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于猪附红细胞体之立克次氏体寄生在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染为典型特征。该病不仅危害到生猪养殖场的养殖效果,同时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为今后养殖业对于猪附红细胞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诊治
附红细胞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环形、球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常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无细胞壁,故革兰氏染色阴性。附红细胞体对于干燥和化学品敏感,容易被杀死。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17年某养殖户发生了2起以猪厌食、发热等为主要癥状的疫病,经过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具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该生猪养殖场内养殖生猪15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疫情最初从幼猪开始,有2头幼猪出现了食欲减退和持续发热症状,微咳。同时眼睛有分泌物排出,颈部、腹部及尾巴处皮肤发紫。养殖户用抗生素紧急治疗无效,而且病情逐渐加重。
(2)临床症状分析。病猪的体温持续上升,维持在42℃上下。个别猪耳部、胸前、腹下、四肢皮肤红紫。耳部、颈肩部、臀部毛孔处可见弥漫性渗血点斑。发病初期食欲不振,偶尔咳嗽,呼吸急促,尿液呈血红色,走路摇摆不定,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等现象,最后衰竭死亡。
(3)剖检变化。对2例患病猪解剖发现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生猪皮下出现大面积出血,心肌部位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内脏器官苍白或黄染,胸腔、腹腔常有黄色积液。同时肌肉及腹腔内有严重的积水现象,胆囊内充满黑色的胆汁,脾臟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膀胱黏膜增厚,并且有大量出血点。
(4)实验室诊断。①新鲜血液的检测。将生猪静脉血置于载玻片上,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呈现点球状,并且红细胞呈现多角状及齿轮状。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则为阳性。②血片染色检查。取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虫体,折光性很强;瑞氏染色镜检,可见虫体呈紫蓝色,个别为黄色,为阳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通过血片染色检查发现,猪的红细胞外表出现较多的椭圆状虫体,具备一定的折光性,利用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后表面颜色呈现紫色。
最后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猪附红体病。
(5)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对策。①控制。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生猪受到外界细菌侵袭而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首先应当对生猪养殖场实施封闭养殖环境,同时严禁调入调出生猪,并且发生疫病之后,应当将生猪进行隔离饲养以及观察。同时对养猪场进行系统规范化的消毒处理,利用生石灰等进行彻底处理,对于患病死亡的生猪则应当采取无害化深度处理,未患病的生猪则应当接受疫苗防控,保证针头洁净,降低出现感染的概率。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②改善饲养环境。在进行生猪饲养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生猪生存的环境恶劣也会造成生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生猪养殖应当加强卫生防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一方面避免圈舍出现潮湿等现象,定期进行通风处理,保证猪舍环境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另一方面重视对生猪养殖场内部的种猪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旦种猪出现阳性体质应当尽快淘汰,选择符合标准的种猪饲养。使用营养全面而均衡的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及时杀灭蚊虫等各种吸血昆虫。③治疗。 对患猪用三氮脒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5天。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土霉素拌料的方式治疗,将其拌入到相应的饲料当中进行饲喂续半个月时间。另外,饲料中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硫酸亚铁,饮水中稍加些盐,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增强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及解毒能力,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的采取补液、强心,轻易不要使用退热药物。
综合上文所述,笔者主要分析该养殖场发生的2例猪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及控制方式。随着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管理不当的现象。猪病现在多数为混合感染,单独的猪附红细胞体病不多见,多数为混合感染,如附红细胞体弓形虫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混合感染,以及与猪瘟混合感染等,对于该病要加强鉴别诊断,注意消毒和卫生管理。而一旦生猪养殖场发生严重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养殖户应当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对病猪进行隔离,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并结合药物治疗便能够达到有效的控制,促进生猪的规范化养殖。
参考文献:
[1]周保琨.一例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诊断[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9):29-30.
[2]巴英.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J]. 农技服务,2017,(10):134.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诊治
附红细胞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环形、球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常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无细胞壁,故革兰氏染色阴性。附红细胞体对于干燥和化学品敏感,容易被杀死。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17年某养殖户发生了2起以猪厌食、发热等为主要癥状的疫病,经过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具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该生猪养殖场内养殖生猪15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疫情最初从幼猪开始,有2头幼猪出现了食欲减退和持续发热症状,微咳。同时眼睛有分泌物排出,颈部、腹部及尾巴处皮肤发紫。养殖户用抗生素紧急治疗无效,而且病情逐渐加重。
(2)临床症状分析。病猪的体温持续上升,维持在42℃上下。个别猪耳部、胸前、腹下、四肢皮肤红紫。耳部、颈肩部、臀部毛孔处可见弥漫性渗血点斑。发病初期食欲不振,偶尔咳嗽,呼吸急促,尿液呈血红色,走路摇摆不定,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等现象,最后衰竭死亡。
(3)剖检变化。对2例患病猪解剖发现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生猪皮下出现大面积出血,心肌部位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内脏器官苍白或黄染,胸腔、腹腔常有黄色积液。同时肌肉及腹腔内有严重的积水现象,胆囊内充满黑色的胆汁,脾臟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膀胱黏膜增厚,并且有大量出血点。
(4)实验室诊断。①新鲜血液的检测。将生猪静脉血置于载玻片上,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呈现点球状,并且红细胞呈现多角状及齿轮状。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则为阳性。②血片染色检查。取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虫体,折光性很强;瑞氏染色镜检,可见虫体呈紫蓝色,个别为黄色,为阳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通过血片染色检查发现,猪的红细胞外表出现较多的椭圆状虫体,具备一定的折光性,利用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后表面颜色呈现紫色。
最后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猪附红体病。
(5)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对策。①控制。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生猪受到外界细菌侵袭而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首先应当对生猪养殖场实施封闭养殖环境,同时严禁调入调出生猪,并且发生疫病之后,应当将生猪进行隔离饲养以及观察。同时对养猪场进行系统规范化的消毒处理,利用生石灰等进行彻底处理,对于患病死亡的生猪则应当采取无害化深度处理,未患病的生猪则应当接受疫苗防控,保证针头洁净,降低出现感染的概率。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②改善饲养环境。在进行生猪饲养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生猪生存的环境恶劣也会造成生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生猪养殖应当加强卫生防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一方面避免圈舍出现潮湿等现象,定期进行通风处理,保证猪舍环境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另一方面重视对生猪养殖场内部的种猪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旦种猪出现阳性体质应当尽快淘汰,选择符合标准的种猪饲养。使用营养全面而均衡的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及时杀灭蚊虫等各种吸血昆虫。③治疗。 对患猪用三氮脒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5天。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土霉素拌料的方式治疗,将其拌入到相应的饲料当中进行饲喂续半个月时间。另外,饲料中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硫酸亚铁,饮水中稍加些盐,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增强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及解毒能力,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的采取补液、强心,轻易不要使用退热药物。
综合上文所述,笔者主要分析该养殖场发生的2例猪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及控制方式。随着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管理不当的现象。猪病现在多数为混合感染,单独的猪附红细胞体病不多见,多数为混合感染,如附红细胞体弓形虫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混合感染,以及与猪瘟混合感染等,对于该病要加强鉴别诊断,注意消毒和卫生管理。而一旦生猪养殖场发生严重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养殖户应当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对病猪进行隔离,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并结合药物治疗便能够达到有效的控制,促进生猪的规范化养殖。
参考文献:
[1]周保琨.一例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诊断[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9):29-30.
[2]巴英.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J]. 农技服务,2017,(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