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善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四方面阐述在教学中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期能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浅见。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学会欣赏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不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活动。教师通过营建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借助教材的丰富性,大胆拓展课堂的时空,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激活课堂的活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所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能使教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能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奇”中生“趣”,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
2、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获取乐趣,才能促进不断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当学生回顾探究新知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成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
3、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当前许多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主要是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精心钻研教材,力求将课上得生动充实,诙谐幽默,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三、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在课堂中要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1.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就是要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索、发现、总结,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那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改要求老师仅仅是作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2.灵活采用学习形式
学习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采用,使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充分。利用多种学习形式启发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3.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要探究出适合学生年级特点的策略,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尝试、摸索。
4.注重有效的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适宜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要注意留有价值的题目;要留课堂中核心训练的题目;要把握好学生高效写作业的时间,更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合理巧妙地运用评价技能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
1. 掌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度”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的,是正确还是不全面的,常常能听到教师的表扬语言,如一节观摩课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评价确实要以鼓励为主,但更要注意方法。赞赏太多太滥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师对一些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敢马上加以纠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表扬的“迷失”,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
2. 评价方式力求全面、科学
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是以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这些评价,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相关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与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得到迸发、闪烁。
总之,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学会欣赏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不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活动。教师通过营建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借助教材的丰富性,大胆拓展课堂的时空,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激活课堂的活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所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能使教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能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奇”中生“趣”,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
2、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获取乐趣,才能促进不断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当学生回顾探究新知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成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
3、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当前许多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主要是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精心钻研教材,力求将课上得生动充实,诙谐幽默,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三、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在课堂中要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1.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就是要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索、发现、总结,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那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改要求老师仅仅是作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2.灵活采用学习形式
学习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采用,使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充分。利用多种学习形式启发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3.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要探究出适合学生年级特点的策略,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尝试、摸索。
4.注重有效的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适宜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要注意留有价值的题目;要留课堂中核心训练的题目;要把握好学生高效写作业的时间,更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合理巧妙地运用评价技能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
1. 掌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度”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的,是正确还是不全面的,常常能听到教师的表扬语言,如一节观摩课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评价确实要以鼓励为主,但更要注意方法。赞赏太多太滥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师对一些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敢马上加以纠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表扬的“迷失”,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
2. 评价方式力求全面、科学
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是以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这些评价,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相关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与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得到迸发、闪烁。
总之,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