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财县管”改革,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确保基层行政运行和稳定,根据县财政局的有关工作安排,我们县镇核算中心于11月1日-5日对“乡财县管”改革以来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1 乡财县管的作用
通过实施乡财县管改革,实现了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解决了以往乡镇乱进人、乱收费、乱花钱以及债务沉重、拖欠工资等老大难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实行“乡财县管”,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征管,而且有效遏制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从而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外财力,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乡镇预算内财力的不足。
1.2 加强了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通过实行“乡财县管”,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在乡镇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框架。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管理,规范了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支出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即使在乡镇收入基数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县财政对乡镇人员支出和公用经费也必须确保,乡镇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正常运转得到了有力保障,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实行乡财县管后,在加强支出管理的同时,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乡镇不仅不能随意进入,还对原有的不在编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清退人员财政一律不再供给。
1.3 有效遏制了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负担太重、窟窿太大。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改革后,通过彻底清查乡镇债务,对乡镇债务“先刹车、后消肿”,遏制了乡镇债务膨胀。2006至2008三个年度,各乡镇均未出现新增债务,实现了“先刹车”的预期目标。严格的预算管理,辅以“账户统设”,对乡镇乱上项目、乱挪专项资金起到了约束作用。
1.4 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在坚持乡镇“三权”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四个管住”,即管住了乡镇乱收费、管住了乡镇乱花钱、管住了乡镇乱进入、管住了乡镇乱举债,从根本上堵塞了收入截留、流失和支出挪用、浪费的漏洞,扎住了乡镇进入和举债的口子,极大地提高了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将改革前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比较低,收入无预算,支出无标准,票据不合规,账户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特别是乡村财务管理尤为混乱的状况扭转,不仅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还规范了村级的财务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5 乡镇数据集中管理,县财政全面监管
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平台,乡镇业务、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在县财政局。县财政可以随时对各乡镇业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乡镇数据进行查询及汇总分析。克服了县乡两级财政信息沟通困难,避免了信息孤立的现象,实现了县财政对乡镇财政的全局监管。
1.6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乡财县管工作,全程采用计算机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实现了乡镇财政数据的有效共享,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偿债资金缺少来源,债务化解依旧困难。乡镇财政债务问题由来已久,由于这些历史长期形成的债务仍旧缺少偿债资金来源,不仅影响乡镇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还加大了乡镇财政运行风险。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只是规范了乡镇收支管理,对债务进行了锁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问题,尤其是改革后乡镇财力自主权严重弱化,存在债务风险集中上移和加剧的问题。
2.2 非税收入的管理还有待完善。目前,我县非税收入仅对县直单位实行了电脑开票,网络监管。乡镇只是从票据使用上进行了管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并投有按相关要求缴人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容易导致非税收入“坐收坐支”或体外循环,为违法乱纪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
2.3 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加大乡镇对项目实施的难度,同时也是造成乡镇领导对”乡财县管”改革的误解。工作安排下来了,资金却不能及时到位,根据“乡财县管”的管理要求,项目资金不到位就不允许发生支付,乡镇只有借用其他资金。这样既加大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又增大了乡镇借用其他项目资金的缺口,进而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财政预算约束不强,监督管理依旧不力,多数乡镇对《预算法》认识不足,人大监督流于形式。乡镇的部门预算有名无实,预算执行中随意增加或减少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
2.5 资金调度矛盾突出,无法保障乡镇机关的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乡镇预算资金的调度是根据乡镇年初预算安排的公用事业经费按月均衡调度,根本无法满足乡镇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和机关的正常运转需要。
3 对策与建议
3.1 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分步化解乡镇债务。
乡镇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化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先“刹车”后“消肿”的指导原则。继续遏制乡镇债务快速膨胀的势头。一是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化解乡镇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乡镇经济、增加乡镇可用财力。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步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向镇域集中,兴办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广开税源,增加乡镇财政可用财力;二是建议县政府出台办法对乡镇化解债务进行奖励,调动乡镇化解债务的积极性;三是建议政府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乡镇政府必须在年度预算中按照当年财政收人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还债;四是要让乡镇领导干部树立”坚持发展是政绩,节支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逐步化解旧债。尽量不举或少举新债。建立健全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借贷和财务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压缩办公经费和日常支出,建立节约型机关。
3.2 加强监督,健全支出监控新机制。一是加强乡镇人大对乡镇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本级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或调整支出项目的应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按法定程序提请乡镇人大主席团批准;二是健全乡镇财政审计制度,主要是健全乡镇财政收支情况年度审计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县级审计部门要通过对乡镇财政年度收支情况的审计检查,规范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为。督促其按《预算法)和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办事。
3.3 继续健全网络信息平台,提高财务运行效率。
继续完善和健全网络信息平台,从操作与技术层面保证“乡财县管”制度的实施效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进一步做好“乡财县管”系统软件开发及实施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乡财县管”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的整合对接,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方便信息资料的扩充与更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操作方便、快捷。
1 乡财县管的作用
通过实施乡财县管改革,实现了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解决了以往乡镇乱进人、乱收费、乱花钱以及债务沉重、拖欠工资等老大难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实行“乡财县管”,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征管,而且有效遏制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从而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外财力,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乡镇预算内财力的不足。
1.2 加强了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通过实行“乡财县管”,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在乡镇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框架。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管理,规范了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支出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即使在乡镇收入基数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县财政对乡镇人员支出和公用经费也必须确保,乡镇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正常运转得到了有力保障,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实行乡财县管后,在加强支出管理的同时,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乡镇不仅不能随意进入,还对原有的不在编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清退人员财政一律不再供给。
1.3 有效遏制了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负担太重、窟窿太大。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改革后,通过彻底清查乡镇债务,对乡镇债务“先刹车、后消肿”,遏制了乡镇债务膨胀。2006至2008三个年度,各乡镇均未出现新增债务,实现了“先刹车”的预期目标。严格的预算管理,辅以“账户统设”,对乡镇乱上项目、乱挪专项资金起到了约束作用。
1.4 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在坚持乡镇“三权”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四个管住”,即管住了乡镇乱收费、管住了乡镇乱花钱、管住了乡镇乱进入、管住了乡镇乱举债,从根本上堵塞了收入截留、流失和支出挪用、浪费的漏洞,扎住了乡镇进入和举债的口子,极大地提高了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将改革前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比较低,收入无预算,支出无标准,票据不合规,账户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特别是乡村财务管理尤为混乱的状况扭转,不仅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还规范了村级的财务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5 乡镇数据集中管理,县财政全面监管
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平台,乡镇业务、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在县财政局。县财政可以随时对各乡镇业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乡镇数据进行查询及汇总分析。克服了县乡两级财政信息沟通困难,避免了信息孤立的现象,实现了县财政对乡镇财政的全局监管。
1.6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乡财县管工作,全程采用计算机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实现了乡镇财政数据的有效共享,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偿债资金缺少来源,债务化解依旧困难。乡镇财政债务问题由来已久,由于这些历史长期形成的债务仍旧缺少偿债资金来源,不仅影响乡镇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还加大了乡镇财政运行风险。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只是规范了乡镇收支管理,对债务进行了锁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问题,尤其是改革后乡镇财力自主权严重弱化,存在债务风险集中上移和加剧的问题。
2.2 非税收入的管理还有待完善。目前,我县非税收入仅对县直单位实行了电脑开票,网络监管。乡镇只是从票据使用上进行了管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并投有按相关要求缴人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容易导致非税收入“坐收坐支”或体外循环,为违法乱纪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
2.3 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加大乡镇对项目实施的难度,同时也是造成乡镇领导对”乡财县管”改革的误解。工作安排下来了,资金却不能及时到位,根据“乡财县管”的管理要求,项目资金不到位就不允许发生支付,乡镇只有借用其他资金。这样既加大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又增大了乡镇借用其他项目资金的缺口,进而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财政预算约束不强,监督管理依旧不力,多数乡镇对《预算法》认识不足,人大监督流于形式。乡镇的部门预算有名无实,预算执行中随意增加或减少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
2.5 资金调度矛盾突出,无法保障乡镇机关的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乡镇预算资金的调度是根据乡镇年初预算安排的公用事业经费按月均衡调度,根本无法满足乡镇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和机关的正常运转需要。
3 对策与建议
3.1 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分步化解乡镇债务。
乡镇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化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先“刹车”后“消肿”的指导原则。继续遏制乡镇债务快速膨胀的势头。一是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化解乡镇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乡镇经济、增加乡镇可用财力。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步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向镇域集中,兴办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广开税源,增加乡镇财政可用财力;二是建议县政府出台办法对乡镇化解债务进行奖励,调动乡镇化解债务的积极性;三是建议政府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乡镇政府必须在年度预算中按照当年财政收人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还债;四是要让乡镇领导干部树立”坚持发展是政绩,节支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逐步化解旧债。尽量不举或少举新债。建立健全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借贷和财务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压缩办公经费和日常支出,建立节约型机关。
3.2 加强监督,健全支出监控新机制。一是加强乡镇人大对乡镇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本级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或调整支出项目的应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按法定程序提请乡镇人大主席团批准;二是健全乡镇财政审计制度,主要是健全乡镇财政收支情况年度审计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县级审计部门要通过对乡镇财政年度收支情况的审计检查,规范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为。督促其按《预算法)和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办事。
3.3 继续健全网络信息平台,提高财务运行效率。
继续完善和健全网络信息平台,从操作与技术层面保证“乡财县管”制度的实施效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进一步做好“乡财县管”系统软件开发及实施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乡财县管”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的整合对接,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方便信息资料的扩充与更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操作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