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从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成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数学阅读,首先有助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及数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阅读,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结合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95-01
小学生数学教科书是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因此,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
一、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阅读的忽视
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基础的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涵盖的是一个全面的知识體系,因此,小学生不能够忽视教材的作用,需要认真地阅读,细致地学习。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总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布置一下今天的课后作业,并嘱咐学生下课之后认真的阅读课本的例题,领悟今天所学的内容,然而迫不及待下课的学生仅仅只是简单地记下习题的页码,之后就将课本扔在一边。教师在备课做到了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在上课时形成了自己的讲课模式,然而此时却忽视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跟着老师的备课内容走,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会听课而放弃了阅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缺乏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因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然而,相比较语文教材,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的是逻辑性和概括性,在教材编排上基本都会按照顺序来,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一成不变的数学教材相比较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缺少了那么一点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就导致了他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的缺失。然而,日常的教材学习是一个基础,有了阅读教材的能力,在以后的考试中面对题目才能保证阅读的准确性。教材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个桥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自学能力的降低
长时间对教材阅读兴趣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自学能力方面的下降。学生在日常的教材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例题,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扫两眼,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导致学生在考试时解题不知该如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严重忽视了教材的基础导向作用。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一)重视教材的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教材教授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备课之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解,这当然是不错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还是学生最好的阅读对象,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可以适当地结合下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的例题,解题思路等。因此,如何在备课的同时适当的引入教材,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对于小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兴趣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智力的开发。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会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变,可以变化的是教师的教授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心理,了解什么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一些语言阅读训练的方法,可以适当地引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理解题目,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找到阅读的重点,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适当难度的情景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掌握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1.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阅读教学
并非所有的数学课都适合上阅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及己有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数学课堂上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能为了上阅读课而上,这样是削足适履,反而没有效果。
2.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必不可少,但阅读时间也不是多多益善的。阅读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阅读内容没有完成,阅读就流于形式,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关键词,发现问题的实质。
3.要注意指明阅读内容,让学生明确阅读范围
由于语数教学内容的不同,数学教材中经常文字与文字并排,文字与数字同行,于是出现学生无从下口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注意指导,明确阅读范围,必要时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抓住重点,读有所获。
4.要及时的反馈阅读信息,检查阅读的效果
阅读课时,学生固然是课堂的主体,然而教师不能把阅读内容交给学生后什么都不管了,让其自由发挥,我们现在的学生是不能达到完全自学的水平的,因此,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及时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或给予一个适当的总结归纳,随时发现问题,使阅读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7).
[2]王海燕.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J].学周刊.2014(22).
[3]孙惠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4]冯峰燕.小学数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5]王建文.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04).
【关键词】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95-01
小学生数学教科书是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因此,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
一、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阅读的忽视
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基础的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涵盖的是一个全面的知识體系,因此,小学生不能够忽视教材的作用,需要认真地阅读,细致地学习。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总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布置一下今天的课后作业,并嘱咐学生下课之后认真的阅读课本的例题,领悟今天所学的内容,然而迫不及待下课的学生仅仅只是简单地记下习题的页码,之后就将课本扔在一边。教师在备课做到了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在上课时形成了自己的讲课模式,然而此时却忽视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跟着老师的备课内容走,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会听课而放弃了阅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缺乏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因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然而,相比较语文教材,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的是逻辑性和概括性,在教材编排上基本都会按照顺序来,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一成不变的数学教材相比较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缺少了那么一点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就导致了他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的缺失。然而,日常的教材学习是一个基础,有了阅读教材的能力,在以后的考试中面对题目才能保证阅读的准确性。教材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个桥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自学能力的降低
长时间对教材阅读兴趣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自学能力方面的下降。学生在日常的教材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例题,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扫两眼,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导致学生在考试时解题不知该如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严重忽视了教材的基础导向作用。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一)重视教材的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教材教授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备课之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解,这当然是不错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还是学生最好的阅读对象,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可以适当地结合下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的例题,解题思路等。因此,如何在备课的同时适当的引入教材,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对于小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兴趣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智力的开发。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会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变,可以变化的是教师的教授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心理,了解什么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一些语言阅读训练的方法,可以适当地引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理解题目,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找到阅读的重点,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适当难度的情景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掌握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1.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阅读教学
并非所有的数学课都适合上阅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及己有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数学课堂上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能为了上阅读课而上,这样是削足适履,反而没有效果。
2.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必不可少,但阅读时间也不是多多益善的。阅读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阅读内容没有完成,阅读就流于形式,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关键词,发现问题的实质。
3.要注意指明阅读内容,让学生明确阅读范围
由于语数教学内容的不同,数学教材中经常文字与文字并排,文字与数字同行,于是出现学生无从下口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注意指导,明确阅读范围,必要时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抓住重点,读有所获。
4.要及时的反馈阅读信息,检查阅读的效果
阅读课时,学生固然是课堂的主体,然而教师不能把阅读内容交给学生后什么都不管了,让其自由发挥,我们现在的学生是不能达到完全自学的水平的,因此,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及时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或给予一个适当的总结归纳,随时发现问题,使阅读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7).
[2]王海燕.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J].学周刊.2014(22).
[3]孙惠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4]冯峰燕.小学数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5]王建文.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