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报道,感染率均在90%左右,其发病率在15%~22%不等,有的地方发病率已达到50%~60%,甚至高达90%。本病不仅猪易感,其他多种动物如马、牛、羊、鸡、犬、骆驼、兔、鼠等也易感,同时也感染人,所以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一、病原学特点
1.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对仔猪的致病力相当强,发病期间的死亡率和淘汰率达50%~80%,入冬后遇到应急因素,诸如气候骤降,猪患病等抵抗力下降时附红细胞体会大量繁殖而发病。
2.病原形态
猪附红细胞体直径一般为0.8~1.0um,大型可达1.0~2.5um,呈球形、卵圆形、月牙形、短棒形等多种形态的折光性很强的绿色小体,会运动,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形状不规则,呈锯齿状、星芒状、菠萝状等多种形状,而正常红细胞边缘规则、呈圆形,随液体流动,无震颤和扭动;有些小体游离于血浆中,并作上下震颤、左右扭动,有些带动红细胞振动,甚至滚动;电镜下红细胞膜缺损凹陷,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链球状、杆状附红细胞体附着,被感染红细胞呈波浪形改变,附红细胞体呈球形结构物,边缘密度较中间密度大,附着点有纤丝状物与红细胞相连。
3.实验室诊断
鲜血压片法 病猪耳静脉采血,滴一滴于载玻片上,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盖玻片,在暗视野下600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突起,使红细胞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菠萝状等多种形状,红细胞边缘有许多球形、逗点虫体附着,附着虫体的红细胞在血浆中上下左右摆动,红细胞的虫体感染率可达80%~95%以上。
瑞氏染色法 病猪耳静脉采血,按常规制作血液涂片,自然干燥;加瑞氏染液至完全覆盖血膜为止,1~3min;加等量缓冲液4~10min;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分析:红细胞呈紫红色,附红细胞体呈蓝色,被感染的红细胞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菠萝状等,附红细胞体大小形状不一,数量不等,在油镜下观察较为清楚,且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依据。
二、临床表现
该病均以发热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病初多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常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至40~42℃,呼吸、心跳加快,皮肤、结膜苍白,缺乏弹性,毛根处有出血点,脊背两侧较严重;病猪多便秘,呈羊粪状,有的病猪耳部皮肤变干坏死,有的病猪发生丘疹性皮炎。母猪还会有乳房或外阴部水肿,产奶量减少,母性缺乏或不正常,屡配不孕,发情延长,不发育,返情,受胎率低,流产、死胎、产弱仔等。
三、治疗方法
1.黄色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3mL,静脉注射。
2.按100kg体重用血虫净500mg,用0.9%氯化钠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d。
3.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
4.每千克体重50mg盐酸土霉素,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d。
5.50kg体重1.5g纳加诺尔,溶于7mL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于病程长和症状重的猪无效。
6.每天每千克体重1.5g土霉素,分2次肌肉注射,可以连续应用。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600g,连续应用用于预防。
7.按100kg体重使用10mL长效抗菌剂肌肉注射和2.5g盐酸四环素口服,每天2次,连用7d,效果良好。
四、预防措施
1.加强猪场小环境的治理,清除杂草、垃圾及粪尿等污染源,加强对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用1%敌百虫或1 伊维菌素类药物皮肤喷洒驱虫和肌注体内外驱虫,消灭虱、跳蚤、疥螨虫等传染源。
2.定期消毒,用中等强度消毒剂消毒,如季胺盐、氯离子、碘离子等类消毒剂,消灭病毒和病菌,减少混合感染,提高猪的抵抗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
3.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增强猪的体质,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防止霉变饲料掺入,同时在发病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混入0.2%土霉素纯粉或磺胺间甲氧嘧啶粉进行预防,效果也较好。此外,在引进外地猪种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分别在第1、5、10、20、30天采血镜检,若完全为阴性,再与其他猪合群。
4.加强猪舍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减少猪群饲养密度,注重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发病季节猪舍可用沙网防虫。同时在猪场舍内外环境中喷洒滴滴畏和灭蚊灵等药物,减少蚊、虻的叮咬,在实际生产中也非常有效。
一、病原学特点
1.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对仔猪的致病力相当强,发病期间的死亡率和淘汰率达50%~80%,入冬后遇到应急因素,诸如气候骤降,猪患病等抵抗力下降时附红细胞体会大量繁殖而发病。
2.病原形态
猪附红细胞体直径一般为0.8~1.0um,大型可达1.0~2.5um,呈球形、卵圆形、月牙形、短棒形等多种形态的折光性很强的绿色小体,会运动,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形状不规则,呈锯齿状、星芒状、菠萝状等多种形状,而正常红细胞边缘规则、呈圆形,随液体流动,无震颤和扭动;有些小体游离于血浆中,并作上下震颤、左右扭动,有些带动红细胞振动,甚至滚动;电镜下红细胞膜缺损凹陷,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链球状、杆状附红细胞体附着,被感染红细胞呈波浪形改变,附红细胞体呈球形结构物,边缘密度较中间密度大,附着点有纤丝状物与红细胞相连。
3.实验室诊断
鲜血压片法 病猪耳静脉采血,滴一滴于载玻片上,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盖玻片,在暗视野下600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突起,使红细胞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菠萝状等多种形状,红细胞边缘有许多球形、逗点虫体附着,附着虫体的红细胞在血浆中上下左右摆动,红细胞的虫体感染率可达80%~95%以上。
瑞氏染色法 病猪耳静脉采血,按常规制作血液涂片,自然干燥;加瑞氏染液至完全覆盖血膜为止,1~3min;加等量缓冲液4~10min;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分析:红细胞呈紫红色,附红细胞体呈蓝色,被感染的红细胞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菠萝状等,附红细胞体大小形状不一,数量不等,在油镜下观察较为清楚,且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依据。
二、临床表现
该病均以发热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病初多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常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至40~42℃,呼吸、心跳加快,皮肤、结膜苍白,缺乏弹性,毛根处有出血点,脊背两侧较严重;病猪多便秘,呈羊粪状,有的病猪耳部皮肤变干坏死,有的病猪发生丘疹性皮炎。母猪还会有乳房或外阴部水肿,产奶量减少,母性缺乏或不正常,屡配不孕,发情延长,不发育,返情,受胎率低,流产、死胎、产弱仔等。
三、治疗方法
1.黄色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3mL,静脉注射。
2.按100kg体重用血虫净500mg,用0.9%氯化钠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d。
3.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
4.每千克体重50mg盐酸土霉素,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d。
5.50kg体重1.5g纳加诺尔,溶于7mL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于病程长和症状重的猪无效。
6.每天每千克体重1.5g土霉素,分2次肌肉注射,可以连续应用。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600g,连续应用用于预防。
7.按100kg体重使用10mL长效抗菌剂肌肉注射和2.5g盐酸四环素口服,每天2次,连用7d,效果良好。
四、预防措施
1.加强猪场小环境的治理,清除杂草、垃圾及粪尿等污染源,加强对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用1%敌百虫或1 伊维菌素类药物皮肤喷洒驱虫和肌注体内外驱虫,消灭虱、跳蚤、疥螨虫等传染源。
2.定期消毒,用中等强度消毒剂消毒,如季胺盐、氯离子、碘离子等类消毒剂,消灭病毒和病菌,减少混合感染,提高猪的抵抗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
3.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增强猪的体质,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防止霉变饲料掺入,同时在发病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混入0.2%土霉素纯粉或磺胺间甲氧嘧啶粉进行预防,效果也较好。此外,在引进外地猪种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分别在第1、5、10、20、30天采血镜检,若完全为阴性,再与其他猪合群。
4.加强猪舍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减少猪群饲养密度,注重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发病季节猪舍可用沙网防虫。同时在猪场舍内外环境中喷洒滴滴畏和灭蚊灵等药物,减少蚊、虻的叮咬,在实际生产中也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