利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公益性文化(如社会思想教育、公共安全、保健知识普及、大众休闲观光等)、经营性文化以及两者交叉文化各自的盈利模式问题。三是各种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变革与创新。这三方面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与市场化运作盈利关系的问题,也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改革,市场化运作举步维艰,内容难以推陈出新,形式呆板无活力,关键都在这两个关系难以解决。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调结构、转方向策略的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研究文化产业的特点,寻找突破点,总结新经验,不断变革创新,为上海文化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内生动力。
社会化、国际化。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文化发展应该全民动员,人人关心与支持文创产业,开创国办、民办、合办一起同办,大型、中型、小型并肩同行,高端、中端、大众化争奇斗艳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大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应当大胆借鉴,大胆实施,大胆创新。社会化、国际化之所以能带来大发展,其一是经济、文化从来就是社会化事业,而且人类的社会化越发展,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时,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越高,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说明,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内生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二是国内外社会中蕰藏着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一切社会资源,只要能够合理配罝,绝对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中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的。其三是实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关键是人的智力与创意的使用,而国内外社会中就蕰藏着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种类与功能最全、成本价格最廉的智力资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四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的聪明才智和变革创新能力尤如无数源泉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使经济、文化发展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其五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能使国内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以最快速度、最佳形式来集成与融合,使人们能不断地分享到外来文化、集成与融合文化、创意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滋养。
最后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既能突显“海纳百川” 海派文化的特色,使海派文化再次因百川滾滾而来,获得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营养而大发展,又能使海派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步走出国门,传遍世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汪天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
顾锋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党委宣传部部长,
博士生导师
唐元虎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宋昕帅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以上按姓氏笔划为序)
中华源·创意生活
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
5月10日,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主办的“中华源·创意生活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在嘉善路508号尚街LOFT拉开帷幕。该展集合了创意企业设计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礼品,强调礼品的“设计跨界”概念,即所展示的礼品并非由专业礼品设计师设计,而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非礼品专业设计师打造。在主办方看来,建筑、工业及平面设计师没有传统礼品设计思维局限,更容易打造出夺人眼球的作品。
文化开放——文创产业繁荣的前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文化思想氛围非常宽松的历史阶段;文化的开放自由,造就了儒、道、法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论流派,也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中国学术大家。
相对于今日中国经济的开放与崛起,文化的开放障碍重重。首先,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外国人难以进入汉字文化的灵魂以体会中国思想、艺术文化的真蹄。其次,中国的文化输入比输出多,20世纪中国翻译了不下10万册西方书籍,但西方翻译中国书籍仅几百册,且都是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等历史名著。第三,中国输出的文化内涵深度不够,过于着重文艺,忽略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次表述,文化交流停留于表面,不能在海外留下深远的影响。第四,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国仍缺少原创性、富有震撼力的成就。第五,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属于华人集聚之地,没有起到推广中华文化的作用;孔子学院停留在语言学术及专科层面,未能在当地积极发挥文化影响力。在开放中,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也影响着我国文化与外界的交融。世界文化是本百科全书,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都处于平等地位,走出去,请进来,我们都应该有大视野、大智慧、大举措和大手笔。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开放性,闭塞的文化不能持久,必须要用国际化的方式才能保证民族化,民族的文化既有特色又有地域局限性,应该优胜劣汰。真正能够被推广的,必然是能通过媒体中放大并被广泛的人群所接受的内容。
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除了政治认识、经济活动和日常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意识,这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与人因此便存在文化差异,在文化开放的状态下,不同文化的撞击不会停止,从而保证了文化的兼容与特色共存、推阵与出新同在。
资本开放——文创产业发展的活力
事实上,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一直存在,只是资本来源不同。早期通常是个人资本介入,后期则是与金融业的结合。
在欧美,电影资金的筹集70-80%来自于银行贷款,而国内电影资金的筹集无非自筹或国家下拨,这类自上而下的资金使用缺少动力与监督。只有在金融介入的条件下,借助银行等资本方的眼睛,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为过程才能透明,对其结果的评判也能标准化。
当金融资本介入,现有文化产业便可获得扩容。中国电影集团以及上海电影集团已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步伐。据估计,上市后,中影集团的资产可以扩容到原来的53倍,上影可以扩展到原来的50倍。
随着金融资本的介入,文创产业的扩容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问题便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市需要机遇、高水准的从业人员和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只有当企业规模、战略目标和管理水平达到相应要求的时候,上市才能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动力。
从管理角度来说,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明显比较匮乏。在金融资本介入的情况下,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市场与文化的双重素质。
人才开放——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力
据导演尤小刚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动漫游戏类产品绝大多数是进口的,且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中掘金无数;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影视界,韩剧霸占中国的电视屏幕,中国的银幕则成了好莱坞的天下。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大量的电视产品质量低劣,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困难,每年40多亿的投入至少有一半被浪费掉了。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俊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包括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本身有创意天赋的人才,他们有思想、能创新,比如设计师、画家、小说家等;第二类是因为创意而受惠并因之发挥自己创意的人才;第三类是为创意服务的人才,他们为创意提供一个传播工具与平台,使得创意者能提高效率,使创意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传统的媒体是少数对多数人的传播,而新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传媒类的代表,致力于在整合资讯管理、互动模块、多媒体娱乐平台、空间以及需求匹配等基础上,打造一个标准而开放的平台,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频道,精准地对有需求的人推广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同时获得附加价值。
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理解还应补充“人”、“才”、“群”、“体”四个概念。首先,文化应以“人”为本。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素质与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人的需求是不能缺少文化的,而现代城市很好地融合了各种文化载体,如电视、电影、流媒体、手机、互联网,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形式是以都市文化作为核心而带动周边。其次,人与才结合在一起,才称为人才。此“才”既包括天生的能力也涵盖后天的培养。当代文化载体多样、出新,有能力将各种文化体裁,如建筑、雕塑、电影、音乐等各方面综合起来的人才,才有机会创造综合性强、价值高的产品。“群”代表着人群,文化创意产业是大产业,是大群人劳动的产物,需要集中众多人才的创意。另一方面,服务于众多人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要有道德指标引领。最后,文化的表达需要“体”的概念,它需要载体,以表现它的物理形态与意识形态。
从整体上来说,文化创意人才要具备以下四方面特点:
1、具有创造性。
“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这样描述创意人才的特征:有创造力的人都特别敏于观察,他们比别的人更重视准确、能说明真理的观察。他们天生头脑发达,他们有更多的能力同时抓住许多概念,能对他们进行比较——从而能做出更丰富的综合。
2、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
如时装设计人才,要对美的事物和时尚流行敏感,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较高的审美素养。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呈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交叉、边缘、集成创新性的学科,要求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创意策划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设计水平,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 4、市场意识敏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最缺的是经营管理人才。这些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懂传媒,更要懂经济,懂市场,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人才数量的差距非常悬殊。
文化创意产业无法世袭,人才更无法简单克隆。我国文创产业创意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开放上海——文创产业的本土思考
通过对上海文创产业的调研,我们认为,上海文创产业发展应该高举“文化民生”旗帜,集中发展上海核心精神生产力,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不断变革创新,开创社会化、国际化文化发展大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民生为本。文化由人民创造,文化产品服务人民,这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文化发展、繁荣生生不息的源泉。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路线、政策、体制、机制、投入、产出、管理等等,都要立足于民,服务于民。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核心精神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核心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核心精神生产力是核心生产力的魂(唐元虎《论核心生产力》)。核心精神生产力的内涵及属性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文化,而且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滋养人的心灵,因而最具社会化影响力。因此,上海发展核心精神生产力应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第一要务是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广义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有,但能成为核心精神生产力的只能是核心文化。因此,作为第一要务的文化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既要倡导百花齐放,更要突出主流文化、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聚焦核心精神生产力。
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目标,更是上海核心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格局下,也是提升上海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应该强调的是,制高点总体上说既是一个分类型的、动态的、阶段性的、模糊的概念目标,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竞争性与激励性的概念目标,在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导向与聚焦作用。因此,我们在探究什么是文化发展制高点以及如何找到制高点、如何抢占制高点时,应从具体文化出发,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放眼未来国际文化发展的远景,交叉集成为一个传承与创新聚焦的槪念目标,明确方向和任务、分清阶段与步骤、确定最具市场前景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调动与组织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力量、采用最先进可行的技术与设备、挑选精兵強将、大胆变革与创新、精心准备与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制高点。
不断变革与创新。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手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发展环境的变革,具体包括发展思路、理念、方针、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罝方式等变革与创新; 二是盈利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公益性文化(如社会思想教育、公共安全、保健知识普及、大众休闲观光等)、经营性文化以及两者交叉文化各自的盈利模式问题。三是各种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变革与创新。这三方面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与市场化运作盈利关系的问题,也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改革,市场化运作举步维艰,内容难以推陈出新,形式呆板无活力,关键都在这两个关系难以解决。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调结构、转方向策略的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研究文化产业的特点,寻找突破点,总结新经验,不断变革创新,为上海文化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内生动力。
社会化、国际化。这是上海文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文化发展应该全民动员,人人关心与支持文创产业,开创国办、民办、合办一起同办,大型、中型、小型并肩同行,高端、中端、大众化争奇斗艳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大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应当大胆借鉴,大胆实施,大胆创新。社会化、国际化之所以能带来大发展,其一是经济、文化从来就是社会化事业,而且人类的社会化越发展,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时,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越高,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说明,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内生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二是国内外社会中蕰藏着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一切社会资源,只要能够合理配罝,绝对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中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的。其三是实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关键是人的智力与创意的使用,而国内外社会中就蕰藏着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种类与功能最全、成本价格最廉的智力资源,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四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的聪明才智和变革创新能力尤如无数源泉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使经济、文化发展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其五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能使国内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以最快速度、最佳形式来集成与融合,使人们能不断地分享到外来文化、集成与融合文化、创意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滋养。
最后是经济、文化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既能突显“海纳百川” 海派文化的特色,使海派文化再次因百川滾滾而来,获得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营养而大发展,又能使海派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步走出国门,传遍世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汪天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
顾锋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党委宣传部部长,
博士生导师
唐元虎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宋昕帅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以上按姓氏笔划为序)
中华源·创意生活
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
5月10日,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主办的“中华源·创意生活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在嘉善路508号尚街LOFT拉开帷幕。该展集合了创意企业设计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礼品,强调礼品的“设计跨界”概念,即所展示的礼品并非由专业礼品设计师设计,而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非礼品专业设计师打造。在主办方看来,建筑、工业及平面设计师没有传统礼品设计思维局限,更容易打造出夺人眼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