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由来已久,这里面有专家的高深理论,也有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然而众多的声音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重点——学生的声音。学生是公开课的参与者,无论是喜是怨,他们的声音才更加接近真实,无论教师上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要上属于学生的公开课。
公开课备课要备学生
“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备课的注意点,教师都不陌生,通常包括: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往往在重要关头被忽略。按常理来看,一所实验小学的学生素质和一所农村小学的学生素质会有所不同,用同样的一份教案在这样两所学校上课,效果恐怕也会不同。即使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备学生的环节必不可少。
备学生该备些什么?一要备知识水平。这个班的知识水平高低,决定了上课所能提升的高度,提得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灰心失望,上课的效果会大受影响;提得低了,学生没有求知欲,课堂没了高潮。因此,如果借班上课,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妨把教学的思路与该班的任课教师做个交流,听取意见,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二要备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状况等。这些虽然和知识水平没有多大关系,但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它会提示教师上课时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对这一方面的准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有可能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简而言之,备学生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让教师站在讲台前胸中有数,心里有底。
公开课上课要面向学生
公开课上给谁听?当教师把课堂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人,美轮美奂的课件应接不暇,当听课的教师感叹上课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电脑技能时,可曾想到,学生能听懂这样的语言吗?他们从眼花缭乱的幻灯片中学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是,话是说给学生听,课件是放给学生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必须考虑,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也必须考虑。公开课也是课,课是讲给学生听的,必须面对学生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
很多公开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参与率低。特别是提问,由于师生之间不熟悉,学生紧张等原因,通常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回答问题。对一个班级来说,优秀生不是全部,大部分中等生需要关注,而后进生更不该成为课堂的配角,他们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负责任的课。
因此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不能光想着怎么向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多的是要维护教育的本质。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怎样让学生真正发展思维,掌握知识,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进步。
公开课别让学生演戏
别让学生演戏不是指不让学生表演,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是课前排演小情景剧,在课堂上表演以辅助教学都是可行的。这里所说的演戏是指做表面文章。一些公开课上,有这样一些情景:一位老师让学生练读一下课文,尔后指名朗读,结果个个熟读成诵,滚瓜烂熟。如果这是刚刚练习的成果,那学生的记忆力真是好得惊人;如果是事先早有充分的准备,那课堂上何必再浪费时间“练”读?一位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学生立刻围坐成几个圈,叽叽喳喳讨论起来。仔细一看,学生早已人手一份打印好的资料。随后的交流果然不出所料,每组的一个专题均整理得“井井有条”,说得“头头是道”。
诸如此类的一些教学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自然不会产生什么“头脑风暴”。课堂的主体沦为肤浅的表演者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公开课需要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盲目赶潮流,为用而用。比如朗读,通常分为初读、细读、品读三个层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以及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对一些没有争议,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分组合作,至于演戏就更不应该了。
公开课是公开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无法表演的,它需要激发思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旦它成为表演,那掌握知识也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责编 金 铃)
公开课备课要备学生
“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备课的注意点,教师都不陌生,通常包括: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往往在重要关头被忽略。按常理来看,一所实验小学的学生素质和一所农村小学的学生素质会有所不同,用同样的一份教案在这样两所学校上课,效果恐怕也会不同。即使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备学生的环节必不可少。
备学生该备些什么?一要备知识水平。这个班的知识水平高低,决定了上课所能提升的高度,提得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灰心失望,上课的效果会大受影响;提得低了,学生没有求知欲,课堂没了高潮。因此,如果借班上课,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妨把教学的思路与该班的任课教师做个交流,听取意见,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二要备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状况等。这些虽然和知识水平没有多大关系,但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它会提示教师上课时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对这一方面的准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有可能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简而言之,备学生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让教师站在讲台前胸中有数,心里有底。
公开课上课要面向学生
公开课上给谁听?当教师把课堂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人,美轮美奂的课件应接不暇,当听课的教师感叹上课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电脑技能时,可曾想到,学生能听懂这样的语言吗?他们从眼花缭乱的幻灯片中学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是,话是说给学生听,课件是放给学生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必须考虑,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也必须考虑。公开课也是课,课是讲给学生听的,必须面对学生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
很多公开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参与率低。特别是提问,由于师生之间不熟悉,学生紧张等原因,通常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回答问题。对一个班级来说,优秀生不是全部,大部分中等生需要关注,而后进生更不该成为课堂的配角,他们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负责任的课。
因此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不能光想着怎么向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多的是要维护教育的本质。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怎样让学生真正发展思维,掌握知识,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进步。
公开课别让学生演戏
别让学生演戏不是指不让学生表演,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是课前排演小情景剧,在课堂上表演以辅助教学都是可行的。这里所说的演戏是指做表面文章。一些公开课上,有这样一些情景:一位老师让学生练读一下课文,尔后指名朗读,结果个个熟读成诵,滚瓜烂熟。如果这是刚刚练习的成果,那学生的记忆力真是好得惊人;如果是事先早有充分的准备,那课堂上何必再浪费时间“练”读?一位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学生立刻围坐成几个圈,叽叽喳喳讨论起来。仔细一看,学生早已人手一份打印好的资料。随后的交流果然不出所料,每组的一个专题均整理得“井井有条”,说得“头头是道”。
诸如此类的一些教学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自然不会产生什么“头脑风暴”。课堂的主体沦为肤浅的表演者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公开课需要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盲目赶潮流,为用而用。比如朗读,通常分为初读、细读、品读三个层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以及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对一些没有争议,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分组合作,至于演戏就更不应该了。
公开课是公开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无法表演的,它需要激发思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旦它成为表演,那掌握知识也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