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更加重要。
关键词:新形势 档案工作 馆藏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網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时期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第一对档案工作总体认识不高。相对于发展第一要务,档案部门是“冷部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门,具体表现为一是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二基础设施差。一是馆库条件差、面积小、容量饱和。二是档案的功能单一,除保管与借用外,再无其他功能,更谈不上多功能。三是馆库设施设备简陋,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缺乏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档案员,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第四馆藏结构不合理。一是门类单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二是载体单一,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三是内容单一,主要是党政公务活动的档案;四是信息陈旧,清理不及时。第五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档案只起到保管、查阅的作用,档案信息的研究开发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二、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建议
(1)发挥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观念更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三是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發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创新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一是走“特色”之路。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特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是馆藏特色。馆藏特色是指,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
二是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编研工作和建立好科学检索体系。
(3)贴近社会,创新服务,力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
档案工作的宗旨是利用,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要围绕服务做文章,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使档案工作服务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本单位服务做得不够好,考虑得也很少。档案部门要多方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同时,要充分开发现有档案,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4)努力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档案资源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即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5)努力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 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不断将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关键词:新形势 档案工作 馆藏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網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时期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第一对档案工作总体认识不高。相对于发展第一要务,档案部门是“冷部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门,具体表现为一是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二基础设施差。一是馆库条件差、面积小、容量饱和。二是档案的功能单一,除保管与借用外,再无其他功能,更谈不上多功能。三是馆库设施设备简陋,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缺乏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档案员,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第四馆藏结构不合理。一是门类单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二是载体单一,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三是内容单一,主要是党政公务活动的档案;四是信息陈旧,清理不及时。第五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档案只起到保管、查阅的作用,档案信息的研究开发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二、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建议
(1)发挥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观念更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三是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發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创新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一是走“特色”之路。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特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是馆藏特色。馆藏特色是指,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
二是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编研工作和建立好科学检索体系。
(3)贴近社会,创新服务,力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
档案工作的宗旨是利用,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要围绕服务做文章,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使档案工作服务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本单位服务做得不够好,考虑得也很少。档案部门要多方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同时,要充分开发现有档案,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4)努力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档案资源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即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5)努力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 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不断将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