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报道,感染率均在90%左右,其发病率在15%~22%不等,有的地方发病率已达到50%~60%,甚至高达90%。本病不仅猪易感,其他多种动物如马、牛、羊、鸡、犬、骆驼、兔、鼠等也易感,同时也感染人,所以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一、病原学特点
  1.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对仔猪的致病力相当强,发病期间的死亡率和淘汰率达50%~80%,入冬后遇到应急因素,诸如气候骤降,猪患病等抵抗力下降时附红细胞体会大量繁殖而发病。
  2.病原形态
  猪附红细胞体直径一般为0.8~1.0um,大型可达1.0~2.5um,呈球形、卵圆形、月牙形、短棒形等多种形态的折光性很强的绿色小体,会运动,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形状不规则,呈锯齿状、星芒状、菠萝状等多种形状,而正常红细胞边缘规则、呈圆形,随液体流动,无震颤和扭动;有些小体游离于血浆中,并作上下震颤、左右扭动,有些带动红细胞振动,甚至滚动;电镜下红细胞膜缺损凹陷,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链球状、杆状附红细胞体附着,被感染红细胞呈波浪形改变,附红细胞体呈球形结构物,边缘密度较中间密度大,附着点有纤丝状物与红细胞相连。
  3.实验室诊断
  鲜血压片法 病猪耳静脉采血,滴一滴于载玻片上,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盖玻片,在暗视野下600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突起,使红细胞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菠萝状等多种形状,红细胞边缘有许多球形、逗点虫体附着,附着虫体的红细胞在血浆中上下左右摆动,红细胞的虫体感染率可达80%~95%以上。
  瑞氏染色法 病猪耳静脉采血,按常规制作血液涂片,自然干燥;加瑞氏染液至完全覆盖血膜为止,1~3min;加等量缓冲液4~10min;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分析:红细胞呈紫红色,附红细胞体呈蓝色,被感染的红细胞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菠萝状等,附红细胞体大小形状不一,数量不等,在油镜下观察较为清楚,且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依据。
  二、临床表现
  该病均以发热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病初多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常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至40~42℃,呼吸、心跳加快,皮肤、结膜苍白,缺乏弹性,毛根处有出血点,脊背两侧较严重;病猪多便秘,呈羊粪状,有的病猪耳部皮肤变干坏死,有的病猪发生丘疹性皮炎。母猪还会有乳房或外阴部水肿,产奶量减少,母性缺乏或不正常,屡配不孕,发情延长,不发育,返情,受胎率低,流产、死胎、产弱仔等。
  三、治疗方法
  1.黄色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3mL,静脉注射。
  2.按100kg体重用血虫净500mg,用0.9%氯化钠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d。
  3.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
  4.每千克体重50mg盐酸土霉素,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d。
  5.50kg体重1.5g纳加诺尔,溶于7mL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于病程长和症状重的猪无效。
  6.每天每千克体重1.5g土霉素,分2次肌肉注射,可以连续应用。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600g,连续应用用于预防。
  7.按100kg体重使用10mL长效抗菌剂肌肉注射和2.5g盐酸四环素口服,每天2次,连用7d,效果良好。
  四、预防措施
  1.加强猪场小环境的治理,清除杂草、垃圾及粪尿等污染源,加强对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用1%敌百虫或1 伊维菌素类药物皮肤喷洒驱虫和肌注体内外驱虫,消灭虱、跳蚤、疥螨虫等传染源。
  2.定期消毒,用中等强度消毒剂消毒,如季胺盐、氯离子、碘离子等类消毒剂,消灭病毒和病菌,减少混合感染,提高猪的抵抗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
  3.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增强猪的体质,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防止霉变饲料掺入,同时在发病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混入0.2%土霉素纯粉或磺胺间甲氧嘧啶粉进行预防,效果也较好。此外,在引进外地猪种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分别在第1、5、10、20、30天采血镜检,若完全为阴性,再与其他猪合群。
  4.加强猪舍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减少猪群饲养密度,注重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发病季节猪舍可用沙网防虫。同时在猪场舍内外环境中喷洒滴滴畏和灭蚊灵等药物,减少蚊、虻的叮咬,在实际生产中也非常有效。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兔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给养兔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吸引更多人士加入到养兔行业中来,养兔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很多企业家看中的发展道路。养兔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也发展迅速。但是兔病仍是养兔业的巨大威胁,特别是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如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球虫病等时常发生,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力求
期刊
北镇市有耕地近123万亩,其中玉米85万亩、水稻22万亩、高粱4万亩、花生7万亩、大豆5万亩,其余为保护地蔬菜面积。北镇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平均粮食单产510kg左右,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从2006年起连续四年共采集10250个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项目检测分析,提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的施肥措施。  一、有机质分析方法及变化状况  根据全市草甸土、棕壤土、
期刊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近年来由于养鹅业的发展,小鹅瘟出现的机率也越来越大,给鹅的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一、流行病学  小鹅瘟病毒侵害出壳后4~20d内的雏鹅,一般雏鹅在4~5日开始发病,很快就可波及全群,死亡率可达70%以上甚至100%。雏鹅的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10日龄以上的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也降低,一般不超过60%,
期刊
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在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7%~15%,大发生年份减产20%,个别感虫品种减产可达30%~40%,试验证明,单独采用一种防治措施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采用赤眼蜂、白僵菌、高压汞灯等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也就是说防治玉米螟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使我县粮食产量损失降低到最
期刊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性致病菌,造成各种日龄鸡及各品种鸡均易感染。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新城疫、法氏囊病等急性传染病普遍控制后该病的流行显得日趋严重。鸡大肠杆菌病不断蔓延导致鸡只死亡、种鸡及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鸡只生长发育受阻、肉和蛋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等,给养鸡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7
期刊
仔猪黄白痢均是由大肠杆菌引起仔猪腹泻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出生后3~30日龄的仔猪,一般全窝或半窝以上的小猪同时拉稀。黄痢病猪一般在出生后3~7 d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白痢病猪粪便像浆糊一样,开始是黄色,以后变成灰白色,并有特异腥臭气味,两条后腿和肛门周围沾满稀便,得病的仔猪逐渐瘦弱致死,久病的仔猪多数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仔猪黄白痢是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疾病,因此仔猪黄白痢的综
期刊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为急性而严重的神经疾病。临床上以瘫痪、昏迷、和低血钙为特征。山羊和绵羊均可患病,但以山羊比较多见。尤其某些2~4胎的高产羊。此病主要见于成年母羊,发生于产前或产后数日内,偶尔见于怀孕的其他时期。  一、病因   舍饲、产乳量高以及怀孕末期营养良好的羊只,如果饲料营养过于丰富,都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二、临床症状   患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不愿走动,站立
期刊
啄癖又称异食癖、饥饿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生,但以雏鸡时期为最多,轻者啄伤翅膀、尾基,造成流血伤残,影响生长发育和外观,重者啄伤腹腔,露出内脏,有的半截身被吃光而致死,对养禽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现将鸡啄癖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一、断喙  目前防治鸡啄癖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育雏鸡断喙。断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烧灼法,多用于肉食仔鸡,在1日
期刊
[摘要] 2006年以来,生猪”高热病”在各地大面积爆发,病因复杂,发病急,传播快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回顾地区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探讨该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生猪高热病;高致病性蓝耳;防控措施  一、地区生猪高热病的发生情况  1.临床表现  病猪高热稽留,体温一般为40~42℃,精神极度沉郁,倒卧,嗜睡;厌食,甚至绝食。病
期刊
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几大工程的展开,山杏,这一抗旱抗瘠薄树种开始大面积推广。其为落叶小乔木,不仅抗寒、耐旱、耐瘠薄、耐风沙,而且萌蘖能力强,生长快,容易繁殖,根系发达,一般一株山杏可自然萌生20株左右,造林3年后开始开花结实,5年左右就达到盛果期,可持续10年左右。盛果期一丛山杏可结果实2~5kg。山杏一般5月初最后一次霜冻过去后开花,7~8月果实成熟。山杏不仅具有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