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的综合应用过程,抓好习作指导这一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标就有这样的表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而,在习作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所提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培养儿童作文动机;让学生运用小练笔为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将作文和生活相结合;改变作文评语形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愿望,那么写作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主动写,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某个作业。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体验更多的快乐,树立自信心,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展现自己。比如学生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听评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肯定的评价,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投稿。如果学生能有自己刊登的文章,就会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和教师的表扬,这样也会不失时机地鼓励到其他同学,从而调动他们发表文章的积极性,调动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再次,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打印成册,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心里會有成功的感觉。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才能增强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重视培养儿童作文动机
在作文教学中模式化的作文训练中经常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挫伤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将作文教学与儿童的心理需求紧密的契合在一起。否则学生将对作文失去兴趣,怀疑作文的意义,从心里排斥写作,那无论是从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还是从语文作文教育的全局考虑,都会使作文教学失去意义。所以在作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儿童的作文动机,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改变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现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中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过渡,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当中多让学生动手的作文任务。如《我第一次做饭》、《泡茶》、《xxx实验》、《我帮妈妈xxx》这样的作文题目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三、小练笔为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写作活动的支柱,是艺术上“最杰出的本领”(黑格尔)。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能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安排在课后的小练笔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打基础。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描写的环境气氛和场面,进而想象课文中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想象课文中可能发生的情节和结局。孩子们的想象十分丰富而独特,无拘无束,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既要大胆想象,活跃小练笔的思路,又要合乎情理,用健康的思想实实在在地去想象,踏踏实实地练习作文章。三年级下册《荷花》,写的是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仙子”的画面。尤其是第 4 段“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更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神来之笔,我在学生理解了此话的基础上,让他们合上课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告诉同学们:如果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呢?许多学生产生了奇思妙想,在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想象思维的大胆、创新、有趣、美妙,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在课后的小练笔中,学生们成功展示了他们也勇于和大师级的作者相匹敌,也可以成为池中最美的一朵“荷花”。
四、作文和生活相结合
学生在写作文时,最需要的便是思维,如果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并希望通过模仿别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的。因为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忽略了思维的训练,也没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只有在学生获取灵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下笔有神。写作文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因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获得很多体会,用自己的眼睛感受美、感受快乐。有些学生的文章,总是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就是因为缺少观察。也正是因为生活面的狭窄,缺少社会实践,导致对生活的了解不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适当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多接触,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认识新鲜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拓展其知识面。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写出的作文会更具有文采,也会显得生动、有形。
五、改变作文评语形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改变原来简单的教师一人评价的形式,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以及社会都能参与到作文评价中。实现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师生交流等评价形式。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价当中,自评自改,从而使得学生自己摸索出写作规律,找到写作的技巧。在作文评改中找到习作的问题,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最后推荐优秀习作,让学生充分享受习作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此外还要多进行师生交流,老师多进行面评,在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2.作文的评语要多样化,评语形式更应该多样化
比如采用以问代批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批改性评语使用频率尽量要降低,多使用鼓励性、趣味性的评语。此外评语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在习作过程中也可以在习作完成后。让评语形式“活”起来,“新”起来。让评语有静态形式变为动态的生成过程,从学生习作的细节以及作文整体,写作过程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针对性更强,效果当然也更好。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愿望,那么写作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主动写,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某个作业。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体验更多的快乐,树立自信心,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展现自己。比如学生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听评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肯定的评价,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投稿。如果学生能有自己刊登的文章,就会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和教师的表扬,这样也会不失时机地鼓励到其他同学,从而调动他们发表文章的积极性,调动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再次,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打印成册,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心里會有成功的感觉。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才能增强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重视培养儿童作文动机
在作文教学中模式化的作文训练中经常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挫伤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将作文教学与儿童的心理需求紧密的契合在一起。否则学生将对作文失去兴趣,怀疑作文的意义,从心里排斥写作,那无论是从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还是从语文作文教育的全局考虑,都会使作文教学失去意义。所以在作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儿童的作文动机,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改变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现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中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过渡,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当中多让学生动手的作文任务。如《我第一次做饭》、《泡茶》、《xxx实验》、《我帮妈妈xxx》这样的作文题目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三、小练笔为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写作活动的支柱,是艺术上“最杰出的本领”(黑格尔)。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能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安排在课后的小练笔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打基础。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描写的环境气氛和场面,进而想象课文中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想象课文中可能发生的情节和结局。孩子们的想象十分丰富而独特,无拘无束,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既要大胆想象,活跃小练笔的思路,又要合乎情理,用健康的思想实实在在地去想象,踏踏实实地练习作文章。三年级下册《荷花》,写的是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仙子”的画面。尤其是第 4 段“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更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神来之笔,我在学生理解了此话的基础上,让他们合上课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告诉同学们:如果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呢?许多学生产生了奇思妙想,在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想象思维的大胆、创新、有趣、美妙,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在课后的小练笔中,学生们成功展示了他们也勇于和大师级的作者相匹敌,也可以成为池中最美的一朵“荷花”。
四、作文和生活相结合
学生在写作文时,最需要的便是思维,如果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并希望通过模仿别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的。因为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忽略了思维的训练,也没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只有在学生获取灵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下笔有神。写作文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因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获得很多体会,用自己的眼睛感受美、感受快乐。有些学生的文章,总是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就是因为缺少观察。也正是因为生活面的狭窄,缺少社会实践,导致对生活的了解不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适当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多接触,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认识新鲜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拓展其知识面。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写出的作文会更具有文采,也会显得生动、有形。
五、改变作文评语形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改变原来简单的教师一人评价的形式,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以及社会都能参与到作文评价中。实现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师生交流等评价形式。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价当中,自评自改,从而使得学生自己摸索出写作规律,找到写作的技巧。在作文评改中找到习作的问题,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最后推荐优秀习作,让学生充分享受习作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此外还要多进行师生交流,老师多进行面评,在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2.作文的评语要多样化,评语形式更应该多样化
比如采用以问代批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批改性评语使用频率尽量要降低,多使用鼓励性、趣味性的评语。此外评语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在习作过程中也可以在习作完成后。让评语形式“活”起来,“新”起来。让评语有静态形式变为动态的生成过程,从学生习作的细节以及作文整体,写作过程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针对性更强,效果当然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