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受自媒体冲击,地市级传统媒体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一些广电媒体为突破困境,不得不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忽略地方文化特色,失去了独有的价值。本文通过剖析唐山文化娱乐广播挖掘地方文化的经验,以期对地方广播频率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传播地方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市广播 地方文化 唐山
近年来,地市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新闻宣传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权威地位得到了巩固。但自媒体突破地域空间限制的传播特点,对地市传统媒体冲击很大。诚然,适应当今多媒体传播以求创新是大势所趋,但注重对传统媒体成功经验的挖掘也是财富。对于地方广播媒体来说,按照“人无我有”的思路,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植自身特色,开办本土化、地域性栏目,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尤为重要。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于2010年6月11日开播,频率定位及口号为“倾听文化 感受快乐”,是全国第一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分播模式合办的地方广播频率,既承袭了央广娱乐广播的优势,又整合了地方特色节目资源。笔者十年前作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频率的负责人,曾有机会探索地市广播新的频率播出样式,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和温故知新的价值。
一、搭建文化宣传平台,坚守并引领地方文化阵地
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对于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宣传地方文化历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高本地知名度乃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自办栏目充分体现了唐山地域文化特色,如直播节目《动听唐山》关注文化动态和信息,交流文化观点,吸引听众参与;《唐山小山儿书场》栏目——小山儿作为唐山曲艺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流传之地,历史悠久、文脉深厚,节目荟萃历史演义、人物传记、纪实小说、传奇故事等;《文化名人坊》以“文化”为特色,以吸纳“名家”精华为宗旨,选取具有独特人生经历、人文底蕴的嘉宾,讲述其品味文化的不凡经历,讲述文化众生的成功体验,讲述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冀东三枝花》以弘扬和发展冀东优秀戏曲艺术为己任,以满足广大戏曲曲艺爱好者的需求为宗旨,既有精彩唱段,又有整出大戏,使之成为戏曲票友的精神乐园。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搭建起了宣传唐山地域文化的平台,同时还转播了央广娱乐广播《相声达人馆》《阅读时光》《岁月留声机》等经典节目,实现了本地节目与转播节目有机融合,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一开播就迅速在社会众多层面引起广泛反响。除了本市遵化、玉田、迁西的听众外,天津市等外地的热心听众也表达了对《冀东三枝花》节目的喜爱,“终于有听戏、过戏瘾的地方了”。一些珍贵的老唱腔成为热心听众点击和收听广电网下载收藏的热点。唐山高校广播联盟的同学们表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调频的音质很好,精心制作的片花极富大台风范,《动听唐山》节目成为同学们洞悉唐山文化领域的风向标。素有“唐山文化名片”之称的韩溪老师做客直播间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题词,“让唐山文化娱乐广播成为展示唐山地域文化的平台,培育唐山人民文化品位的课堂,愿它越办越好,越办越新,越办越高”。富于冀东地域文化特征的播出内容,丰富了唐山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打造文化名城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现在,面对经济大潮和新媒体的冲击,一些地市传统媒体的文化类节目有所减少,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變淡。传统媒体身担文化引领的重任,更应该在营造文化建设氛围、发挥文化传播作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层面体现价值。固守阵地,创新文化,搭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这样接地气的地方文化宣传平台依然重要。
二、打造特色节目,传播价值、塑造品牌
地方传统媒体应该根据地方特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提炼富有现代精神的地方文化品牌内核,让地方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展现,而锻造一档有深度有亮点的访谈节目就是其载体。
以超前思维设立的音视频访谈节目《文化名人坊》,体现了高标准、高层次、高质量。节目邀请众多唐山地区文化名人走进直播间,讲述品味文化的不凡经历,讲述文化众生的成功体验,讲述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思想碰撞中听众得以丰富人生阅历,开拓人生视角,汲取人生经验。节目定位于主持人和访谈对象“一对一”的交流。听众在访谈中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形成了听众、主持人、访谈对象三方的情感共鸣。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创新思维,大胆突破,通过与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联合,搭建了专门的访谈演播室,视频录播,进行精细编辑制作,广播、网络同步播出,成为唐山媒体率先实现音频、视频、网络、图文四位一体的立体节目,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栏目播出100多期,许多文化名人已近耄耋,如唐山文化名人刘荣德、贾幼然、王子平等都通过节目留下了珍贵的声像资料。此后,节目组又扩大了《文化名人坊》的内涵,既访人又谈事,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访谈外地唐山籍文化名人及其他与唐山有关的文化名人,策划系列访谈。如解放军后勤学院大校、天安门史料专家闫树军,享誉全国的著名油画家、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福厚,乐亭大鼓国家一级演员贾幼然等对节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节目建言献策,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文化名人坊》节目制作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但作用和意义深远。其在内容上是对唐山文化名人的一种展示,一种积累;在形式上是广播频率的一种创新,一种较早的全媒体思维实践探索。这个节目不仅得到嘉宾的支持和配合,也受到唐山市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的肯定,更赢得了广大听众、网友的口碑。
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传媒文化担当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而地市广电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承担责任,担当重要角色。
《冀东三枝花》是指河北省唐山地区三种主要的文艺形式,即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它们都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开办《冀东三枝花》栏目,以弘扬和发展冀东优秀戏曲艺术为己任,以满足广大戏曲曲艺爱好者的需求为宗旨,既有精彩唱段,又有整出大戏,还有戏曲知识、戏曲专题,成为戏迷票友的精神乐园。 在宣传普及《冀东三枝花》的同时,节目也对这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如重点对老胶带库沉寂多年的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进行了整理,利用老式开盘录音机,将开盘带转录光盘,输入电脑,再选择编辑播出。仅一年时间,就整理刻录光盘评剧817张、皮影522张、大鼓120张;播出评剧261集,皮影332集,大鼓26集。
2012年,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还推出了《冀东记忆——传承大师》系列访谈节目,对唐山市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跟踪记录,展现唐山本土特色文化,如乐亭大鼓、姚氏唢呐花吹、玉田泥塑、冀东民歌等。唐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唐山皮影唱腔的代表人物丁振耀老人把他的唱腔资料无偿捐赠给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使听众能够领略一代影调大家的唱腔风采。他说,正是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在繁荣冀东地域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使自己看到了皮影艺术新的希望。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还与唐山市博物馆联系,寻找到了20世纪30年代文物级的评剧、唐山皮影黑胶唱片150多张,所有唱片都是当时的国际知名唱片公司灌录的,几乎囊括了评剧界、皮影界所有鼻祖级人物,其中包括白玉霜、文金舫、刘翠霞 、刘彩云、李金顺等。从中整理出60多段经典唱段,精选成一张纪念开播一周年的光盘,很受欢迎。此外,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还与国内多家评剧院团建立密切联系,《冀东三枝花》节目就曾得到中国评剧院宋丽、黑龙江评剧院张佩岩等名家的支持。
四、助力大型活动,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
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往往是地方媒体宣传、推广地方文化的极好机会。评剧的发源地是河北省唐山市,定期在唐山举办的中国评剧艺术节是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受当年央视奥运频道的启发,文化娱乐广播努力打造成为艺术节特别频率和文化家园,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开播当年,迎来了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文化娱乐广播整合节目资源,转为特别频率,10天集中宣传评剧艺术节。为此开办了特别节目《悠悠唐山评剧情》,除了报道评剧节动态外,还特设了精心录制的小栏目《评剧溯源》,回望评剧历史,探寻评剧渊源,辅以评剧名家名段赏析,制作精良,极具可听性。《文化名人坊》则邀请了知名专家、名角、票友等走进直播间进行评剧系列访谈,并尝试网上视频播出。对韩溪、潘铁柱、洪影等多位名家的专题访谈深入细致、声情并茂,很受欢迎。《冀东三枝花》栏目推出《评剧经典剧目展播》节目,还录制了部分参演剧目,满足了广大戏迷的需求。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俊玲留言“感谢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为传播唐山地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愿你们的节目越办越好”。中国评剧院的著名演员宋丽表示,文化娱乐广播为弘扬评剧搭建了很好的舞台。
评剧节刚结束,文化娱乐广播就紧锣密鼓地制作了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特别节目《悠悠唐山评剧情》的精美光盘(两张一套),一张收录评剧节期间制作的8期访谈节目,一张收录了专门录制的评剧节开闭幕式及三场重点参演剧目,既宣传了成果,保存了资料,又满足了社会各界对评剧节的需求,还宣传推介了文化娱乐广播。两年后的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再次举全频率之力,倾心打造了特别节目《莲香飘满城》,全方位、立体报道评剧艺术节盛况,共录制整出大戏14部,约23個小时宝贵资料,编辑出版了《莲香飘满城》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精品专辑音像制品,受到了各级领导、艺术家、听众的喜爱。
五、节目深入农村,促进地方文艺扎根基层
弘扬一个地区的优秀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下一代、提高本地知名度乃至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除了城市,广阔农村、广大农民都需要广播,更需要文化艺术。在深入落实开展唐山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唐山文化娱乐广播结合频率特点,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走基层送文化、送艺术,让小广播真正成了大广播。
2011年金秋,文化娱乐广播邀请部分艺术家和主持人一起赴迁西县滦阳镇李家峪村举办了“送戏进山村 真情系基层”活动。活动当天,主持人把直播间搬到了山村戏台,评剧《春红报喜》、皮影《击鼓战金兵》、唐剧《南来的燕子北方长》、京剧《家住安源》,一个个经典唱段和着一阵阵掌声,中间还穿插着冀东文化及广播节目的小问题有奖问答、现场互动采访活跃气氛,最后,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慧琴表演的一段评剧《刘巧儿》将演出推向了高潮。80岁的村民张大爷表示,能够在山沟沟里看到名角大戏,感谢电台、感谢艺术家,希望多来。梅花奖得主罗慧琴动情地说:“下乡演出虽然很辛苦,演员们是不怕吃苦的,只要老百姓爱看,我们就愿意到农村来演出”。主持人记者张娜感慨,走基层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这山村的土戏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让文化服务于百姓。第二年,文化娱乐广播又联手唐山市“冀东文艺三枝花”发展促进会把一场“我们的田野——喜迎党的十八大,文化发展看乡村”活动带到丰南区王兰庄镇高先甸村百姓身边。和罗慧琴即兴合作一段评剧《花为媒》的村民李大婶表示,能够在村儿里看到名角大戏,还同台演唱,感谢电台、感谢艺术家,希望大家多到农村来串门儿。接地气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传播了地域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参与,广播频率得到推广,主持人和节目的粉丝也大量增加。
六、结语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的创建,搭建了地方文化宣传平台,创新了播出样式,尤其为唐山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面对挑战,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和经验,地方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就是让地域文化优势成为文化品牌以应对市场竞争。在融媒体时代,地市传统广播应该不忘初心、紧跟时代,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保存自己、丰富自己、壮大自己。
作者单位 唐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于波.主流媒体在传播地方文化的作用[J].传媒观察,2018(20).
[2]王萍.在广播宣传中彰显地方文化[J].新闻爱好者,2012(08).
【编辑:王秦】
关键词:地市广播 地方文化 唐山
近年来,地市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新闻宣传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权威地位得到了巩固。但自媒体突破地域空间限制的传播特点,对地市传统媒体冲击很大。诚然,适应当今多媒体传播以求创新是大势所趋,但注重对传统媒体成功经验的挖掘也是财富。对于地方广播媒体来说,按照“人无我有”的思路,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植自身特色,开办本土化、地域性栏目,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尤为重要。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于2010年6月11日开播,频率定位及口号为“倾听文化 感受快乐”,是全国第一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分播模式合办的地方广播频率,既承袭了央广娱乐广播的优势,又整合了地方特色节目资源。笔者十年前作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频率的负责人,曾有机会探索地市广播新的频率播出样式,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和温故知新的价值。
一、搭建文化宣传平台,坚守并引领地方文化阵地
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对于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宣传地方文化历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高本地知名度乃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自办栏目充分体现了唐山地域文化特色,如直播节目《动听唐山》关注文化动态和信息,交流文化观点,吸引听众参与;《唐山小山儿书场》栏目——小山儿作为唐山曲艺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流传之地,历史悠久、文脉深厚,节目荟萃历史演义、人物传记、纪实小说、传奇故事等;《文化名人坊》以“文化”为特色,以吸纳“名家”精华为宗旨,选取具有独特人生经历、人文底蕴的嘉宾,讲述其品味文化的不凡经历,讲述文化众生的成功体验,讲述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冀东三枝花》以弘扬和发展冀东优秀戏曲艺术为己任,以满足广大戏曲曲艺爱好者的需求为宗旨,既有精彩唱段,又有整出大戏,使之成为戏曲票友的精神乐园。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搭建起了宣传唐山地域文化的平台,同时还转播了央广娱乐广播《相声达人馆》《阅读时光》《岁月留声机》等经典节目,实现了本地节目与转播节目有机融合,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一开播就迅速在社会众多层面引起广泛反响。除了本市遵化、玉田、迁西的听众外,天津市等外地的热心听众也表达了对《冀东三枝花》节目的喜爱,“终于有听戏、过戏瘾的地方了”。一些珍贵的老唱腔成为热心听众点击和收听广电网下载收藏的热点。唐山高校广播联盟的同学们表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调频的音质很好,精心制作的片花极富大台风范,《动听唐山》节目成为同学们洞悉唐山文化领域的风向标。素有“唐山文化名片”之称的韩溪老师做客直播间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题词,“让唐山文化娱乐广播成为展示唐山地域文化的平台,培育唐山人民文化品位的课堂,愿它越办越好,越办越新,越办越高”。富于冀东地域文化特征的播出内容,丰富了唐山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打造文化名城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现在,面对经济大潮和新媒体的冲击,一些地市传统媒体的文化类节目有所减少,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變淡。传统媒体身担文化引领的重任,更应该在营造文化建设氛围、发挥文化传播作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层面体现价值。固守阵地,创新文化,搭建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这样接地气的地方文化宣传平台依然重要。
二、打造特色节目,传播价值、塑造品牌
地方传统媒体应该根据地方特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提炼富有现代精神的地方文化品牌内核,让地方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展现,而锻造一档有深度有亮点的访谈节目就是其载体。
以超前思维设立的音视频访谈节目《文化名人坊》,体现了高标准、高层次、高质量。节目邀请众多唐山地区文化名人走进直播间,讲述品味文化的不凡经历,讲述文化众生的成功体验,讲述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思想碰撞中听众得以丰富人生阅历,开拓人生视角,汲取人生经验。节目定位于主持人和访谈对象“一对一”的交流。听众在访谈中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形成了听众、主持人、访谈对象三方的情感共鸣。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创新思维,大胆突破,通过与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联合,搭建了专门的访谈演播室,视频录播,进行精细编辑制作,广播、网络同步播出,成为唐山媒体率先实现音频、视频、网络、图文四位一体的立体节目,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栏目播出100多期,许多文化名人已近耄耋,如唐山文化名人刘荣德、贾幼然、王子平等都通过节目留下了珍贵的声像资料。此后,节目组又扩大了《文化名人坊》的内涵,既访人又谈事,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访谈外地唐山籍文化名人及其他与唐山有关的文化名人,策划系列访谈。如解放军后勤学院大校、天安门史料专家闫树军,享誉全国的著名油画家、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福厚,乐亭大鼓国家一级演员贾幼然等对节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节目建言献策,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文化名人坊》节目制作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但作用和意义深远。其在内容上是对唐山文化名人的一种展示,一种积累;在形式上是广播频率的一种创新,一种较早的全媒体思维实践探索。这个节目不仅得到嘉宾的支持和配合,也受到唐山市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的肯定,更赢得了广大听众、网友的口碑。
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传媒文化担当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而地市广电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承担责任,担当重要角色。
《冀东三枝花》是指河北省唐山地区三种主要的文艺形式,即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它们都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开办《冀东三枝花》栏目,以弘扬和发展冀东优秀戏曲艺术为己任,以满足广大戏曲曲艺爱好者的需求为宗旨,既有精彩唱段,又有整出大戏,还有戏曲知识、戏曲专题,成为戏迷票友的精神乐园。 在宣传普及《冀东三枝花》的同时,节目也对这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如重点对老胶带库沉寂多年的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进行了整理,利用老式开盘录音机,将开盘带转录光盘,输入电脑,再选择编辑播出。仅一年时间,就整理刻录光盘评剧817张、皮影522张、大鼓120张;播出评剧261集,皮影332集,大鼓26集。
2012年,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还推出了《冀东记忆——传承大师》系列访谈节目,对唐山市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跟踪记录,展现唐山本土特色文化,如乐亭大鼓、姚氏唢呐花吹、玉田泥塑、冀东民歌等。唐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唐山皮影唱腔的代表人物丁振耀老人把他的唱腔资料无偿捐赠给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使听众能够领略一代影调大家的唱腔风采。他说,正是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在繁荣冀东地域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使自己看到了皮影艺术新的希望。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还与唐山市博物馆联系,寻找到了20世纪30年代文物级的评剧、唐山皮影黑胶唱片150多张,所有唱片都是当时的国际知名唱片公司灌录的,几乎囊括了评剧界、皮影界所有鼻祖级人物,其中包括白玉霜、文金舫、刘翠霞 、刘彩云、李金顺等。从中整理出60多段经典唱段,精选成一张纪念开播一周年的光盘,很受欢迎。此外,唐山文化娱乐广播还与国内多家评剧院团建立密切联系,《冀东三枝花》节目就曾得到中国评剧院宋丽、黑龙江评剧院张佩岩等名家的支持。
四、助力大型活动,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
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往往是地方媒体宣传、推广地方文化的极好机会。评剧的发源地是河北省唐山市,定期在唐山举办的中国评剧艺术节是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受当年央视奥运频道的启发,文化娱乐广播努力打造成为艺术节特别频率和文化家园,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开播当年,迎来了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文化娱乐广播整合节目资源,转为特别频率,10天集中宣传评剧艺术节。为此开办了特别节目《悠悠唐山评剧情》,除了报道评剧节动态外,还特设了精心录制的小栏目《评剧溯源》,回望评剧历史,探寻评剧渊源,辅以评剧名家名段赏析,制作精良,极具可听性。《文化名人坊》则邀请了知名专家、名角、票友等走进直播间进行评剧系列访谈,并尝试网上视频播出。对韩溪、潘铁柱、洪影等多位名家的专题访谈深入细致、声情并茂,很受欢迎。《冀东三枝花》栏目推出《评剧经典剧目展播》节目,还录制了部分参演剧目,满足了广大戏迷的需求。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俊玲留言“感谢唐山文化娱乐广播为传播唐山地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愿你们的节目越办越好”。中国评剧院的著名演员宋丽表示,文化娱乐广播为弘扬评剧搭建了很好的舞台。
评剧节刚结束,文化娱乐广播就紧锣密鼓地制作了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特别节目《悠悠唐山评剧情》的精美光盘(两张一套),一张收录评剧节期间制作的8期访谈节目,一张收录了专门录制的评剧节开闭幕式及三场重点参演剧目,既宣传了成果,保存了资料,又满足了社会各界对评剧节的需求,还宣传推介了文化娱乐广播。两年后的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唐山文化娱乐广播再次举全频率之力,倾心打造了特别节目《莲香飘满城》,全方位、立体报道评剧艺术节盛况,共录制整出大戏14部,约23個小时宝贵资料,编辑出版了《莲香飘满城》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精品专辑音像制品,受到了各级领导、艺术家、听众的喜爱。
五、节目深入农村,促进地方文艺扎根基层
弘扬一个地区的优秀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下一代、提高本地知名度乃至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除了城市,广阔农村、广大农民都需要广播,更需要文化艺术。在深入落实开展唐山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唐山文化娱乐广播结合频率特点,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走基层送文化、送艺术,让小广播真正成了大广播。
2011年金秋,文化娱乐广播邀请部分艺术家和主持人一起赴迁西县滦阳镇李家峪村举办了“送戏进山村 真情系基层”活动。活动当天,主持人把直播间搬到了山村戏台,评剧《春红报喜》、皮影《击鼓战金兵》、唐剧《南来的燕子北方长》、京剧《家住安源》,一个个经典唱段和着一阵阵掌声,中间还穿插着冀东文化及广播节目的小问题有奖问答、现场互动采访活跃气氛,最后,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慧琴表演的一段评剧《刘巧儿》将演出推向了高潮。80岁的村民张大爷表示,能够在山沟沟里看到名角大戏,感谢电台、感谢艺术家,希望多来。梅花奖得主罗慧琴动情地说:“下乡演出虽然很辛苦,演员们是不怕吃苦的,只要老百姓爱看,我们就愿意到农村来演出”。主持人记者张娜感慨,走基层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这山村的土戏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让文化服务于百姓。第二年,文化娱乐广播又联手唐山市“冀东文艺三枝花”发展促进会把一场“我们的田野——喜迎党的十八大,文化发展看乡村”活动带到丰南区王兰庄镇高先甸村百姓身边。和罗慧琴即兴合作一段评剧《花为媒》的村民李大婶表示,能够在村儿里看到名角大戏,还同台演唱,感谢电台、感谢艺术家,希望大家多到农村来串门儿。接地气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传播了地域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参与,广播频率得到推广,主持人和节目的粉丝也大量增加。
六、结语
唐山文化娱乐广播的创建,搭建了地方文化宣传平台,创新了播出样式,尤其为唐山文化名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面对挑战,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和经验,地方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就是让地域文化优势成为文化品牌以应对市场竞争。在融媒体时代,地市传统广播应该不忘初心、紧跟时代,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保存自己、丰富自己、壮大自己。
作者单位 唐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于波.主流媒体在传播地方文化的作用[J].传媒观察,2018(20).
[2]王萍.在广播宣传中彰显地方文化[J].新闻爱好者,2012(08).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