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把培养学生的“德”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首位。以往的应试教育使老师和家长们只注意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造成了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人品很差的怪现象。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十多年,但是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学校评价学生还是以分数论成败。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太多的关爱,他们显得比较自私,且唯我独尊,又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对于存在的现状,仅仅靠每周一节思想品德课和一节班队课来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他们接触最多的语文课上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地联系,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德育的特殊优势,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仅仅是渗透。如哲理诗《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言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并不是要求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利用课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每篇文章中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1.3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卖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只有死亡才能获得幸福。让学生想想自己大年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生活,从而产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激起学生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痛恨,受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
2利用作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渗透
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经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2.1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不注重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还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表面动力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班上组织学生给父母做一件礼物,给爸爸妈妈洗脚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的材料。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训练受到教育,以达到育人目的。
2.2利用作文命题,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好的文题可启迪学生的思路,如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可命题《天才出于勤奋》;结合学生之间比吃比穿的现象,可命题为《勤俭——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样的命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命题艺术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艺术。
2.3利用作文评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评讲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析,既要在写作技法上给以指导,又要在思想内容上给以启示。
在评讲中要坚持正面引导,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健康情感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指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情感和拜金主义,激发和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总之作文评讲,要像温馨的春风,带着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渗透思想教育,使语文教学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整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有关德育的任务。
目前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把培养学生的“德”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首位。以往的应试教育使老师和家长们只注意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造成了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人品很差的怪现象。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十多年,但是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学校评价学生还是以分数论成败。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太多的关爱,他们显得比较自私,且唯我独尊,又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对于存在的现状,仅仅靠每周一节思想品德课和一节班队课来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他们接触最多的语文课上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地联系,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德育的特殊优势,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仅仅是渗透。如哲理诗《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言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并不是要求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利用课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每篇文章中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1.3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卖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只有死亡才能获得幸福。让学生想想自己大年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生活,从而产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激起学生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痛恨,受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
2利用作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渗透
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经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2.1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不注重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还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表面动力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班上组织学生给父母做一件礼物,给爸爸妈妈洗脚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的材料。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训练受到教育,以达到育人目的。
2.2利用作文命题,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好的文题可启迪学生的思路,如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可命题《天才出于勤奋》;结合学生之间比吃比穿的现象,可命题为《勤俭——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样的命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命题艺术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艺术。
2.3利用作文评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评讲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析,既要在写作技法上给以指导,又要在思想内容上给以启示。
在评讲中要坚持正面引导,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健康情感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指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情感和拜金主义,激发和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总之作文评讲,要像温馨的春风,带着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渗透思想教育,使语文教学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整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有关德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