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校都在探讨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案。本文介绍了数控技术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构想与实践经验,目的在于为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和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面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关键词】:职业实践 核心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07-01
要改变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机械设计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现就机械设计在课程改革精神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通过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领域调研、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任务调研,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及职业工作任务。为适应现代制造业职业岗位发展需要,将原“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些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形成“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行动课程体系,由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来定位《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及其性质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设计、加工、安装与维护的过程编排教学内容,将设计与加工相结合,突出了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安装与维护,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完整体现了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维护应用能力,为企业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人才。
2、教学内容的确定
该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需要为主线,各类零件的设计为分支横向展开,选取了带传动的设计、齿轮传动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设计、键和花键的设计、螺纹联接的设计等作为教学的教学内容。
知识点纵横联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设计方法的培养,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思路、设计创新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最终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零件和机构。
3、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安排
该课程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为课程载体,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按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确定了16个设计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中按设计、加工、安装与维护三个层面确定相应的设计任务。
每个子项目的具体教学过程按如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任务书:(以齿轮的设计为例)主要以任务通知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设计任务。
任务分析:主要是针对任务书的设计内容分组讨论、查阅资料,确定齿轮的设计步骤和和设计准则,弄清所所设计齿轮的类型、结构和要求。
任务实施:(1)在机械设计陈列室,通过实物模型观察,掌握齿轮的结构及运动特点。
(2)按照设计步骤和所确定的设计准则计算齿轮的几何尺寸。
(3)按设计的结构和计算的尺寸,在机械绘图室画出齿轮零件图。
(4)按设计的零件图在数控车间加工成产品。
(5)在陈列室将产品与相关的零件组装起来。
(6)在实训车间通过对机床保养了解齿轮的维护。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1、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课程载体,以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课程载体,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真实情景教学:创造真实工作环境,按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组织教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采用辅导答疑式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老师讲述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答疑,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打破传统的教学考试模式,考试成绩采用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综合设计为主(占总成绩的60%),结合平时零件的设计制造及应用为辅(占总成绩的40%),设计创新有奖(创新另加10分)的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构建了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情境。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充分考虑前期课程“机械工程图识读与绘制”、“机械加工技术基础”的联系和延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选取“带式运输机”为载体,构建“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和“零件维护应用”三大学习领域,根据“带式运输机”中的典型零件的设计制造开发出16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教学营造真实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2)开办创新实验室。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挥创新潜能的场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做自学式、开放式、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以“拆坏无过、修好有功、创新有奖”为创新实验室的座右铭。
(3)课外科技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建立起来,利用交叉学科实践平台——数控实训车间,做出实物或模型。积极参加学校支持的不同类型的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职业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构建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手段。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实践,为其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积累了经验,也为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面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娟.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唐增宝.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
【关键词】:职业实践 核心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07-01
要改变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机械设计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现就机械设计在课程改革精神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通过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领域调研、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任务调研,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及职业工作任务。为适应现代制造业职业岗位发展需要,将原“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些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形成“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行动课程体系,由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来定位《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及其性质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设计、加工、安装与维护的过程编排教学内容,将设计与加工相结合,突出了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安装与维护,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完整体现了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维护应用能力,为企业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人才。
2、教学内容的确定
该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需要为主线,各类零件的设计为分支横向展开,选取了带传动的设计、齿轮传动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设计、键和花键的设计、螺纹联接的设计等作为教学的教学内容。
知识点纵横联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设计方法的培养,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思路、设计创新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最终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零件和机构。
3、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安排
该课程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为课程载体,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按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确定了16个设计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中按设计、加工、安装与维护三个层面确定相应的设计任务。
每个子项目的具体教学过程按如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任务书:(以齿轮的设计为例)主要以任务通知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设计任务。
任务分析:主要是针对任务书的设计内容分组讨论、查阅资料,确定齿轮的设计步骤和和设计准则,弄清所所设计齿轮的类型、结构和要求。
任务实施:(1)在机械设计陈列室,通过实物模型观察,掌握齿轮的结构及运动特点。
(2)按照设计步骤和所确定的设计准则计算齿轮的几何尺寸。
(3)按设计的结构和计算的尺寸,在机械绘图室画出齿轮零件图。
(4)按设计的零件图在数控车间加工成产品。
(5)在陈列室将产品与相关的零件组装起来。
(6)在实训车间通过对机床保养了解齿轮的维护。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1、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课程载体,以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课程载体,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真实情景教学:创造真实工作环境,按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组织教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采用辅导答疑式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老师讲述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答疑,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打破传统的教学考试模式,考试成绩采用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综合设计为主(占总成绩的60%),结合平时零件的设计制造及应用为辅(占总成绩的40%),设计创新有奖(创新另加10分)的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构建了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情境。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充分考虑前期课程“机械工程图识读与绘制”、“机械加工技术基础”的联系和延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选取“带式运输机”为载体,构建“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和“零件维护应用”三大学习领域,根据“带式运输机”中的典型零件的设计制造开发出16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教学营造真实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2)开办创新实验室。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挥创新潜能的场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做自学式、开放式、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以“拆坏无过、修好有功、创新有奖”为创新实验室的座右铭。
(3)课外科技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建立起来,利用交叉学科实践平台——数控实训车间,做出实物或模型。积极参加学校支持的不同类型的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职业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构建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手段。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实践,为其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积累了经验,也为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面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娟.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唐增宝.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