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能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可能更为有利。
8月份PPI同比降幅扩大至1.2%,CPI增幅放缓至2.0%;今年前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8.3%,住宅销售面积降10%;1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至16.8%。
8月份发电量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7月份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创下近六年以来新低;M2同比增12.8%创下5个月新低……
GDP增速或低于7.5%
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9%。
《报告》预测,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持续。预计2014年全年GDP增速为7.49%,基本上能实现年初中央提出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2015年,预计GDP增长率将继续下降至7.37%。
物价方面,2014年CPI预计将上涨2.51%,略低于2013年。但是,在较快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压力之下,尽管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在下降中,CPI却将进一步上升至2.80%。《报告》课题组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的自然稳定增长率低于预期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当局持续进行微刺激,通货膨胀的压力将会有所上升。
其他反映经济“温度”的相关预测数据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未来两年将继续维持负增长,但降幅将继续收窄。2014年PPI预计为-1.53%,2015年降幅可能进一步收窄至-0.98%。对外贸易方面,2014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仅增长5.15%,比上年下降2.9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下降至5.52%,比上年下降1.71个百分点,调结构、促转型的改革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
增长效应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长的转型阶段,一些原来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将会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
事实上,为了阻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新一届政府实施了稳增长政策。与上届政府有所不同的是,本届政府不再实行一次性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以稳定增长。主要包括推出了一批铁路、公路、市政、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加快保障房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等。
“这些微刺激政策的确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一度回升至7.9%。然而,经济增速并未因此稳定下来。进入201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立即从2012年第四季度的7.9%下滑至7.6%,第二季度进一步下滑至7.5%。为了防止经济失速下滑,宏观调控当局不得不于年中再次启动与2012年相似的稳增长政策。于是,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因此小幅反弹至7.8%。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类似前两年的情形再次出现,经济增长率继续下滑,并跌至新的低谷:7.4%,新一轮的微刺激提前至第二季度开始。然而,这一轮的微刺激仅使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升了0.1个百分点。”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稳增长的周期缩短,成本在上升,收益却下降了(2012年是0.5个百分点,2013年是0.3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只上升了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微刺激的时点不断提前,微刺激的经济增长效果却一再衰减,形成了一个周期不断缩短的年度经济循环:“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稳增长—小幅反弹—再度下滑”。
李文溥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从根本上看,还是过去长期形成的“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改变的结果。沿袭了投资扩张的思路,不仅不能扭转增速的下滑,反而增强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进一步扭曲已失衡的经济结构。
而这也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断下降。李文溥说:“2010-2013年,我国每增加1万元的GDP,需要增加投放的M2分别为1.67万、2.57万、2.65万、3.25万元。单位GDP增量所需增加投入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越来越多。”
微刺激、定向宽松等稳增长目前依然还只能通过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扩张来实现,这是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效率不断下降,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来越低。
这说明,短期的需求刺激只能用于熨平周期波动,不可能在经济的自然稳定增长率较低的情况下,长期人为地抬高经济增长率。
此外,维持现有增长速度,并不能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2013年同期仅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仍比2012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建议:下调增长目标
李文溥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如果2015、2016年继续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维持在7.5%左右,宏观经济成本可能太高,不利于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精力转向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能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可能更为有利。 ”
他建议,在经济周期下行区间,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适当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
利用CQMM模型,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如果将2012、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适当调整至7.2%左右,将引发一系列良性反应。首先,可分别缩减M2供应量17481.9亿元和32096.8亿元,有利于减缓超发货币的压力;其次,会降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2012年和2013年将分别较基准值下降2.5和2.3个百分点,有利于降低为稳增长而扩大政府投资的压力,有利于改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降低政府的债务负担和企业的债务杠杆率;第三,2012年、2013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分别下降0.09和0.16个百分点;第四,过去最为担心的经济增长减速可能将导致新增就业机会大量减少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不会因此产生就业问题。
李文溥建议,如能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可能更为有利。
8月份PPI同比降幅扩大至1.2%,CPI增幅放缓至2.0%;今年前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8.3%,住宅销售面积降10%;1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至16.8%。
8月份发电量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7月份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创下近六年以来新低;M2同比增12.8%创下5个月新低……
GDP增速或低于7.5%
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9%。
《报告》预测,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持续。预计2014年全年GDP增速为7.49%,基本上能实现年初中央提出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2015年,预计GDP增长率将继续下降至7.37%。
物价方面,2014年CPI预计将上涨2.51%,略低于2013年。但是,在较快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压力之下,尽管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在下降中,CPI却将进一步上升至2.80%。《报告》课题组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的自然稳定增长率低于预期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当局持续进行微刺激,通货膨胀的压力将会有所上升。
其他反映经济“温度”的相关预测数据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未来两年将继续维持负增长,但降幅将继续收窄。2014年PPI预计为-1.53%,2015年降幅可能进一步收窄至-0.98%。对外贸易方面,2014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仅增长5.15%,比上年下降2.9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下降至5.52%,比上年下降1.71个百分点,调结构、促转型的改革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
增长效应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长的转型阶段,一些原来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将会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
事实上,为了阻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新一届政府实施了稳增长政策。与上届政府有所不同的是,本届政府不再实行一次性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以稳定增长。主要包括推出了一批铁路、公路、市政、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加快保障房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等。
“这些微刺激政策的确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一度回升至7.9%。然而,经济增速并未因此稳定下来。进入201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立即从2012年第四季度的7.9%下滑至7.6%,第二季度进一步下滑至7.5%。为了防止经济失速下滑,宏观调控当局不得不于年中再次启动与2012年相似的稳增长政策。于是,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因此小幅反弹至7.8%。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类似前两年的情形再次出现,经济增长率继续下滑,并跌至新的低谷:7.4%,新一轮的微刺激提前至第二季度开始。然而,这一轮的微刺激仅使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升了0.1个百分点。”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稳增长的周期缩短,成本在上升,收益却下降了(2012年是0.5个百分点,2013年是0.3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只上升了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微刺激的时点不断提前,微刺激的经济增长效果却一再衰减,形成了一个周期不断缩短的年度经济循环:“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稳增长—小幅反弹—再度下滑”。
李文溥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从根本上看,还是过去长期形成的“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改变的结果。沿袭了投资扩张的思路,不仅不能扭转增速的下滑,反而增强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进一步扭曲已失衡的经济结构。
而这也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断下降。李文溥说:“2010-2013年,我国每增加1万元的GDP,需要增加投放的M2分别为1.67万、2.57万、2.65万、3.25万元。单位GDP增量所需增加投入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越来越多。”
微刺激、定向宽松等稳增长目前依然还只能通过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扩张来实现,这是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效率不断下降,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来越低。
这说明,短期的需求刺激只能用于熨平周期波动,不可能在经济的自然稳定增长率较低的情况下,长期人为地抬高经济增长率。
此外,维持现有增长速度,并不能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2013年同期仅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仍比2012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建议:下调增长目标
李文溥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如果2015、2016年继续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维持在7.5%左右,宏观经济成本可能太高,不利于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精力转向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能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可能更为有利。 ”
他建议,在经济周期下行区间,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适当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
利用CQMM模型,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如果将2012、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适当调整至7.2%左右,将引发一系列良性反应。首先,可分别缩减M2供应量17481.9亿元和32096.8亿元,有利于减缓超发货币的压力;其次,会降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2012年和2013年将分别较基准值下降2.5和2.3个百分点,有利于降低为稳增长而扩大政府投资的压力,有利于改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降低政府的债务负担和企业的债务杠杆率;第三,2012年、2013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分别下降0.09和0.16个百分点;第四,过去最为担心的经济增长减速可能将导致新增就业机会大量减少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不会因此产生就业问题。
李文溥建议,如能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可能更为有利。