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在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以进一步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也相应的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于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措施
1 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一条维和创新能力”,“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可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仍将是我国在未来十年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那么,对我国来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呢?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选择,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的因素是很多的,如研发经费的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有率、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企业创新的环境、风险投资的强度等。但在一切因素中,制约我国建成创新国家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这个人才,不是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数量,而是创造性的人才,是指一批能够带领人们从事科学发明创造的杰出的专家。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去解放军总医院探视钱学森先生,征求他对制定国家“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的意见,可钱学森先生却对教育提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建议。他说:“现在中国还不能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钱老先生的话值得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创造性人才从哪里来?按照沿袭了几百年传统的“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僵化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实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模式。探寻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并逐渐改变教学思想,尽可能为学生建立有助于提高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是当代高校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更应是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这项工作“虚不得、拖不得、急不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研究具体策略,而不是流于口号,敷衍了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成为我们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项教学内容中,而不是流于形式,拖拉应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流于一时,要把它当做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建设。
作为我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和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有创新能力则国家富强,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又很大,在本科培养中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增强他们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高校教师的责任。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许多普通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其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普通院校为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面临巨大压力,另一面却是一线用人单位为招不到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可用之才而犯愁。这种两难的尴尬处境迫使普通院校的土木工程教育者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學改革,其中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如今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的,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太过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已经过时,无法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1]。其次,教学方式不科学,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应的,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再次,在实践方面存在着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2 解决措施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个新方案的能力。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有勇于尝试的冲动,是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求新、求异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创新思维是由相反相成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组成,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创新知识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及时汲取最新的知识;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石,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米之炊。创新能力是把创新意识与思维转化为有价值、前所未有、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确证和外化。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创新人格是指具有敢于怀疑、批判、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独立性的品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 本文从教学和实践经验出发,认为土木工程三类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第一类是一般性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常规课程以外的学科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出发点;讲座课及认识实习;第二类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做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测量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第三类是从事个人或小组研究活动,是以培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关键和主旨。体现在生产实习和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活动。本课题以上思路为出发点,力求在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拓宽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拓宽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并且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逐渐的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2]。在拓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选择一些较为前沿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为先进,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2.2 完善教学方法
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还应该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尤其是应该采用一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帮助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开拓思维,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更为长远的发展[4]。
2.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性知识之后,能够及时的进行实践,进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在实践方面,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应该不断的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像,在如今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个实践教学的模式。一是,模拟实习。所谓的模拟实习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种实践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相关场景,然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在企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完成。二是,社会调查。教师还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中需要哪些方面的土木工程知识,并且在学生中让学生能够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三是,校外生产实习。教师还可以采用校外生产实习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技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创新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以大范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指导,最终落实于教学改革实践,合理确定影响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因素,研究在本科培养中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用这些策略指导本科培养的理论、实践教学及学生工作等各项教学活动。构建适合增强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对拓宽培养对象的专业口径,加强其素质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对实现土木工程專业学生专业理想、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社会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于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丽丽,左菊林.创新型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2] 龚平,汤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
[3] 易萍华,邓治平.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01).
[4] 李伟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5] 孙文彬.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C1211059):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措施
1 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一条维和创新能力”,“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可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仍将是我国在未来十年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那么,对我国来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呢?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选择,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的因素是很多的,如研发经费的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有率、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企业创新的环境、风险投资的强度等。但在一切因素中,制约我国建成创新国家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这个人才,不是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数量,而是创造性的人才,是指一批能够带领人们从事科学发明创造的杰出的专家。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去解放军总医院探视钱学森先生,征求他对制定国家“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的意见,可钱学森先生却对教育提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建议。他说:“现在中国还不能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钱老先生的话值得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创造性人才从哪里来?按照沿袭了几百年传统的“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僵化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实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模式。探寻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并逐渐改变教学思想,尽可能为学生建立有助于提高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是当代高校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更应是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这项工作“虚不得、拖不得、急不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研究具体策略,而不是流于口号,敷衍了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成为我们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项教学内容中,而不是流于形式,拖拉应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流于一时,要把它当做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建设。
作为我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和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有创新能力则国家富强,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又很大,在本科培养中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增强他们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高校教师的责任。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许多普通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其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普通院校为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面临巨大压力,另一面却是一线用人单位为招不到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可用之才而犯愁。这种两难的尴尬处境迫使普通院校的土木工程教育者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學改革,其中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如今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的,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太过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已经过时,无法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1]。其次,教学方式不科学,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应的,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再次,在实践方面存在着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2 解决措施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个新方案的能力。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有勇于尝试的冲动,是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求新、求异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创新思维是由相反相成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组成,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创新知识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及时汲取最新的知识;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石,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米之炊。创新能力是把创新意识与思维转化为有价值、前所未有、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确证和外化。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创新人格是指具有敢于怀疑、批判、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独立性的品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 本文从教学和实践经验出发,认为土木工程三类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第一类是一般性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常规课程以外的学科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出发点;讲座课及认识实习;第二类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做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测量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第三类是从事个人或小组研究活动,是以培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关键和主旨。体现在生产实习和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活动。本课题以上思路为出发点,力求在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拓宽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拓宽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并且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逐渐的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2]。在拓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选择一些较为前沿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为先进,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2.2 完善教学方法
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还应该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尤其是应该采用一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帮助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开拓思维,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更为长远的发展[4]。
2.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性知识之后,能够及时的进行实践,进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在实践方面,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应该不断的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像,在如今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个实践教学的模式。一是,模拟实习。所谓的模拟实习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种实践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相关场景,然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在企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完成。二是,社会调查。教师还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中需要哪些方面的土木工程知识,并且在学生中让学生能够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三是,校外生产实习。教师还可以采用校外生产实习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技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创新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以大范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指导,最终落实于教学改革实践,合理确定影响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因素,研究在本科培养中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用这些策略指导本科培养的理论、实践教学及学生工作等各项教学活动。构建适合增强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对拓宽培养对象的专业口径,加强其素质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对实现土木工程專业学生专业理想、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社会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于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丽丽,左菊林.创新型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2] 龚平,汤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
[3] 易萍华,邓治平.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01).
[4] 李伟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5] 孙文彬.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C1211059):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