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生思想一直以来是我国共产党所坚持并奋斗的主要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形式,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正确的民主思想进行了诸多改革,最终实现了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本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思想内容研究入手,并针对一些实践性内容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在当时历史时期我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生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启示意义
民生问题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我国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历了民生改革之后,才实现我国现有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学界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生思想研究存在着实践性缺乏的特点。在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式上,民生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和明显,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仅仅是依靠国家的重视力度无法完全实现民生思想的科学落实。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的民生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地主阶级拥有土地的现象,实现土地改革,在此期间我国共产党主要利用了以下手段实现了民生改革。第一,改革土地政策,实现耕地农民所有。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国家,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下,农业仍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改变当时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和支配使用状态,我国共产党实行了将耕地农有化的土地政策。第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国家民众生活在复杂和混乱的社会政治状态下,由于弱势群体的利益无法保障,因此我国共产党提出保障妇女的权利地位的改革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弱势群体最基本权利。第三,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无法保证正常的民生所需,我国共产党实施了一些比较科学的发展手段,例如建设水利、开展合作生产、开荒种地等,此外还加重了对科学发展农业研究的落实。第四,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各项政策始终坚持保护群众权益,保障群众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民生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发展战略,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正是由于群众路线的指引作用,为我国共产党走民生发展道路指明方向。首先共产党对民生相关的问题强化认识,深入分析其重要性并及时予以解决,在制定国家的政策制度时,以保证民生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提出经济发展为主的方针。其次加强对农业生产水平的建设提高,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工作,除了利用传统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并完成自给自足目标,同时也加入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全面发挥各种可用资源的优势,寻求提高生产水平的便捷途径。再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已经将民生基本保障的问题纳入国家保障机制中,通过专门社会保障机构实施社会救济,保障社会稳定,同时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使他们能够享受同样的合理权益。最后将民众划入国家政治的参与群体中,通过民主选举的制度推广实施,实现了国家的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民生思想。解放战争时期面临着国家混乱的国内形式,一些地方封建势力仍然在国内不同地区盘踞,我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以群众为基础,通过依靠群众力量、团结群众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因此也实行了一些重要的民生举措,有效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获取了群众的坚强后盾。该时期民生思想主要已通过一下实践得以体现,首先将耕用土地分给每一位农民,让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其次强化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普及,改变社会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态,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养;再次以民生需求出发,通过有效的手段为保障民生需求而努力改进社会制度,优化民生利益相关的各种政策,使每一项制度都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实现全民利益的满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实践
(一)继承与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以群眾基础为出发点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在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所针对的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深入剖析,为我国以基础阶层为主导力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独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斗争、独立、发展的长期过程中,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作出了正确的继承,同时还针对我国的特定形势,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并将马克思主义以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来实现国家建设的理论进行了科学的转变,落实到我国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后盾,同时还将这种思想基础在我国的环境下很好的发扬并继承下来。
(二)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发展史就是以解决民生重要问题为引导的发展变迁过程,对民生问题的坚持与贯彻实现了国家在不断改善民生问题的同时,获得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领导地位,保持了国家的有序社会状态。民生思想不仅是将以群众基础为依据作为实现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手段,更是我国共产党在不断线斗争过程中所总结和验证出来的真理。在每一个斗争阶段,都是在满足了民生需求的基础上,依靠群众的力量,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状态,为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目标铺平道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当代启示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注重民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求国家的一切政策和制度要从民生利益的角度为出发点,使各项国家的政策行为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标准,实现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满足。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曾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指导,这一原则一直是我国共产党在寻求国家和社会变革工作中要坚持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行为前提和目的的行为,带来了国家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国共产党更要继续坚持不变的以民生利益出发,时刻保持国家制度的实施能够满足民生需求,保持社会的稳步发展。
(二)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我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方针,在不同时期虽然有相应的调整,但基本原则从未发生的改变。我国共产党的任何行为和决定,只有从群众利益出发,并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显著的社会效应,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反动力量的强大,与我国共产党薄弱的经济实力和硬件水平造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共产党充分依靠了群众基础,并长期的坚持才获得战争的胜利。在当今国家的发展水平下,社会事业的全面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的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因此只有国家的行为始终为民生利益提供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才能依靠群众的伟大力量,实现国家的发展建设目标。
(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发展依靠的是群众力量,发展的前提是各项政策制度要符合实际,如果仅仅是从满足民生需求、维持民生利益的方面出发,而不结合国家的实情和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政策和制度就缺少了事实基础,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可实施性,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同时也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国家的发展行为与改革政策,应当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并全面的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然后再寻求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现实方法,并最终付诸实施。
结束语
民生问题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同时还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坚实的群众基础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目标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共产党更要始终坚持从民生利益出发,寻求国家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吴钧伟.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生思想及实践[D].扬州大学,2012.
关键词:民生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启示意义
民生问题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我国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历了民生改革之后,才实现我国现有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学界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生思想研究存在着实践性缺乏的特点。在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式上,民生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和明显,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仅仅是依靠国家的重视力度无法完全实现民生思想的科学落实。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的民生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地主阶级拥有土地的现象,实现土地改革,在此期间我国共产党主要利用了以下手段实现了民生改革。第一,改革土地政策,实现耕地农民所有。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国家,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下,农业仍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改变当时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和支配使用状态,我国共产党实行了将耕地农有化的土地政策。第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国家民众生活在复杂和混乱的社会政治状态下,由于弱势群体的利益无法保障,因此我国共产党提出保障妇女的权利地位的改革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弱势群体最基本权利。第三,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无法保证正常的民生所需,我国共产党实施了一些比较科学的发展手段,例如建设水利、开展合作生产、开荒种地等,此外还加重了对科学发展农业研究的落实。第四,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各项政策始终坚持保护群众权益,保障群众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民生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发展战略,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正是由于群众路线的指引作用,为我国共产党走民生发展道路指明方向。首先共产党对民生相关的问题强化认识,深入分析其重要性并及时予以解决,在制定国家的政策制度时,以保证民生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提出经济发展为主的方针。其次加强对农业生产水平的建设提高,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工作,除了利用传统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并完成自给自足目标,同时也加入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全面发挥各种可用资源的优势,寻求提高生产水平的便捷途径。再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已经将民生基本保障的问题纳入国家保障机制中,通过专门社会保障机构实施社会救济,保障社会稳定,同时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使他们能够享受同样的合理权益。最后将民众划入国家政治的参与群体中,通过民主选举的制度推广实施,实现了国家的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民生思想。解放战争时期面临着国家混乱的国内形式,一些地方封建势力仍然在国内不同地区盘踞,我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以群众为基础,通过依靠群众力量、团结群众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因此也实行了一些重要的民生举措,有效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获取了群众的坚强后盾。该时期民生思想主要已通过一下实践得以体现,首先将耕用土地分给每一位农民,让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其次强化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普及,改变社会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态,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养;再次以民生需求出发,通过有效的手段为保障民生需求而努力改进社会制度,优化民生利益相关的各种政策,使每一项制度都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实现全民利益的满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实践
(一)继承与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以群眾基础为出发点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在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所针对的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深入剖析,为我国以基础阶层为主导力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独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斗争、独立、发展的长期过程中,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作出了正确的继承,同时还针对我国的特定形势,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并将马克思主义以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来实现国家建设的理论进行了科学的转变,落实到我国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后盾,同时还将这种思想基础在我国的环境下很好的发扬并继承下来。
(二)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发展史就是以解决民生重要问题为引导的发展变迁过程,对民生问题的坚持与贯彻实现了国家在不断改善民生问题的同时,获得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领导地位,保持了国家的有序社会状态。民生思想不仅是将以群众基础为依据作为实现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手段,更是我国共产党在不断线斗争过程中所总结和验证出来的真理。在每一个斗争阶段,都是在满足了民生需求的基础上,依靠群众的力量,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状态,为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目标铺平道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当代启示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注重民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求国家的一切政策和制度要从民生利益的角度为出发点,使各项国家的政策行为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标准,实现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满足。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曾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指导,这一原则一直是我国共产党在寻求国家和社会变革工作中要坚持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行为前提和目的的行为,带来了国家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国共产党更要继续坚持不变的以民生利益出发,时刻保持国家制度的实施能够满足民生需求,保持社会的稳步发展。
(二)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我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方针,在不同时期虽然有相应的调整,但基本原则从未发生的改变。我国共产党的任何行为和决定,只有从群众利益出发,并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显著的社会效应,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反动力量的强大,与我国共产党薄弱的经济实力和硬件水平造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共产党充分依靠了群众基础,并长期的坚持才获得战争的胜利。在当今国家的发展水平下,社会事业的全面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的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因此只有国家的行为始终为民生利益提供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才能依靠群众的伟大力量,实现国家的发展建设目标。
(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发展依靠的是群众力量,发展的前提是各项政策制度要符合实际,如果仅仅是从满足民生需求、维持民生利益的方面出发,而不结合国家的实情和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政策和制度就缺少了事实基础,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可实施性,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同时也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国家的发展行为与改革政策,应当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并全面的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然后再寻求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现实方法,并最终付诸实施。
结束语
民生问题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同时还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坚实的群众基础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目标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共产党更要始终坚持从民生利益出发,寻求国家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吴钧伟.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生思想及实践[D].扬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