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临床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具有愈合率高、病情缓解情况理想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低等优势,具有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兰索拉唑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愈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91-02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应酬的增多,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及过度饮酒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高效、安全用药也开始逐渐的重视并加以研究[1]。因此,本文对我院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组使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探讨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23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7.5±6.3)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和治疗病例,且自愿服从治疗安排。
所有病例入选标准为:出现周期性腹痛等该病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查出胃或十二指肠活动期溃疡,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室检测阳性,无消化道出现、无幽门梗阻,无其他溃疡治疗史。其中排除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者及青霉素过敏者。
1.2方法。
1.2.1分组。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7.3±5.9)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病程(9.8±4.3)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7.7±6.8)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病程(9.5±4.1)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及病程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方法。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服用1周(克拉霉素0.5g/次,2次/日;阿莫西林1.0g/次,2次/日),1周后给观察组患者服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30mg/次,2次/日;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0mg/次,2次/日。
1.3观察指标。通过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2],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胃镜下溃疡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将得到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为:
治愈:胃镜下已查不到溃疡面,原病灶区周围无炎症或已处于疤痕阶段。
显效:胃镜下已查不到溃疡面,但原病灶区周围仍存有炎症。
有效:胃镜下仍可查到溃疡,但溃疡面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或已进入愈合期。
无效:胃镜下溃疡未见减少且仍处于活动期,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消化性溃疡的诸多病因中,酸性胃液可以破坏胃粘膜,对溃疡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治疗常以抑制胃酸药物为主。有报道显示,兰索拉唑的生物利用度、亲脂性均好于奥美拉唑,在酸性条件下该药可迅速发挥药效,抑菌活性可达到奥美拉唑的4倍以上[3]。因此,在临床效果上兰索拉唑相对奥美拉唑具有愈合率高、病情缓解情况理想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低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由此可见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菁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2):2296-2297
[2]潘小娟.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2例[J].中国药业,2011,20(21):88-89
[3]杨惠.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8):84-85
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临床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具有愈合率高、病情缓解情况理想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低等优势,具有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兰索拉唑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愈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91-02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应酬的增多,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及过度饮酒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高效、安全用药也开始逐渐的重视并加以研究[1]。因此,本文对我院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组使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探讨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23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7.5±6.3)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和治疗病例,且自愿服从治疗安排。
所有病例入选标准为:出现周期性腹痛等该病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查出胃或十二指肠活动期溃疡,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室检测阳性,无消化道出现、无幽门梗阻,无其他溃疡治疗史。其中排除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者及青霉素过敏者。
1.2方法。
1.2.1分组。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7.3±5.9)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病程(9.8±4.3)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7.7±6.8)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病程(9.5±4.1)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及病程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方法。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服用1周(克拉霉素0.5g/次,2次/日;阿莫西林1.0g/次,2次/日),1周后给观察组患者服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30mg/次,2次/日;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0mg/次,2次/日。
1.3观察指标。通过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2],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胃镜下溃疡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将得到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为:
治愈:胃镜下已查不到溃疡面,原病灶区周围无炎症或已处于疤痕阶段。
显效:胃镜下已查不到溃疡面,但原病灶区周围仍存有炎症。
有效:胃镜下仍可查到溃疡,但溃疡面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或已进入愈合期。
无效:胃镜下溃疡未见减少且仍处于活动期,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消化性溃疡的诸多病因中,酸性胃液可以破坏胃粘膜,对溃疡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治疗常以抑制胃酸药物为主。有报道显示,兰索拉唑的生物利用度、亲脂性均好于奥美拉唑,在酸性条件下该药可迅速发挥药效,抑菌活性可达到奥美拉唑的4倍以上[3]。因此,在临床效果上兰索拉唑相对奥美拉唑具有愈合率高、病情缓解情况理想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低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由此可见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菁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2):2296-2297
[2]潘小娟.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2例[J].中国药业,2011,20(21):88-89
[3]杨惠.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