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知识点、难点。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学习,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网络环境;思考探索
1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管理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在的很多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学,教师的教学思路还比较陈旧,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1.2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
现如今,各个中职院校的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使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能力,因此现阶段,中职院校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教育的外在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质,深入挖掘计算机技能,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激发自我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前提。
2 计算机教学
2.1 构建教学框架。
“支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会接受老师新的教学方法。之后在构建教学框架,这也是当前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知道有很多中职生都已经接触电脑手机各种移动终端。但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接触信息技术较少。这就给计算机教学工作带来难点,因为很多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的程度不同。所以说老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就要合理地构建教学框架。让理解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挑战自我提升自己。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选取中职计算机的一节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首先老师就要确认这个知识点能分为几个环节,之后结合课本的知识点一些理论基础,在网上寻找相关的信息等多种方式,把这一节课的学习框架构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自己的学习,并且理解理论基础知识,也能在上机课上快速熟练的操作。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聊天软件进行课程的引导。这样学生也能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2.2 设立问题支架。
要知道学生光有学习的兴趣可不行,必须要进行思考才能理解掌握知识点。学生要带着问题思考,才能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心更加仔细,因为想要知道答案有好奇心,才能更专心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支架教学设立一个问题情景。能够成功的,带领学生进入这个情景中。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点,逐渐形成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深入到较难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就能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的思考,独立探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依旧选取一节课“信息的加工”。老师可以改变教学环节,上课之前自己剪辑一些学生比较流行,喜爱的动画片、电视剧之类的片段。在上课之前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思考剪辑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然后在打开课本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如果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引导,带领学生翻阅课本。这样学生就有了操作的兴趣,带着问题去寻找思考,才能让他们养成积极主动学习思考的好习惯,培养锻炼学生的积极性。[1]
2.3 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还要注意一点,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合理的运用这一点,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要知道实际操作起来可以让那些理解能力较好,成绩较好的学生带领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也就是以优带劣。学生在完成老师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挑战的过程中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也更有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能锻炼一部分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所以说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才能根据这些差异分配小组。还要在小组中分配任务,这样才不会出现浑水摸鱼、消极懈怠的现象,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选取一节课“信息获取”。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要结合教学现状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合理的分配小组。每一个人都要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在网站上查找相关知识:历史、体育等等。之后再下载下来保存。根据不同小组成员完成的速度就能知道哪个学生适合哪些工作。老师,可以进行再分配,一些学生可以负责查找统计,一部分学生可以下载保存,另一部分学生可以把这些下载下来的文件分类汇总,之后才能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每个学生挑战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我们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也能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2.4 在学习评价中引入微课。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老师,拥有更多的学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共享学校的资料库,资料库中,有很多老师上传的微课视频。老师在教学课程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需要借助网络技术。[3]
例如,学生的任务完成之后,通过微博微信的方式发给老师,老师和学生可以沟通交流。此外,学生还要定时观看微课视频,每观看一个微课视频,或者是每一个视频答题的得分率,最终都要算进期末考试的成绩中。
3 总结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锻炼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全明.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121-121.
[2]刘秀丽.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J].职业,2016(28).
[3]张东梅.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10(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网络环境;思考探索
1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管理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在的很多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学,教师的教学思路还比较陈旧,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1.2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
现如今,各个中职院校的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使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能力,因此现阶段,中职院校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教育的外在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质,深入挖掘计算机技能,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激发自我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前提。
2 计算机教学
2.1 构建教学框架。
“支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会接受老师新的教学方法。之后在构建教学框架,这也是当前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知道有很多中职生都已经接触电脑手机各种移动终端。但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接触信息技术较少。这就给计算机教学工作带来难点,因为很多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的程度不同。所以说老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就要合理地构建教学框架。让理解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挑战自我提升自己。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选取中职计算机的一节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首先老师就要确认这个知识点能分为几个环节,之后结合课本的知识点一些理论基础,在网上寻找相关的信息等多种方式,把这一节课的学习框架构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自己的学习,并且理解理论基础知识,也能在上机课上快速熟练的操作。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聊天软件进行课程的引导。这样学生也能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2.2 设立问题支架。
要知道学生光有学习的兴趣可不行,必须要进行思考才能理解掌握知识点。学生要带着问题思考,才能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心更加仔细,因为想要知道答案有好奇心,才能更专心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支架教学设立一个问题情景。能够成功的,带领学生进入这个情景中。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点,逐渐形成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深入到较难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就能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的思考,独立探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依旧选取一节课“信息的加工”。老师可以改变教学环节,上课之前自己剪辑一些学生比较流行,喜爱的动画片、电视剧之类的片段。在上课之前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思考剪辑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然后在打开课本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如果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引导,带领学生翻阅课本。这样学生就有了操作的兴趣,带着问题去寻找思考,才能让他们养成积极主动学习思考的好习惯,培养锻炼学生的积极性。[1]
2.3 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还要注意一点,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合理的运用这一点,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要知道实际操作起来可以让那些理解能力较好,成绩较好的学生带领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也就是以优带劣。学生在完成老师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挑战的过程中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也更有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能锻炼一部分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所以说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才能根据这些差异分配小组。还要在小组中分配任务,这样才不会出现浑水摸鱼、消极懈怠的现象,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选取一节课“信息获取”。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要结合教学现状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合理的分配小组。每一个人都要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在网站上查找相关知识:历史、体育等等。之后再下载下来保存。根据不同小组成员完成的速度就能知道哪个学生适合哪些工作。老师,可以进行再分配,一些学生可以负责查找统计,一部分学生可以下载保存,另一部分学生可以把这些下载下来的文件分类汇总,之后才能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每个学生挑战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我们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也能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2.4 在学习评价中引入微课。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老师,拥有更多的学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共享学校的资料库,资料库中,有很多老师上传的微课视频。老师在教学课程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需要借助网络技术。[3]
例如,学生的任务完成之后,通过微博微信的方式发给老师,老师和学生可以沟通交流。此外,学生还要定时观看微课视频,每观看一个微课视频,或者是每一个视频答题的得分率,最终都要算进期末考试的成绩中。
3 总结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锻炼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全明.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121-121.
[2]刘秀丽.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J].职业,2016(28).
[3]张东梅.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