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50年坚守一句承诺:给看病难的村民治病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句朴实的语言,一份份坚定的决心,在贵州高原大地上,开出一朵朵明亮鲜艳的“脱贫攻坚”之花。老同志们理想坚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根基层、只争朝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崇高精神,令人敬佩学习。
  乡村医生,最初名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大多数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维护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今年70岁的雍元书,正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中的一员。50年来,他坚守着当初“给看病难的村民治病”的诺言,默默守护着湄江湖村3000多人的他用生命与健康。他给当地几代人看过病,他是很多人心中的救命恩人。今年初,他荣获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最美医生”称号。
  失去亲人,让他立志从医
  湄江湖村因环绕湄江湖而得名,它距离复兴镇7.8公里,四周青山环绕,地理位置偏僻,被村民们称为“鸡鸣四镇”。过去,整个村子的人都很贫穷,加上交通不方便,看个病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到镇上,常常人还没到医院,就在路上没了。于是,在没有村医的那些年,村子里的人常常小病拖成大病,最终不治而亡。雍元书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就是因为小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最终失去生命。那一年,他十四岁,看着兄弟姐妹、乡里乡亲相继离去,就立志学医,发誓要让更多的村民有病能马上得到医治。?
  为了学习医学知识,1966年,18岁的雍元书到杨家坪公社培训两个月,以后陆续接受各种培训。20岁时,他成为原红龙大队的一名卫生员。两年后,他担任红龙大队赤脚医生,用一根针(针灸)、一把草药为村民防病治病。为了挖草药,他经常要走很远的路,爬很高的山,跌倒了又站起来继续前行,只为心中那一份坚定的信念。
  1980年,雍元书从湄潭卫校毕业,他仍选择回村当一名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当地的村民都知道,找雍医生看病,不管有钱没钱他都会尽心治疗。每当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村民,他还会免掉医药费。村民们说,生个病只要雍医生在就安心。
  他是村民心中最有医德的医生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大清早,会是谁呢?村医雍元书披上外衣,开门一看,是小时候一起念过私塾的同学。只见他一脸焦急,“快!马山镇清江村的一户村民才生娃娃三天,大人小孩都在发高烧,你赶紧去救命。”走路到清江村需要一个小时,坐船只要30分鐘。为了赶时间,不会游泳的雍元书决定坐渔船过去。他背上医药箱,跟着来人上了狭窄的渔船。
  寒冷的二月,渔船在湄江湖上逆风而行,一阵波浪打来,险些翻船。这时,“旱鸭子”雍元书是有些害怕的,但为了赶去治病,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经过他的诊治,病人的身体渐渐恢复健康。至今,只要看见雍元书,这户人家都会称他为“救命恩人”。
  村民们提到雍元书无不竖大拇指。村民黄长友说:“在我们这个村,雍元书是村民最敬佩的老人,我们家四代人都请他看病。他都是背着医药箱,自己步行到每家每户去诊治,有时候看到哪家有点困难,他钱都不收。他是我们心目中最有医德的医生。”
  他希望国家能为村医们解决养老问题
  1972年11月,雍元书在村合作医疗室以先进工作者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下,他庄严地宣誓“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如今70岁的雍元书,身体已大不如前,背不动医药箱了,走路也没原来利索,可他舍不得这个村子的父老乡亲。雍元书曾有4次机会进入国家编制系统,退休了可以拿国家退休金安度晚年,可他都放弃了。
  从医50年,回首往事,雍元书说自己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患者,唯独对不起家人。
  “我没有辅导过孩子学习,也没有帮妻子做过农活,在老父亲病重时,也没能在他身边照顾他。最让我难过的是,2008年的一天晚上,我看完病人赶回家去看父亲,病重的他躺在床上,屋里都是他的排泄物,曾经那么讲究的父亲,却因多功能器官衰竭而变得无能为力。那一刻我的心好痛,我太对不起父亲了……”说到这里,雍元书的眼眶渐渐湿润,声音也哽咽起来。
  在无怨无悔为村民服务的同时,雍元书还有一个心愿:“我们乡村医生是国家医疗卫生的网底,都想有一番作为,为老百姓看好病、服务好、保障村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国家能为村医们解决养老问题,以消除后顾之忧。”
其他文献
近日,红花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离退局局长童爱军率队来到88岁的离休干部岳进旺家,说心坎话,如其女儿一样,一说就是两个多小时。此次走访化解了老同志心里的不愉快。临近晚饭,岳老干坚决要求必须留下,一顿便饭拉近了老干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诠释了走访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双高期”服务好老干部的重要工作措施,一定要把走访看望老干部作为经常性、常态化的工作抓好抓实。  红花岗区离退局以走访老
期刊
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七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  我并没有想到父親的最后离去竟这么快。以往家里出什么事,我都有感应,就在他来西安检查病的那天,清早起来我的双目无缘无故地红肿,下午他一来,我立即感到有悲苦之灾了。经检查,癌已转移,半月后送走
期刊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社部和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18年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人社部规〔2018〕3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了今年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工作。  这是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21号)之后首次提标,标志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开始
期刊
当94岁的潘鼎坤教授站在讲台上时,就像一棵老树。背微驼着,但腰板还是笔直的,透着颤巍巍却利落的劲儿,落步又极稳,像是讲台上有他的根。  潘鼎坤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好不容易退休,但没几年他又重新走上讲台,“过一过自己上课的瘾,重温旧梦。”他说着,眉梢眼角都漾起笑意。  授课间,四块大黑板很快写满,学生要帮他擦,潘鼎坤一挥手:“不用,我自己来。”刷刷几下擦干净,又继续写。  一堂课3小时
期刊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关于父亲的一些往事又在我的脑海闪现。  父母一共养育了6个子女。我们六姊妹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也给父母带来了艰辛。父亲与母亲历尽艰辛,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却为我们经营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使我们在艰难困苦的年代也能健康地成长。  1964年,农村蔓延“种庄稼”(天花病),村里死了很多小孩,我和二妹及三弟也不幸染上。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我和二妹痊愈,三弟
期刊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父亲的什么,可不知从何着手,直到有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  父亲出远门旅行,进火车站那一瞬间的背影——满头银发、已不再挺拔的身躯,定格在我的脑海,成为经典的永恒。  曾看过一篇题为《父母老了,你准备好了吗?》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死亡’相比,‘老’是一种更能体现时间残酷的漫长过程。前者是一瞬间的断裂,而后者,则是在你不经意间慢慢侵入你的生活。在父母的老年斑里、在他们逐渐不再
期刊
“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众人關切的目光中,一位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稳步爬上扶梯,登上了不满周岁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的万顷波涛中,缓缓驶向海底的沉积珊瑚礁,观察采样长逾8小时,最大下潜深度1410米。  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一位82岁高龄、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科学大家。  走出载人舱,汪品先精神饱满,
期刊
2018年5月14日上午,珠穆朗玛之上,一双钢制的假肢,“砰”地一下,插在了山岩的积雪上,此刻,世界上再没有一座山比这双假肢的主人更高。  据夏伯渝登山团队消息,北京时间,2018年5月14日10时26分,69岁的中国无腿老人夏伯渝,第五次挑战登顶珠峰成功!43载坚持的力量,换来的是实现登上世界之巅的梦想,他成为了中国登上珠峰年龄最大的人。  磨难:第一次攀登珠峰,双脚截肢  夏伯渝与珠峰结缘于1
期刊
阿哈水库——贵阳市民饮用水“三大水缸”之一,水库上游的水源地金钟河两岸绿树成荫,清幽静谧。一周有两三天的早晨,金钟河边有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沿河而行,一条藜杖,一个挎包,一边看,一边记,她就是今年81岁的环保志愿者雷月琴。藜杖支撑着她走完近10公里的河坝路,挎包里装着她记录沿岸污染地图的小本子。  雷月琴是贵阳市第一个注册环保志愿者。1984年从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退休,至今34年,她环保的脚步从未停
期刊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这是王尽美写于1918年的一首小诗。那一年他刚满20岁,在家乡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人的笔下,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畅,唯有对时代的冷眼相观,在胸中郁结起一股热血豪气。彼时中华,国虽泱泱,萎靡倾颓,列强斜睨。  王尽美在泉城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