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程中都要加强写字教学”。由此可见,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本文提出要强化指导意识,发展辨析能力;强化归类意识,发展读帖能力;强化评价意识,发展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发展。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对孩子进行写字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指导意识,发展辨析能力
对于刚刚跨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能快速而流畅地写出一手好字,是他们非常向往的。但看似简单的文字却有着严格的基本笔画,复杂的基本结构,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往往没有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得简单明了。因此,学生要想高质量地书写汉字,就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而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明确的学段目标,紧抓重难点,才能为学生清除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轻松迈出写好汉字的第一步。
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也切合写字目标呈螺旋式上升态势:一年级从重点基本笔画的描红开始,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从独体汉字到作为偏旁时的微妙变化;描仿是学生实现领会美到实践美的必要过渡,为写字教学铺设台阶,让学生临写做到胸有成竹,提升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和对文字的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二年级的要求则相对提高,要求学生揣摩字形,如何书写才会好看?易错字要注意什么?逐渐由抄写词语过渡到整句抄写,且抄写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原先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基础上,逐步一个词一个词地写。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标点的书写和占格。力求学生从整句的抄写中感受文字整体布局的特点,明确漂亮的文字书写有哪些注意点。
学生写字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书法学习的原则,确定各学段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写字教学有据可依,有标可循,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学习,降低写字的难度,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写字水平。
二、强化归类意识,发展读帖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每天语文课必须要为学生留出10分钟的写字时间,教师要强化对写字内容的设置与指导,做到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这是新课标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提出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针对每篇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所形成的共性特点,将众多生字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起到教學一点而带动一篇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课文后的生字表中罗列将近有10个生字,如果教师事无巨细地针对每个汉字的特点展开教学,不仅严重消耗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面对如此众多的要点,学生也无法全部记得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从这些生字中选择具有共性特征的内容,提炼出汉字所拥有的共同规律。如在“虑”“度”字都具有广字头,而“论”“传”都是属于左右结构。当学生有这样的认知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对比,感知提炼出相应的写作要领:如“虑”“度”中广字头要写得舒展,将一撇拉长;而“论”“传”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在字形的左边,要做到左窄右宽。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实践练习时,就能关注自己写字的状态。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放置在形式主义的感知上,而是引领学生在提炼汉字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认知聚焦在实实在在的练字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评价意识,发展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评价性功能,能根据不同的特点借助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的不断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具有成功特质的欢乐不仅仅是一种巨大的情绪性力量,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充分关注评价对于学生书写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班级阵地中开辟书写园地,在班级中选择“我是小小书法家”的荣誉称号,让更多书写漂亮或者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得到展览表现的机会,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
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自己巡视指导的契机,对学生书写的汉字进行关注和中肯的评价,也许教师不经意间的“这个字写得进步可大了”,对于很多学生内在信心的建立都会有巨大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切实改变对书写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很多教师现在对于写字都采取“写出来就行,写好了就过”的心态,最终导致书写评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精雕细琢”一个字,都比“涂鸦”一大片字更具有价值。只有真正运用好评价这个利器,充分积蓄学生内在的书写热情,感受每个汉字的灵动之美和内在之美,才能更好地将进步的阶梯搭建在每个人的脚下,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写好汉字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认知能力,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契机。只有在把握学生书写意识的基础上,强化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小学
一、强化指导意识,发展辨析能力
对于刚刚跨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能快速而流畅地写出一手好字,是他们非常向往的。但看似简单的文字却有着严格的基本笔画,复杂的基本结构,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往往没有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得简单明了。因此,学生要想高质量地书写汉字,就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而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明确的学段目标,紧抓重难点,才能为学生清除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轻松迈出写好汉字的第一步。
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也切合写字目标呈螺旋式上升态势:一年级从重点基本笔画的描红开始,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从独体汉字到作为偏旁时的微妙变化;描仿是学生实现领会美到实践美的必要过渡,为写字教学铺设台阶,让学生临写做到胸有成竹,提升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和对文字的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二年级的要求则相对提高,要求学生揣摩字形,如何书写才会好看?易错字要注意什么?逐渐由抄写词语过渡到整句抄写,且抄写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原先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基础上,逐步一个词一个词地写。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标点的书写和占格。力求学生从整句的抄写中感受文字整体布局的特点,明确漂亮的文字书写有哪些注意点。
学生写字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书法学习的原则,确定各学段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写字教学有据可依,有标可循,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学习,降低写字的难度,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写字水平。
二、强化归类意识,发展读帖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每天语文课必须要为学生留出10分钟的写字时间,教师要强化对写字内容的设置与指导,做到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这是新课标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提出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针对每篇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所形成的共性特点,将众多生字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起到教學一点而带动一篇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课文后的生字表中罗列将近有10个生字,如果教师事无巨细地针对每个汉字的特点展开教学,不仅严重消耗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面对如此众多的要点,学生也无法全部记得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从这些生字中选择具有共性特征的内容,提炼出汉字所拥有的共同规律。如在“虑”“度”字都具有广字头,而“论”“传”都是属于左右结构。当学生有这样的认知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对比,感知提炼出相应的写作要领:如“虑”“度”中广字头要写得舒展,将一撇拉长;而“论”“传”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在字形的左边,要做到左窄右宽。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实践练习时,就能关注自己写字的状态。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放置在形式主义的感知上,而是引领学生在提炼汉字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认知聚焦在实实在在的练字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评价意识,发展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评价性功能,能根据不同的特点借助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的不断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具有成功特质的欢乐不仅仅是一种巨大的情绪性力量,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充分关注评价对于学生书写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班级阵地中开辟书写园地,在班级中选择“我是小小书法家”的荣誉称号,让更多书写漂亮或者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得到展览表现的机会,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
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自己巡视指导的契机,对学生书写的汉字进行关注和中肯的评价,也许教师不经意间的“这个字写得进步可大了”,对于很多学生内在信心的建立都会有巨大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切实改变对书写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很多教师现在对于写字都采取“写出来就行,写好了就过”的心态,最终导致书写评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精雕细琢”一个字,都比“涂鸦”一大片字更具有价值。只有真正运用好评价这个利器,充分积蓄学生内在的书写热情,感受每个汉字的灵动之美和内在之美,才能更好地将进步的阶梯搭建在每个人的脚下,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写好汉字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认知能力,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契机。只有在把握学生书写意识的基础上,强化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