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浅层浅水流灾害风险评价与防灾方法研究

来源 :石油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海洋油气资源,尤其是深水资源成为了新一轮的勘探开发热点.深水油气资源具有储量高、潜力大、探明率低的特点,但同时也伴随着浅层地质灾害等陆上钻井不曾面临的问题.浅水流灾害是一种频繁的浅层地质灾害,其实质为深水浅层发育的超压砂体,主要由地层中快速沉积和不平衡压实作用形成.浅水流灾害破坏力大、分布区域广,对井壁、套管、井口等均有影响,严重破坏井筒完整性.本文首先阐述浅水流灾害的概念、危害及主要成因,其次总结了浅水流的识别预测技术、风险评价方法及相关防控措施,最后提出了风险评价及综合防灾方法.浅水流的识别与预测方法主要有测井法和反射地震法两种,其中反射地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通过Vp/Vs值的异常变化实现浅水流超压砂体的识别.目前,浅水流灾害的风险评价工作侧重于钻前预测,以定性判断为主,缺乏定量分析,但近年来涌现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正不断填补这块空白.浅水流的预防和控制作业主要包括井控措施和工作液体系优化.本文综合了现阶段浅水流灾害的风险预测及评价工作,提出一套新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将风险评价体系与防灾措施相结合,形成动态防灾方法.该防灾方法可合理规划浅水流区域钻井作业施工,并将风险评价方案与应对机制有机结合,并且可在作业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从而提高钻井作业的灵活性和防灾能力.最后,本文展望了浅水流灾害防灾工作的发展趋势,认为浅水流流动破坏机制的基础研究、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其他文献
储气库是天然气季节性和应急性调峰的重要设施.由于储气库的储层地质条件和注采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使得储气库注采方案的设计难度较大.考虑到储气库注采方案的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最优的储气库注采方案,本文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储气库注采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首先,建立储气库注采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分析评价的基础.该指标体系包含注采井数量、注采井层位、注采能力、注采效率、注采能耗等指标.然后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求解各指标权重.基于模糊隶属函数法,选择梯形和岭形隶属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在获得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潜在替代能源,提高开采效率对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开源程序HydrateResSim,针对具有强封闭性边界的第三类水合物藏薄层进行了直井和径向井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产能模拟,对比了直井和径向井降压开采过程中温度场、压力场、水合物饱和度及产能变化规律,分析了径向井降压开采增产机理.模拟发现径向井降压开采能够显著降低近井区域的渗流阻力,增加储层中的有效泄流面积.通过促进压降向储层内部传播,径向井不仅扩大了水合物的分解范围,也减缓了开采过程中水合物的二次生成.由于水合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常采用酸化去除近井地带污染、提高单井产能,其改造效果受酸液在储层中流动、反应、缝洞溶蚀规律影响,但目前缝洞型储层中酸液流动反应规律还未系统研究过.针对该问题,本文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数学建模研究,首先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生成基质孔隙、溶洞孔隙空间分布,其次利用概率分布函数生成符合地质统计规律的天然裂缝分布,将三者结合得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基质、溶洞、天然裂缝空间分布.然后与双重尺度蚓孔扩展模型结合形成缝洞型储层酸液流动、酸岩反应、孔缝演化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编制模
渗透率是衡量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畅通程度的参数,是反映储层渗流特性进行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岩心孔渗实验数据中,相同孔隙度数值的岩心渗透率数值相差1至2个数量级,利用常规解释方法进行渗透率解释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储层评价要求.本论文运用FZI累积频率划分方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分类后的四类储层孔隙度、渗透性差异明显,且每一类储层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征基本一致,说明利用FZI值划分储层类型的合理性
当前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与产业有效融合应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HSE体系管理落地,实现HSE管理的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时代HSE监管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石油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已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管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仍依靠传统方法进行监管,数字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协同监管要求。中国石油将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HSE监管模式创新和变革,通过监管方式优化和转变,提升监管效率和效益。建议按照公司数字化转型架构,统一开展HSE监管模式顶层设计;依托数
在四川、新疆等地区深井、超深井钻井过程中,硬脆性地层易发生持续崩落掉块,导致频繁卡钻.基于传统井壁失稳理论,现场主要采用逐步提高钻井液密度的方式应对该复杂难题,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深度超过7000 m的重点油气井在提高钻井液密度后,井壁崩落掉块现象不但没有减缓,反而会瞬时垮塌而填埋钻具,很多井只能侧钻,甚至还有一些井井眼报废.由于缺乏理论支撑,硬脆性地层井壁崩落掉块难题一直无法有效防控,成为了制约深井超深井的钻井关键难题之一.本文基于硬脆性地层井壁崩落掉块现象与隧道开挖等工程中的岩爆情况相似,聚焦灰岩、白
准确的水质预测是评估油田联合站采出水处理效果的重要依据,为水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传统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和耗时性长等缺点,现有部分研究借助于机器学习方法,但对数据噪声和数据非线性考虑不足.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两层分解算法与改进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通过两层分解算法消除冗余噪声,提取初始数据主要特征.利用分层抽样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划分,避免传统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偏差.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选支持向量机参数,提高全局收敛能力.针对桩西采油厂联合站4个案例,依据相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决定系数3个评价指标对提
为了解决油田开发中的石油烃土壤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将氧化镁作为修复剂配方成分,对其与粉煤灰、氧化钙配伍进行石油烃污染修复的可行性,从机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氧化镁粉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煤灰提供大量Al、Si等活性位点,氧化镁与氧化钙的碱性作用,会协同将石油烃吸附并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且该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从而达到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为了验证上述机理,以吉林油田扶余和红岗采油厂原油为污染物,通过调整3种成分的配比,实验研究修复剂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扶余原油最佳复配
在相关事故概率统计数据缺少的情况下,为提高LNG储备库的整体安全性,解决传统安全性分析方法无法考虑复杂系统内部关联性、事故分析思路较为分散、忽视组件交互及宏观控制的问题,保证液化天然气储备库分层翻滚事故和火灾事故正演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基于系统论事故分析模型(Systems-Theoretic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及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的LNG储备库典型事故正演模型,使得后续系统隐
中国石油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在全集团开展对标管理工作,要求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寻找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优化设计了一套对标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外3家知名科研机构开展全面对标,深入分析在自主创新能力、成果创效能力、科技人才激励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综合研判发展趋势,制定改进措施。具体包括: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全面增强创新创效能力;加快新业务培育和成果转化,稳步提升业务增长能力;持续推进提质增效,不断提高企业运营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