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韩晓和同门师兄陆毅以及台湾的林心如、香港的袁咏仪、吴镇宇等人联袂主演的《我爱天上人间》,正在全国各地隆重上映。影片以红、白、蓝三色象征不同时期的爱情。韩晓在片中和陆毅扮演一对新婚燕尔到云南渡假的小夫妻。说到这部电影,韩晓立即就来了精神头:“我对这部片子还是比较满意的,无论是剧情还是合作对象。印象深刻的是香港演员,他们那种松弛的状态很值得我学习。”
韩晓很守时。见面那天,她戴着一副白色的银耳环,耳环上还缀着几颗黄豆大的小球球,一走路就晃来晃去的。听到别人夸她的耳环很别致时,她顿时露出一脸的得意:“是吧?我也觉得好看。其实我是看了一个朋友戴着同样款式的戒指,觉得很好玩,就专门到那家店里去看了看。结果没买成戒指,倒是意外地发现了这副耳环。”
韩晓其实是个很安静的女孩。如果没有她什么事情,就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看杂志。只有在聊天时,说到高兴处真实流露出来的兴奋神情,分明地显示了她其实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小女孩。
北京,是我从小的梦想
韩晓是山西人。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只要一听到音乐,她就会随着音乐跳个不停。虽然家里没有人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但韩晓的艺术天分却是与生俱来的。父母见韩晓那么喜欢跳舞,就尽力往这个方向培养韩晓。至今,韩晓都记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钢琴、电子琴了,只记得电子琴都弹坏了七八个。
9岁那年,韩晓考入了山西省晋中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班,一学就是8年。“考试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上的是舞蹈学校,没想到是戏曲表演班。但我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既然考上了,就这么学了下来。”
1994年,山西省举行舞蹈大赛,韩晓所在的戏曲学校表演的舞蹈《山里娃》获得大奖,代表山西省到北京参加演出,同时,戏曲学校还接到北京国际舞蹈节组委会的邀请,邀请舞蹈队到北京参加北京国际舞蹈节。到北京后,韩晓等人就住在北京舞蹈学院。在那里,韩晓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喜欢舞蹈学院的环境、氛围,如果自己也能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该多好!
回到山西后,韩晓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骨子里是个“坏学生”。“我变得不爱学习了,每天脑海里想的就是如何考到北京舞蹈学院去。当时学校成立了一个剧团,时常有演出任务。但我的脑子盘算的都是考试的事情,其他的什么都不想,也不好好参加演出。最后,我还是向老师提出了自己想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要求。”
北京舞蹈学院的“插班生”
到了北京后,韩晓就在北京舞蹈学院住下来,做了两年的“插班生”,专修中国民间舞。“刚到北京时,我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北京舞蹈学院,别的学校从来就没有想过。脑子里也没有转过别的念头,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不是还应该考别的学校。”
长期的舞蹈训练,韩晓因此留下了一身的伤病:颈椎、腰椎、肩部、肘部甚至脚踝都有伤,其中颈椎和腰椎的伤还比较严重,至今都不能做剧烈运动。韩晓突然感到前途很茫然。
在这样的心境下,考完舞蹈学院后,韩晓在爸爸的陪同下,又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也是听别人说有一个电影学院,我爸爸就劝我去试试。尽管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呆了两年,但我根本就不知道北京电影学院在哪里,该怎么走。我爸爸陪着我,一边走一边打听,也没有坐公共汽车,愣是从北京舞蹈学院走到了电影学院。如果坐车的话,实际距离并不长,但我和我爸爸却走了近一天,快下班时才找到电影学院报上了名。”
了解了表演系需要考试的内容后,韩晓就参加考试了。也许是因为没想太多,考试时韩晓一点也不紧张,非常顺利地就过了。“老师问什么我就答什么,心里也没太当回事。毕竟,我已经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考通知书了,心里没有负担。其实我对做小品什么的并不熟悉,但三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会什么。我灵机一动就唱了一段我小时候学过的折子戏,一边表演一边唱,一点都不紧张。”
就这样,韩晓同时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文考通知书。
表演,让我愈来愈着迷
刚进电影学院,韩晓过了一段着实“痛苦”的日子。“那时我根本就不懂什么表演,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编小品,老师让我们交作业,我经常交不了,为了这个我没少哭过。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加上我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一个,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我整个人的状态是懵的。”
韩晓庆幸自己遇到了好老师。“老师和系主任对我很好,常常鼓励我,叫我不要着急,慢慢体会。我的运气不错,每次剧组到学校里来挑演员,我每次都会被选上,被叫到外面谈话。本来大一的时候,原则上是不允许出去拍戏的,但老师觉得我应该出去接受锻炼,就同意我去拍戏了。我记得拍的第一部戏叫《警坛风云》,是公安部的一部戏。
拍摄完第一部戏后,韩晓惊喜地发现自己“开窍”了。知道了该怎样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对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不仅不再感到“发怵”,而且很顺利很轻松地就能完成。电影《一曲柔情》剧组挑选演员时,韩晓陪同师哥和师姐去剧组面试。“去了后导演根本都没看我一眼,只是跟我的师哥和师姐谈话,我就在一边坐着。走的时候,我也象征性地留了一份资料。结果没过几天,导演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我能参加拍摄,演女二号。”那是一部有关现代舞的片子,韩晓为了这部电影还专门培训了两个多月的现代舞蹈。2002年1月,《一曲柔情》获美国国际妇女电影节故事片大奖。但韩晓并不满意白己的表演,“现在回头再看我那时的表演真的太稚嫩了,跳舞的那部分不错,毕竟我学习过多年的舞蹈,但表演那部分还太傻,很多地方都演得不是很好。那也是我第一次拍电影,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2年9月,韩晓应邀到韩国参加电影《玲玲》的拍摄,扮演女一号。“那是我第一次到韩国演出,我不懂韩语,戏里所有对白都要用韩文来说,语言首先就是一大关。加上演员的演戏方法、导演的导演风格、剧组的工作人员工作状态以及制作班底的制度都和国内很不同,刚开始去的时候我自己觉得压力大得都快要崩溃了。”
韩晓让翻译把台词都翻译成中文,便于理解,而且和韩文对照背起来也比较容易。那一个月的时间,韩晓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除了背台词,过语言关,韩晓还演唱了电影主题曲,每周进两次录音棚。另外还要向武打师学功夫,拍打戏。当这部电影拍摄完后,韩晓觉得自己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时只是觉得自己那一个月就像拼命一样,没日没夜地工作,满脑子想的除了电影还是电影。但回过头来看,我的演技得到很大提高。那是一段很值得回味的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尽管韩晓觉得自己一直很顺利,但她也有过一段并不太顺利的生活。“在上学的时候我从来都是一部戏接着一部戏,从来没想过自己今后万一没戏拍是什么感觉。结果毕业后第二年我就遇上了。”
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韩晓几乎没有拍过戏,那是韩晓状态最低靡的时候。“一直以来我都很顺利:在戏校的时候,老师喜欢我,我也是我们戏校的台柱子;考上电影学院,一直就有人找我拍戏,慢慢地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性格很好强。结果毕业后就遇到了没戏拍的现实,我当时非常受不了,想不通。”
那时韩晓最怀念的就是舞台,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舞台上去跳舞,每天都在家里翻看自己以前在舞台上的照片。“现在回头想想,那一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现在,我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事情。比起别人,我已经算很幸运了,一切顺其自然吧。我不能再强求什么,尤其不能跟自己较劲。”
韩晓很守时。见面那天,她戴着一副白色的银耳环,耳环上还缀着几颗黄豆大的小球球,一走路就晃来晃去的。听到别人夸她的耳环很别致时,她顿时露出一脸的得意:“是吧?我也觉得好看。其实我是看了一个朋友戴着同样款式的戒指,觉得很好玩,就专门到那家店里去看了看。结果没买成戒指,倒是意外地发现了这副耳环。”
韩晓其实是个很安静的女孩。如果没有她什么事情,就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看杂志。只有在聊天时,说到高兴处真实流露出来的兴奋神情,分明地显示了她其实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小女孩。
北京,是我从小的梦想
韩晓是山西人。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只要一听到音乐,她就会随着音乐跳个不停。虽然家里没有人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但韩晓的艺术天分却是与生俱来的。父母见韩晓那么喜欢跳舞,就尽力往这个方向培养韩晓。至今,韩晓都记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钢琴、电子琴了,只记得电子琴都弹坏了七八个。
9岁那年,韩晓考入了山西省晋中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班,一学就是8年。“考试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上的是舞蹈学校,没想到是戏曲表演班。但我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既然考上了,就这么学了下来。”
1994年,山西省举行舞蹈大赛,韩晓所在的戏曲学校表演的舞蹈《山里娃》获得大奖,代表山西省到北京参加演出,同时,戏曲学校还接到北京国际舞蹈节组委会的邀请,邀请舞蹈队到北京参加北京国际舞蹈节。到北京后,韩晓等人就住在北京舞蹈学院。在那里,韩晓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喜欢舞蹈学院的环境、氛围,如果自己也能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该多好!
回到山西后,韩晓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骨子里是个“坏学生”。“我变得不爱学习了,每天脑海里想的就是如何考到北京舞蹈学院去。当时学校成立了一个剧团,时常有演出任务。但我的脑子盘算的都是考试的事情,其他的什么都不想,也不好好参加演出。最后,我还是向老师提出了自己想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要求。”
北京舞蹈学院的“插班生”
到了北京后,韩晓就在北京舞蹈学院住下来,做了两年的“插班生”,专修中国民间舞。“刚到北京时,我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北京舞蹈学院,别的学校从来就没有想过。脑子里也没有转过别的念头,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不是还应该考别的学校。”
长期的舞蹈训练,韩晓因此留下了一身的伤病:颈椎、腰椎、肩部、肘部甚至脚踝都有伤,其中颈椎和腰椎的伤还比较严重,至今都不能做剧烈运动。韩晓突然感到前途很茫然。
在这样的心境下,考完舞蹈学院后,韩晓在爸爸的陪同下,又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也是听别人说有一个电影学院,我爸爸就劝我去试试。尽管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呆了两年,但我根本就不知道北京电影学院在哪里,该怎么走。我爸爸陪着我,一边走一边打听,也没有坐公共汽车,愣是从北京舞蹈学院走到了电影学院。如果坐车的话,实际距离并不长,但我和我爸爸却走了近一天,快下班时才找到电影学院报上了名。”
了解了表演系需要考试的内容后,韩晓就参加考试了。也许是因为没想太多,考试时韩晓一点也不紧张,非常顺利地就过了。“老师问什么我就答什么,心里也没太当回事。毕竟,我已经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考通知书了,心里没有负担。其实我对做小品什么的并不熟悉,但三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会什么。我灵机一动就唱了一段我小时候学过的折子戏,一边表演一边唱,一点都不紧张。”
就这样,韩晓同时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文考通知书。
表演,让我愈来愈着迷
刚进电影学院,韩晓过了一段着实“痛苦”的日子。“那时我根本就不懂什么表演,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编小品,老师让我们交作业,我经常交不了,为了这个我没少哭过。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加上我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一个,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我整个人的状态是懵的。”
韩晓庆幸自己遇到了好老师。“老师和系主任对我很好,常常鼓励我,叫我不要着急,慢慢体会。我的运气不错,每次剧组到学校里来挑演员,我每次都会被选上,被叫到外面谈话。本来大一的时候,原则上是不允许出去拍戏的,但老师觉得我应该出去接受锻炼,就同意我去拍戏了。我记得拍的第一部戏叫《警坛风云》,是公安部的一部戏。
拍摄完第一部戏后,韩晓惊喜地发现自己“开窍”了。知道了该怎样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对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不仅不再感到“发怵”,而且很顺利很轻松地就能完成。电影《一曲柔情》剧组挑选演员时,韩晓陪同师哥和师姐去剧组面试。“去了后导演根本都没看我一眼,只是跟我的师哥和师姐谈话,我就在一边坐着。走的时候,我也象征性地留了一份资料。结果没过几天,导演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我能参加拍摄,演女二号。”那是一部有关现代舞的片子,韩晓为了这部电影还专门培训了两个多月的现代舞蹈。2002年1月,《一曲柔情》获美国国际妇女电影节故事片大奖。但韩晓并不满意白己的表演,“现在回头再看我那时的表演真的太稚嫩了,跳舞的那部分不错,毕竟我学习过多年的舞蹈,但表演那部分还太傻,很多地方都演得不是很好。那也是我第一次拍电影,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2年9月,韩晓应邀到韩国参加电影《玲玲》的拍摄,扮演女一号。“那是我第一次到韩国演出,我不懂韩语,戏里所有对白都要用韩文来说,语言首先就是一大关。加上演员的演戏方法、导演的导演风格、剧组的工作人员工作状态以及制作班底的制度都和国内很不同,刚开始去的时候我自己觉得压力大得都快要崩溃了。”
韩晓让翻译把台词都翻译成中文,便于理解,而且和韩文对照背起来也比较容易。那一个月的时间,韩晓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除了背台词,过语言关,韩晓还演唱了电影主题曲,每周进两次录音棚。另外还要向武打师学功夫,拍打戏。当这部电影拍摄完后,韩晓觉得自己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时只是觉得自己那一个月就像拼命一样,没日没夜地工作,满脑子想的除了电影还是电影。但回过头来看,我的演技得到很大提高。那是一段很值得回味的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尽管韩晓觉得自己一直很顺利,但她也有过一段并不太顺利的生活。“在上学的时候我从来都是一部戏接着一部戏,从来没想过自己今后万一没戏拍是什么感觉。结果毕业后第二年我就遇上了。”
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韩晓几乎没有拍过戏,那是韩晓状态最低靡的时候。“一直以来我都很顺利:在戏校的时候,老师喜欢我,我也是我们戏校的台柱子;考上电影学院,一直就有人找我拍戏,慢慢地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性格很好强。结果毕业后就遇到了没戏拍的现实,我当时非常受不了,想不通。”
那时韩晓最怀念的就是舞台,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舞台上去跳舞,每天都在家里翻看自己以前在舞台上的照片。“现在回头想想,那一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现在,我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事情。比起别人,我已经算很幸运了,一切顺其自然吧。我不能再强求什么,尤其不能跟自己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