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夜风雨过后,零落了一地深红浅粉。但好在此花本就重葩叠萼、枝繁叶茂,因此虽遭了一整夜摧折,这晚风停雨歇之时,留在枝头的依旧是一派花团锦簇,仍可玩赏,仍可映酒。
一 夜谈
月是满月。
花是海棠。
昨夜风雨过后,零落了一地深红浅粉。但好在此花本就重葩叠萼、枝繁叶茂,因此虽遭了一整夜摧折,这晚风停雨歇之后,留在枝头的依旧是一派花团锦簇,仍可玩赏,仍可映酒。
花下便有美酒,二人秉烛夜游。
只见左边那个身形纤弱,白衣飘飘,乃是一身儒生打扮,眉淡眸清,笑语晏晏,端起杯来,朝向对面,“请问萧兄,不知你所办过的案子中,哪一件最令人印象深刻?”
对面一人30来岁年纪,紫袍玉带,修眉长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10年前那一桩。”
“哦?萧兄莫非指的是10年前代天审理的《南史》一案?”白衣青年眼睛一亮。
紫袍人淡淡一笑,“不错。”
“小弟好奇得很,萧兄可愿详谈?”
“有何不可?贤弟且听好了,话说10年之前……”紫袍的大理寺正卿萧芜放下了手中酒杯,缓缓言道。
二 夜审
大理寺堂上,灯火映得青砖凉。
明镜高悬之下,他睥睨堂中,冷冷开言:“堂下所跪何人?”
“草民玉三。”回话的人垂首敛眉,其音如水。
“后边何人?”
“舍弟玉珩。”
“玉三、玉珩?那你二人与那玉玮是何关系?”
“玉玮乃是我们长兄。”
闻言,座上的老爷却冷哼一声:“哼,这玉珩难道是哑巴不成,怎么句句都要你代为回话?”
堂下的人终于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回大人,玉三并无犯上之意,只因阿珩年幼无知,玉三生怕他出言莽撞,惹恼了正卿大人。”
堂上的人望着那目光清幽,点点头,“好吧,那本官就问你——把那玉珩先带下去!”吩咐完毕,他转过脸来,扫了眼堂下,“你……就叫玉三?”
如水眸光望定座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江南人士?”
“是的,大人。”
“江宁玉家?”
“玉家三郎。”
“那……玉三可是你本名?”
“非也,草民本名玉珊。”一丝不苟朝虚空一礼,“承蒙先帝恩典,‘玉三’乃是赐名。”
“哦?因何赐名?”他故作询问。
却反被人反问一句——“这事天下谁人不晓?”说罢,那人淡淡一笑,“先帝13年,开恩科,广招天下士子,尤其江南黄、顾、君、玉四家,恩旨道各家必须派人赴京。玉家接旨,本应由长男玉玮应考,但无奈玉玮早年便已出外游历,玉家上下莫知所踪。玉珊便斗胆代兄应试,但无奈才疏学浅,非但并未黄榜高中,且还事情败露,为法纪所不容。然而先帝仁慈,知情后并未加罪,反赞‘玉家三郎年少英勇’,因而赐名‘玉三’,并特旨命入弘文馆为太子伴读。”
听罢一番侃侃而谈,只见他轻轻一哂,口中道:“知道的倒还不少。”话音未落,忽然便目光一凛,“呔!大胆的人犯,竟敢胡言乱语冒充他人!那玉家三郎谁人不知——‘月漉烟波,玉三公子’,岂是眼下你这副德性?"
那人微微仰头,看月光泻入了暗堂,摇曳了晦明的灯光,轻笑,“呵,不知现下玉三是哪一点配不上这八个字了?敢问大人。”
他正眼凝视,只觉一阵压迫,半晌方能说道:“这……你……你瞧你这一身……真真辱没斯文!”
灯晕月晕交融,洒了人一肩还满,“哦?那便请大人看仔细了:在下通身玉色布绢 衫,宽袖 缘,从领至裳去地一寸,毫厘不长毫厘不短——这一身天下士 得,却为何偏不能为玉三所着?”
他坐正了身体,拍案大怒,“好一张利嘴!看来还真是读过几天书的,竟敢拿《舆服志》与本官纠缠!好,那本官也反问你一句:你既知礼仪,怎又散发不笄?”
纤指拂一绺发丝,从容勾于耳后,目光中浮起缠绵隐隐,“呵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此,他倒不怒反笑,“大胆刁民,你也配得这句?!尔等也会存得杜工部般忧国忧民之患?怕是皓首穷经只为了一部反书乱语胡言!”
静水眸光终于有了涟漪一荡,“回大人,玉三并未参与《南史》编纂。”
“荒唐!那《南史》副主编署的又是谁名?”
石火光中似乎有人幽幽一叹,却仍是逃不过凄凄二字,“……玉三。”
他仿佛满意地点了点头,冷笑道:“幸好白纸黑字由不得你抵赖,事到如今,你还不从实招来:你到底姓什名谁?为何冒充玉三?”
那人却还是那般固执,“大人,在下的确就是玉三本人。”
“哼,还敢狡辩?!那本官问你,你可参修了《南史》?”
“没有。”
“当真没有?”
“当真没有。”
“那玉三又是不是《南史》的副主编?”
“书上写的是。”
他听出了答话的人声调中的无奈与不甘,心中一松,只觉胜利在望,淡淡瞥了眼案上灯火,面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来,“呵呵,可你又不承认你参修过《南史》,那你怎可能是玉三?”
却不料——“大人!在下,就是玉三,绝无假冒。”
灯花一跳。
“恁的一派胡言!”他猛然转眸,眸光似刀,“本官好心再问你一遍:你,究竟是谁?”
声音已然又如静水,音清调缓,“在下姓玉,行三。”
沉吟片刻,他一字字亮出最后底线,“好好好!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肯招了?”
却仍是——“在下玉三,绝无更改。”
“啪——”手中物事似是跌落。
然在众人眼中,却只见大理寺正卿萧芜将惊堂木重重地往桌上一拍。
三 夜会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恍惚中,往日清香往日魂。
不由睁眼,头顶上小小天窗,一束月光洒入,照在猩红萤绿之上,花瓣重重,暗香沉沉——隔着一道道的木栅,一支红花和一朵笑花同时盛开在那头。
宛如当初——
夜凉如水时,散发披衣,袜步香阶,悄至一树艳红之下,“这便是进贡来的垂丝海棠啊。”为那黑夜盖不住的明艳,忍不住轻轻赞叹出声。
不由仰脸凝望,却不料忽然风来,送来清音朗朗——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蓦然回首,几瓣馨香飘落颊上。
栏外吟诗那人见了,便笑,“月夜赏花,玉伴读真是好雅兴啊。”
“太子不也是吗?”略一迟疑后,转眸回他一笑,并无半点局促。
淡定从容地绽放,却胜过人间无数的艳芳。
四目流转,一簇星火,不知不觉中,已烧断了东宫御苑内花圃的重栏,燃尽了各自封闭的心防。
那一夜,花是海棠。
这一夜,又在面前怒放。
只见沾了夜露的花枝递到栏内人手上——“送你一支春。”栏外人笑容依旧。
离了树的花,竟仍是那般香。
还未及细闻,只觉眼前栅栏一晃,栏外人影已近在了咫尺。不由抬眸,对那人唇角一勾,“你还是来了。”
“10年之约,怎能不赴?”
“未想却在此时此地相见。”轻轻一叹间,已被人重重搂在怀中,“朕……我差点便要亲审。”
“幸亏你不曾冲动了——御审,必重判……”
“只想早见玉人一面。”皇帝低下金尊玉贵的头颅,望着朝思暮想的人。
“呵呵,还是那般油嘴滑舌。”怀中人亦望着他,眼中流过清波脉脉,“只可惜……玉三早已非当年风采。”
皇帝握紧了那比10年前更加纤细了的腰肢,低眉一笑,“月漉漉、烟波玉,今日玉三,风采依旧。”
却见摇头,“你说的是那玉三?还是……玉珊?”
他拂过那云鬓,眸中了然,口中却问:“怎讲?”
“若说的是玉三‘公子’呢?你就别骗我了,方才堂上你的正卿都已说了,我现在这副模样,叫做有辱斯文。”
“听他胡言乱语!”他冷嗤一声。
“难道非你指派?”审问者的字字句句都是明斥暗护。
他只能苦笑不语,便被人狠瞪了一眼,“莫非真要我被屈打成招了,你才肯承认?”
皇帝立时板脸,“他若敢动你一根手指头,我灭他九族。”
怀中人的笑容却是一黯,摇头叹息道:“你怎么到现在都还不肯放呢?你当知我啊,我若能弃了这身份,当初便……”
他堵住那唇,“我懂,从来都懂。”只觉语音不受控制地一颤,他掩饰地埋首进那鸦鬓青丝,喃喃低语:“玉三是谁我不管,我只知你永远永远是我的珊儿,我的……女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数曾经。
过往处,是谁还在流光尽头清浅一笑,“我要走了。”
“珊儿……”放不开掌中滑腻,他反握得更紧,猛然抬首道,“不许走!”
听到他这话,她看了眼自己打扮,反问他:“怎么留?”
是啊,怎么留?
他盯着她,看着她一身寻常男子的装扮,青丝高拢在脑后——怎么能留住这样的人?
她是玉三,是父皇钦赐的“玉三”,是名满江南的玉三公子,过去是伴了他3年的伴读,即将是御封的玉氏族长。
对这一切,他只觉得可悲,可笑。
她明明是他的珊儿,是那次海棠花下的惊艳回眸,是往后千个晨昏的欲说还休,是白日里许多的一起笑,也是黑夜里每每的一同愁——他以为的天长,幻想的地久。
却怎么忘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这人人觊觎的东宫堂?
佞幸惑主,最最荒谬无凭的罪状,可那最直接的反驳——她,是个女子——却永远也无法说出口。谁能当得了那灭门的欺君之罪?所以,只能怨,怨那遗老遗少的“傲骨”骨鲠在喉;怪,怪这冰冷的宫殿不喜真情不惯温柔。
只能任匆匆一夕花事了,只能含泪约定了他日——10年后——他会当临绝顶,她再续前缘旧。
从此放她回那江南落红深处。
从此两地花开,两处相思。
年年岁岁惟剩下东宫的海棠开谢依旧,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如今这相思终于近在了咫尺,小心翼翼地拥着彼此,却为了什么只敢用目光吐情丝?天窗月光冷冷洒落,他正借来将她轮廓细细勾勒,目光却忽一顿,手也一紧。
她感觉到了,便问:“唉,你干什么?”
“别动,有根白头发。”他淡淡回答。
“算了,放着吧。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你真当我是说笑的?”她捂住他欲为她拔去的手。
他终于忍不住——“珊儿?”
“嗯?”水眸望向他眼。
他闭上眼,“哪来这画鬓如霜?”
她也合了眼睑,音清如水:“10年生死……两茫茫。”
“珊儿,对不起,让你久候了。”
“既是当初说好的,便没觉得怎么……”人间别久不成悲,如今才解其中味。
他也是凄凄一笑,不知是否也是这般思量,拉她在地上坐下,沉默了会儿,终于开口问道:“这10年来,你是怎么过的?”
“你难道会不知?”
“听你说来,总是不同。”
她仰首看向天窗,手里捻着地上几根稻草,默默回想片刻,才点头道:“好吧,我说,你也说——我也想听听你的——第一年,我离了京城,回到江宁,虽是被赶出京的,但毕竟还是御封的族长,衣锦还乡,总之尚算风光。”
他闻言就轻哼了一声:“我可就惨了,向父皇认错,被罚闭门思过半年。”
她笑笑,拿手里的稻草丢他,“我还没说完呢,我哪里就轻松了?为表清白,父亲召集族里长辈裁断了小半年,最后决定,虽然我已是族长,但还是不能免责,于是第二年,我也闭门思过。”
他含笑避过她的“暗器”,再坐定时,已自陷入了下一年的回忆,笑容便慢慢消失在了脸上,“我……那一年出来后,就带兵上太行山平叛,从此立下军功。但也是那一年,母后去世。我一个人跪在灵前,哭都哭不出来,于是就一个劲地想你,一个劲地想把那个皇宫砸个稀烂。”
“亏得当时不曾真砸了,不然如今你住哪儿?”
嫣然一笑,纤手反握住他大掌,执掌天下的手却在她掌心里颤抖,他沉思了片刻,终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下面的,我没什么可说的了,无非出了几件事,死了那么几个人,然后我登基,再出几件事,再死些人。”这样的人生,不知是习惯了还是已痛得麻木,一路披荆斩棘,只为要登临那绝顶,但真站在那最高处时,却又忽然什么都不想再提,眼前原来也不过还是那点风景。
她便只得一个人继续:“嗯,说到第三年,那年,家父去世,我守孝三年,转眼就是第七年上的事了。我奉旨管着玉家,但又没什么能耐,只能看着它一步步地分崩离析——该去朝廷做官的去做官了,离家云游的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于是我睁一眼闭一眼,自己写写书,带带幼弟,倒也清闲。”
“写书?”他一听却跳了起来,“写了什么书?”
她失笑,按他坐下,“写了又……烧了,一本……闲书而已。反正不是《南史》。”
终于避无可避,“那《南史》又怎会署了你的名?”
她慢慢敛了容,回答:“这是去年的事,我那在外头云游了十多年的大哥终于回来了,还带回来几个人,以及一本书。”
“《南史》?”
“是的,这是他在外十几年的心血,他拿了回来,印了出来。”她的眸子很黑,也很沉,仿佛依稀仍能看到当年太子伴读的城府。只听她淡淡道:“因为我是玉家的族长,为了让这书更具影响,他便借了我的名。”
“你怎不反对?”
“怎反对?”她望着他,“他是我哥哥!”
“哥哥?!”他冷笑,“当初你女扮男装前来赶考的时候,他怎么不记得他是你哥哥?”
她苦笑了下,“他从小就是我们玉家的理想,我能怎么和他计较?”
“不计较?这可是灭九族的罪。”他盯着她,“你、你居然被他累了两回!”
“你……真打算这么做?”她抬睫看他,眸中没有悲哀,亦无期待。
“你让我怎么做?”
她笑了,恍惚还如当初伴在他身侧,仿佛万事超然,其实却早已为他设想周全,但面上只会静静地抿唇一笑,然后静静地说:“主上的事,我置喙不得。”
回忆连着现实沉沉压在心头,他笑得酸楚,“可你已经卷进来了!你让我怎么办?让朕怎么办?连你一同杀了?"
“呵呵。”没料她更笑出声来。
他像被人当胸捣了一拳,“你笑?!到这时候了你还笑?!你、你到底有没把我放到你心里过?”
她止住笑,猛抬眼,“你说呢?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还是‘十一年来梦一场’,皇上啊,你要我答哪一个?”
“后面的!”他一怒而吼。
“好。”她毫不犹豫。
“好什么?!”他松开锁着她腰的手,一拳击在墙上,“我真巴不得这10年来就真只是一场梦而已!当初分开得那么苦,10年来一个人跋涉得那么难,一直只能咬牙挺着,只能在心里幻想咱们的日子——咱们以后就好了,等我掌了权,咱们就什么都不怕了。在心里想过那么多遍,那么多年,可,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相见……竟会是这个样子的?!”
“我也曾想象过好多种、好多种……到后来,也就渐渐地不想了。”经年的回忆如同醇酒,慢慢发酵上心头,却有着丝丝的苦涩,“浩岚——还是,继续叫你皇上?这么多年,我想也许我已经累了,你也该累了。”她低眉,发现他送她的花早不知什么时候滑落到地上去了。
她正要去拣,却被他一把揽住,“所以,就将我忘干净了?”
“倒想呢。”
她望罢那花,又复望他。还没反应过来,只感气息一窒,原来唇已被他死死地封住,急切的狂乱的他的气息直冲进她的唇齿。闭上眼,她只觉世界一阵昏暗,又复一阵光明,就好像当初似的,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久久的,难熄,久久的,焦灼。
只是,太长了,便掩不住那丝倦意。
良久,他终于松开了她,眸子里的火已渐渐平息,只剩了一汪墨般的浓黑,稠得化不开。
她的眸中也微有了泪意,于是俯下身,拾起那支海棠,明媚的颜色映进四只深浓的眼里。
“我……骗你的。”看着看着,她忽然说。
他点头,“我知道。”
几片花瓣在她指间飘落,过处留香,她用那手擦了擦眼,仰起脸来,“浩岚?”
“嗯?”
她甩甩满头雾敛的青丝,含笑相问:“你还没回答我呢,这样的玉珊,还美吗?”
原来她竟是故意披散秀发,将往事勾引,眼眶一热,他轻轻抚过其上岁月如霜,“美,我的玉珊从来是最美。”
她笑得甜蜜,依偎向他,“就这样,别动了,让我靠会儿。”
“好。”
过了会儿,她想起了什么,问他道:“你们后来单独又审阿珩了?”
他点头,“萧芜审了,说那孩子非说自己15了。”
“傻孩子——我明明让他说13的。”
“你一手带大的弟弟能不和你一样傻吗?”
“呵呵。”她笑。
他静静地注视着那月光般皎洁的面庞,不觉流光飞逝。
她闭上了眼睛,全身赖在他怀里,“浩岚啊,是不是天快亮了?”
“早着呢,你累了?”
她露出笑容,“嗯,早累了。”
“那就睡会儿吧。”他让她枕上他腿,看她将花爱惜地放在前胸,人面鲜花相映红,忽然有种暖暖的动容。
半晌,心中的感觉终是被她道了个分明:“浩岚,你有没有觉得:现在我们这样儿,其实和原先在弘文馆里,在东宫里,在花树下……也没什么不同。”
“是啊,是没什么。”
沉静的呼吸,仿佛依旧能温暖那冰冷的明黄枕衾。
原来,早已经走到永远了,只是一直没有发现而已……
一国之君的眼里忽然蓄满了泪水,但他不敢掉,不能掉,天子的泪,会血流飘杵,会溢漫江山。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轻唤着那个名字:“珊儿……”
“嗯?”十声里,她终于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
他的声音沉如江山社稷,他却知他这一句中握紧又放开的其实比那江山社稷更重:“答应我,像10年前一样地答应我:好好活下去,好吗?”
“嗯。”她却仍是闭着眼睛,轻轻一语中却将彼此一生注定,“只要你肯,玉珊必同陛下江山一样万年长青。”
“你说的?”他笑,终落泪。
“是,你的玉珊说的。”她落泪,却终笑。
悄悄的,“吱呀——”
万籁俱寂中,就连一声门响也格外轻盈,月光深处,大理寺正卿萧芜在外轻轻带上了最外头的一扇牢门,转身离去。
四 夜行
京师城外折柳亭。
正是春花烂漫时节,柳色青翠,绿草如烟,碧色一直连到了天边青空,虽在沉沉暗夜,凭借满天星光也能瞧个大概分明。
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何时何处梦醒?
正催发,却不是兰舟,而是被押解流徙的长长队伍。
远远的,忽闻马蹄声碎,转眼之际尘土飞扬已近在眼前。
“萧大人?”看见来人,她不由一怔。
“没想到吧?”
她展眉一笑,“是没想到,玉某千里流刑,竟是大人前来相送。”
他看她仍是那身玉色长衫,但头发已绾成了一根长辫,用条白色的带子扎着,细看去,竟像是江南织造刚进贡的新绸——某条精织细绣的丝帕的一角,这样衬着才使那发辫看来显得黑些,水一般沉在她脑后。她笑起来的时候,微微仰首,不仅是发辫,仿佛一切都能被抛在身后。在那一瞬,他忽然有些明白了皇上为何做出现在的选择,有些感慨,也有点想冷笑。
上前一步,他双手奉上一只锦盒,“本官乃是受人之托,特将一件物品送来。”
她在众人之前,礼仪无暇地接过。在打开时,他方见她脸上有表情一闪而逝。
“谢大人了。”犹豫了下,她终于抬起了眼来,“他……他可还说了什么?”
“他说:他已有一个皇子,一个公主,但,没有皇后。”
“哦——”她透露一笑,并无悲喜。
惟有清风拂过垂柳,将离别意,欲说还休。
极目处,去路无限,忍淹留?
“玉……公子,可有什么要本官代为转达?”他问道。
她望着垂柳依依,偏首细思,半晌,终于答道:“那便烦请大人转告吧,只有四字:海棠依旧。”
“好的。那,本官就不送了。关外风大,玉公子保重。”
“大人放心,玉三永远是玉三。”她一甩发辫,说话时,已转身走回了身后迤逦的玉家流徙的队伍。在他们身后,青山隐隐,江山俊秀。
“告辞。”他望着那隐入夜色人流的背影,低低一句。
随后,大理寺正卿萧芜跨上马背,消失在了夜色中。
五 夜奔
“那是件什么东西?”听完一番叙述,白衣的青年忘了放下手中酒杯,直盯着对面之人,急急发问。
紫袍的萧芜挑眉一笑,“贤弟猜呢?”
“金牌?”
“何解?”
“情比金坚。”
“有道理。”他微笑,却是摇头,“非也。”
“头发?”白衣青年略一沉吟。
“贤弟是取‘结发同心’之意?”他听得啧啧赞叹,复又一笑,“可惜还是不对。”
“玉佩?”青年终于想起手中还握着酒杯,一饮而尽杯中酒,脆生生地往桌面上一搁,“这回总对了吧?”
“月漉烟波,玉三公子……”他想起这句流传二十载的评语,也想起那时月下所见灯下所照星下送别的身影,眸子渐渐深沉,脸上却还是笑的,“呵……仍是不对。”
“到底是什么?萧兄告诉小弟吧。”
他转脸看向对面,“其实我也不知道。”
“嗄?”
只听他不慌不忙地解释:“皇上的东西,谁敢拆看?”
那头终于反应了过来,“你——你竟然耍我!”
“呵呵……”朗朗笑声中,他摁住那跳将起来的身影,差点就顺手拥入怀中。然而,最终还是忍住了,痴痴看着那白衣如雪,春山如笑,胜过面前的花树缤纷。
只见白衣青年沉吟片刻,忽然一叹:“唉,真想不到是这样的结局。”
“贤弟认为不好?”他为对方斟上一杯酒,竟洒了数滴在外。
白衣一动,人儿长身而起,端着酒杯在院中慢慢踱步,慢慢言道:“算不得不好:《南史》一案若按本朝先例,必定大开杀戒,但皇上最后却只诛杀了首犯玉玮,其余编者以及玉氏一门都只判了流徙而已。而自此案以后,我朝文字狱的数量大大减少,敢说话的读书人也就多了许多。想皇上当初乃以军功保住太子之位,后又大刀阔斧整顿朝纲,不可谓不作风硬朗,然自此一案以后这10年来,倒渐渐成就了仁君之名——于国于民,哪里会有什么不好?只是可惜了……"
“玉三?”
白衣人回眸一笑,“玉三,还是玉珊?”
他体味对方话中含义,沉吟片刻,“玉三仍是玉三——玉三公子,名满江南。”
对面接他话语:“玉珊难道就不是玉珊了?莫忘她言:海棠依旧。”
他点点头,“皇上后位的确至今还是空虚着啊。”
“呵呵。”轻笑中,广袖一舒,对面人儿饮下杯中酒。
“怎么?贤弟觉得愚兄之言可笑?”
“不不不,萧兄的话一点没错。”白衣映在花影之中,风来时,一树红花好似烈焰星点飘落,“我是看见这花,忽想起一典:海棠春睡。”
昔时《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一支海棠喻美人,这花上是否真寄了那风流终散的一缕香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古绝唱啊,却为何最终,他还是选了江山,她还是择了离别?
千百年来,海棠依旧,开花那瞬许下的誓言,却为何非要一等再等,等到两处茫茫皆不见,等到只剩海棠……依旧。
脑海翻腾,他忽有所悟,望着花下白影,心如擂鼓,“贤弟是在说……”
那人仿佛已知他下文,点头道:“不错,我说的就是:可惜的不是人,而是岁月。”
“哦……”
“萧兄可明白?”清眸燃火,直看过来。
“明白什么?”他却故意再问。
“江山无改,流光易逝。”人已比对视的双眸更先走近一步。
他迎上前去,终于朗声大笑,“贤弟之意,可是‘花开堪折直需折’?”
“萧兄?”
他一把握住那纤弱双肩,“贤弟,言已至此,难道你还不确定我的心意?”
那人望他,但笑不语。
他再忍不住将心事吐尽:“不瞒贤弟,今日萧芜正是要告诉贤弟:我已决意辞官,随贤弟归隐田园。”
清眸中波光流转,却是一声——“啊?”
他大惊,“怎么,贤弟……似乎不悦?”
那人抬眸凝望,“呵呵,小弟今日原正是要来告诉萧兄:我偷跑去应试,刚中了状元,要与兄长共骋仕林。”
竟是阴差阳错?!
竟是要再一番的宦海沉浮,分隔两情相守?
他一拳击在了树干之上,一时落红纷纷。
拳头却被一柔软掌心轻轻包绕,手的主人似笑非笑,“如此,萧兄要做如何选择?”
他不假思索,“反正我辞呈已上,这便反过来做贤弟你的幕僚好了。”
“啊?那可如何使得?怎可让萧兄你……”
“贤弟做了我3年幕宾,我又为何不能为贤弟出谋划策?”他凝眸,凝神,“只要能保你一生平安,我有什么做不得的?”
花红似火,映那人笑颜盈盈,“这么说,你早看出来了?”
他好气又好笑,“你已试探了这么半天,难道还一直以为我没看出来吗?”
“断袖之 ,或未可知。”
他猛地揽那白衣入怀,“只要是你,我管是男的女的!”
“呵呵。”怀中人儿轻笑出声,继而埋怨,“既知道了,还不松开些,怎一点不懂怜香惜玉?”
“是是,贤弟——不,贤妹。”他笑笑松手,调整个姿势,重又将白衣的佳人拥在胸口。
她闭上眼睛,听着他的心跳,似是回忆最初,开口道:“你可知我为何会上你这里来当幕宾?”
“愚兄风流倜傥?”他笑答。
“我的大人,你大理寺阎罗不苟言笑之名谁人不知?”她笑,睁开眼睛,妖娆花影落在她水眸,“一次我在大街上,看见你正满世界地找花匠,逢人就问你家的海棠长了虫该怎么办?那样子,真没人敢认你是堂堂的大理寺卿。我当时一见就愣住了,脑子里只有你一遍遍地念着‘海棠’‘海棠’的声音……真好听。”
他恍然大悟,“你闺名……就叫海棠,是不是?”
“还不算太笨啊,大人。”她眨眨眼,“不过那时我可没想那么多,我就是想这人对花都这么好,大约不会亏待下人。”
竟是这般缘起,说着,二人不由双双抬眼,看到那花树繁茂,如同怒放的人生。
“海棠。”只听他轻轻一句,隆隆心跳声起。
脸上一热,她终于不再玩笑,郑重将全部心事倾吐:“我已想好了:我愿与萧兄一道挂冠而去。”
“真的?!”
她用力点头,“小弟……呵,小妹我是个俗人,只道:若无那人相伴,纵是坐拥百里江山,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好!”
前大理寺正卿萧芜激动得又是一拳捶上了树干——
花树摇摇,花开如梦……
六 传奇
自帝20年后,忽有词牌名曰《如梦令》,虽短短33字,然歌之清丽,闻之悱恻,一时上至庙堂下至坊间广为流传。
众人莫辨所出,后便有稗官之言,云此词牌乃是源于一本词集之名,集内词章大多绮丽沉郁,诉尽人间相离、相思、相知情怀。后更有好事者考证,言道此集乃由江南玉氏流出,然玉氏一门早已流徙关外,自然无从确认。但却仍有不少人坚持,其中诗词风格似极当初玉三公子文风,又兼零碎深宫密闻,道那玉三当年曾与太子即今上“同榻同寝”、“过从甚密”,再加上那一直虚悬着的后位,于是更加传说纷纭……
此事自无正史可考,就连野史也只得只言片语,令人无从窥探。流转于岁月的只有那如梦词调,谱写着一代接一代的花香宛转。
而后辗转至宋朝年间,有女词人李清照,惊才绝艳,尝以此调作词一首,引为千古绝唱——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C。”
绿肥红瘦。
由此而来。
一 夜谈
月是满月。
花是海棠。
昨夜风雨过后,零落了一地深红浅粉。但好在此花本就重葩叠萼、枝繁叶茂,因此虽遭了一整夜摧折,这晚风停雨歇之后,留在枝头的依旧是一派花团锦簇,仍可玩赏,仍可映酒。
花下便有美酒,二人秉烛夜游。
只见左边那个身形纤弱,白衣飘飘,乃是一身儒生打扮,眉淡眸清,笑语晏晏,端起杯来,朝向对面,“请问萧兄,不知你所办过的案子中,哪一件最令人印象深刻?”
对面一人30来岁年纪,紫袍玉带,修眉长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10年前那一桩。”
“哦?萧兄莫非指的是10年前代天审理的《南史》一案?”白衣青年眼睛一亮。
紫袍人淡淡一笑,“不错。”
“小弟好奇得很,萧兄可愿详谈?”
“有何不可?贤弟且听好了,话说10年之前……”紫袍的大理寺正卿萧芜放下了手中酒杯,缓缓言道。
二 夜审
大理寺堂上,灯火映得青砖凉。
明镜高悬之下,他睥睨堂中,冷冷开言:“堂下所跪何人?”
“草民玉三。”回话的人垂首敛眉,其音如水。
“后边何人?”
“舍弟玉珩。”
“玉三、玉珩?那你二人与那玉玮是何关系?”
“玉玮乃是我们长兄。”
闻言,座上的老爷却冷哼一声:“哼,这玉珩难道是哑巴不成,怎么句句都要你代为回话?”
堂下的人终于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回大人,玉三并无犯上之意,只因阿珩年幼无知,玉三生怕他出言莽撞,惹恼了正卿大人。”
堂上的人望着那目光清幽,点点头,“好吧,那本官就问你——把那玉珩先带下去!”吩咐完毕,他转过脸来,扫了眼堂下,“你……就叫玉三?”
如水眸光望定座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江南人士?”
“是的,大人。”
“江宁玉家?”
“玉家三郎。”
“那……玉三可是你本名?”
“非也,草民本名玉珊。”一丝不苟朝虚空一礼,“承蒙先帝恩典,‘玉三’乃是赐名。”
“哦?因何赐名?”他故作询问。
却反被人反问一句——“这事天下谁人不晓?”说罢,那人淡淡一笑,“先帝13年,开恩科,广招天下士子,尤其江南黄、顾、君、玉四家,恩旨道各家必须派人赴京。玉家接旨,本应由长男玉玮应考,但无奈玉玮早年便已出外游历,玉家上下莫知所踪。玉珊便斗胆代兄应试,但无奈才疏学浅,非但并未黄榜高中,且还事情败露,为法纪所不容。然而先帝仁慈,知情后并未加罪,反赞‘玉家三郎年少英勇’,因而赐名‘玉三’,并特旨命入弘文馆为太子伴读。”
听罢一番侃侃而谈,只见他轻轻一哂,口中道:“知道的倒还不少。”话音未落,忽然便目光一凛,“呔!大胆的人犯,竟敢胡言乱语冒充他人!那玉家三郎谁人不知——‘月漉烟波,玉三公子’,岂是眼下你这副德性?"
那人微微仰头,看月光泻入了暗堂,摇曳了晦明的灯光,轻笑,“呵,不知现下玉三是哪一点配不上这八个字了?敢问大人。”
他正眼凝视,只觉一阵压迫,半晌方能说道:“这……你……你瞧你这一身……真真辱没斯文!”
灯晕月晕交融,洒了人一肩还满,“哦?那便请大人看仔细了:在下通身玉色布绢 衫,宽袖 缘,从领至裳去地一寸,毫厘不长毫厘不短——这一身天下士 得,却为何偏不能为玉三所着?”
他坐正了身体,拍案大怒,“好一张利嘴!看来还真是读过几天书的,竟敢拿《舆服志》与本官纠缠!好,那本官也反问你一句:你既知礼仪,怎又散发不笄?”
纤指拂一绺发丝,从容勾于耳后,目光中浮起缠绵隐隐,“呵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此,他倒不怒反笑,“大胆刁民,你也配得这句?!尔等也会存得杜工部般忧国忧民之患?怕是皓首穷经只为了一部反书乱语胡言!”
静水眸光终于有了涟漪一荡,“回大人,玉三并未参与《南史》编纂。”
“荒唐!那《南史》副主编署的又是谁名?”
石火光中似乎有人幽幽一叹,却仍是逃不过凄凄二字,“……玉三。”
他仿佛满意地点了点头,冷笑道:“幸好白纸黑字由不得你抵赖,事到如今,你还不从实招来:你到底姓什名谁?为何冒充玉三?”
那人却还是那般固执,“大人,在下的确就是玉三本人。”
“哼,还敢狡辩?!那本官问你,你可参修了《南史》?”
“没有。”
“当真没有?”
“当真没有。”
“那玉三又是不是《南史》的副主编?”
“书上写的是。”
他听出了答话的人声调中的无奈与不甘,心中一松,只觉胜利在望,淡淡瞥了眼案上灯火,面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来,“呵呵,可你又不承认你参修过《南史》,那你怎可能是玉三?”
却不料——“大人!在下,就是玉三,绝无假冒。”
灯花一跳。
“恁的一派胡言!”他猛然转眸,眸光似刀,“本官好心再问你一遍:你,究竟是谁?”
声音已然又如静水,音清调缓,“在下姓玉,行三。”
沉吟片刻,他一字字亮出最后底线,“好好好!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肯招了?”
却仍是——“在下玉三,绝无更改。”
“啪——”手中物事似是跌落。
然在众人眼中,却只见大理寺正卿萧芜将惊堂木重重地往桌上一拍。
三 夜会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恍惚中,往日清香往日魂。
不由睁眼,头顶上小小天窗,一束月光洒入,照在猩红萤绿之上,花瓣重重,暗香沉沉——隔着一道道的木栅,一支红花和一朵笑花同时盛开在那头。
宛如当初——
夜凉如水时,散发披衣,袜步香阶,悄至一树艳红之下,“这便是进贡来的垂丝海棠啊。”为那黑夜盖不住的明艳,忍不住轻轻赞叹出声。
不由仰脸凝望,却不料忽然风来,送来清音朗朗——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蓦然回首,几瓣馨香飘落颊上。
栏外吟诗那人见了,便笑,“月夜赏花,玉伴读真是好雅兴啊。”
“太子不也是吗?”略一迟疑后,转眸回他一笑,并无半点局促。
淡定从容地绽放,却胜过人间无数的艳芳。
四目流转,一簇星火,不知不觉中,已烧断了东宫御苑内花圃的重栏,燃尽了各自封闭的心防。
那一夜,花是海棠。
这一夜,又在面前怒放。
只见沾了夜露的花枝递到栏内人手上——“送你一支春。”栏外人笑容依旧。
离了树的花,竟仍是那般香。
还未及细闻,只觉眼前栅栏一晃,栏外人影已近在了咫尺。不由抬眸,对那人唇角一勾,“你还是来了。”
“10年之约,怎能不赴?”
“未想却在此时此地相见。”轻轻一叹间,已被人重重搂在怀中,“朕……我差点便要亲审。”
“幸亏你不曾冲动了——御审,必重判……”
“只想早见玉人一面。”皇帝低下金尊玉贵的头颅,望着朝思暮想的人。
“呵呵,还是那般油嘴滑舌。”怀中人亦望着他,眼中流过清波脉脉,“只可惜……玉三早已非当年风采。”
皇帝握紧了那比10年前更加纤细了的腰肢,低眉一笑,“月漉漉、烟波玉,今日玉三,风采依旧。”
却见摇头,“你说的是那玉三?还是……玉珊?”
他拂过那云鬓,眸中了然,口中却问:“怎讲?”
“若说的是玉三‘公子’呢?你就别骗我了,方才堂上你的正卿都已说了,我现在这副模样,叫做有辱斯文。”
“听他胡言乱语!”他冷嗤一声。
“难道非你指派?”审问者的字字句句都是明斥暗护。
他只能苦笑不语,便被人狠瞪了一眼,“莫非真要我被屈打成招了,你才肯承认?”
皇帝立时板脸,“他若敢动你一根手指头,我灭他九族。”
怀中人的笑容却是一黯,摇头叹息道:“你怎么到现在都还不肯放呢?你当知我啊,我若能弃了这身份,当初便……”
他堵住那唇,“我懂,从来都懂。”只觉语音不受控制地一颤,他掩饰地埋首进那鸦鬓青丝,喃喃低语:“玉三是谁我不管,我只知你永远永远是我的珊儿,我的……女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数曾经。
过往处,是谁还在流光尽头清浅一笑,“我要走了。”
“珊儿……”放不开掌中滑腻,他反握得更紧,猛然抬首道,“不许走!”
听到他这话,她看了眼自己打扮,反问他:“怎么留?”
是啊,怎么留?
他盯着她,看着她一身寻常男子的装扮,青丝高拢在脑后——怎么能留住这样的人?
她是玉三,是父皇钦赐的“玉三”,是名满江南的玉三公子,过去是伴了他3年的伴读,即将是御封的玉氏族长。
对这一切,他只觉得可悲,可笑。
她明明是他的珊儿,是那次海棠花下的惊艳回眸,是往后千个晨昏的欲说还休,是白日里许多的一起笑,也是黑夜里每每的一同愁——他以为的天长,幻想的地久。
却怎么忘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这人人觊觎的东宫堂?
佞幸惑主,最最荒谬无凭的罪状,可那最直接的反驳——她,是个女子——却永远也无法说出口。谁能当得了那灭门的欺君之罪?所以,只能怨,怨那遗老遗少的“傲骨”骨鲠在喉;怪,怪这冰冷的宫殿不喜真情不惯温柔。
只能任匆匆一夕花事了,只能含泪约定了他日——10年后——他会当临绝顶,她再续前缘旧。
从此放她回那江南落红深处。
从此两地花开,两处相思。
年年岁岁惟剩下东宫的海棠开谢依旧,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如今这相思终于近在了咫尺,小心翼翼地拥着彼此,却为了什么只敢用目光吐情丝?天窗月光冷冷洒落,他正借来将她轮廓细细勾勒,目光却忽一顿,手也一紧。
她感觉到了,便问:“唉,你干什么?”
“别动,有根白头发。”他淡淡回答。
“算了,放着吧。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你真当我是说笑的?”她捂住他欲为她拔去的手。
他终于忍不住——“珊儿?”
“嗯?”水眸望向他眼。
他闭上眼,“哪来这画鬓如霜?”
她也合了眼睑,音清如水:“10年生死……两茫茫。”
“珊儿,对不起,让你久候了。”
“既是当初说好的,便没觉得怎么……”人间别久不成悲,如今才解其中味。
他也是凄凄一笑,不知是否也是这般思量,拉她在地上坐下,沉默了会儿,终于开口问道:“这10年来,你是怎么过的?”
“你难道会不知?”
“听你说来,总是不同。”
她仰首看向天窗,手里捻着地上几根稻草,默默回想片刻,才点头道:“好吧,我说,你也说——我也想听听你的——第一年,我离了京城,回到江宁,虽是被赶出京的,但毕竟还是御封的族长,衣锦还乡,总之尚算风光。”
他闻言就轻哼了一声:“我可就惨了,向父皇认错,被罚闭门思过半年。”
她笑笑,拿手里的稻草丢他,“我还没说完呢,我哪里就轻松了?为表清白,父亲召集族里长辈裁断了小半年,最后决定,虽然我已是族长,但还是不能免责,于是第二年,我也闭门思过。”
他含笑避过她的“暗器”,再坐定时,已自陷入了下一年的回忆,笑容便慢慢消失在了脸上,“我……那一年出来后,就带兵上太行山平叛,从此立下军功。但也是那一年,母后去世。我一个人跪在灵前,哭都哭不出来,于是就一个劲地想你,一个劲地想把那个皇宫砸个稀烂。”
“亏得当时不曾真砸了,不然如今你住哪儿?”
嫣然一笑,纤手反握住他大掌,执掌天下的手却在她掌心里颤抖,他沉思了片刻,终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下面的,我没什么可说的了,无非出了几件事,死了那么几个人,然后我登基,再出几件事,再死些人。”这样的人生,不知是习惯了还是已痛得麻木,一路披荆斩棘,只为要登临那绝顶,但真站在那最高处时,却又忽然什么都不想再提,眼前原来也不过还是那点风景。
她便只得一个人继续:“嗯,说到第三年,那年,家父去世,我守孝三年,转眼就是第七年上的事了。我奉旨管着玉家,但又没什么能耐,只能看着它一步步地分崩离析——该去朝廷做官的去做官了,离家云游的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于是我睁一眼闭一眼,自己写写书,带带幼弟,倒也清闲。”
“写书?”他一听却跳了起来,“写了什么书?”
她失笑,按他坐下,“写了又……烧了,一本……闲书而已。反正不是《南史》。”
终于避无可避,“那《南史》又怎会署了你的名?”
她慢慢敛了容,回答:“这是去年的事,我那在外头云游了十多年的大哥终于回来了,还带回来几个人,以及一本书。”
“《南史》?”
“是的,这是他在外十几年的心血,他拿了回来,印了出来。”她的眸子很黑,也很沉,仿佛依稀仍能看到当年太子伴读的城府。只听她淡淡道:“因为我是玉家的族长,为了让这书更具影响,他便借了我的名。”
“你怎不反对?”
“怎反对?”她望着他,“他是我哥哥!”
“哥哥?!”他冷笑,“当初你女扮男装前来赶考的时候,他怎么不记得他是你哥哥?”
她苦笑了下,“他从小就是我们玉家的理想,我能怎么和他计较?”
“不计较?这可是灭九族的罪。”他盯着她,“你、你居然被他累了两回!”
“你……真打算这么做?”她抬睫看他,眸中没有悲哀,亦无期待。
“你让我怎么做?”
她笑了,恍惚还如当初伴在他身侧,仿佛万事超然,其实却早已为他设想周全,但面上只会静静地抿唇一笑,然后静静地说:“主上的事,我置喙不得。”
回忆连着现实沉沉压在心头,他笑得酸楚,“可你已经卷进来了!你让我怎么办?让朕怎么办?连你一同杀了?"
“呵呵。”没料她更笑出声来。
他像被人当胸捣了一拳,“你笑?!到这时候了你还笑?!你、你到底有没把我放到你心里过?”
她止住笑,猛抬眼,“你说呢?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还是‘十一年来梦一场’,皇上啊,你要我答哪一个?”
“后面的!”他一怒而吼。
“好。”她毫不犹豫。
“好什么?!”他松开锁着她腰的手,一拳击在墙上,“我真巴不得这10年来就真只是一场梦而已!当初分开得那么苦,10年来一个人跋涉得那么难,一直只能咬牙挺着,只能在心里幻想咱们的日子——咱们以后就好了,等我掌了权,咱们就什么都不怕了。在心里想过那么多遍,那么多年,可,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相见……竟会是这个样子的?!”
“我也曾想象过好多种、好多种……到后来,也就渐渐地不想了。”经年的回忆如同醇酒,慢慢发酵上心头,却有着丝丝的苦涩,“浩岚——还是,继续叫你皇上?这么多年,我想也许我已经累了,你也该累了。”她低眉,发现他送她的花早不知什么时候滑落到地上去了。
她正要去拣,却被他一把揽住,“所以,就将我忘干净了?”
“倒想呢。”
她望罢那花,又复望他。还没反应过来,只感气息一窒,原来唇已被他死死地封住,急切的狂乱的他的气息直冲进她的唇齿。闭上眼,她只觉世界一阵昏暗,又复一阵光明,就好像当初似的,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久久的,难熄,久久的,焦灼。
只是,太长了,便掩不住那丝倦意。
良久,他终于松开了她,眸子里的火已渐渐平息,只剩了一汪墨般的浓黑,稠得化不开。
她的眸中也微有了泪意,于是俯下身,拾起那支海棠,明媚的颜色映进四只深浓的眼里。
“我……骗你的。”看着看着,她忽然说。
他点头,“我知道。”
几片花瓣在她指间飘落,过处留香,她用那手擦了擦眼,仰起脸来,“浩岚?”
“嗯?”
她甩甩满头雾敛的青丝,含笑相问:“你还没回答我呢,这样的玉珊,还美吗?”
原来她竟是故意披散秀发,将往事勾引,眼眶一热,他轻轻抚过其上岁月如霜,“美,我的玉珊从来是最美。”
她笑得甜蜜,依偎向他,“就这样,别动了,让我靠会儿。”
“好。”
过了会儿,她想起了什么,问他道:“你们后来单独又审阿珩了?”
他点头,“萧芜审了,说那孩子非说自己15了。”
“傻孩子——我明明让他说13的。”
“你一手带大的弟弟能不和你一样傻吗?”
“呵呵。”她笑。
他静静地注视着那月光般皎洁的面庞,不觉流光飞逝。
她闭上了眼睛,全身赖在他怀里,“浩岚啊,是不是天快亮了?”
“早着呢,你累了?”
她露出笑容,“嗯,早累了。”
“那就睡会儿吧。”他让她枕上他腿,看她将花爱惜地放在前胸,人面鲜花相映红,忽然有种暖暖的动容。
半晌,心中的感觉终是被她道了个分明:“浩岚,你有没有觉得:现在我们这样儿,其实和原先在弘文馆里,在东宫里,在花树下……也没什么不同。”
“是啊,是没什么。”
沉静的呼吸,仿佛依旧能温暖那冰冷的明黄枕衾。
原来,早已经走到永远了,只是一直没有发现而已……
一国之君的眼里忽然蓄满了泪水,但他不敢掉,不能掉,天子的泪,会血流飘杵,会溢漫江山。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轻唤着那个名字:“珊儿……”
“嗯?”十声里,她终于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
他的声音沉如江山社稷,他却知他这一句中握紧又放开的其实比那江山社稷更重:“答应我,像10年前一样地答应我:好好活下去,好吗?”
“嗯。”她却仍是闭着眼睛,轻轻一语中却将彼此一生注定,“只要你肯,玉珊必同陛下江山一样万年长青。”
“你说的?”他笑,终落泪。
“是,你的玉珊说的。”她落泪,却终笑。
悄悄的,“吱呀——”
万籁俱寂中,就连一声门响也格外轻盈,月光深处,大理寺正卿萧芜在外轻轻带上了最外头的一扇牢门,转身离去。
四 夜行
京师城外折柳亭。
正是春花烂漫时节,柳色青翠,绿草如烟,碧色一直连到了天边青空,虽在沉沉暗夜,凭借满天星光也能瞧个大概分明。
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何时何处梦醒?
正催发,却不是兰舟,而是被押解流徙的长长队伍。
远远的,忽闻马蹄声碎,转眼之际尘土飞扬已近在眼前。
“萧大人?”看见来人,她不由一怔。
“没想到吧?”
她展眉一笑,“是没想到,玉某千里流刑,竟是大人前来相送。”
他看她仍是那身玉色长衫,但头发已绾成了一根长辫,用条白色的带子扎着,细看去,竟像是江南织造刚进贡的新绸——某条精织细绣的丝帕的一角,这样衬着才使那发辫看来显得黑些,水一般沉在她脑后。她笑起来的时候,微微仰首,不仅是发辫,仿佛一切都能被抛在身后。在那一瞬,他忽然有些明白了皇上为何做出现在的选择,有些感慨,也有点想冷笑。
上前一步,他双手奉上一只锦盒,“本官乃是受人之托,特将一件物品送来。”
她在众人之前,礼仪无暇地接过。在打开时,他方见她脸上有表情一闪而逝。
“谢大人了。”犹豫了下,她终于抬起了眼来,“他……他可还说了什么?”
“他说:他已有一个皇子,一个公主,但,没有皇后。”
“哦——”她透露一笑,并无悲喜。
惟有清风拂过垂柳,将离别意,欲说还休。
极目处,去路无限,忍淹留?
“玉……公子,可有什么要本官代为转达?”他问道。
她望着垂柳依依,偏首细思,半晌,终于答道:“那便烦请大人转告吧,只有四字:海棠依旧。”
“好的。那,本官就不送了。关外风大,玉公子保重。”
“大人放心,玉三永远是玉三。”她一甩发辫,说话时,已转身走回了身后迤逦的玉家流徙的队伍。在他们身后,青山隐隐,江山俊秀。
“告辞。”他望着那隐入夜色人流的背影,低低一句。
随后,大理寺正卿萧芜跨上马背,消失在了夜色中。
五 夜奔
“那是件什么东西?”听完一番叙述,白衣的青年忘了放下手中酒杯,直盯着对面之人,急急发问。
紫袍的萧芜挑眉一笑,“贤弟猜呢?”
“金牌?”
“何解?”
“情比金坚。”
“有道理。”他微笑,却是摇头,“非也。”
“头发?”白衣青年略一沉吟。
“贤弟是取‘结发同心’之意?”他听得啧啧赞叹,复又一笑,“可惜还是不对。”
“玉佩?”青年终于想起手中还握着酒杯,一饮而尽杯中酒,脆生生地往桌面上一搁,“这回总对了吧?”
“月漉烟波,玉三公子……”他想起这句流传二十载的评语,也想起那时月下所见灯下所照星下送别的身影,眸子渐渐深沉,脸上却还是笑的,“呵……仍是不对。”
“到底是什么?萧兄告诉小弟吧。”
他转脸看向对面,“其实我也不知道。”
“嗄?”
只听他不慌不忙地解释:“皇上的东西,谁敢拆看?”
那头终于反应了过来,“你——你竟然耍我!”
“呵呵……”朗朗笑声中,他摁住那跳将起来的身影,差点就顺手拥入怀中。然而,最终还是忍住了,痴痴看着那白衣如雪,春山如笑,胜过面前的花树缤纷。
只见白衣青年沉吟片刻,忽然一叹:“唉,真想不到是这样的结局。”
“贤弟认为不好?”他为对方斟上一杯酒,竟洒了数滴在外。
白衣一动,人儿长身而起,端着酒杯在院中慢慢踱步,慢慢言道:“算不得不好:《南史》一案若按本朝先例,必定大开杀戒,但皇上最后却只诛杀了首犯玉玮,其余编者以及玉氏一门都只判了流徙而已。而自此案以后,我朝文字狱的数量大大减少,敢说话的读书人也就多了许多。想皇上当初乃以军功保住太子之位,后又大刀阔斧整顿朝纲,不可谓不作风硬朗,然自此一案以后这10年来,倒渐渐成就了仁君之名——于国于民,哪里会有什么不好?只是可惜了……"
“玉三?”
白衣人回眸一笑,“玉三,还是玉珊?”
他体味对方话中含义,沉吟片刻,“玉三仍是玉三——玉三公子,名满江南。”
对面接他话语:“玉珊难道就不是玉珊了?莫忘她言:海棠依旧。”
他点点头,“皇上后位的确至今还是空虚着啊。”
“呵呵。”轻笑中,广袖一舒,对面人儿饮下杯中酒。
“怎么?贤弟觉得愚兄之言可笑?”
“不不不,萧兄的话一点没错。”白衣映在花影之中,风来时,一树红花好似烈焰星点飘落,“我是看见这花,忽想起一典:海棠春睡。”
昔时《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一支海棠喻美人,这花上是否真寄了那风流终散的一缕香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古绝唱啊,却为何最终,他还是选了江山,她还是择了离别?
千百年来,海棠依旧,开花那瞬许下的誓言,却为何非要一等再等,等到两处茫茫皆不见,等到只剩海棠……依旧。
脑海翻腾,他忽有所悟,望着花下白影,心如擂鼓,“贤弟是在说……”
那人仿佛已知他下文,点头道:“不错,我说的就是:可惜的不是人,而是岁月。”
“哦……”
“萧兄可明白?”清眸燃火,直看过来。
“明白什么?”他却故意再问。
“江山无改,流光易逝。”人已比对视的双眸更先走近一步。
他迎上前去,终于朗声大笑,“贤弟之意,可是‘花开堪折直需折’?”
“萧兄?”
他一把握住那纤弱双肩,“贤弟,言已至此,难道你还不确定我的心意?”
那人望他,但笑不语。
他再忍不住将心事吐尽:“不瞒贤弟,今日萧芜正是要告诉贤弟:我已决意辞官,随贤弟归隐田园。”
清眸中波光流转,却是一声——“啊?”
他大惊,“怎么,贤弟……似乎不悦?”
那人抬眸凝望,“呵呵,小弟今日原正是要来告诉萧兄:我偷跑去应试,刚中了状元,要与兄长共骋仕林。”
竟是阴差阳错?!
竟是要再一番的宦海沉浮,分隔两情相守?
他一拳击在了树干之上,一时落红纷纷。
拳头却被一柔软掌心轻轻包绕,手的主人似笑非笑,“如此,萧兄要做如何选择?”
他不假思索,“反正我辞呈已上,这便反过来做贤弟你的幕僚好了。”
“啊?那可如何使得?怎可让萧兄你……”
“贤弟做了我3年幕宾,我又为何不能为贤弟出谋划策?”他凝眸,凝神,“只要能保你一生平安,我有什么做不得的?”
花红似火,映那人笑颜盈盈,“这么说,你早看出来了?”
他好气又好笑,“你已试探了这么半天,难道还一直以为我没看出来吗?”
“断袖之 ,或未可知。”
他猛地揽那白衣入怀,“只要是你,我管是男的女的!”
“呵呵。”怀中人儿轻笑出声,继而埋怨,“既知道了,还不松开些,怎一点不懂怜香惜玉?”
“是是,贤弟——不,贤妹。”他笑笑松手,调整个姿势,重又将白衣的佳人拥在胸口。
她闭上眼睛,听着他的心跳,似是回忆最初,开口道:“你可知我为何会上你这里来当幕宾?”
“愚兄风流倜傥?”他笑答。
“我的大人,你大理寺阎罗不苟言笑之名谁人不知?”她笑,睁开眼睛,妖娆花影落在她水眸,“一次我在大街上,看见你正满世界地找花匠,逢人就问你家的海棠长了虫该怎么办?那样子,真没人敢认你是堂堂的大理寺卿。我当时一见就愣住了,脑子里只有你一遍遍地念着‘海棠’‘海棠’的声音……真好听。”
他恍然大悟,“你闺名……就叫海棠,是不是?”
“还不算太笨啊,大人。”她眨眨眼,“不过那时我可没想那么多,我就是想这人对花都这么好,大约不会亏待下人。”
竟是这般缘起,说着,二人不由双双抬眼,看到那花树繁茂,如同怒放的人生。
“海棠。”只听他轻轻一句,隆隆心跳声起。
脸上一热,她终于不再玩笑,郑重将全部心事倾吐:“我已想好了:我愿与萧兄一道挂冠而去。”
“真的?!”
她用力点头,“小弟……呵,小妹我是个俗人,只道:若无那人相伴,纵是坐拥百里江山,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好!”
前大理寺正卿萧芜激动得又是一拳捶上了树干——
花树摇摇,花开如梦……
六 传奇
自帝20年后,忽有词牌名曰《如梦令》,虽短短33字,然歌之清丽,闻之悱恻,一时上至庙堂下至坊间广为流传。
众人莫辨所出,后便有稗官之言,云此词牌乃是源于一本词集之名,集内词章大多绮丽沉郁,诉尽人间相离、相思、相知情怀。后更有好事者考证,言道此集乃由江南玉氏流出,然玉氏一门早已流徙关外,自然无从确认。但却仍有不少人坚持,其中诗词风格似极当初玉三公子文风,又兼零碎深宫密闻,道那玉三当年曾与太子即今上“同榻同寝”、“过从甚密”,再加上那一直虚悬着的后位,于是更加传说纷纭……
此事自无正史可考,就连野史也只得只言片语,令人无从窥探。流转于岁月的只有那如梦词调,谱写着一代接一代的花香宛转。
而后辗转至宋朝年间,有女词人李清照,惊才绝艳,尝以此调作词一首,引为千古绝唱——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C。”
绿肥红瘦。
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